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觀史以明智
-
2 # 雄觀歷史
光緒皇帝手刃慈禧是完全不可能的。
首先古代的帝王大多宣揚的是以孝道治天下,這也就是我們看到漢朝的皇帝在諡號前都加個孝字的原因。慈禧是光緒帝的姨母,並且撫養他長大,無論是從親情上還是恩情上,如果光緒帝手刃慈禧,都有違孝道,如果光緒帝真那麼做了,那麼輿論肯定不會放過他,自己的政治前途殆盡。
再者慈禧是光緒的政治帶路人,光緒帝從小耳濡目染慈禧的政治手腕,慈禧在光緒面前是有威嚴的,假使光緒想手刃慈禧,在威嚴的慈禧面前肯定心虛發抖,如何瞞過慈禧的眼睛。況且以當時清朝所處的環境是內憂外患,也只有慈禧能鎮住當時的局面,如果慈禧死了,光緒帝也知道自己不能控制住局面。
還有即使是光緒帝有意要殺慈禧,也得有大臣的支援,而當時光緒帝的羽翼未豐,當時好多大臣都是慈禧的心腹,怎麼會去殺慈禧呢。況且古代的政變也沒有皇帝自己去拿刀子去捅人的。
所以說有這種想法是幼稚的。
-
3 # 魯南散客
光緒皇帝生於深宮高牆,長於婦人之手,從小錦衣玉食十幾年來一直受著儒家思想的教育,導致光緒性格柔弱,在慈禧面前一副唯唯諾諾的樣子。而且慈禧多年把持朝政,身邊聚集了李鴻章,榮祿等一批實權大臣,早已將光緒架空。光緒皇帝身邊只有沒有實權的翁同龢和科舉不中的康有為。光緒十五年,雖然慈禧正式歸政光緒,但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拿什麼去殺慈禧?因此,光緒想殺慈禧,他自己做不到,也沒人幫他,而且朝廷裡的官員幾乎都是慈禧的人,宮裡宮外也到處都是慈禧的眼線,光緒帝根本沒有機會殺慈禧。
-
4 # 關中熊叔
基本沒有可操作性。
首先,一個組織的權力實際控制不是一個人的事情,是有一套自然法則在裡面。一個組織的權利控制都有一個權力中心,一般大組織是一個小的集團,並不是一個人。
舉個簡單的例子說明這個問題,慈禧身邊的官員、護衛和太監宮女的自身利益從哪裡來,不是那個大到沒邊的組織給的,是慈禧和他的權利小集團給的。這和一個公司的權利構成是一樣的,為什麼一個豬一樣的總經理,喜歡別人去恭維他,然後身邊就會出現一群喜歡恭維、保護領導的人,儘管這群人也許會為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恥,但是還會去做。這是自身利益決定的。
以慈禧為核心的權利中心,有多少切身利益的維護者,這不用說。他們擁護保衛的不是慈禧本人,而是從她身上對映到自己身上的權利和利益。一旦一個組織的利益中心已經形成,一般是很難被撼動的。
其次,身處權利中心的倫理關係一般都是冷漠的,清宮深處的規矩太多太多,母子不會像尋常百姓家那樣可以相互溫存,除了正式的禮儀場合,平時根本連面都見不著。權利的繼承人從生下來開始,除了血緣上的關係之外,剩下的就是赤裸裸的政治關係。
光緒皇帝父親醇親王奕譞,生母葉赫那拉·婉貞為慈禧皇太后親妹。何況光緒皇帝不是慈禧親生,且不論光緒皇帝會不會“十步一殺”,就算會,能夠等到的機會也是微乎其微。就算是親生,也不見得有機會。
再次,光緒皇帝要面對的不是慈禧一個人,這一點在第一條裡已經說過。就算他能殺了慈禧,她背後的政治利益集團怎麼辦,能不能保證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會廢掉光緒另立新主?
防著光緒的是一大群人,就算他有那個膽,只要不是傻子,都不會那麼做。其實對於權力繼承人來說,最好的策略就算利用時間,老的總會死,死了就有機會。當然中國歷史上皇子熬不過老子也是常有的事情。
這就要光緒去切實的結合實際情況去分析,歷史上有前車之鑑,有成功的,又失敗的。失敗很容易,成功卻需要很多條件,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殺還是等,這個不難權衡。
最後,中國歷史長河中的君主,有好有壞,但是他們對外標榜都是“仁君”。在一個政治體系不完善的政權中,這種操作有自己的土壤,在晚清這樣一個政治體系完善的朝廷裡,這樣的操作顯然不合適,也不可行。
也許開始慈禧真的想為大清培養一位皇帝,但是在嚐到了權利的甜頭之後呢,這個想法會不會變?在做一件事情之前,你不能假設別人是傻子,只能在假設別人比自己更聰明的前提下,成功率才會高。
光緒皇帝肯定不是傻子!慈禧太后能“空手奪白刃”,更不是傻子!
