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林銳588
-
2 # 虛懷若谷9276
相比於曹操和劉備,孫權在歷史發展大潮中是個容易被忽略的人物。他即不具備曹操的狂傲不羈,也沒有劉備的厚黑偽善。他是一個相對中庸隱忍的雄主,韜光養晦,心懷天下。他最大的特點就是知人善任,能夠讓所有臣民忠貞不二。換個方式來看,曹操憑藉的雄才大略,劉備靠的是情感籠絡,孫權靠的是縱橫捭闔。
-
3 # 心向青山
孫權,中國唯一的一個“大”帝――吳大帝,孫權的諡號是“大”,廟號“太祖”。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孫權繼承父兄基業,成為一方諸侯。
這一年,北方發生了官渡之戰,也就是說此時的天下仍然是群雄割據之時,孫權最終能夠三分天下自己的能力更重要。
公元208年,孫權命周瑜在赤壁迎戰曹操,周瑜以火攻大勝,從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
公元220年,曹丕篡漢,建立魏朝。
公元221年,劉備稱帝於蜀地。
公元222年,曹丕封孫權為吳王。
公元229年,孫權稱帝。
公元252年,孫權病逝。
我認為,孫權在歷史上最大的貢獻是對江南的開發,並開創了南京的六朝時代。
從此,江南開始崛起,雖然距成為全國經濟文化中心還很遙遠(要到宋朝),但基礎是孫權打下的。
其次,是持續剿滅和安撫山越,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最終使百越之地成為華夏文明的核心區。
-
4 # 古今通史
您的關注就是我的動力
個人認為孫權這個人其實挺悲劇的,主角光環幾乎沒有,人物上所著筆墨相對來說也不多,內政和外戰基本沒有什麼建樹,執政環境不穩定也是他“先天不足”的一方面,三國分立他主一方,可是能力上卻差強人意,底子也薄,紛爭也多,註定了他至多也就是個守成且守成尚且不易的命。孫權當感激蜀國聯合赤壁之戰,鞏固了孫氏集團的統治地位,否則後續執政穩定性還真不好說。“生子當如孫仲謀”那只是光鮮的一面,敗絮其內的事當真不少。如果非要說他武功上也有建樹那也只能說是知人善任吧。
孫權的生存之道首先肯定,孫權的生存之道始終如一,他本人比別人更瞭解自己手裡有什麼牌可打,當入手就是一把爛牌的時候,你讓他開疆擴土那就稍扯了,生存才是第一位,外賊不能不防但是內部紛爭若起,自己死的更快,東吳大家庭可絕對不是鐵板一塊,臣子們的能力也不是那麼出類拔萃,即便顯現了能力,他還敢再用麼,那會破壞平衡之道,一旦被打破他自己也是風中殘雲,隨時皆可幻滅。
孫權的執政基礎孫權的底子如何,上文說了,就是一把爛牌,孫氏一族本來就是殘存之部,靠武力“年輕掌管一帶”這就註定了人心向背,老百姓剛剛被戰火荼毒,並且原勢力部署中大都江東人士,你孫氏橫掃一片,從上到下都不會有人待見的,天知道要經過多少年的統治才能淡化這種仇恨色彩。
自家都不安生。如果不是他的兄長孫策死的早怎麼輪都輪不到孫權繼位,這不光大家能看到這個問題,人家孫家本家也能看到,這就有了以後的權黨之爭,所謂的孫權仁善那是相對孫策的暴虐來說的,可是孫策後期也開始轉變了,只不過前期需要高壓手段罷了,所以說這個仁善是不得已順勢為之,自己根基不穩再施行暴政,那可真真離死不遠了。武力方面,孫權是死也比不上孫策的,沒有可比性,文治方面孫權未必就比孫策強。
孫權的外戰方面真當的起“外戰外行”這四個字,不過有一點這鍋不能孫權一個人背,有點沉重吶,被後人吹的不要不要的周瑜周公瑾在打黃祖的時候可還或者呢···沒見他能怎麼樣。和蜀伐魏的赤壁之戰奠定內孫權的執政地位,即便是孫權的嫡系,都不屑於“大業”之說,一笑而過,而在赤壁之戰後,堵住了一干人的大嘴。孫權地位穩了。
呂蒙、孫皎、蔣欽、潘璋四將,可圈可點,把荊州給孫權搶回來了,但是在大瘟疫中,四將死了仨,這是要毀孫權的節奏。
孫權一直不大敢啟用江東氏族,原因都懂的,但事至如今真的沒有辦法了,以戰建國、以戰鞏固權位,如果本地江東氏族在這方面壓過了他,那他就岌岌可危了。比如說後來的······陸遜,陸遜就是本地派的代表,大勝之後,孫權的地位就有鬆動的現象,這點孫權和陸遜都心知肚明,鬥爭一輩子。
從哪兒以後,大家看著頭暈的倒行逆施,檢校案,太子失寵,兩宮爭衡,夷洲,公孫,一切的作為都是為了把被陸遜動搖了的執政基礎扳回來,但大勢已去如何才能如願。孫權與陸遜的外和內爭也貫穿了陸遜的一生。
