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夢十年
-
2 # 歷史咖啡廳
對,這就是我們在歷史課本上所說的鞏固皇權。
“對功臣趕盡殺絕,對兒子排擠打壓,朱元璋做的對嗎?”這個問題,歷史上早已經有了答案。在我們現代看來,這種行為有違常理,不是一個明君所為,但是你知道嗎,黃袍加身就意味著自己已經是皇帝,鞏固皇權,就是必須要做的事情,這就是封建社會的繼承製。
以史為鏡,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朱元璋是一個農民出身的草莽皇帝,他深知權柄的利害,對兒子打壓,他不想讓他的孩子們相互殘殺自古以來,伴君如伴虎,這個詞,就是用來形容君臣關係的。為什麼朱元璋要對功臣趕盡殺絕?我們來看一下歷史上有名的暴亂行動。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
趙匡胤是宋朝的建立者,歷史上,有名的杯酒釋兵權,就是他一手策劃的。
杯酒釋兵權是指發生在北宋乾德年間,宋太祖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避免下屬將領也被迫“黃袍加身”,起兵篡奪新生政權,透過酒宴方式,威脅利誘,要求高階將領交出兵權的歷史事件。趙匡胤深知一點,權柄這個東西是個好東西,人人都想佔為己有,而他以前就是後周的臣子,被臣子擁立為皇帝,難免又一天,這種事會發生在別人的身上。
其實,趙匡胤已經做得很仁慈了,如果他狠下殺手,將曾經一起並肩作戰的人全部殺死,他也可能會失去這個江山。
以史為鏡,每個皇帝都熟讀歷史典籍,以前發生過的事情如果再發生在自己身上,難免不會發生諸如逼宮篡位的事情。
玄武門之變
歷史上有名的秦王李世民,在迫於被殺的情況下先聲奪人,殺死自己的哥哥,逼宮自己的父親李淵,終成就一番偉業。玄武門之變,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當時唐高祖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長安城(今陝西省西安)太極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發動的一次政變。李世民當時隨父親李淵討伐隨朝,在建立唐朝以後,自己的哥哥想當皇帝,就一直想加害自己的弟弟,在無可奈何之下,李世民先聲奪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動玄武門之變,才有了後來的唐太宗李世民。
在古代,皇帝的兒子很多,而因為皇位繼承發生宮廷內鬥的事情也很多,朱元璋深知,如果將來自己不在世上,他的孩子們為了爭得皇位寶座,那將是另一個血雨腥風的事情。
綜上所述,朱元璋做出如上行為,也是合情合理。
-
3 # 山有喬松
歷史上對於朱元璋的形象設定往往是陰狠冷酷、敏感多疑的。對於朱元璋大肆屠殺開國功臣,壓制兒子的權力的事,歷史上更是爭議不休。其實朱元璋做這些事,也是有他的難言之隱的。今天就將朱元璋的苦衷給大家細細道來。
(一)關於朱元璋屠殺功臣有個成語,叫做“功高蓋主”。比喻臣子功勞太大,又不懂得掩其鋒芒,使君主受到威脅。這個成語用來形容藍玉是再貼切不過。雖說藍玉跟著朱元璋打天下戰功赫赫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他確實居功自傲對皇權毫無敬畏之心也是事實。當年藍玉打仗回來,喜峰關的官吏沒有及時開城門迎接,他便攻打喜峰關,直接破關而入。另外,朱元璋的妃子元妃曾被藍玉強行霸凌,元妃事後羞憤自盡而死,而藍玉面對元妃的死和朱元璋的責備卻毫無悔改之心。不過藍玉到底是有功之臣,朱元璋本來打算封藍玉為梁國公,因為藍玉的這些行為,便改封藍玉為涼國公,並命人將藍玉的這些過失刻在世襲的憑證上。藍玉心中不滿,侍奉皇上酒宴時口出狂言,說軍中將校升降進退,大權操於他一人手中,明擺著是在挑釁朱元璋。另外,藍玉還收養了大量義子,在朝廷之中安插了大量親信。他的黨羽個個對他忠心耿耿,他既有調動軍隊的權力,又操縱了朝政,在朱元璋看來,是個極其危險的人物。
有句話叫做“不是不報時候未到”。藍玉的所作所為,朱元璋都看在眼裡。朱元璋之前之所以不殺藍玉,是因為有信心自己和太子朱標能有能力駕馭得了藍玉。然而太子朱標去世後,年幼的朱允炆繼承了太子之位。朱允炆性情溫順懦弱,想必一定是控制不住藍玉這樣狂妄的權臣。所以,為了保全大明朝的江山不落入外姓人手中,藍玉這個人,朱元璋是不得不殺了。
(二)關於朱元璋排擠打壓兒子首先糾正一點,朱元璋對自己的兒子沒有排擠打壓。他壓縮兒子們的權力,也是出於有吳楚七國之亂的前車之鑑。朱元璋明確規定,封王不允許對所在城市的治理有任何干涉,城市由政府安排的官員進行治理,封王在所在城市更多是象徵作用,就跟現在的英國女王一個道理。封王的直屬部隊必須在三千到兩萬人之間,絕不允許超過。這樣一方面給了封王一定的自衛權,另一方面又不會讓封王坐大威脅到皇權造成內亂。然而朱元璋又給了封王一個特殊權力,那就是在緊急狀態下,封王有權力暫時獲得所在城市的一應權利。這樣做的本意是希望地方官與封王相互制衡,但後來的燕王朱棣就是靠這個特權發動了靖難之役。估計這也是朱元璋萬沒想到的。
由此看來,朱元璋也並非像歷史上說的那麼不堪。他做的事其實也是經過深思熟慮和斟酌損益的。不是有句話嘛:“拋開背景談歷史,都是在耍流氓”。將朱元璋的所作所為放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看,其實也是合情合理的了吧!
