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
2 # 百里不奚
呂不韋是一位對政治懷有極大興趣的、不安分的商人,在經商時對列國政治情況及各國主要政治人物的個人背景一定非常瞭解。他在邯鄲遇見異人,知是秦國王孫,根據對秦王家族成員及其關係的分析推測,他預料到了在異人身上經過努力可以實現的巨大潛在價值,遂產生了作一筆政治投機的想法,他回家問一同經商的父親道:“耕田之利幾倍?”他的父親回答說:“十倍。”呂不韋又問:“販賣珠玉之利幾倍?”父親答:“百倍。”他又問:“若扶立一人為王,掌握山河,其利幾倍?”父笑而回答:“安得王而立之?其利千萬倍,不可計矣。”父親的話堅定了他重金為賭的信心,於是他以百金結交監守異人的趙國大夫公孫乾,透過公孫乾而結識了異人。
呂不韋父子從商許久,家累千金,逃離邯鄲時已是傾家蕩產了,但他此時卻獲得了一個價值可以即刻出手實現的“奇貨”,故而富貴在望。散盡家財在他看來無非是一筆重大買賣實現前的“墊本”而已。戰國時期,各國間的交往愈益頻繁,促進了商業的發展,商人已成為經濟勢力較強的社會階層,呂不韋捨棄千金,投機於政治,也集中反映了商人階層在經濟勢力發展後必然出現的參政慾望。
呂不韋在邯鄲時娶下一美女,號為趙姬。華陽夫人決定立異人為子後,他料到異人回國,必有繼立為王之分,遂決定將趙姬獻於異人。據說趙姬當時已懷娠兩月,呂不韋獻出趙姬的考慮是:“若以此姬獻異人,倘然生得一男,是我嫡血,此男承嗣為王,嬴氏的天下,便是呂氏接代,也不枉了我破家做下這番生意。”後來趙姬生下嬴政,即後來的秦始皇。嬴政為呂氏所出的論據並不充分。趙姬後為異人所娶,也許是異人孤寂在外,見美而思的主動請求,也許是呂不韋益發討好異人的主動出讓,不管屬哪種情況,呂不韋同意獻出趙姬,至少是想取媚異人,並在秦國王宮內安插一個“內線”人物,以使自己將來在秦國的政治活動更為方便。
和破盡家財的手段一樣,呂不韋獻姬於異人,是在異人身上花下的第二筆大本錢,他既要破重金提高“奇貨”的價值,並創造其價值出手實現的條件,又要獻美姬以加深自己與“奇貨”的聯絡,保證其實現了的價值能有自己所得到的份額。在從事這場政治投機的過程中,呂不韋表現出了濃厚的商人作風,他在邯鄲握定異人,以為佔有奇貨,但異人是秦太子嬴柱二十幾個兒子中的普通一個,並無高貴之處,“奇貨”不奇,於是他在咸陽權貴間穿梭往來,為異人延譽,有意吹噓手中“貨物”之奇。
-
3 # 王學理
“家累千金”的大商人呂不韋,到了趙國首都邯鄲,見到作為“人質”的秦國公子異人。看他生活困厄又受壓抑,意識到這可是一樁有賺頭的大買賣,竊喜地自言自語說“此奇貨可居啊”。憑著他能言善辯的如簧之舌,說動了異人,並進而到秦國去拜訪安國君的正夫人“華陽夫人”。他為了“用錢鋪路”,除給異人五百金活動經費外,竟用“五百金買奇物玩好”,去求見華陽夫人的姐姐,使之轉交併向華陽夫人陳述自己處境的利害關係。華陽夫人聽後,就向安國君吹起“枕邊風”。果然靈驗,異人不但被立為嫡嗣,還改名為“子楚”,一下子拉近了異人同安國君、華陽夫人的距離(《史記·呂不韋列傳》)。
呂不韋把同居而有身孕的邯鄲姬獻給子楚,後來生下了趙政。當秦昭王去世,太子安國君順利地立為秦王(即孝文王),華陽夫人成了王后,子楚也毫無懸念地立為太子。可惜這位53歲的孝文王即位只有三天,就一命嗚呼。子楚也就順利地又登上了秦王的寶座,成了莊襄王。作為回報,大商人呂不韋也當上了丞相,終於做成了一筆政治買賣。
當子楚立為太子時,趙國便把夫人和兒子政送回秦國。誰知這位32歲的子楚當上秦莊襄王,也是個短命的,大概因為過去身體虧損太大,在位僅有三年就一命歸西。繼承王位的就是趙姬所生的這位趙政。
公元前246年,趙政即秦王位,時年只有十三歲。這位秦王政(即後來的秦始皇),尊呂不韋為相國,號稱“仲父”。因為年少,還得“委國事太后及大臣”,就這樣大權實際落在了相國呂不韋和淫亂的長信侯嫪毐之手。但是,他經過九年的政治磨練,到了二十二歲時(公元前238年),按照秦國的禮制,算是“王冠,帶劍”的成人年齡,必須到祖廟所在的舊都雍(今陝西鳳翔縣)去。在那裡的蘄年宮,舉行加冠典禮。這時,嫪毐發兵叛亂。秦王藉機鎮壓了嫪毐一黨,隨後也免去呂不韋的相位,才正式親理國家大事。
呂不韋儘管是商人出身,但智商高人一等,從仲父做到相國,對秦國向外擴張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很多兵器鑄造精良,都有“呂不韋”刻銘。可見其才能可以認為是“儒商”與“政商”二者兼有的。他學魏、楚、趙、齊“四公子”的做法,也養士3000人。但不同的在於組織多位學者、文人編寫《呂氏春秋》一書,為的秦國統一天下後怎麼治理的問題,這無疑是給未來統治畫出的一張政治藍圖。容納了先秦時期儒、墨、名、法、道、陰陽各學派的觀點,雖然有些駁雜,但並未否定秦國施行的法家路線。其內容廣博,並帶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可惜秦始皇因母后的關係,在剷除了荒唐的嫪毐勢力集團之後,連呂不韋及其理論主張也不能容忍,不能說不是個遺憾。當然,即使呂不韋得以倖免,但他的門徒以後也難逃“焚書坑儒”的一劫。
-
4 # 凌雲在天
只是《大秦帝國》小說裡寫的:根據描述,個人認為贏稷晚年的秦國王室處於後繼無人的狀態,因為自孝公嬴渠梁始,秦國王室都堅持以東出統一天下為目標,這就對王位繼承人有了很高的要求,當時的選擇就兩個,贏奚和異人,贏奚不靠譜,異人資質又比較好,自然是奇貨。書裡描述的邏輯和豐滿程度還是不錯的
古人有彥“自古商人善投機”“大富取之於國”,為什麼是“奇貨可居”的商機?一代豪商呂不韋為何能夠發現“奇貨可居”的商機“落魄的秦國質子秦異人”?為什麼呂不韋能夠從落魄秦國質子秦異人奇貨可居的商機達到“共享秦國”的榮華富貴?為什麼呂不韋能說動趙姬使“一介舞女”的趙姬成為坐擁秦國的太后?