對他的評價我只能說是安穩型守成派,如果你給他打好了底子,讓他安安穩穩的登基那麼管理國家還是可以的。
多謝耐心看完 期待您的關注 -
5 # 雄觀
孫權是三國時期吳國的國君,他於危難之下,繼承哥哥孫策的事業,在張昭、周瑜、魯肅等人的協助下,聯合劉備,在赤壁大敗曹操。
後又聯合曹操攻擊蜀國,殺劉備大將關羽,奪取荊州,並在彝陵戰役中大敗劉備。
公元二二九年在湖北武昌,也就是現在的湖北鄂州稱帝,國號為吳。
後遷都建業,現江蘇省南京。
在位時,曾派衛溫率領萬人船隊與臺灣省取得聯絡,死後追封為吳大帝。
縱觀孫權一生,我覺得孫權是個很牛的人。
對於這個人,歷史上評價還是不錯的,我們從幾個歷史人物的評價便可窺見一二。
宋代詞人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李其中有這麼一句,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意思是說,歷經千古的江山,再也難找到像孫權那樣的英雄。
建安十八年,三國的曹操率領大軍進攻濡須口,與孫權相持一月有餘,孫權用水軍包圍曹軍,抓獲三千餘人,淹死的曹軍也有幾千人。
後來孫權幾度挑戰,曹操堅守不出。
於是孫權親自駕船從濡須口進入曹營。
諸將都以為是挑戰者來了,準備攻擊,曹操說,這一定是孫權想要親自見識我的軍隊。
命令嚴整軍隊,弓弩不得妄發。 孫權走了五六里,回去的路上演奏歡快的樂曲。
曹操遠遠地看見舟船軍隊仍然嚴明整肅,不禁脫口嘆道: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意思是說,生兒子就得像孫仲某一樣,劉景升的兒子就像豬狗。
後來,孫權得知曹操一番話後,回去給曹操寫了一封信: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又附一張小紙條說:足下不死,孤不得安。
曹操對眾人說:孫權不會欺騙我,於是撤回軍隊回去了。
隱約可見孫權豪爽幽默的性格,也可見英雄之間惺惺相惜的特殊情感。 自從孫權的哥哥孫策死後,他便掌管江東大權。
作為一方雄主,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說:孫權有著曹操的用人水準和大局觀,又具備劉備的隱忍氣質,其人生軌跡有如勾踐再生一般,也是在危局中生存發展,但能同患難卻不可同富貴,後期不少諸如陸遜這樣人才因其猜忌被逼死或處置,也是個性格複雜的人物。
孫權這個人想必劉備而言,勢必劉備要遜色一些的。
我個人感覺他不如劉備。
劉備從無到有,很不容易。
而孫權只不過是繼承父兄家當罷了。要說後期的功績也是東吳四英才周瑜、魯肅、呂蒙、陸遜的功勞。
孫權雖然打仗很渣,但善於識人用人。
當然,其實曹操劉備孫權這方面都不差,所以說文人對孫權評價高,但對曹操劉備也不低。劉備諸葛亮的三顧茅、廬魚水君臣關係更是被歷代都推崇之至。
所以說,孫權這個人,歷史上評價也是頗高的。
-
6 # 午夜奢華
三國志作者陳壽對孫權評曰:孫權屈身忍辱,任才尚計,有句踐之奇英,人之傑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業。然性多嫌忌,果於殺戮,暨臻末年,彌以滋甚。至於讒說殄行,胤嗣廢斃,馬融注尚書曰:殄,絕也,絕君子之行。豈所謂貽厥孫謀以燕翼子者哉?其後葉陵遲,遂致覆國,未必不由此也。臣松之以為孫權橫廢無罪之子,雖為兆亂,然國之傾覆,自由暴皓。若權不廢和,皓為世適,終至滅亡,有何異哉?此則喪國由於昏虐,不在於廢黜也。設使亮保國祚,休不早死,則皓不得立。皓不得立,則吳不亡矣
翻譯下大概就是孫權早期還是不錯滴,能讓東吳與魏蜀三國鼎立。這個人生性多疑,殘忍嗜殺,而且越老越昏庸,不僅殺忠臣殺奸臣還愛殺子女,他的後代都遺傳了他的優良傳統,整個東吳變成鬥獸場,在孫子那輩就亡國了。
回覆列表
孫權在三國時期也是響噹噹的人物,當時的劉備和曹操也都是英雄。孫權是吳國的建立者,他在位時期最長,吳國的發展他功不可沒。
孫權早期能善用人才,政治清明,勤政,可是到了後期,特別是晚期,孫權也做錯了很多事,特別是在立太子的問題上,誅殺了許多功臣,結果導致東吳走向衰敗,所以,孫權有功也有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