-
4 # 史界之說
朱元璋一位從無到有的乞丐皇帝,在歷史上他是一位冷酷無情的皇帝,殺害自己稱兄道弟的人。
朱元璋殘殺功臣。
有一個詞語叫“功高蓋主”,說的就是這些跟著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人,這些人在朝的威望往往都很大,覺得自己非常的的了不起。
一同打天下的人,都會覺得自己功勞很高,朱元璋能坐天下,少不了咱的功勞,這是那些開國功臣說的話,久而久之,這些人確實會有一點目中無人,眼裡沒有朱元璋,而心生野心。
朱元璋身邊的功臣:確實是有一些功臣非常的不安分的功臣,雖然說他們可能沒有造反的心裡,但是容易被有心造反的人利用。而且這些功臣的存在,確實也是一個威脅,因為其威望高,也許朱元璋在的時候可以怔住這些功臣,可其子孫繼位的時就不一定了。
朱元璋殺功臣:朱標太子暴斃之後朱元璋就下了更大的殺心了,而朱標太子在的時候還好,因為朱標太子一直都朱元璋在培養,其威望很高,而且能力不錯,而且朱標太子在當時是很多大臣都誠服的人,所以,朱標太子死後,朱元璋為朱允炆鋪墊,掃除了一切可能的障礙,把那些開國元勳屠殺乾淨,而且這些人當中確實有不安分,有不良之心的人。
我覺得朱元璋在對功臣趕盡殺絕的這方面是有對也有錯,而對是大於錯了,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如果不殺這些人,也許等朱元璋歸天之後,這些功臣就要把天下搞的不太平,甚至是威脅到了,明朝的生死存亡。錯就在於這些追逐者死的太冤了,打天下是一起流血,而享天下是“朱元璋的子孫後代”,所以這一點有錯。
朱元璋對待兒子方面。
朱元璋最疼愛的兒子是朱標太子,一直都是在一手培養著朱標,對朱標的期望也非常高,所以也選定了朱標太子為皇位的繼承人,我覺得這一點沒有錯,因為朱標確實也是一位可以擔大任的人,他繼位明朝會越來越好。 排擠其他兒子,我覺得只是兒子太多,一個皇位不可能坐兩個人,所以,對其他兒子都是做了其他安排,封王位的王位,鎮守邊關的。
朱元璋愛朱標太子確實是很愛,愛到把皇位傳給了孫子朱允炆,能把皇帝位置給朱允炆也是因為朱標是他的父親。
但有一點的是,朱允炆繼位,確實是有點錯誤的選擇,沒有考慮到全域性,把感情摻雜進去了?
回覆列表
朱元璋共有26個兒子和14個女兒,其中最喜愛的莫過於太子朱標了,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標出生,父親朱元璋正在率軍攻打集慶(今南京),長子的出世,給酣戰中的朱元璋帶來了莫大的欣喜。得報後,朱元璋興奮地在當地的一座山上刻石曰:“到此山者,不患無嗣。”興奮之餘,也對兒子抱以極大的希望。至正二十年(1360年),便讓宋濂等名儒為師授其經學,接受教育。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在應天府自立為吳王,並立朱標為世子
在朱元璋心中只有馬皇后和朱標才是一家人
對於其他的兒子說不上喜歡但也不討厭僅此而已
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做了天下後自然想傳之千秋萬世 為了以後能順利接班自然要把各種危險扼殺與搖籃之中然而此時還是正常的
時間的轉折點集中在了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標的逝世給朱元璋帶來了沉重的打擊 帝國的繼承人出了問題 為了給孫兒朱允炆掃平障礙許多人被殺這時的洪武明知不對可還得做 帝國的利益高於一切 什麼驕兵悍將、淮西勳貴通通玩完 當然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許多無辜之人也被牽連 這就是造成晚年朱元璋大殺特殺的原因 總體來講功是大於過的 畢竟開創了一個嶄新的帝國 沒有什麼對於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