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ging74755260

    當然面目全非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一個立體時間維的印象最遠的同時也是最古老的。位置移動,看到的就是星體不同階段的像了。

  • 2 # 詩人的眼睛看世界

    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雖然如此,但大體上方向是兩種,其一是從表象上,答案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一種是從本質上,答案是任憑變化多端,我只看到真相。

    之所以如此說,比如我們看太陽系,如果是看風景,看錶象,不要說在太陽系裡找不同的位置觀測,就是在地球上,你也能看到不同的太陽系。

    如果從太陽系的本質上看,無論在太陽上,還是八大行星上,亦或是在彗星上,太陽系都是如此有規有矩,絕不是雜亂無章。

    同理推廣到宇宙,也是如此,不要在地球上看到的宇宙,或者到幾百億光年之外的地方看宇宙,看錶象,那就是視線裡星球天體不同,或者能看到完全顛覆在地球上的認知。

    但是從宇宙本質上看,無論怎樣不同,但都是物質三態迴圈,比如超新星爆炸是物質三態迴圈的劇烈事件,一草一木也都是物質三態迴圈的慢過程。

    物質三態迴圈,是宇宙本質,包括光子,還有屬性熱被人名之為能量的物質,都是最基本的一態物質,既渺觀物質。

    渺觀物質總是隨機結合成包括光子在內的各種形式的渺觀物質,當然當結構穩定時,就升級了,那些結構穩定的渺觀物質結合體,就成了微觀物質,光電互相轉換就是最好的證明。

    微觀物質的如果仍然孤獨,那就衰變成了渺觀物質,但是,微觀物質有時有隨機結合到其它的微觀物質,這時就構成了其它的微觀物質,比如正電子遇到介子、電子等,如果電子數和正電子數相等,就成了中子,如果正電子數多於電子,就成了質子。

    當微觀物質的電子遇到質子,就成了氫原子,這時就升級為宏觀物質,不過,微觀物質能升級的數量很少,還是大多數都衰變為渺觀物質了。

    升級為宏觀物質的微觀物質合成體,這就是我們說的物質世界。宏觀物質的衰變時刻進行著,不過當衰變的量少於升級的量,這就是宏觀物質的生長期,當衰變的量大於升級的量,這就是宏觀物質的衰老期。

    宏觀物質的衰變,釋放出來的是渺觀物質,既現在人類稱之為的熱能量,還包含氣味、顏色等當然也微觀物質,比如電子等等。

    所以說觀察宇宙,想看風景,看錶象,那就儘量多去選擇不同的位置吧,如果想科研,那就沉下心來,認真思考研究物質三態迴圈吧。

  • 3 # 東北老胡1954

    肯定會不同的!假如把觀測點放在距離地球460光年處,這個觀測點如果是在大爆炸中心的外圍,那就有可能超出了現在所觀測的宇宙範圍了,也就是宇宙邊緣,跳出我們現在的所謂宇宙,會觀測到另外的另一個宇宙,或還可能是無限空間,什麼都沒有。

    要是把觀測點放在我們這個所說宇宙中心的話,很可能是漆黑一片,什麼都沒有。因為當初奇點大爆炸之後是以超光速向外膨脹的,你把觀測點放在那裡,還能看見什麼。除非是把觀測點放在宇宙向外膨脹的中間,那將看到的是滿天星斗,繁星點點。

    早在漢武帝時,他的叔叔,淮南王劉安等人編寫的《淮南子》中,說上下四方謂之宇,古往今來謂之宙。宇是上下四方,泛指天下,宇宙是萬物的總稱。

    在138億多年前,宇宙從一個奇點發生大爆炸之後,所有物質都以超光速向外膨脹,到目前為止,人類觀測到的宇宙範圍在930億光年。半徑最少都在138億光年以上,直徑當然最少也要接近300億光年了!

    人類現在所觀測到的,不過是宇宙的一個小小角落而已,因為宇宙不管到何年何月,人類的科技發展到多麼高的境界,宇宙永遠都是無限……。

  • 4 # 寒蕭99

    可以這麼理解,我們所謂的可觀測宇宙,就是站在我們的角度去觀測周圍,由於宇宙空間的膨脹是均勻的,所以我們無論向哪個方向看去,觀測到遙遠天體的推行速度都是一個量級的,因此,這也驗證了大爆炸理論的推測。

    我們如今的測量結果顯示宇宙的膨脹係數是每增加326萬光年的距離,空間膨脹的速度就會增加67千米/秒。根據這個係數可以計算出我們可以觀測到的最遠距離就是約465億光年,因為超過這個距離,天體的退行速度將超過光速,所以會導致天體發出的光永遠到不了我們的視線內。這個距離就是可觀測宇宙的極限了。事實上,我們今天觀測到的最遠的天體也是沒有超過這個距離的。

