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趣文社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這句話出自《論語》,是儒家思想對君子之道論述的一部分。具體來說,是從對待人和事物的表現來區分君子和小人。

    泰――泰然自若,四平八穩。驕――驕傲,驕橫,驕躁,行為誇張。這兩個字因為含義而對比鮮明。整句話聯絡起來的意思就是:君子對人對事都是泰然自若,不驕不躁;小人對人對事行為誇張,用驕傲蠻橫之氣來掩飾內心的小人心思。

    作為一個系統的論述,這句話並不是完全獨立存在的,我們想要完整理解這句話,就有必要對另一句關於君子之道的論述進行解讀: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這句話在整個社會非常普及,並且有著深遠的影響。慼慼――慼慼然,悽惶,心裡不安。是一種心境的描述。

    把這兩句話綜合起來,意思就很完整了:君子因為心裡乾淨、沒有私心、沒有愧疚,所以無所畏懼,待人處事坦坦蕩蕩,泰然自若;而小人因為有難以見人的小心思,心裡是惶惶不安的,他們通常會用比較誇張的表現來掩蓋這種感覺。於是張揚跋扈,驕躁橫行,其實他們內心是虛弱的,經不起拷問。

    認真理解孔子這兩句話可以幫助我們從心理上進行糾錯,從而改變認知,引導我們的行為。

    對小人行為的理解和批判對整個社會的風尚意義重大。只有當我們都能坦坦蕩蕩的面對一切,讓小人的生存空間不斷縮小,才能塑造一個積極文明的社會風貌,才不會出現德不配財的情況。

  • 2 # 益商文化

    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出自《論語.子路》。描述的是君子和小人的對比。君子胸懷磊落,舒泰自如;但卻不驕傲。而小人呢,是用表面的驕傲,掩飾內心的自卑,所以心境就不會泰然了。

    孔子看來,作為普通人,心態很重要。正因為君子有平和心態、從容心境,所以由內到外,散發安詳舒泰氣息。

    而小人則不同,由於內心常有自卑和焦躁,所以即便是用外表的驕傲姿態來掩飾,但是從內在表現出來的是讓人不舒適的驕矜氣質。大家一眼就能看出的。

    這也許就是是君子和小人的一點區別吧。

  • 3 # 風雨闌珊

    人生一世,心態非常重要。在孔子看來,君子正是因為有平和的心態,有安定從容的心境,在他們的身上由內到外,言談舉止,才能流露出一種安詳舒泰的氣質。而小人就不一樣了,他們內心常處在自卑和焦躁之中,雖然外面表現的很驕傲,很堅強,但其實是故意表現出來的一種姿態,是讓人感覺很不舒服的驕矜之氣,所以在他們的氣質上,就少了一份淡定和從容。這就是君子和小人的區別。

    君子為何能“泰”?因為君子有無私和寬容的心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當一個人不僅僅是為自己著想,不為自己而活,已經忘記了自己,達到無我的心境時,又怎會生驕矜之心呢?君子有所為但無所求,一切“盡人事以聽天命”,但求無愧於心,一切隨緣,根本就不把結果放在心上,如此的豁達,還怎麼會驕傲呢?

    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這句話出自《論語.子路》,是君子和小人的對比。君子寬宏大量,胸襟開闊,光明磊落,雖然舒泰自如,但是絕不驕傲。小人雖然表面驕傲,但是內心是自卑的,所以心境就不泰然了。

    小人為什麼“驕”?因為小人心中惦記的總是個人的利益得失,常常處於焦躁不安中,外表就少了一份氣定神閒。日常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充滿驕氣的人,小人得志,看似盛氣凌人,不可一世,其實那張面孔下又何止一個“驕”字能形容的了的呢?驕氣只不過是最明顯的一點罷了。小人大多如此,偶然做成一點事,取得一點成績,就忘乎所以,不知道自己是誰了。其實從心理學角度來看,這種人的驕傲只不過是他們自卑心理的影像罷了,他們在外表現的自負和高傲,不過是在掩飾內心的空虛和不自信。小人最怕的就是別人不認同自己,看不起自己,所以才表現出一種盛氣凌人,毫不在乎的態度,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

    正因為心態不同,君子和小人所流露出來的外在氣質和氣度也就不同,他們的為人處世方式也不一樣,人們的評價也當然就不一樣了。

    如果做為一個領導,那良好的心態就更加重要,工作中要學會安靜坦然,處變不驚,做一個胸懷大志的人,有定力,有理想,這樣才能泰然自若而無驕矜之氣。這樣的領導,才會得到下屬的尊重和認可,工作起來才能得心應手,事半功倍

