回覆列表
  • 1 # 北緯30攝氏度

    使用濾鏡的話可直接觀看拍攝效果,節省更多後期時間,更多空間去創作!常用的光比濾鏡其實就三種,漸變,減光,偏振!

  • 2 # 百姓眼

    我還是喜歡包圍曝光,因為,一來可以少帶很多配件,攝影包可以減輕負重,二來,濾鏡總是存在質量問題,好的和不好的成像相差很大。

  • 3 # 蜀人好攝

    殊途同歸吧。看自己習慣用哪種方法。加漸變之類麻煩在前期,包圍曝光之類麻煩在後期,自己選擇。

    有時大光比出現在漸變無法處理的場景中,比如窗戶內外。這種情景就只能包圍曝光進行後期處理了(或拍攝HDR)。

  • 4 # 阿愷紀實

    我覺得解決攝影中的光比問題採用前期加濾鏡減小光比比較適合我,因為我覺得能夠在前期拍攝解決的問題儘量不要放到後期。

    當然,使用濾鏡前期減小光比或者採用包圍曝光後期再解決兩種都各有優缺點,而且應根據具體的拍攝情況決定。前期拍攝解決關鍵就是濾鏡的品質,而後期製作解決就是後期PS技術的考量,總之各有優缺點,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案就好。

  • 5 # 青青竹Share

    大光比就是亮部過亮,暗部過暗,如果讓相機自動測光曝光,它會取全畫面加權平均值作為曝光值。結果是,高光區過曝,暗部區欠曝,過曝區和欠曝區都會失去細節,大大降低照片的可觀性。除非特殊題材需要,呈現給觀眾的照片均不可陰陽兩重天。

    解決大光比問題,首先也是最有效的是透過變換拍攝時間和機位,儘可能避免大光比出現。一朵☁️飄過來,一束反射光,一個新機位,一款新構圖都會打消或者減弱大光比。

    假若無法用上述方式減輕大光比,對於風光攝影,試用點測光模式,移動對焦點到較亮部分拍攝,或者區域測光模式下,變動EV值,人為減少照片爆光量,高動態範圍HDR,包圍曝光,均可減輕大光比,增大畫面明暗平衡。用RAW格式拍攝,後期用圖形編輯軟體提亮暗部,壓低亮部,都是不錯的可選項。

    需要注意的是,拍攝日出日落,除了用適合的濾鏡遮陽外,要防止太陽過曝,以上方法均不靈。

    如果是逆光下拍人物,能人工補光儘量補光,沒條件補光,點測光模式下將測光方框移動到人物眼部,輔以EV值調高,應該有不差的效果。新手旅遊拍環境人像,熟練運用以上方式,沒有助手打光也可以輕鬆拍攝出主體清晰的佳作。

  • 6 # 影像洪辰班

    儘量優先考慮前期拍攝時就解決掉問題。

    前期拍攝使用濾鏡,比如中灰漸變濾鏡,這種濾鏡從上往下呈現由暗到明的效果,如圖↓

    拍攝時,將濾鏡安裝在鏡頭上,旋轉濾鏡,將暗的部分覆蓋畫面的高光區域,明的部分覆蓋畫面陰影部分,然後正常拍攝就行了。如圖效果↓

  • 7 # 極致影像

    濾鏡和包圍曝光是解決大光比環境曝光問題兩種最常見的解決方案。

    兩種方式各有優劣,沒有好壞之分,根據不同的拍攝場景和自己掌握的後期水平自行選擇。

    1、濾鏡

    適合場景:拍攝海面日出日落等明暗分界線相對整齊的場景

    不適合場景:拍攝明暗分界線不規則的場合,比如逆光的山體。

    優勢:只需要曝光一次即可解決光比問題

    劣勢:濾鏡的體積和重量對於長時間揹包旅行來說是個負擔,並且一套濾鏡及濾鏡架要幾千元人民幣,無論多貴的濾鏡都會一定程度損傷畫質。

    2、包圍曝光

    適合場景:絕大多數場景都可以使用

    不適合場景:手持拍攝運動物體的時候不太適合

    優勢:不用額外增加器材

    劣勢:前期需要拍攝兩張甚至多張素材,對後期技術有一定要求

    我的經驗:

    我曾經買過一整套不同檔位的濾鏡,包括ND、GND、RGND等,但由於我經常揹包徒步拍攝,比較介意濾鏡的體積和重量,後來就賣了,其實絕大多數情況下這些濾鏡的效果都可以透過前後期配合做到,以下是我透過前後期配合拍的照片:

