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沉默的白羊789
-
2 # 兔哥哨位
兔哥回答;我們聽外面的聲音靠的是耳朵,耳膜接收到外面的聲音產生振盪聲波才能聽到聲音。但如果聲音太大,超過了耳膜的承受極限,耳膜就會破損,人就聾了。耳膜其實是很脆弱的,如果對著耳朵大聲叫嚷耳朵就會出現耳鳴。在一些爆炸畫面中我們也能看到雖然人並沒有受到直接的皮肉傷,但卻是兩耳出血,這就是耳膜震破了。所以耳朵是不能承受大的聲波振動的。
火炮的發射是透過火藥燃燒爆炸,在炮膛內形成超高氣體壓力把彈頭推送出炮管,火炮的射程都可以達到幾十公里遠的距離,而要達到這樣的射程就必須有大裝藥,因而產生的聲音是很大的。這樣的聲波足以將離火炮很近的人員的耳膜振破,造成耳鳴甚至是失聰。為此炮兵是有耳塞的,但耳塞並不能有效的保護耳膜,這是因為火炮還有另外一個個可對耳膜造成損傷的因素。
火炮對耳朵的第二個傷害,氣壓振盪衝擊波;火炮發射時除了產生高噪音波還會產生衝擊壓力波,大口徑的火炮炮口都有反後坐力的炮口制退器,而炮口制退器能分解炮彈出膛時的高燃氣壓力,向兩側瞬間擴散,這種擴散的氣體壓力是巨大的,而炮口離炮膛位置並不遠,其巨大的氣體壓力使整個炮臺周邊近距離內的氣壓瞬間增大,這種氣體高壓衝擊波對於而朵的傷害同樣是巨大的,即便是堵住耳朵也無法消除這中衝擊壓力,這是因為火炮產生的高氣壓力同樣也會衝擊人體。
我們知道人體口、鼻、耳、眼是相通的,舉個例子,我們使勁憋一口氣,首先感覺到難受的是耳朵,其次是眼睛,而口鼻基本沒影響,這是因為口腔內的壓力太高了,耳朵無法承受這樣的高內壓。此時如果用手指使勁堵死耳朵就好受的多,這是因為外面的壓力和內部壓力有了一個平衡。說到這裡,大家應該明白了,張大嘴巴,就是透過耳咽管導聲平衡鼓膜內外的壓力平衡,使耳朵外面的壓力和口腔內同時受氣體衝擊壓力,內外壓力平衡,耳膜相當於不受壓力,防止鼓膜破裂!如果閉口不呼吸使勁鼓氣,把兩個腮幫子鼓成兩氣泡是不是也能起到火炮高氣壓平衡呢?
理論上是可以,但問題是人體也會受氣體壓力衝擊,嘴裡本來就鼓滿了氣體,身體受力瞬間肺部腹內的氣體受壓上竄,肯定是憋不住的,很容易使內臟和眼睛受到傷害,而張大嘴巴,而且做出很猙獰的樣子是最好的方法了,能夠減少打炮時對耳朵產生的壓力和振盪,能有效保護耳朵不受損傷,這也是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這種方法不僅僅適應於打炮。凡是類似的場合都適合。這就是為什麼炮兵在火炮射擊時,炮手們都做出張大嘴巴做出很怪異的模樣的原因了。朋友們明白了嗎?
-
3 # 甜甜向上精心創作
瞭解一點耳朵的結構,可能就不難理解炮兵開炮時的情景。耳朵是透過鼓膜感知外界的聲音的,鼓膜一側透過外耳道與外界想相通,另一側是中耳腔,透過咽鼓管與鼻咽部相通。平時咽鼓管是關閉的,只有當人咀嚼、吞嚥、打哈欠等時才打開,這時鼓膜兩側都與外界相通,受到的氣壓相等,保證鼓膜很好的振動。如果鼓膜兩側氣壓不相等,相對正常情況,鼓膜會往裡凹或往外凸,都會影響鼓膜的正常振動,並且還會引起頭暈、耳鳴、疼痛等症狀。
炮兵在開炮時,火藥爆炸產生的高溫高壓的燃氣,衝出炮口時急劇膨脹,會引起周圍空氣的劇烈振動,發出很大的聲音。同時,周圍空氣的壓強會發生劇烈變化,外耳道的氣壓會隨之變化。如果咽鼓管關閉,鼓膜內測的氣壓並不變化,必然會影響鼓膜的正常振動,這還在其次,因為開炮時造成的氣壓變化實在太大,防護不當甚至會直接損傷鼓膜。如果在開炮時,炮兵張口大喊,就及時將咽鼓管開啟,使鼓膜兩側都與外界相通,使鼓膜內測也能同時感知外界氣壓的變化。外界氣壓變化雖大,但對鼓膜的影響並不明顯。
當然,也可反過來考慮,將耳朵堵住,平常放鞭炮時很多人不就是這樣做的嗎?炮兵開炮時,特別是一些小型的火炮,比如迫擊炮、擲彈筒之類,在電影電視上經常看到開炮時,炮兵用手堵耳朵的鏡頭,確有效果,但重型火炮就不同了,開炮時引起的氣壓的變化,比放鞭炮要劇烈的多得多,並且氣體、液體、固體都可傳聲(現在很多人用耳機聽音樂,應該知道,在聽到耳機播放的聲音的同時,還能聽到外界的聲音),所以,戴耳塞能減弱炮聲的影響,但效果並不理想。
-
4 # 軍武吐槽君
