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如魚得水177409377
-
2 # 呼吸科戴醫生
乙肝病毒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較強,對低溫、乾燥、紫外線均有耐受性。
它不被70%的乙醇滅活,因此酒精消毒並不能用於乙肝病毒的消毒。
30-37度可存活6個月,55度時可存活6小時,100度時則只能存活10分鐘。因此餐具高溫消毒可以完全滅殺乙肝病毒。
戴醫生提醒您,目前乙肝無特效的治療方法。注射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預防乙肝病毒感染。乙肝兩對半中的第2項HbsAb陽性則表示已有抗體,如果是陰性建議儘早到醫院注射乙肝疫苗。
-
3 # 檢驗科易醫生
1.在環境因素當中氣溫低下、空氣乾燥HBV均可以耐受並長期生存,在—20℃可存活15年左右。
2.對太Sunny的暴曬和紫外線照射均無太大影響,在30-32℃至少可存活六個月以上。
3.對加熱處理也有較強抵抗力,60℃需要加熱10小時以上,98℃加熱1分鐘才可將其滅活。
4.對理化因素也有較強的耐受力,要特別注意的是70%的酒精不能滅活HBV。pH值為2.4的酸性環境中6個小時以上都不能有效滅活。
真正能滅活HBV的化學試劑有:3%漂白粉溶液、0.5%過氧乙酸、5%次氯酸鈉和環氧乙烷等可直接滅活。
物理滅活HBV的方法是:100℃煮沸10分鐘、121℃高壓滅菌15分鐘、160℃烤箱幹烤1個小時。
乙肝病毒很頑固,日常生活當中要做好預防工作,保護自己和家人不被感染。
-
4 # 懟鍵盤俠爽爆了
不知道這個問題的出發點是什麼?乙肝病毒在環境是各種病毒中很穩定的,但它傳染力很差!!!這問題容易引起大家對乙肝的恐慌和歧視!!!
乙肝的傳染途徑不是接觸傳染!主要是母嬰傳染,性接觸傳染,其他體液傳染比如輸血。其實都是體液傳染,就是含有乙肝病毒的體液進入對方體內。母嬰傳染不是遺傳,出生後24小時內打乙肝疫苗基本上可以做到阻斷!如果口腔潰瘍的情況下溼吻也可能被傳染,此外紋身,洗牙都有被傳染的風險,因為這些過程中都會有傷口,含乙肝病毒的體液就可能透過傷口傳染。醫源性接觸傳染還包括某些小醫院民營診所,它們出於成本考慮反覆使用醫療器械或消毒不徹底。
但如果沒任何傷口,不必擔心被傳染上!健康成人即便被傳染了乙肝,也是95%的機率自愈,不會成為攜帶者或發展到肝炎!由於嬰兒免疫力低下的特點,雖然中國乙肝攜帶者比例較高,性傳播行為遠遠多於懷孕生育,但成年人免疫力強不容易得乙肝使得母嬰傳染才是乙肝主要傳播途徑,中國這些年強制推廣乙肝疫苗接種後,全國乙肝攜帶者比例是逐年下降很多了。
國家已經把乙肝兩對半從體檢中去掉,只檢查肝功能!乙肝病毒除了穩定之外,不具有強傳染性的條件。所以即便乙肝病毒非常穩定也不必歧視乙肝病毒攜帶者!
-
5 # 造就
DNA測序發現,7000年前乙肝病毒與現在大為不同,有可能捲土重來。
7,000年前,在如今位於德國中部的一個山谷中,一名年輕男子倒地死亡。他大概25到30歲,很可能是農夫。他年紀輕輕就去世的原因不得而知。但現在,強大的基因工具挖出了一條誘人的線索:一種病毒的DNA片段。那種病毒在幾千年前感染了他的肝臟。
這是有史以來得到直接測序的最古老病毒,打開了一扇窺視史前時期的新窗戶。十年來,在幾千年前的牙齒和骨骼中發現的古人DNA改變了過去的研究。之後,在那些牙齒和骨骼中發現的古代細菌(比如麻風病和瘟疫)DNA改變了過去的流行病研究。病毒是順理成章的下一個。它們的基因組很小,其結構有時維持不了太久。
此前,沒人曾對好幾百年前的病毒進行過直接測序。但現在,兩支彼此獨立的研究團隊報告稱,他們在幾千年前歐亞人的牙齒中發現了乙肝病毒。這從側面說明了古代DNA研究領域的發展速度有多快。
其中一支研究團隊由德國的本·克勞斯-基奧拉(Ben Krause-Kyora)和約翰內斯·克勞澤(Johannes Krause)領導,他們對三個古代人身上的病毒進行了測序,包括7,000年前的那個人,另外兩個人的年代分別是5,000年前和1,000年前。他們的研究發表於預印本網站bioRxiv(研究人員在該網站上發表尚未經過同行評審的論文早期版本)。另一支研究團隊由哥本哈根大學的斯克·威勒斯列夫(Eske Willerslev)領導,他們的研究發表於《自然》雜誌。他們在青銅時代(公元前2500年)至中世紀的12個人類個體身上發現了乙肝病毒基因序列。乙肝病毒感染了7,000年前那個人的肝臟,並進入血液,流經全身,最後滲透骨骼和牙齒,由此才得以儲存至今。
幾千年前的乙肝病毒都非常奇怪。它們看起來不太像如今人類身上的乙肝病毒,更像是非洲黑猩猩和大猩猩身上的乙肝病毒。兩項研究在西歐(從德國到波蘭、從7,000年前到3,800年前的古人)發現的五類乙肝病毒皆是如此。不管是哪類乙肝病毒在幾千年前肆虐西歐,似乎如今都已經在人類身上滅絕,但存在於非洲黑猩猩和大猩猩身上。是人類把乙肝病毒傳染給了猩猩,還是反過來?乙肝病毒跨越了世界上的哪些地方?