  • 4 # 寂語堂齋

    這句話出自《論語.子路篇》,原文:

    13. 26 子日: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子路是孔子的得意門生,這句話出在子路篇裡,就是教育子路以及孔子其他弟子們的 。即然是教育弟子們,孔子需要結合背景而來說君子,孔子每說到君子的時候,都是結合當時的背景而言的。

    子路篇開篇就是子路問政,緊接著其他人也是問政,並且該篇大部分都是問政,那麼這句話的意思就應該是與從政有關的事。這就是當時的背景。

    在子路篇裡共有兩句說君子的語句,另一句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這兩句話應該結合在一起來看,則意思就更加明確。

    在《論語.為政篇》裡也有兩句是說君子的語句,一句是君子不器;另一句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那為什麼這兩句話出現在為政篇裡?而上兩句話確出現在子路篇裡呢?

    因為在為政篇裡所說的君子含有君王的意思,而該篇的兩句君子不含有君王的意思,只是一般的從政人員而已。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含義是,從政當官的君子,雖然與其他人不一樣,但是能和其他人和睦相處。小人雖然和其他人一樣,但是不能與其他人和睦相處。換句話說小人雖然和君子相同都當官了,但是小人不能和其他人和睦相處。這裡有點小人得志的含義。

    這樣我們再來理解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就能貼近孔子的思想了。這句話的含義就是,君子當官了或者說是當官的君子,要泰然面對這個官職,不要驕傲自滿。小人當官了就是小人得志,小人得志就驕傲自滿,驕氣橫行。

    我們在學習孔子的《論語》時,一點要結合當時的背景去看君子,否則一會兒君子這麼的,一會君子又那麼的,到底君子應該怎麼做?就會一塌糊塗。比如在述而篇裡,孔子說的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這裡說的君子是暗指孔子自己而言的,孔子述而不作無牽無掛。所以這裡的坦蕩蕩就是無牽無掛的意思。比如在陽貨篇裡,孔子說的君子有勇而不義為亂,小人有勇而不義為盜。這裡所說的君子是暗指陽貨而言的。比如在衛靈公篇裡,孔子說的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衛靈公是衛國的君王,雖然自己不咋樣又好色,但是衛靈公很會用人,用幾個有才的大臣把衛國治理的很好。所以孔子這裡所說的君子,是暗指衛靈公手下那幾個大臣而言。

    故此,不能以背景去理解君子,就不能正確的理解孔子的君子文化。

  • 5 # 逆襲的諸行無常

    這句話記載於《論語.子路篇》,原文為: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句中的兩個關鍵字就是“泰”與“驕”,所謂“泰”就是泰然自若、舒泰、通泰的意思,而“驕”則是驕矜放肆的意思。

    孔子的這句話可以理解為,孔子說:“君子安泰坦然而不驕矜放肆,小人驕矜放肆而不安泰坦然。”

    孔子有很多對君子與小人的比較,大部分都是以德行的高低來判定君子與小人的,這句話也是這樣。君子待人接物,遵循聖賢之道的要求,以忠恕之道約束自己,即使是在個人獨處時也能以“慎獨”規範自己的言行,故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內心的豁達,展現在外表的自然是安泰平靜、氣定神閒。小人則被慾望所束縛,常處於焦躁不安、患得患失的狀態,得志時忘乎所以,失意時怨天尤人。

    錢穆先生在《論語新解》中對於本章有這樣的註釋“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故不驕。然心地坦然,故常舒泰。小人矜己傲物,惟恐失尊,心恆慼慼,故驕而不泰”,君子的心中對於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沒有財物多少、地位高低的差別,對任何人都不怠慢,自已處世心地坦然,沒有驕橫之氣,故能常常處於舒泰的狀態。小人則不同,自視過高,看不起別人,又怕別人看不起自己,唯恐自己失了尊嚴,所以說小人驕而不泰。正如孔子曾經說過的,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其實在現實社會中人不會簡單的非黑即白,我們所見到的人往往都會有兩面性,甚至多面性。也人也許刻薄小氣,但是卻非常孝順。有人罔顧法紀,但卻重義氣、重承諾等等。孔子口中的君子與小人更多的可能是孔夫子為了教導學生所舉的兩個極端的例子,日常生活中我們能遇到的更多的是處於中間狀態的人,不驕矜放肆,但也做不到安泰坦然。也有人處事能泰然自若,但又往往會失之於驕矜。一般人,約束自己不驕矜放肆比較容易做到,但是做到處事安泰坦然是比較困難的。理解了孔子的教導更主要是有了努力方向和目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長城的歷史小故事縮寫3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