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鋸沫老樹的粉絲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中國是個傳統孝道文化發達的國家,孝是晚輩對長輩的尊敬,愛戴,孝與順常結合在一起,有聽命服從長輩意願的思想行為,父母之命不可違,是傳統的價值觀。你愛不愛你父母,父母說的對與不對都要絕對去服從,這是古代對為人子女的要求。現在家庭教育不同於傳統的家庭教育,人們追求平等,民主,自由,但是有的人在人人平等的思想下忘記了人倫,除了自由民主博愛,還有社會倫理呢,所以當代人接受的是片面的西方思想價值觀。接受了他們的唯物主義哲學思想,確沒有接受他們倫理學知識,甚至是盲點。在追求自由民主平等下忘記長幼之分,師生之分,朋友之分,感恩之心迷失,心生戾氣,哪來愛呀?孝不同於愛,愛是情感,在自己的意願下支配自己的情緒和情感,有針對性,愛的情感,情緒可以對人,對工作,對寵物,對花朵,對這個世界,愛的範疇很寬泛。孝的情感無法選擇也不能選擇,物件更具體,沒有可選擇性。它是對生養你的父母的尊敬,愛戴,仰慕,服從,贍養。有責任,有義務。當然也有是有條件的付出,你必須生了她或他,還要養了她或他,否則孝的義務隨著你放棄養她陪她長大也就是解除了這種倫理關係。最近常看到生父母拋棄子女,人老了告生子女不養的,這也都是違背倫理的,法律不該支援這樣的事情發生,是法律執行者沒有弄清楚孝養在如何情況下發生,不是生了他,就該養生他的人。責任和義務是互動,是互等的付出。最公平的交易就是既然你生了他沒養他,作為子女如果作為人的感恩和孝道,他死了給他送火葬場就是對得起他進了為人子女的孝道了。

  • 2 # 劉讓飛兔子山人文公園

    看到此題,忽然想起著名作家梁曉聲先生有四句話:

    ""根植於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約束前提下的自由,為他人著想的善良!""

    相信人能夠做到這幾點,這人的""孝""與""愛"",大概能悟其道,韻其神,兩者兼而有之了吧,比如這根植於心的修養,於孝於愛,皆是暖暖的""潤物細無聲""啊!…

    圖片

    說到一個孝字,她的凝聚力,幾乎可以貫穿咱的千年文化,商鞅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緣木為信始,步步精彩,奠下了六合一同的根基,,

    那麼這出奇的成就的根在哪呢?對了,是帶有一個""孝""字的qin孝公,

    不知友友們注意到沒有,咱幾千年的人物當中,帶孝字封號之人是很少很少的,就是因為其,都曾有過特別不一樣的成就,,

    圖片

    所以,這個孝字,其實還蘊含著一個忠誠與信任的含義,比如有一個成語,叫做""父慈子孝"",孝有成就,父慈也!

    圖片

    回到教育題,這個慈字在這裡,其實有一個讓飛你的情懷與夢想大膽去嘗試追求的""慈"",一種包容,一種認同,一種與之患難與共的慈!

    這麼一個全新的理解與詮釋,不知友友們認可嗎?

    其實用現下熟悉的話說,就是有鼓勵孩子有創新創業創意的,更多一點的想法與行動唄!,,今天

    圖片

    好吧,再說一下""愛""這個字,

    其實常常會有朋友說,人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其實人在某一個階段,都會有一個這樣的疑問,困惑期不奇怪,每一個人的探索路上,都會有多種需要面對的選擇,,

    而這時,不信你可以試一下,你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你最愛的那一個人,或者說,是那個最愛你的人,,

    所以,個人以為,如果一個人如果有點成就,一定是有愛你的人,有心甘情願幫你的人,

    所以,個人以為可以總結一下,以上文字中的慈,孝與愛,咱教育最理想的目光,不就是在孩子的理想中,有一個創字嗎?,,

    所以,特別的希望人的心想事成,,

    好吧,篇幅關係,咱先聊到這好嗎?續看咱的下回分解唄,

    .

    連結看更多有價值的,有趣有味,

  • 3 # 獵戶座心雲

    孝文化是中華儒家文化獨有的價值觀念。其核心是儒家五常是仁義禮智信以及引申的忠孝觀

    孝是家庭層面對父母的忠,忠是國家層面對君主的孝

    忠孝文化是中國中古時代,為了維持社會穩定,君臣等級,人倫次序,而被設計出來的概念。

    孝的教育核心是——等級,尊卑,秩序,服從,無條件服從長輩和君主,以盡人倫。

    “愛“的概念其實儒家也有。仁者愛人,可這個愛可能和題主所說的愛不同。 題主的愛,應該是指與東方傳統對應的現代西方文化中的普世價值的愛。

    概括起來,愛的教育就是——尊重個體存在價值,尊重他人利益,平等,自由,博愛。

    兩者的差異在於:孝的動機在於群體的穩定,是集體主義產物;而愛的根基在於個體覺醒,是迴歸人性的教育。

  • 4 # 三楚清揚

    不同處,孝弟所面對的是親人是家人,愛則可以推廣及他人。

    相同處,兩者都需要以“敬”為節度,不能發展為愚孝與溺愛。

    一般批評孝,都說他是愚孝。但是實際上儒家的孝並非如此。

    舉個例子,一般都針對孟子說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究竟是哪三種不孝?

