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蘇格拉底的煩惱

    活著本身就值得期待,對生命的熱愛也是《活著》所主張的,努力生活,至於如何離開這個世界應該是順其自然的事情。

  • 2 # 不想長大的陳同學

    活著 很重要 人生就是這樣活著 平凡的世界 激情燃燒的歲月 年月日 冷也好熱也好 活著就好餘華 最好的作品 葛優偉大的作品 生容易 活容易 生活不容易 活著真好 好死不如賴活著活著吧 只要你活著並且有活下去的勇氣 你就能看到死去的人不能看到的未來

  • 3 # 遇見安苒

    羅曼·羅蘭曾經說過: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熱愛生命的人。而《活著》這本書講述的就是一個普通的人面對世界的平凡的英雄主義。

    這本書是一本探索人性,尋求生命真諦的書,書中的故事沒有多少華麗的詞語,但是卻讓人讀來感覺擲地有聲,沉重憂傷過後,是英雄的負重前行。

    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為了去尋找一種活著的意義,在人生的經歷中,不管它是歡樂的,幸福的,還是痛苦的,悲傷的,那些年輕的時候的經歷,都會在垂暮之年慢慢變得清晰,告訴你生活和生命的真諦,告訴你活著是為了什麼?在《活著》這本書中,作者餘華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悲慘的故事,讓我們明白了活著的真正的意義和價值。

    書中主人公福貴少年家庭富裕,但並不懂得珍惜,他整天無所事事,遊手好閒,貪玩,賭博,唱大戲,各種揮霍著家裡的一切,揮霍著自己的青春,後來還娶了縣城裡最漂亮的女人做妻子,這一切在他看來,似乎平常,但又沒有感覺有什麼大的意義。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把自己家的家產全部輸光了,把自己的女人也輸給了別人,才發現原來的一切都開始慢慢變了樣子。

    命運也是在這個時候徹底改寫了他的人生,從小銜著金湯匙出生的福貴,在此後的人生裡,經歷了個人家庭和社會動盪的雙重鉅變,遭受到了人生莫大的痛苦和挫折。他先是失去了父母,然後被意外的抓去做壯丁,兩年後回家以為可以安心的過日子了,沒想到又失去了兒子和女兒,之後失去了女婿,既而相繼失去了自己心愛的妻子家珍,最終,在生命還有一絲希望的時候又悲慘的失去了自己的孫子,至此,他失去了它身邊所有的親人。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情並不是你經受了身體上多少的折磨和苦難,而是當你的內心被命運玩弄,失去選擇和抵抗能力的時候。

    這時候,沒壓倒你的,就只剩下最後一根救命的稻草了。

    這顆救命稻草在一般人的眼裡,並無作用,會隨著悲慘和厄運瞬間熄滅,然而福貴卻樂觀的接受了現實,用自己對生命的熱愛和尊重,慢慢的活了下來。福貴的一生是跌宕起伏的、悲慘的一生,他在自己的整個生命過程中,享受過榮華,經歷過欺騙,得到過最好的,也經受了最痛苦的,它一生走來,失去了除過自己的一切。

    直到他年老體衰,垂暮之年,孤獨的一個人行走在這世界上。

    當這一切都塵埃落定後,在他身邊陪伴他的僅僅只有一頭老黃牛,他牽著他,形影相弔,背影悽迷,或許,這時候他才懂得了生命。

    這樣悽慘的日子,普通人是無論如何也經受不住的,大多數人都會認為,自己最重要的都失去了,家人都死了,活著還有什麼意義!甚至還會認為,為什麼要這麼自私的活著,不如隨他們而去,倒是一種解脫。

    但是這種境遇卻沒有壓倒福貴,他最終給我們的答案是,選擇了像一位英雄的戰士一樣,堅強的活著,每日精神矍鑠,樂觀積極。餘華在這本書中說: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餘華還說:我們會來到這個世界,是不得不來;我們最終會離開這個世界,是不得不離開。

    當我們真正的參透了生命的意義的時候,我們才真正的算是來到過這個世界。

    西漢司馬遷曾經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人總是要死的,但是如何去在我們有限的生命裡過得更有意義,讓自己不白來一遭,則不是每個人能感悟清楚的。

    死很容易,不容易的是活著,而且要好好的活著。奧斯特洛夫斯基曾說: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回憶忘事的時候,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

    所以,活著,我們就要微笑的面對每一天,有向死而生的樂觀信念和積極的意志力,不因為任何物質的牽絆而鬱鬱寡歡,不因為任何我們無力去把握的命運而喪失尊嚴,這才是我們真正活著的意義。