  • 8 # 小魚大魚看世界

    這個問題其實你說的都是解決方案,兩種方式都可以解決大光比問題,但是如果說誰好誰不好沒有絕對的答案,這個需要根據場景來選擇

    首先正常的情況下,例如光線並不是很強,太陽並不是直接照射的情況下,建議使用濾鏡來減少光線的攝入,這種方法可以壓低光線凸顯雲層層次,相比包圍曝光更自然細節更多,所以如果不是極端拍攝環境,首選濾鏡(關於濾鏡的使用和選擇我在很多問題中都回到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根據個人拍攝經驗,對於強照射,例如日出,日落,在沒有任何雲層遮擋的情況下我會選擇包圍曝光+濾鏡,如果沒有濾鏡我會使用包圍曝光來保留高光細節和暗部細節,如果單純使用GND對於這種強照射幾乎沒用太多用途,所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正確的操作方式才是最佳方案,而不用非得這麼操作那樣操作,選擇適合自己的出大片才是最正確的

  • 9 # 網際飛俠

    攝影中遇到的大光比,對新手來說是一個大問題。如何來解決呢?其實,使用GND中灰漸變濾鏡和包圍曝光,都是很好的方法。具體選擇哪一個,要根據具體的場景和實際情況來決定。

    如果在地平線上沒有突出的物體,比如山啊,桅杆啊,燈塔等,我們就可以使用GND濾極光來平衡光比。比如下面的這個案例:

    冰島東南部的冰河湖入海口,有一片沙灘,被大家稱之為“鑽石沙灘”。“鑽石”從何而來? 其實就是冰川融化的冰塊,在這裡被海浪衝上了黑沙灘,在晨光的照耀下,宛若鑽石,因此得名。

    這裡是冰島著名的拍攝場景,但並不代表隨便一拍都是好作品。給大家看一個案例說明。這裡面對東,是拍攝日出的好地方。在天剛矇矇亮的時候,我們可以拍出這樣的照片:

    大家可以看到,天邊有一點泛紅了。隨著太陽的升起,天邊越來越亮了,這個時候,你拍出的照片就變成這樣了:

    大家注意我畫紅色邊框的位置,這裡已經慘白一片了。這個是PS ACR中的高光溢位提示。

    能否在PS的ACR中進行修復調整了。我把高光和白色部分都拉到最低。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就主要的就是天和海之間的光比太大了,雖然相機的寬容度已經非常強大了,但仍然不足以記錄畫面中所有細節。

    用包圍曝光是否可以解決大光比的問題?當然可以。但冰塊是隨著海水的衝擊而漂動的。這樣就不能在PS的ACR中直接HDR處理。這個時候需要後期進行不同曝光的多張圖片進行“圖層-蒙版”的操作。

    有沒有簡單使用的辦法,直接拍出曝光均衡的作品?當然,針對海邊日出這種情況,一片反向GND濾鏡,直接搞定大光比。

    剛才的例圖,最大問題是天邊太亮。而反向GND濾鏡中間位置,是最暗的部分,我也用紅框來標記了,用它來遮擋畫面高光部分,從而實現均衡曝光。

    來看看直接用濾鏡拍出來的效果吧,怎麼樣?畫面的曝光是不是一下好了很多?前景不死黑,天空有細節,有顏色。

    前期拍的好,後期就簡單多了,主要調整一下色溫,區域性曝光和區域性顏色,輕輕鬆鬆一分鐘出大片。來看看最終的效果吧:

    濾鏡,是風光攝影的神器。前期拍攝和後期處理,是出好作品的保障。

    可是那種不成上下規則分佈的大光比,區域性極亮和極暗並存的情況該如何辦?

    再透過冰島蝙蝠山的一個案例來和大家說明一下:

    當時我的對面是蝙蝠山,畫面中光比很大。我透過二張曝光不同的照片,記錄了畫面中的高光和細節:

    這張是-3EV的,記錄畫面中所有的高光細節。天邊的高光部分,細節都在。但大部分欠曝。

    再拍一張-1EV的圖片,記錄了所有的暗部細節,但左上角部分過曝了。

    二張圖片,記錄了畫面中的所有高光和暗部細節,現在開始利用Photoshop的ACR進行包圍曝光處理:在PS中開啟二張RAW格式檔案

    注意,包圍曝光,一定要RAW格式,否則效果大打折扣。

    接著出現如下畫面:把“對齊影象”和“應用自動色調和顏色調整”打勾。

    這時畫面曝光已經是比較均衡的了,工作完成了80%,最關鍵的在剩下的20%。我們對畫面的色溫、曝光和顏色整體再進行一個最佳化,畫面的顏色和層次更棒了。

    我們繼續分析,畫面中有三個亮點,分別是前景的草尖,山根下的光和左側山尖上的雲:

    分別用區域性調整的”徑向濾鏡“工具選上,進行區域性的提亮,同時增加一些暖色調,讓這幾個亮點更突出,光的出現,會強化畫面的層次感。

    現在進行最後一個處理要點。為了讓整個畫面變得更加的蕭瑟,我會對綠色進行處理,讓草更黃一些。透過色相的改變來實現:去綠加黃。

    來看看直接合成HDR和最終的對比吧:

    濾鏡和包圍曝光並不矛盾,我們Case By Case 來看。都是攝影的重要方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盛產的水果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