-
5 # 覃仕勇說史
答:這本來是很簡單的問題,沒有探討的必要的。
但匆匆一瞥,看到了某位網友一本正經的回答,有點忍俊不禁。
該網友理由如下:
1、光緒是慈禧帶大的,感情深厚,慈禧就是他的養母,孩子不可能殺母親。
2、光緒雖被慈禧囚禁,但兩人關係還是不錯的。
3、光緒年輕,慈禧老,他覺得沒必要殺,可以透過熬時間來熬死慈禧,所謂“活久見”是也。
……
這些理由似是而非,我,還是來說幾句吧。
首先,光緒並非不想置慈禧死地,可惜的是,康有為、譚嗣同醞釀的“圍園殺後”計劃流產了。
其次,殺人不是殺雞殺鴨,人人都可以持刀操作。
比如,我就不行,即使給我天下最快的刀,我也不敢殺人。
一句話,殺人犯並不是人人都當得了的!
那光緒是什麼人?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有這樣的膽量和力氣嗎?
估計,讓他殺只雞,手腳都未必利索。
“靴中藏刀”的伎倆,歷史上最著名的使用者,就是宋高宗趙構。
《宋史·紀事本末》卷七十二有記:“檜亡,故朕今日始免靴中置刀矣。”
南宋理學家朱熹的《朱子語類》中也寫:“秦太師死,高宗告楊郡王雲:‘朕今日始免得這膝褲中帶匕首!’乃知高宗平日常防秦之為逆。”
宋高宗趙構對金人媚躬屈膝,給人的感覺就一軟腳蟹、鼻涕蟲。但是,根據《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記,他年輕時勤習武藝,“挽弓至一石五斗”。 曹勳《松隱文集》也記:他每天雙臂平舉兩袋米,各重一斛(約為一百一十市斤),“行數百步,人皆駭服”。
另外,金兵圍困東京那會兒,時為康王的趙構奉命出使金營,“與金國太子同射,連發三矢,皆中筶,連珠不斷。”
所以,若論單挑能力,我們尋常人等都不是趙構的對手,而從他殘忍殺岳飛一事來看,為人也算殘暴兇惡,卻藏刀十幾年,始終不敢讓刀子見紅,忍氣吞聲地生活在秦檜淫威之下。
以光緒和趙構相比,光緒如何?他有這能力和膽子嗎?
想想看,號稱千古一帝的康熙,他要行刺年近古稀、走路又步履蹣跚的鰲拜,尚且不敢親自動手,還要埋伏上十幾名身強力壯的侍衛壯膽、助聲勢,如臨大敵,騙鰲拜孤身上殿,眾衛士一擁而上——事實上,當時的鰲拜並非金庸《鹿鼎記》寫的神勇無敵,而是力無縛雞之力,倒地就擒。
藏刀在靴中,親自動手除奸的,北魏的孝莊帝的表現倒是不錯,一刀就捅了權臣爾朱榮,結果呢?場面失控,他本人身死,北魏不久國滅。
所以,光緒刺慈禧,一是他沒那個膽,二是沒能力,三是局面難以收拾。
最後想說一句,金庸《鹿鼎記》寫鰲拜雖然誇張失實,但他在《天龍八部》寫宋哲宗趙煦和高太后事,卻非常傳神。
趙煦九歲即位,由祖母太皇太后高氏垂簾聽政,長大成人,一直想親政而不能,於是藏刀在靴中,但一直到高太后死,都不敢對高稍有不敬。
金庸先生寫了這麼一個情節:高太后壽滿行將歸天,趙煦誇誇其談,自稱要北上去和契丹較量一番,想象中,自己英明神武,無下無敵,還拔出佩劍將身旁一張椅子劈為兩截。高太后三魂七魄已經悠悠盪盪飄上黃泉路,聽了趙煦的豪言壯語,大驚,坐了起來,右手食指伸出,指著趙煦厲聲道:“你念念不忘與遼國開仗,你……你……你……”一句話沒說完,人終於嚥氣。
可笑的是,趙煦在高太后的積威之下,嚇得連退三步,腳步踉蹌,險些暈倒,手按劍柄,心中突突亂跳,趕緊呼喚埋伏帳下的侍衛:“快,你們快來。”
金庸先生是這樣點評趙煦的:“他適才滿口雄心壯志,要和契丹人決一死戰,但一個病骨支離的老太婆一發威,他登時便駭得魂不附體,手足無措。”
可見,殺人可不是紙上談兵,一般人玩不來。
回覆列表
第一,光緒是慈禧一手帶大的,慈禧就是他的養母,孩子怎麼能殺母親呢。
第二,慈禧在光緒長大後 ,還是讓他親政了,雖然變法失敗後被慈禧囚禁了起來,但說明之前兩人關係還是可以的。
第三,光緒沒有實權,在關鍵的部門沒有自己的親信,也不掌握軍權,受制於人。
第四,風險太大,有可能還沒行動就被查到了,或者行動沒有成功。
第五,光緒認為沒有必要,慈禧多大歲數,自己多大歲數,自己一個年輕小夥子還怕熬不死一個老人家麼。
所以,藏刀殺慈禧是不現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