下面這張圖就是在70年代南方作戰中66式152加榴炮炮手的特寫,這名炮兵正在進行藥筒裝填作業,由於南疆天氣炎熱潮溼,士兵全身除了一個大褲衩就是一雙解放鞋,但是有一個亮點就是頭上佩戴了一副耳機,那麼這幅耳機有什麼神奇的地方呢?這種耳機學名叫降噪耳機,在國外也被叫做戰術聽覺保護器,主要作用就是保護士兵聽力。因為火炮特別是大口徑火炮射擊時,由於幾十公斤的發射藥在炮膛內爆炸,產生的噪音可以達到150分貝以上,長期處於這種環境中,對於聽力絕對是巨大的損害,因此這種耳機可以說是炮兵部隊的標配,我軍早在六十年代就已經在炮兵和坦克兵中普及了這種裝備,但是為什麼我們在新聞報道中很少看到炮兵佩戴呢?其實降噪隔音耳機使用的最多的就是瞄準手,也就是負責擊發計程車兵,因為在開炮時,炮手裝填完彈藥,關閉炮閂之後就都蒙著耳朵躲在幾米遠之外了,炮聲對他們的影響其實並不大。(後面這一排蹲著的就是普通炮手)
而瞄準手則需要站在擋板後面負責擊發,而在擊發之前還需要做的事就是瞄準,瞄準的諸元營指和連指揮所都已經事先計算好了,透過有線電和無線電傳遞到炮陣地後,炮班長只需要對諸元根據每門炮位置進行微調即可,但是這些資訊瞄準手是無法直接接收的,需要炮班長透過口頭傳遞給他,瞄準手接收到諸元資訊後,就可以進行高低機和方向機的操作裝定諸元,然後炮班長下令射擊就可以直接擊發了。這裡就有個問題,降噪耳機雖然可以隔音效果不錯,還能夠對低音進行放大傳遞,但是出於成本考慮,很多並沒有加裝無線電通訊模組,因此在戰場和訓練場上這種十分嘈雜的環境中使用效果並不好,戴上降噪耳機後瞄準手有時候聽不清炮班長的射擊指令,比如方向15很容易聽成45,所以許多瞄準手寧願忍受噪音也不佩戴降噪耳機就是這個原因,這也就給我們造成了一個錯覺——炮兵沒有不配隔音耳塞。(瞄準手裝定諸元)
那在不戴耳機又不能用手矇住耳朵的情況下,如何儘量減少炮聲的傷害呢?那就是儘量張大嘴巴,因為口腔和耳道是想通的,當張大嘴巴時,巨大的炮聲同時從嘴巴和耳朵衝擊耳膜,這樣耳膜兩側的壓力就基本相等,可以減少炮聲對耳膜造成的衝擊而導致聽力受損,這樣解釋大家都明白了嗎?
-
5 # 皇家橡樹1972
這張圖片就是我軍火炮射擊的時候,戰士們張開嘴進行耳膜平衡和形成一定的負壓降低對耳膜的傷害,由於火炮射擊的時候,發射藥被擊發爆炸燃燒,形成氣體將彈頭推出炮管,同時發射藥爆炸也產生了巨大的爆炸噪音。
經過測算,122㎜口徑的火炮射擊時 噪音在100-120分貝(db)、155㎜會口徑產生150分貝左右。
那麼100-120分貝是個什麼概念呢?如果人在100-120分貝的環境下不採取措施一分鐘內就會出現: 耳鳴、耳膜刺痛、聽力嚴重下降、心情極度煩躁不安的現象,用不了幾分鐘耳膜就會穿孔;如果在150分貝的條件下耳膜馬上就會被巨大的噪音擊穿!
所以,在火炮發射的時候炮兵要張口嘴巴平衡耳膜和耳鼓,並且產生一定的負壓減少巨大噪音對耳膜耳鼓(聽力)的傷害,但是即使是這樣 仍然避免不了聽力傷害!造成炮兵在轉業或者退役以後都有聽力下降這樣的“職業病”。
有鑑於此各國炮兵配發了“耳塞”,用法是炮兵在開炮的前將耳塞,塞入外耳道,這樣會減少巨大分貝的噪音對耳膜耳鼓的傷害…圖片上這種耳塞就是對越自衛反擊戰期間我軍炮兵配備的耳塞,雖然很簡陋,但也能降低不少噪音的傷害…但這也出現了另外一個問題,就是耳朵塞了耳塞以後雖然減小的噪音對耳膜的傷害,但是也遮蔽了炮長的射擊口令,聽不著口令怎麼發射(開炮)?這時候就需要將耳塞拿出來聽完口令以後再塞進去,來回來去的很麻煩。
美軍M777榴彈炮兵班所有人都戴炮兵降噪聲耳機。
鑑於一般性 耳塞的使用問題,各先進國家又給炮兵配備了 炮兵耳部防護罩,這個東西外觀上看像我們平時使用的 耳麥 它上面也有接聽和通話用的微型麥克風,這樣既能保護耳朵,又能接聽到 炮長的各種口令。
回覆列表
火炮,尤其是大口徑火炮發射時產生的已經不只是小範圍的聲波震盪,而是氣壓衝擊波。如果人站得足夠近,開炮瞬間會被氣浪掀翻震暈甚至內出血死亡。這種級別的能量釋放不是耳塞堵住耳朵就能擋住的。炮彈出膛瞬間炮口附近的氣壓壓強變化和衝擊波震盪對近距離內人體的影響是全方位的。炮兵實際上應該穿防護服來減小壓力衝擊波對內臟的傷害。而開炮瞬間張開嘴,是為了防止外部大氣壓力突然變化使頭部各腔體內瞬間壓力變化過大,防止如氣壓鼓破耳膜,破壞鼻腔等重要感知器官和大腦,簡單地說就是開啟頭部最大的洩壓閥,防止衝擊壓力產生嚴重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