  • 4 # 大武河

    看了《活著》,想想福貴,感覺生命的張力取決於人生的態度。看福貴的一生,年輕時混不吝,使勁的造,好像就是為了給自己作一個無比點背的人生,但縱然就是年輕做少爺的時候不著調,生活給予他一生的苦難數倍於他有過的放浪形骸。但值得慶幸的是,福貴是個能扛的人。扛過了戰場上的子彈,扛過了飢寒交迫的日子、扛過了各種政治運動打擊、扛過了親人們接二連三的離去,直到最後只剩一頭牛,也沒有背被命運之神打趴下,能如福貴一樣多災多難的人不多,看福貴的一生就像一場打怪遊戲,一個災難過去,緊接著是下一個災難,直到他成為一個孤家寡人。即使如此,他依然扛著。一個人生命的張力有多大,和人生態度關係太大了。今天剛看到四川某地一個27歲的少婦帶著3個孩子跳河自殺了,據說她得了抑鬱症,癥結的來由是她接二連三生了三個孩子,孩子年幼多病讓她無比操勞,她扛不住了。面對這種人生悲劇,讓人悲嘆,讓人可惜,如果能樂觀一點,看的遠一些,如果能在受不住的時候找人分擔,如果她的親人們能及時體恤她的心情,一切都不會發生。福貴的可貴,在於他能死扛,也在於他的親人們總能在關鍵處給予他溫情,而他又特別善於將生命中的一丁點光亮放大成太陽一般的光芒,把一點溫暖體會成一團熱火,使得他生命張力無比強大。所以,人大多不是倒在困難的壓力下, 而是倒在自己的人生態度中 ,面對困境,想扛不想扛全在自己。

    看了《活著》,想想福貴,才知道經歷過磨難的人,從黃連中也能品出點甜滋滋的味道。看看福貴的一生,除去年輕時的放浪,真是災難一個接著一個。對於一般人,一個災難即可擊垮,可他硬是能撐著。經常吃甜的人,吃點一點苦,這苦便是翻倍的苦,而福貴一個覺接一個的苦,卻硬能從中咂摸出甜來。這不是麻木了,是對任何一點可以活下去的可能變的更加敏感了。從進入社會,步入人生開始我就應該知道人生的路不盡是美好,坎坷挫折隨時都在。近幾年不時聽到一個孩子上課看手機老師批評跳樓了,一小孩寒假作業沒做完跳樓了,一研究生論文沒透過跳樓了,這些事值得用一條命去交換嗎?福貴就曾說:“ 你的命是爹孃給的,你不要命了也得先去問問他們。”,你們這些孩子問過嗎?在我們的教育中,我們給孩子們極盡渲染的是生活是美好的、幸福的,從不曾告訴他們生活也是艱辛的、困難的。明代詩人于謙曾在他的一首詩中這樣描寫到:“ 世事無端成蝶夢,畏途隨時轉羊腸”,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既然如此,就要學會從那僅有的一二中汲取生存下去的力量。

    看了《活著》,想想福貴,才深悟人生的責任就是活下去的那點光亮。看福貴的人生,每次被人生的大棒打趴下,讓他能夠站起來的都是心裡那份責任。從戰場的死人堆裡走出來是一心心牽掛娘和妻子孩子,女兒女婿死了,他是孫子的靠山,孫子也死了,還有那頭叫福貴的牛還靠著他,他死不了,死不起,不能死。責任永遠撐著他活下去。沒有一點責任,就看不到人生可以支撐下去的光亮。福貴說:“ 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麼福分了。”這就是福貴的人生追求,福貴在苦難的生活中看到的每一絲光亮全來自於這句話。這句話樸實像泥土,但卻真是一句惜命自己,也惜別人命的話。能隨便放棄自己生命的人,就是從沒有真正理解過這句話。

    但願所有人都不要有福貴那樣的人生,人生在世不是來受煎熬的。但願每個人都能有福貴那般對生命的熱愛,對活下去的執著,為自己,為親人,為責任。

  • 5 # 追風去吧

    其實《活著》就是放大版的的社會,你看主人公福貴的回憶盡是心酸。人的一生都是大起大落的,幾乎沒有人可以逃過。你看福貴不正是如此,年輕時是個闊少爺,衣食無憂,但後來不也只就他一人活在這世間。

    聯想到我們的生活,聽到一聲哭泣,看到的可能是一個新生命的誕生,也有可能是一個生命的結束。歲月漫長,變數太多,我們永遠都不會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到。

    生活本不是一帆風順的,與其悲觀處事,不如樂觀以對,人生本就是減法,陪伴在我們身邊的人總會在某一天離我們遠去,我們能做的就是珍惜這些與他們相處的時光,不要等到失去之後才感到可惜與後悔。

    餘華在書中提到了一句話:“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這也是他想傳達給讀者的一種思想觀念。人活著應該享受這個過程,人的一生可能有苦有樂,但我們都應該好好活著,過好每一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滾輪軸承主要用途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