而根據威勒斯列夫的研究,在中亞發現的古代乙肝病毒類似於在如今全球各地人類身上發現的乙肝病毒,無論是西歐、加勒比海還是西非。它們為什麼迥異於同一時期西歐的乙肝病毒?
“這兩篇論文非常令人感興趣,”研究乙肝病毒起源和進化的多爾蒂研究所病毒學家瑪格麗特·利特爾約翰(Margaret Littlejohn)說,“但我們覺得論文使我們產生了更多的疑問而不是答案。”
古人DNA也同樣令人困惑。相關證據違背了“走出非洲”假說,即認為人類離開非洲,陸續遷移到其他大陸。實際上,古人DNA顯示,不同的人類種群可能在不同的時間離開非洲,有的甚至返回非洲。在地球上的大多數地方,當地群體被其他群體取代。其他種群遇到死衚衕,走向滅絕。乙肝病毒似乎也經歷了同樣的過程。
其中一項研究的作者基奧拉說,真正令人吃驚的是古代乙肝病毒譜系的多樣性。如今的乙肝病毒多樣性遠遠不及。
另一項研究的首席作者威勒斯列夫說,以前的這種多樣性可能是科學家預測乙肝病毒未來演變的一條線索。“它提供了以前乙肝病毒可能發生過的變異目錄,其中的一些變異可能捲土重來,”他在新聞釋出會上說。世界各地的肝炎流行率大為不同(從英國的0.01%到南蘇丹的22.38%),但總的來看,肝炎併發症每年導致近90萬人死亡。
沒有參與研究的古代DNA研究員亨德里克·波納爾(Hendrik Poinar)說,最後甚至有可能重現這些古代乙肝病毒,並在老鼠身上進行測試,看看它們到底會產生什麼影響。古代乙肝病毒是更加兇惡還是更加溫和?它們是否有完全不同的病程?
威勒斯列夫和基奧拉的團隊都選擇研究乙肝病毒是出於同樣的原因:這種病毒的遺傳物質由DNA而非RNA組成,因此有可能適用標準的古代DNA測序方法。乙肝是慢性感染,這意味著乙肝病毒會滯留在體內,包括古代DNA研究人員分析的骨骼和牙齒。
但現在,他們把目光對準了其他病毒:皰疹,症狀類似感冒的腺病毒,痘病毒。病毒基因組的提取更為繁難,因為病毒DNA片段存在於古代DNA序列的所謂“廢品”中。科學家對古代DNA進行測序時,實際上是一次性檢測出樣本中的所有DNA序列(人類、細菌、病毒)。然後,他們把一個個DNA片段拼湊起來,像拼拼圖一樣。如果你只對人類的DNA感興趣,就意味著拋棄細菌和病毒的DNA。現在,科學家意識到,“廢品”可能也會讓人們有所發現。說人類DNA能揭示早已死亡者的身份,而病毒DNA可以揭示他們的生存方式,他們遭受的痛苦,或許還有他們死亡的原因。病毒DNA也可能揭示種群之間的接觸——傳染疾病,但沒有雜交。
威勒斯列夫說,他們正回過頭去,在以前只分析人類DNA的老樣本中尋找病毒DNA。“我敢說,10%的人類樣本中存在某種有害病毒。我們在研究牙齒的時候發現,大約50%的個體都患有口腔感染,這可能不會致命,但也不是好事,”他說,“此類研究發現,很多古人疾病纏身。這無疑打破了我對青銅時代的浪漫幻想。”
翻譯:于波
校對:其奇
回覆列表
我不是醫生,我是二十多年小三陽患者,所謂久病成醫吧,看過一次科普,好像是12~24小時,並且100度的開會也難殺死。日常生活中勤洗手,儘量少在外就餐。但就是乙肝患者也不要悲觀,心情開朗有利於病情灰復,肝病七分保養三分治:不熬夜不勞累不吃多油多脂刺激性冰冷食物,多吃蔬菜水果高蛋白食物,再用中草藥調理,抗病毒提高身體免疫力使新生細產生抵抗力不被感梁,被感染的細胞慢慢被替換掉,乙肝就轉陰了。祝乙肝戰友們也像我一樣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