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炎炎夏日,由於古代沒有空調,沒有電風扇,那皇帝平常是怎麼避暑的了?
6
回覆列表
  • 1 # 熱點第一站

    大約3000年前的商朝富貴人家就已經在冬天儲存冰塊夏天用了西周時期出現了凌人專門掌管冰塊

    春秋末期,諸侯喜愛在宴席上飲冰鎮米酒。《楚辭·招魂》中有“挫糟凍飲,酹清涼些”的記述,讚賞冰鎮過的糯米酒,喝起來既醇香又清涼。古代甚至還有“冰廚”——《吳越春秋》中就記載越王勾踐出遊時食宿於冰廚,在當時,它堪稱空調房間,可想而知耗用人力和冰量一定相當大。

  • 2 # 歲月沉沙

    現在我們有風扇,但古代的皇帝也有人工的風扇,就是電視劇中站在皇帝兩邊的宮女搖動的巨大的蒲扇。這蒲扇可不是那麼好搖,用力要均勻,風力要合適,一下大一下小那是要被殺頭的。

    夏天我們現在喜歡喝冷飲,那古代皇帝能不能喝上呢?當然難不倒古代人。皇帝喜歡喝酒,夏天自然得喝涼的酒。宮中夏天把酒存放在一個青銅冰鑑中,青銅冰鑑裡面還放了一個酒缶,四周都放有冰塊,缶中的酒自然而然變涼。

    那有人就問了,古代怎麼取冰?就是在冬天的時候,命下人去採集,然後再把冰塊存到地窖中,這樣冰塊就不會融化。夏天的時候,冰塊就能派上用處。皇帝覺得在書房辦公熱,太監們就會把一些冰塊放在書房的角落,隨著書房溫度下降,皇帝過的就舒服了。

    夏天我們也喜歡吃甜點,那時吃的也不遜色於現在。清末的慈禧喜歡吃冰乳酪和甜碗子,都是冰鎮之後再吃。

    除此之外,皇帝更是大費周章,讓木匠製造一個工具,把涼水抽到房屋頂部,水就從屋簷四周飄落,有點像人工瀑布,又可以避暑,又美觀。

    最後最有名的避暑方式,就是皇帝到了夏日,就帶上皇族一些人,到避暑山莊避暑,清末最出名的就是河北承德避暑山莊。這個避暑場所更是經歷了清朝三代,共計90年左右才修建成的。

  • 3 # 伯樂說歷史

    話說最近一段時間,全國許多地方都面臨著高溫酷暑的煎熬,如此炎熱,想必此時,很多人正坐在空調房裡,一邊吹著冷氣,一邊刷著手機,舒服自在。有時在想,古代社會物資文明是云云的興旺,那麼他們是如何度過炎熱的夏天,那麼在他們之上的皇帝,又是如何避暑的了?

    1.皇帝的衣服跟現代不一樣

    相信大家都看過電視劇,上面皇帝穿的都是龍袍,其衣服材質則是綢緞,面料輕盈透氣,能很大成分的散點人體熱量。

    其二就是讓幾個宮女,在後面搖扇子。皇上貴為一國之君,身旁服侍的宮女一大把,天氣太熱的時節,皇上往哪一坐兒,死後幾個宮女便開始忙碌起來,輕輕地在皇上週圍搖著扇子,舉措還不能太大,這為自然環保的避暑招數,結果也十分不錯。

    2.出行有轎子,坐下有遮陽傘

    古代人出行,沒有現在人們的汽車一類的,但是他們出行靠得是,四人抬的轎子,也有八人或者更多的,古有八抬大轎這說話,皇帝出門那就更不要說了,起碼八抬大轎以上,出門不用走路,所以說不運動,也就不會產生多大的熱量,又不會被太陽曬到,不會太熱出汗。

    其次每次皇上出門,觀看節目或者軍營演武,往那觀武臺上一坐,後面的太監就會上前,抬著一頂大扇子,為皇上遮陽,完全曬不到太陽。

    3.工匠巧用地窖,藏冰塊

    地窖大家都不陌生,尤其是農村,家家戶戶都會在地上,挖一個大大的坑,用來儲藏食物,防止冬天天氣太冷凍壞食物,還能很大成份的儲存蔬菜,讓其保有新鮮度,使得冬天也能吃上夏天吃的東西。

    談到這,我不得不說古代人的智慧了,他們巧用地窖,把冬天才有的冰塊,儲藏在地窖中。每到冬天,工匠們就會從遠的地方,找尋那些比較厚的冰塊,用東西分割成一塊一塊。再從遠處大規模運到京城,儲藏在他們早已挖好很深的地窖中。有些人會說冬天儲藏的冰塊到夏天不會化掉嗎?這個你可以想到,那個地窖他們挖的有多深,再加上那些冰塊有很多,體積也是很大的。所以地窖裡的溫度,要比地表低到很多,加之冬天到夏天季節交替。時間不是太長,所以不會化掉。

  • 4 # 鴻大地

    古代科技沒有現在這麼發達,消暑降溫只能透過人力或物理的方式,貴為九五至尊的皇帝也不例外,無外乎就是以下幾種辦法:

    第一種就是免費人力搖扇。大家看過古裝劇的朋友們可能會看到,在皇帝寶座的後方永遠有兩個宮女在執扇而立,這兩位就是專門負責給皇帝扇扇子的,如果天氣炎熱,人力搖扇就開始工作了,貴為一國之君,身邊自帶空調,而且還是美女牌空調,十分讓人羨慕,對於皇帝來說,別人累不累不關他的事情,只要自己舒服,累死了再換一個接著扇就是了。

