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古向今

    據我所知,第一,當時胡凳還沒有傳入中原,所以漢人沒有坐著的習慣。

    第二,注意了,這是最大的原因,因為那個時候好像沒有內褲,所以人們穿的衣服如果坐著很容易走光啊,這要是幾個男人那還無所謂,這要是有女的在場,那坐著的畫面不敢想象啊,哈哈。

    所以這個問題就是這麼簡單,別想太複雜了。

  • 2 # 蘑菇雅說

    一種以示尊敬

    在我們的古代所謂“坐”,就是要兩膝著地,然後將臀部坐於後腳跟之上,腳掌向後向外。這實際上就是我們現在的跪。但在接待賓客中,這樣的行為實際上是主人為了表示尊敬,往往伸直上半身,也就是“引身而起”,使“坐”變成了跪,然後俯身向下,就這樣,逐漸形成了日常生活中的跪拜禮。

    更重要的是沒有椅子

    實際上中國在漢以前,還沒有正式的凳椅。人們在進食、議事、看書時,只是在地上鋪一條用蘆葦、竹篾等編成的席子,人就坐在席子上,故稱“席地而坐”,就連當朝天子也是這樣操作。當然了,如果請客人坐正席,則多墊一重席子,表示恭敬。

    到了漢代以後,才漸漸有馬紮,凳椅等先後從蒙古等地方傳入,人們開始不再“席地而坐”,因而使原來生活中的“跪坐”起了很大變化,但當時還沒有普及,直到了宋以後才開始在民間普遍使用。

  • 3 # 尋料

    其實這是一種古老的習慣。

    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們看到很多的影象中都是坐而論道,宴席也是分案而食,這是一種禮儀,也是椅子還未出現的解決方案。

    但這個坐姿也是有講究的。

    跽與踞

    這是兩種坐姿,最普及正式的是跽。

    其次,是跪姿。

    跪也是一種坐,這種坐姿十分正式,用於互相尊重的場合,這種禮儀我們在日本還能見到,是儒家對於上古的禮儀的繼承。

    一直到唐朝,我們都是席地而坐。

    所謂席地而坐,“席子”鋪在地上,然後根據會面的人來決定坐姿。

    唐朝的時候,椅子沒有嗎?

    椅子

    有了,但起源於北方,士大夫階層都是些“雅趣”之人,頗為不屑,不願意這樣做。

    所以普及率真的不高。

    我們對於一些實用性的東西,總是以自己的原始觀點去否定它。

    唐朝後期,椅子才開始進入千家萬家,為門口扯閒下棋的老大爺提供了很多的便利。

    它有效預防了風溼,減少了腿病,變成了一件不可缺少的神器。

  • 4 # 啄木鳥405

    要搞清楚古人為什麼席地而坐而非垂足而坐這個問題,就有必要探討一下古人的坐具。我們知道商朝青銅製造發達,史書所載可見有禮器兵器,生産生活用具,但不見有坐具。可以想見,那時人們剛剛擺脫茹毛飲血的穴居狀態,沒有坐具,所以人們只能席地而坐或席地而跪了。春秋戰國時期,我們透過史籍可知,那時人們討論問題多的是跽坐,就是屁股壓在小腿肚上。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遊牧民族和中原華夏族進一步融合,胡服騎射的普及以及遊牧民族的坐具—————胡床的引進,為中原地區垂足而坐提供了物質基礎。從木蘭詩當中可看出: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說明胡人坐具胡床已經進入中原人們的生活中。晉代的書中開始有了凳子一詞的記載。從隋唐時期的敦煌壁畫和“韓熙載夜宴圖”中,我們能看到有長條凳,圓形凳,方凳,說明隋唐時期人們已經徹底擺脫席地而坐而演化到垂足而坐了。

    所以說,古人席地而坐的根本原因是無坐具。

    我們從漢字的角度分析,古人吃飯用具有“幾”“案”等,睡覺有榻,後來胡床入漢,在此基礎上發明了椅子,凳子等,可以說明古人在生活用具上有一個逐漸借鑑演化的過程。

    以上淺見,希望大家指正。

  • 5 # 健兄1988

    早在漢魏時期便有了胡床,只是到了唐朝乃至後代才有了真正桌椅凳等稱謂,定義。

    當時還沒有那個條件和環境普及和改善,大多是席地而坐,舉案齊眉,分餐而食,平時坐席,出案站立則以示尊重等等。都是根據當時實際條件,由擁有社會話語權的人定義推廣,自然形成的社會風氣和習慣。

    就好比我們現在有了椅子什麼時候能翹二郎腿,什麼時候得雙腿緊閉?吃飯用筷子,為什麼不能架在飯菜上,而是放在筷架或者桌上;再比如,正式場合,面對尊敬的前輩,或者上位者,為什麼我們只坐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的座位。領導上面講話,大家規規矩矩保持坐姿;領導視察,你得根據你的地位走在不同的位置;甚至包括現在國內很流行的什麼上流社會的孩子學習社交禮儀等等。

    當然如果你的地位和影響力已經可以為所欲為也無可厚非,往往你的不雅行為還會被好事者說成:天真爛漫活潑可愛!