    因此,我們將半徑約465億光年的範圍稱作可觀測宇宙範圍。但是,在這個範圍之外,我們可以肯定的是,那裡還是如同我們這裡一樣的宇宙空間,也同樣有無數的天體存在。只是,我們無法斷定整個宇宙的大小,也許只比465億多出那麼一點點,但也可能我們這個可觀測的範圍只佔全部宇宙的很小一部分。

    因此,如果位於距離我們465億光年處的觀測者來說,他們觀測到的宇宙可能朝向我們的方向是無限的星空,但也只到了我們這裡為止,我們這裡就是他們觀測的極限。但是在另一側,可能是一片虛無,只有較近的區域有天體,再遠的地方什麼都沒有。

    但也有另外一種可能,他們觀測的四周也是一樣的天體,四周也都到465億那麼遠。當然,與我們相反的一側,是我們永遠看不到的另外一些天體了。

  • 5 # 漫步科學

    根據宇宙學原理來說,觀測範圍應該不會變,但是觀測“景象”應該是不同的。

    宇宙學原理

    我們知道客觀存在的物體都有自己的結構,宇宙就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實物”,必然也有其特殊的結構,宇宙學就是研究宇宙結構與演化的科學。

    人類目前的科技手段可以觀測百億光年左右的空間範圍,目前的觀測結果表明,宇宙總體上表現為各向同性,物質在大範圍的分佈上呈現出均勻狀態,依據觀測結果,科學家假設在整個宇宙尺度上,時空都表現為各向同性,這個假設也就是研究宇宙結構與演化的最基本原理——宇宙學原理。

    由宇宙學原理可知,自然規律在整個宇宙都是相同的,對於觀察者來說,不管你是在地球上進行天文觀測,還是在火星進行天文觀測,整個宇宙的結構與演化並沒有改變。

    可觀測宇宙

    可觀測宇宙簡單理解就是人類理論上能夠看到的宇宙範圍,由哈勃定律可知,宇宙中距離我們越遠的位置,其退離我們的速度越快,資訊的傳播速度最快為光速,當位置足夠遠時,這個位置的資訊就永遠也無法傳播到人類的位置,此時這個位置就處於“不可觀測”狀態,科學家透過理論計算表明,可觀測宇宙的半徑大約為465億光年。

    由宇宙學原理可知,“資訊的傳播速度上限為光速”是適用於整個宇宙的,在太陽系光速為299792.458 km/s ,放到460億光年外,光速依然是299792.458 km/s ,而整個宇宙的膨脹是均勻膨脹,因此不管出於宇宙中的哪個位置,相同時刻,可觀測宇宙的範圍大小是一樣的。

    改變觀測點

    有上文可知,此時此刻不管你身處宇宙哪個位置,你的可觀測宇宙範圍半徑都是465億光年,雖然範圍一樣,但是你看到的景象就有所差別了。比如在一個空曠操場上,由於大霧天氣,你只能看到50米遠的單槓架,當你跑出一百米之後,你還是隻能看到50米遠,不過這次你看到了籃球架,這些不同的景象都在操場內,由於大霧的限制,你無法看到整個操場的面貌。同樣,由於時間與光速的限制,我們也無法看到整個宇宙的全貌。

    結語

    目前的科學觀測表明,宇宙表現為各向同性,因此即使將觀測點放到460億光年外,其可觀測宇宙的範圍依然是以觀測點為中心半徑為465億光年的球形空間,只是這個空間內的“景象”和我們身處的可觀測宇宙不同而已。

  • 6 # 千辰澯海天文宇客

    宇宙已誕生了約137億年,在超光速膨脹下已有約930億光年的可觀測直徑。在這個可觀測宇宙中演化出了不同的星系,都處在不同的空間。先來找到地球在宇宙什麼位置。

    我們知道地球位於太陽系;太陽系位於10萬光年的銀河系;銀河系位於2億光年的本星系群;本星系群位於5.2億光年的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銀河系就在星團尾部尖上);拉尼亞凱亞位於10億光年的雙魚鯨魚超星系團(本星系團在左上角魚頭上)。

    雙魚-鯨魚座超星系團複合體是宇宙中發現最大的結構。在它的周圍還有長蛇座星系團、獅子座、大犬座空洞、玉夫座星系團…這些星系團都有10幾億~幾十億光年,武仙-北冕座長城有100億光年。

    看來地球周圍是被上百億光年的各種星系團給團團包圍。

    我們通常認為如果距離宇宙足夠遠,遠到了宇宙邊緣或邊緣以外,那麼宇宙之外就是什麼都沒有的空間。

    可宇宙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就像偉大的愛因斯坦和霍金所說,宇宙很可能是有界無邊,現代的科學家認為,宇宙是一個膨脹的氣球一樣,只是這個氣球龐大得太多。

    那麼這樣看來,不管在宇宙任何位置觀測,都是浩瀚的星系以及茫茫的太空,只是不同空間星系不同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歐藍德2.4和本田CRV1.5比較選哪一款,空間對比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