回覆列表
呂不韋是個商人,經常穿梭在各國來往做生意,見過形形色色的人,也見過不少大場面,對各國的情況大致有一些瞭解。而且能言善辯。呂不韋之所認為當時在趙國當人質的秦國公子異人“奇貨可居”是因為他發現秦國王位繼承製度存在一個漏洞。
逐利是商人的天性,而在那個重農抑商的戰國時代更是如此,並且商人地位嚴重低下,呂不韋有成就事業的雄心,同時又有善於投機的手段、能言善辯的口才和腰纏萬貫的金錢,於是呂不韋開始了豪賭。
呂不韋見到異人大概是在公元前261年左右,當時的秦國公子異人21歲,在趙國做人質,而當時秦國的國君是秦昭襄王,已經65歲,秦昭襄王是異人的祖父,秦始皇的曾祖父。而當時的太子是安國君,已經42歲,安國君有20多個兒子,異人排在中間,而安國君的王后華陽夫人沒有兒子,安國君也沒有立太子。
問題就出在這裡,做為太子的安國君,已經42歲了,沒有立太子,王后沒有兒子,那麼安國君的20多個兒子都是庶出的,理論上都有機會爭取太子之位。
太子是國之儲君,乃國之根本,沒有立下一任太子,那麼就給某些心懷不軌的人,提供爭取的機會,如果早早就立了太子 ,那麼呂不韋就不會認為異人是奇貨可居,也就沒有後來的秦始皇了。
呂不韋發現了這個漏洞,發現漏洞只是說明這是個商機,至於能不能成功,得看你的商業動作和模式,於是呂不韋開始了行動。
呂不韋發現了這個漏洞,發現漏洞只是說明發現這是個商機,這個商機能產生多大的利潤,身為商人的呂不韋很明白。
呂不韋於是問他的與父親說:耕田可獲得幾倍的利潤呢?父親說:十倍。呂不韋又問他的與父親說:販賣珠玉可獲得幾倍的利潤呢?父親說:百倍。呂不韋再問他的與父親說:立一個國家的君主可獲得幾倍的利潤呢?父親說:無數倍。立一個國家的君主,能獲得無數倍的利潤,這麼豐厚的回報,對於商人呂不韋來說,就算是陪上性命,估計也會這麼幹。
於是呂不韋開始了他的商業運作,先是找到異人,告訴他自已的計劃,兩人達成政治同盟,事成後異人同意分一部分國土給呂不韋。隨後呂不韋拿出五百金包裝異人,結交賓客權貴,獲取支援。
然後呂不韋去秦國遊說安國君的王后華陽夫人的姐姐和弟弟,華陽夫人的姐姐和弟弟的權勢都是來自華陽夫人,而華陽夫人的權勢來自太子安國君,華陽夫人的痛處是無子,呂不韋就從此處下手,並從華陽夫人的角度出了一個主意,讓華陽夫人收異人為兒子,如果立異人為太子,可保華陽夫人的地位,這個主意簡直太妙了,把所有人的共同利益都綁在了一起,華陽夫人、其姐弟、呂不韋、贏異人成為一根子上拴著的蚱蜢,一榮俱榮,所以華陽夫人才會同意呂不韋的建議。
華陽夫人同意了,並不代表安國君也同意了,而華陽夫人為了自已的利益,不斷的要求安國君同意立異人為太子,同是異人為了迎合華陽夫人,身穿楚裝,改名字為子楚,因為華陽夫人是楚華人,見到異人如此,更是喜歡,而安國君也終於答應立異人為太子。
如此,呂不韋大功告成,只是坐等子楚繼位,秦孝文王於公元前250年去世,享年75歲,作為太子的安國君就繼位為秦孝文王,但安國君正式繼位僅僅三天就突發疾病去世,於是子楚(之前的異人)繼位為秦莊襄王,任命呂不韋為丞相,封為文信侯,河南洛陽十萬戶作為他的食邑。
呂不韋的投資終於獲得了無數倍的回報,而呂不韋的成功基於其商人的天性,以共同的利益與對手合作,呂不韋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從雙方的共同利益出發,這樣才容易讓對方認同,併產生同樣目的行為,基於雙方共同利益,呂不韋才能完成一系列的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