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飛星之沫

    前幾天聽了一個文化節目,專題名稱是“李清照詞作的藝術特色”,可是,第一講和第二講(每講十三分鐘左右)根本沒有涉及主題內容,而是反覆談哪幾個“專家”經過反覆考證,分別認為李清照的母親是姓什麼、誰家的女兒、嫡出還是庶出、孃家有怎樣的背景、與當時哪些名人有怎樣的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關係等等,聽下來覺得非常無聊,我覺得這類“考古”“考證”完全沒有必要,純屬豢養了一大群無聊之徒。

    我發現,一些毫無意義的“考古”養活著一些無聊的“專家”,那些過度的“考古”行業完全可以取消,有更重要的事業比它們更需要那些數量巨大的經費。各位,您怎樣看待這個現象?

  • 2 # 愚翁良知

    考古是認識古代社會的主要手段,中國考古業不是過度而是不足。

    中國是世界上傳統文化唯一沒有斷烈的國家。有很多古文字記載可以考證,訓詁就成了中國文化的特點之一。西方人不大承認文字記載,認為文字記載可以造假也有侷限性。文字記載如果沒有考古的佐證,他們是不承認的。這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和他們沒有古老的文字記載有關,想查也查不到。所以一定要珍惜華人的古籍。

    現在文化界的訓詁風氣盛行,原因有二。在中國嚴肅的學者和專業人員,必須瞭解事情的來龍去脈,談古論今,不然就不會被別人承認。其二,現在是商業社會,文化已經成為一個產業,養活了很多人。現在華人物質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精神需求和消費越來越迫切,要求越來越高。迫使一些文人墨客要賺錢,就不得不談古論今。這種現象很正常,不必過分的自責。比那些無聊的娛樂至死了文藝節目好多了。

    不過考古和訓詁是兩碼事兒。考古辛苦和不易,訓古只是在解讀前人的知識和經驗,做好也不易。不過多數人是在炫耀博人眼球,不喜歡翻過去就好了,不必指責。

  • 3 # 棲哈丶

    謝邀!說句實話,對這類問題不太瞭解。況且,文化領域是一個多麼寬泛的概念。特別是在今天這樣開放的大格局中,似乎什麼都可以冠以“文化”二字。吃飯有飲食文化,居住有建築文化,出行有旅遊文化,更不要說那些傳統的節日,有著更為濃厚的文化色彩,地域的,歷史的,人文的等等這些,都自然而然要歸屬於文化的範疇。

    面對這眾多領域,要從歷史的故紙堆,或者考古重大發現中去挖掘文化內涵,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沒有專業的水平,沒有潛心的研究,泛泛而談,那是對文化的褻瀆。所以我不敢妄談此事。

    我的家鄉就出土過“郭店楚簡”。關於楚簡介紹如下:1993年10月,在湖北省荊門市郭店村,郭店一號楚墓M1發掘出竹簡,共804枚,為竹質墨跡。其中有字簡730枚,共計13000多個楚國文字,楚簡包含多種古籍,其中三種是道家學派的著作,其餘多為儒家學派的著作,所記載的文獻大多為首次發現,被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郭店楚簡的文字是典型的楚國文字,具有楚系文字的特點,而且字型典雅、秀麗,是當時的書法精品。郭店楚簡的發現,對於研究中國哲學、思想史、古文字學、簡冊制度和書法藝術等方面,都提供了可貴的資料。

    這段話中關於楚簡文字的認定,內容的鑑別歸類,以及它的重要意義,是否就是屬於文化考古,是否有過度的說法呢?我覺得大致可以相信,因為畢竟有實物可以佐證。文化考古的意義,應該是幫助人們從傳統文化中深入瞭解內涵,獲取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如果僅僅是概念的羅列,專業術語的堆砌,譁眾取寵,故弄玄虛,就難免有過度之嫌。

    簡答如此,算是我個人對於“文化考古”這個概念的簡單理解。

  • 4 # 思維的藝術

    過度考古,就會產生大量過度詮釋和過度解讀的現象。除了掉書袋、搖頭晃腦、盛產一類“文化旗號”下的文化名人,除了語言泡沫到處氾濫外,幾乎很難發現有什麼真正的正面意義——別的不說,就說說所謂的儒學,一大堆發酸的垃圾,還美其名曰”國學”,想想真是悲哀!

    無休無止的詮釋與解讀,許多人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就這樣消耗殆盡了!總不能一輩子”啃死人”吧?!

    一個社會乃至一個人,多少都要有點思維價值觀念、價值工程觀念。否則就會造成社會資源的大量浪費。

    一切“過度”,除非用在創新上、自我素質提升上,否則消耗的很可能都是無效功!

    關鍵在於你自己的創新在哪裡?為社會作出的新貢獻在哪裡!哪怕一點點!這種貢獻絕不會是體現在“過度”上——因為一切追加的無效功仍然是無效功!

