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曉窗讀史
-
2 # 小梁說歷史2019
宋朝崇尚文化,是中國歷史上文人墨客人才輩出的朝代。文人有唐宋八大家(宋獨佔六家),分別是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大江東去浪淘盡”的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等八位。有小時候耳熟能詳的“司馬光砸缸”故事中的司馬光,,還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綠肥紅瘦”的李清照,“醉裡挑燈看劍”的辛棄疾,“寒蟬悽切,對長亭晚”的柳永等等,數不勝數。
宋朝武將也是人才濟濟,第一位當屬威震天下的岳飛,揮師北伐,收復很多失地,令金朝朝野震驚,不敢輕易出兵。另外楊家將的事蹟威名遠揚,還有很多諸如狄青,韓世忠,“粉身碎骨渾不怕”的文天祥等等,不一一列舉了。
宋朝的文化燦爛,撐起了中華文明的一片天;武將不屈不撓,撐起了民族的脊樑!
-
3 # 看影閣
文臣:
(1)文天祥——抗元最激烈的代表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雲孫,字宋瑞,道號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廬陵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
鹹淳九年起任湖南提刑,改知贛州,元軍東下,破家財為軍費,率義兵萬人入衛臨安,次年任右丞相兼樞密使。
文天祥出使元軍議和,被拘至鎮江,脫逃回朝,端宗即位,復拜右相兼樞密使,率兵抗元,被俘於五嶺坡,囚於元大都,視死如歸,臨刑作《正氣歌》。
(2)歐陽修——宋朝文壇領袖
歐陽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累贈太師、楚國公。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並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後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3)包拯——人稱包青天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安徽合肥肥東人。北宋名臣。1027年,包拯登進士第。累遷監察御史,曾建議練兵選將、充實邊備。歷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廷准許解鹽通商買賣。改知諫院,多次論劾權貴。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再召入朝,歷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嘉祐六年(1061年),任樞密副使。
(4)王安石——變法革新派領袖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臨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慶曆二年(1042年),王安石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籤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
熙寧二年(1069年),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一年後,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罷相,退居江寧。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鬱然病逝於鐘山,追贈太傅。
(5)蘇東坡——宋朝文藝全才
蘇軾,號東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並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6)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今山西夏縣人,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 宋仁宗時中進士,英宗時進龍圖閣直學士。宋神宗時,反對王安石施行變法,朝廷內外有許多人反對,司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變法以後,司馬光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鑑》、《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7)沈括 ,字存中,號夢溪丈人,今浙江杭州人,中國歷史上最卓越的北宋科學家之一,也是政治家。仁宗嘉佑進士,後任翰林學士,權三司使,整頓陝西鹽政。後知延州(今陝西延安),加強對西夏的防禦。元豐五年(1082年)以宋軍於永樂城之戰中為西夏所敗,連累被貶。晚年在鎮江夢溪園撰寫了《夢溪筆談》。精通天文、數學、物理學、化學、地質學、氣象學、地理學、農學和醫學。
武將:
1.岳飛
(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湯陰縣)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鬥,所向披靡,“位至將相”。手下背嵬軍更是精英中的精英,從無一敗,但最後岳飛被陷害致死。
2.孟珙
(1195—1246),曾祖孟安是岳飛部將,祖父孟林亦是岳飛部屬,隨軍至隨州,定居於棗陽,曾以一人之力統御南宋三分之二戰線上的戰事,由於其在抵抗蒙古軍的傑出表現,被後世軍史家稱之“機動防禦大師”。
3.曹彬
(931年-999年),字國華,真定靈壽(今屬河北)人,北宋初年將領。在北宋統一戰爭中擔任主要將領。嚴於治軍,尤重軍紀。乾德二年率軍滅後蜀,以不濫殺著稱,升宣徽南院使。開寶七年率水陸軍10萬攻滅南唐,次年克金陵,又決策伐北漢和攻遼,以功擢樞密使。
4.狄青
(1008年-1057年),字漢臣,汾州西河人,面有刺字,善騎射,人稱“面涅將軍”。勇而善謀,在宋夏戰爭中,他每戰披頭散髮,戴銅面具,衝鋒陷陣,立下了累累戰功,平生前後25戰,以皇佑五年(1053年)正月十五夜襲崑崙關最著名。狄青生前,備受朝廷猜忌,導致最後抑鬱而終。
5.李繼隆
(950—1005年),大宋名將,善騎射,曉音律,,多智謀,謙虛謹慎。從曹彬徵幽州,破契丹兵,李繼隆對戰耶律休哥,後兩軍進行決戰,遼軍大敗,橫屍遍野,宋軍一直追擊到滿城,斬首一萬五千級獲馬萬匹。
6.曹瑋
(973—1030年),字寶臣,北宋大將,曹瑋對戰李立遵,兩軍決戰於三都谷,宋軍以少勝多,斬首萬餘,取得輝煌勝利。三都谷之戰,宋吐關係上重要的一戰,以宋朝的勝利載入了華夏的戰爭史冊。從此吐蕃就很少騷擾宋朝。
7.劉錡
(1098年―1162年),字信叔,劉錡率全城軍民曾打敗兀朮親自率領的金軍主力,宋史上說:錡神機武略,出奇制勝,順昌之捷,威震敵國,雖韓信泜上之軍,無以過焉。後世史書認為南渡名將以張、韓、劉(劉光世)、嶽並稱,其中卻未包括劉錡。
8.韓世忠
(1089年—1151年),陝西省綏德縣人,字良臣,身材魁偉,勇猛過人。出身貧寒,18歲應募從軍。英勇善戰,胸懷韜略,1129年金兵南下,韓世忠僅用八千軍隊,困敵十萬兵馬於黃天蕩,戰四十八天,殲敵萬餘。此戰意義非凡,激起了江淮人民的抗金情緒,使人民看到了金兵並不可怕。
9.王堅
南宋抗蒙名將。嘉定十一年赴棗陽,加入忠順軍。秘密潛入蒙古軍造船之地,燒燬其船隻二千餘。寶佑二年,和曹世雄等在合州、廣安等地擊敗蒙古軍。釣魚城之戰多次打敗蒙軍。
10.吳玠
(1093年—1139年),字晉卿,早年從軍御邊,抗擊西夏建功。後領兵抗金,和尚原之戰中,大敗金兵兀朮部,破川陝路金兵進攻。吳玠與敵對壘數年,盡其畢生精力,率領秦隴、涇原、階、成諸州和家鄉德順軍子弟兵,長期扼守秦鳳要塞而牽制金人對東南的壓力,使金人始終不敢窺視蜀地。
回覆列表
宋代優秀的文臣武將有很多,南宋寶慶二年,朝廷繪製昭勳閣二十四功臣像,分別是趙普、曹彬、薛居正、石熙載、潘美、李沆、王旦、李繼隆、王曾、呂夷簡、曹瑋、韓琦、曾公亮、富弼、司馬光、韓忠彥、呂頤浩、趙鼎、韓世忠、張浚、陳康伯、史浩、葛邲、趙汝愚,這是北宋官方認可的一批文臣武將。
當然,老百姓心也有自己心目中的“功臣”,文有包拯、司馬光、文天祥;武有楊家將、嶽武穆、宗澤。他們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就不多說了。
值得一說的是南宋的名將孟珙,金人南侵蜀地,孟珙一舉消滅10萬金兵,後來聯合蒙古一同攻破蔡州,滅亡金國,一雪靖康之恥。在後來的宋蒙戰爭中,坐鎮荊襄,以一己之力五退蒙古,可謂南宋晚期的國之柱石。可惜孟珙過去在民間的知名度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