    第二種就是冰塊降溫。古代皇宮之中既沒有空調又沒有風扇,所以為了保證皇帝的舒適度,只好在嚴冬季節,去開鑿冰塊,或者現從西部雪山運用冰塊到京城,然後在地庫裡儲存起來,等到夏天來到的時候,皇帝再將這些冰塊分發到宮中,皇帝和后妃們不僅可以用這些冰塊冰西瓜,而且還可以放在室內降溫,雖然皇帝的小日子過的舒服了,但是卻累慘了那些開鑿冰塊的匠人,很多匠人費盡心機將冰塊運到京城,還有很多在沿途化掉,所以冰塊對那個時代的皇室來說,是非常寶貴的東西。

    第三種就是外出避暑。如果京城炎熱,那換個地方不就解決了嗎?中國這麼大的地方,總有個地方不熱吧,所以皇帝就會派人專門挑選氣候適宜地區來修建避暑宮殿,比如清朝皇帝就修建了避暑山莊,還有圓明園、頤和園,多種一些樹,等到夏天來到的時候,就到此地避暑,清朝皇帝最常去的避暑的地方就是承德避暑山莊,還有熱河避暑山莊等等。

  • 5 # 歪果仁熱評show

    現在的我們科技發達,每當夏季來臨,都會開啟空調或者冰箱,這是現在的我們避暑方法。而唐代杜甫曾寫過一句詩“飛鳥苦熱死,池魚涸其泥”,可以想象當時天氣有多熱了,連鳥都被熱死了,魚都被熱熟了。那麼古人尤其作為九五之尊的皇帝他們是如何避暑的呢?今天我們暫且以離我們時代最近的清朝為例。

    1,皇宮的建築結構

    在清代乾隆御製夏日養心殿齋居詩,有一句:“深沉彤殿署全祛”,講的便是養心殿的建築結構是為了避暑,就其整體結構而言屬於“前廊後夏”,因為北京的天氣夏季早晨和夜晚都是比較涼的,皇帝住在深廣高大的屋裡難免會感覺冷,因此在早上,便命人將堂簾拉下來,這樣外面的熱氣就進不來,可保持室內的涼爽,而堂簾的材料,便是以竹子為佳,至今在故宮博物館還儲存著竹製的堂簾。

    2,冰桶和冰窖

    看過《天龍八部》的朋友都知道,虛竹帶著天山童姥逃命時,兩人就是躲在西夏皇宮的冰窖裡,而這種裝置在古代皇宮和大住宅確實都是存在的。而皇上所活動的場所,在夏季都會擺上“冰桶”,“冰桶”是木製的,約一尺五寸高,二尺見方,下約有一尺高的木座,上面有兩塊帶透空錢式孔的木蓋,裡面放的便是從冰窖拉來的冰。那麼冰窖的冰是怎麼來的呢?

    如《藤陰雜記》記載:“雪池,康熙中賜蔡升元,內府司員,冰雪施工,如期告竣,令同知陳元龍送歸新第。

    冰窖分為官辦冰窖和民辦冰窖,皇帝使用的自然是官辦冰窖,於是便命人在每年的入冬時製作大量的冰塊,以便在第二年的夏天使用,而製作這冰的工藝是,取水後在一個特定的巨大容器內凍成冰取出。然後用草包一類的東西包裹起來,草包起隔熱的作用,在窖藏,這個冰窖大約有四至五米深。窖口最後封閉使冰在地下處於恆溫儲存狀態。直到來年盛夏時在開啟取出使用。

    3,自然少不了扇子

    扇子,最早稱為“霎”,與羽毛有關。據西晉崔豹的《古今注》記載,最早的扇子出現於商代,是用五光十色的雄雉尾羽製成的,故稱之為“翟扇”。東晉王嘉的《拾遺記》則稱扇子是周昭王時發明的,據說當時有個叫孟夏的人取鵲翅羽做成了扇子。但那時的扇子並不是用來拂涼驅暑的,而是用來遮陽擋風的,插在車上也是一種儀仗。而如今變成真正用來降暑去溫使用,因此我們看到在皇帝的身邊,一些太監拿著扇子給主子降溫。

    4,風扇

    沒錯,在清代確實有風扇存在,但是這種風扇並不是現在用電力帶動的,而是需要人來用手搖,才能有涼風。據清代內務府檔案記載:“雍正二年(1724年)五月二十五日,郎中保德奉旨:著做風扇一座,欽此。”

    外出避暑

    皇宮呆不了,便只能去找個涼快的地方。所以清代皇帝夏天很少在紫禁城內居住,比如去南苑(今中南海)和西郊暢春園,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個地方就是承德避暑山莊。

    避暑的藥物

    在現在,如果我們中暑了會喝藿香正氣水,而古代皇帝也命人做一些避暑藥。一般每年端午節前,造辦處“錠子藥作”照例製造一批防暑的藥,如:避暑香珠,鹽水錠等,到了夏季,皇帝命人在荷包裡裝少量這類錠子藥以備不時之需,這些藥還可以作為賞賜品,文武百官甚是喜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LPL賽區“最腐敗戰隊”,LGD下至女主持,上到戰隊經理參與菠菜,Condi被解約,惋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