  • 5 # 藍天下的向日葵741

    謝邀!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從文化中我們可以瞭解過去的歷史,瞭解過去所發生的一切,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從而更好地面向未來。我們一直提倡的以史為鑑,面向未來正是這個意思。有人可能會說,過去的就讓它都過去吧。過去的文化歷史對現在有什麼用呢?如果這樣想,那你就大錯特錯了!過去的文化歷史是我們的前車之鑑,從過去的文化歷史中發現相應的規律,並善於加以利用,有利於我們更好地面向未來。中國的每一份文化都有其不可估量的價值,值得我們學習。對文化的不斷探求是我們不斷前進的動力,所以我們要珍惜這每一次能夠了解文化的機會。最後我想用一句話來結束這篇文章:學有涯,而知也無涯。

  • 6 # 言者青青

    這裡說的文化領域過度考古指的應該是文化史蹟考古吧?應該是。

    我認為這是一種嚴謹的科學態度,在文化考古領域中應該提倡這種所謂的“過度”考古思想與行為。

    例如,我們在古籍中發現疑問,那麼,我們透過各種其他手段,澄清歷史事實,包括查閱其他相關古籍資料和野外遺址遺蹟和古墓的出土器物和碑刻等,進行嚴肅認真的考證。這種態度與行為怎麼能說是“過度”呢?

    江西高安華林造紙作坊遺址

    這種“過度”考古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是,“過度”考古具有真實性。我們之所以對文化領域某個方面史蹟進行認真“過度”考古,為的是獲得自己所考證的史蹟真實性。這樣“過度”的考證還能懷疑史蹟的真實性嗎?它的真實性是不容置疑的。

    二是,“過度”考古具有可靠性。我們“過度”的考古,所引用的資料和文物,是經過反覆分析推斷考證的,證明了歷史史蹟真相的真實性,那麼,我們所引用的資料與文物肯定具有可靠性,在這方面也是不容置疑的。

    三是,“過度”考古能經得起歷史檢驗。文化領域的遺蹟,尤其是歷史文化中的人物與史蹟,是要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如果我們沒有“過度”考古的認真態度與行為,那麼,會被後人唾斥為騙子!成為歷史的罪人。

    四是,“過度”考古能造就文化各領域的新人。這些新人會傳承“過度”考古的嚴謹的科學態度與行為,為我們的考古事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五是,“過度”考古能使我們文化領域,特別是文化考古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保障。只有這樣科學而嚴謹的態度和行動,才能生產出更多更真實更好的文化產品投放社會市場,為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更大的成就。

    總之,文化領域“過度”考古有著廣泛而深遠的歷史和現實意義。這是我們文化領域必須具備,必須有的工作態度和實際行動。

  • 7 # 吉祥如意

    題主所問:文化領域的過度考古有什麼意義?

    這個問題應該從兩個方面來回答:一是考古有什麼意義?二是過度考古有什麼意義?

    先說考古有什麼意義。考古的意義非常大,透過考古可以發現古代勞動人民所創造的燦爛文化。

    人們都知道、懂得地面上有許多東西由於自然災害和人為損毀,很難持久的儲存下來。例如紡織品、書籍,就是一些金屬製品在地面上,也不可能儲存幾千年而不風化變質。而埋藏在地下的許多文物,由於隔絕了空氣的氧化、人為的損毀卻能儲存了下來。

    舉世聞名的秦始皇兵馬俑深埋地下幾千年,被農民挖井無意給發現。經過長時間的考古搶救,發掘清理,使現代人看到了秦朝的軍事狀況,這對研究古代戰爭有了實物的參考價值。尤其是那兩輛銅車馬,無論造形還是古代工藝,都栩栩如生,令人驚歎。

    還有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的發掘,從出土的名叫辛追的女屍儲存狀況來判斷,古人的防腐技術至今仍然是一個謎。並且從出土的眾多文物中還有一件絲織品,重不過二兩,展開有幾平方米大,當時被媒體稱之為“薄如蟬翼"。這種織物,就是用今天的紡織先進技術,也很難仿製出來。

    因此說,透過考古,可以把一些久已失傳的文化重見天日,繼續傳承和發揚光大。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何以證明?就是透過考古向世人宣示,這裡有實物為證。

    再說過度考古。任何事情都要適可而止,考古也是如此。有傳聞,上世紀七十年代,郭沫若為了尋找“蘭亭序”的真跡,準備發掘唐代皇帝的古墓,讓周總理給擋了回去。

    現在的考古,除了極個別的透過層層審批屬於有計劃的發掘外,絕大部分都是由於基建而展開的搶救性發掘。諸如修建長江三峽大壩、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等等。

    總之,隨著人們對文物的重視,保護與開發,研究與應用已經成為現代考古的主流文化傾向。(2019/09/16)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聘期內履行聘用合同情況總結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