    歸根結底就是在一些人已經滿足當時日常所需的前提下,讓生活充滿儀式感,通常用於重大場合,例如外交,議事,社交等正式場合。老百姓通常沒有這個閒暇時光扯淡,怎麼舒服怎麼來,當然前提也是尊重當地民風民俗。

  • 6 # 淺談華夏

    文化遺傳,只是在後期慢慢有椅子人們就不在跪著捏,桌子也高了,慢慢就代替了那種席地而坐的習慣。

    或許日本目前的跪著吃飯啥的習俗估計也有受中國古代文化的遺傳。

  • 7 # 溪風332

    跪坐一般指正坐,是中國古代的居坐的一種辦法,即席地而坐,臀部放於腳踝,上身挺直,雙手規矩的放於膝上,身體氣質端莊,目不斜視。

    最早的時分,沒有椅子,人們會客的時分都是跪坐在席子上,或者是一張叫榻的大床上,屁股放在腳後跟。雖然不大舒暢,但是在正式的場合下,必須得這樣坐,否則便是失禮。

    到了東漢末年,一種名叫“胡床”的摺疊板凳,相似現在的馬紮,從北方的遊牧民族地區傳入中原,第一次改變了人們的坐姿。人們逐漸初步扔掉跪坐這種難受的坐姿。在唐代正規禮儀仍然以“正坐”為主,但社會上現已初步盛行起了“胡坐”。到了唐代中期,胡床逐漸演化為咱們習以為常的有靠背、扶手,能夠讓雙腿自然下垂的椅子,並且在宋朝廣泛地盛行起來。中國最開端的坐具是筵和席,筵是用竹子編成的,席是用蒲草編成的,鋪到地上就成了坐具。直到東漢時,中國才呈現了與現代馬紮類似的坐具——胡床,但胡床沒有靠背,還不是椅子,也未在正式場合中得到廣泛應用,更多的是在居家和外出時使用。最晚到唐朝中期,中國開端呈現有靠背的椅子,到了唐末,椅子已開端大規模盛行,至北宋時,椅子已完全遍及,成為中國最主要的坐具。

  • 8 # Lucky

    一是,遠古時期。人們只用樹葉或獸皮等材料擋住下身,不論男女老少上身基本光著。

    二是,文明社會。人們上衣下裳.裳就是裙子,所以說無論男女都是穿裙子的,而至於內衣內褲古人是不穿的。

    三是,商周時代。人們學會了用袍子做內衣。上衣下裳裡面多了一層袍子,走光的風險小了一些。

    四是,東漢以前。人們在開會和聚餐的時候,必須雙腿併攏跪坐在地上,讓外衣垂下來。護住要害部位。

  • 9 # 小沈讀歷史

    大家好,我歷史周扒皮,就讓我來給大家扒一扒這段歷史吧。

    現在華人吃飯議事很少有席地而坐,首先因為現在吃飯會談都有椅子沙發。

    我們看三國演義的時候,古人吃飯議事都是跪在席子上,或者跪在一種叫做編蒲團的墊子上。這種習俗一直到唐朝和五代十國還保持著。

    古人吃飯議事席地而坐,也就是跪著坐,為什麼呢?主要還是和服飾有很大的關係。那時無論男女的衣服都是裙子,而裙子裡面一般都是不穿內褲,如果盤著腿容易春光外洩,這就是不莊重,不禮貌。如果雙腿伸直在前席地而坐,衣服容易髒,而且不容易站起來。最終古人們總結出來,還是跪著坐方便,行動方便,而且可以快速站起來,衣服也不容易髒。但是也有一個缺點,就是久坐會腿痠。

    到了商周時代,古人們開始學會做內褲,剛開始的內褲沒有褲腰,也沒有褲襠。一直到宋朝,經過不斷的改良,才有了類似現代的褲子,古人也就很少有席地而坐的了。

    為什麼現在日韓等國家,有些地方仍然會有跪地吃飯的習俗呢?那是因為在唐朝的時候,我們國家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超級大國,無論經濟,軍事,還是文化繁榮程度都遠遠領先全世界!日本和南韓,以前叫高麗和倭國,派了很多學者來大唐留學,學習中國的文化。席地而坐也就是在這時傳入他們的國家。他們吃飯議事跪著坐保留到今天,不僅僅是方便,更是一種禮節和風度,這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我們經常能在電視劇裡看見,古代的貴族和王公大臣席地而坐是多麼有風度,而且非常有講究。但是扒開華麗有風度的表面,裡面全部都是辛酸和無奈。這種坐姿確實是非常的不舒服。直到思想空前解放的宋朝,發明了褲襠,才有了今天可以大大方方坐在椅子上的我們。今天的我們,可以在飯桌上隨意享受用餐,再也不擔心走光,也不用過分的拘束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近期你們身邊發生過哪些不堪入目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