    其一,無後。在重視家國宗族情況下,斷絕一族傳承,失去未來的可能確實是不孝。即便個性解放的今日,也很難有人理解為何不婚。

    其二,家中都要餓死了,還固守所謂的節操而不去養家。

    其三,父母有過錯,不但不制止,反而讓父母在錯誤道路上越走越遠。

    如此看來,所謂孝道並非一般所理解的愚孝,現在說的愚孝而是不知道孝是什麼的情況,憑著盲目的字面印象而扭曲出來的東西。

    不孝有三可以參看漢代趙歧孟子注。

  • 5 # 海浪30636993

    謝謝您的邀請,中華傳統文化一直都是以孝為先,以孝入道。百善孝為先;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求忠誠於孝子門中;在許多朝代都有舉孝廉的制度和以孝治天下的國策。民間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說法,作為孝的概念就說法更多了。比如《論語》中孔子對孝的理解就有好幾種說法,他的弟子問孔子什麼是孝?孔子回答說,色難;犬馬皆能養也,不敬何以別乎?意思是孝敬父母主要表現在態度和恭敬上,而不是簡單的給以物質上的供養。佛家對於孝的說法就更多了,有身孝,心孝,意孝,志孝。供養財物,讓父母安心,讓父母為你感到驕傲光榮,能立德立言普度眾生為最大的孝,也就是對世人的教化。孝從字意上理解是老與子的結合,父親對兒子的教育傳承也是一種孝,教育不好子孫後代就是大不孝。實際上為國家奉獻自己的力量,也是一種孝,自古就有忠孝不能兩全,特別是在國家民族危難之時,保家衛國也是一種大孝。所以中華傳統文化有以孝入道的說法,一個人連孝都做不到,別指望他能為國家社會做貢獻了。連父母都不孝敬的人,誰敢和他處朋友合作幹事業呢?不孝的人就是自私的人,唯利是圖的人,這一點從古到今已經有大量的事實證明了。對於愛的教育來說,就是要養成好習慣,不能盲目溺愛,愛到過度就是害。愛是動詞,愛又是雙向的,愛不是嘴上說說,愛是實際行動,人人愛我,我愛人人。儒家說的仁,就是愛人,是一種大愛,是一種為社會大眾服務的大情懷,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愛的目標。首先是愛國,愛家,愛父母兄弟,愛鄰里鄉黨,愛社會大眾,推己及人,逐漸放大,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愛也是有次序和長幼的,現在我們這個社會在愛的問題上有一點病態現象,就是愛的過度了,愛的顛倒了。獨生子女的出現,是這個社會愛錯亂的根本原因 ,家家有個小皇帝,小公主,對孩子的溺愛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了,六個家長照顧著一個小孩子,要星星不敢給月亮,從小嬌生慣養長大後無法無天,根本沒有規矩可言,太自私,太自我,好吃懶做,沒有責任心。這都是愛的方式錯位出現的惡果,七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基本上都是老傳統教育出來的,一個家庭爺爺奶奶說了算,爸爸媽媽當家做主,有好吃的先的孝敬老人父母,孩子最後。現在可不得了,孫子比爺爺地位可高多了,一切為了孩子,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啃老族的隊伍越來越大,上學,買房,結婚三件事就把老人一輩子的點積蓄榨乾了,還的背上債務,三座大山壓垮了天下的父母。這也是當代愛的悖逆,孩子享受,父母受苦,爺爺成了孫子,孫子都是爺爺,這是愛的教育最大的失敗,也是傳統文化衰落帶來的最大惡果。因此,孝的教育和愛的教育是一個國家民族重中之重的事情,當我們看到那些古稀老人還在為兒子拼命賺錢的時候,我們的心如刀割油煎,可憐天下父母心啊!結個婚就要十幾二十萬,買套房子上百萬,沒有條件的老人如何能承受這麼大的負擔呢?如何用孝和愛來平衡現在的社會問題,已經成了一個繞不開的話題。讓年輕人自力更生,艱苦奮鬥,自己的事情自己辦,來減輕父母的負擔,也許這裡面有孝更有愛,這才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表現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誇讚一個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