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關東俠客

    南越王趙佗的名號是非常高的,秦始皇統一天下以後,又派五十萬軍隊南征百越,建立桂林,南海和象郡三個郡,位置大體位於今天的廣東,廣西和越南北部一帶。秦末天下大亂後,南海龍川令趙佗起兵兼併三個郡,封閉所有通往北方的道路。

    趙佗(公元前240年一公元前137年)恆山郡真定縣(正定縣)人,正宗的華夏子孫。漢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趙佗得知秦朝已經滅亡後,正式稱南越武王。在漢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漢朝派大臣陸賈去招安,南越武國正式成為漢朝的一個藩國。

    南越武國比較落後,經常同漢王朝發生衝突。呂后時期,頒佈封鎖令,鋼鐵等戰略資源全面禁運。趙佗乾脆關起門來當上南越武國的皇帝,自稱南越武帝。後來,南越武國重新成為漢王朝的屬國,但對內還自稱皇帝,漢王朝也只是爭一隻眼閉一隻眼。

    趙佗在漢武帝時期才死去,活了103歲。趙佗這個皇帝不被史學家認可,但人家確實在自家一畝三分地內是皇帝,因此,可以稱為史上最長壽的皇帝啦,南越武國傳了幾世後,被漢武帝滅國。

    漢王朝實行厚葬制度,南越武國在各個方面效仿漢王朝,趙佗暮中的陪葬品一定富可敵國。兩千多年來,數不清的盜墓高手紛紛南下,他們踏遍了南越武國的山山水水,全都無功而返。

    公元1983年6月,在廣州城北象崗一帶建築工地上,發現一座規模很大的古墓。出土了一千多件文物,其中有一枚金龍扭印,上書"文帝行璽"。原來是南越文帝趙昧的陵寢。這次發掘澄清了史書中文帝趙胡之誤。

    趙昧的陵寢以山為陵,深藏於象崗山下。一般盜墓賊無法發現。於是,人們受到啟發,趙佗都城在番隅,南方地區炎熱,交通不變,趙佗的欞寢不可能運的很遠,廣州附近的越秀山正好可以做為趙佗的安息之地。

  • 2 # 磚家陳老師

    南越開國皇帝趙佗墓被稱為中國最神秘的皇陵是由原因的,很大一個原因就是你知道這個皇陵有寶藏,卻不知道在哪.

    北緯酈道元《水經注》中也有明確的記載:“佗雖奢儧,慎終其身,乃令後人不知其處。”可知,趙佗對於之間的墳墓的保護和隱藏是什麼的隱蔽的,不然也不至於好幾千年了才知道他的墳墓在哪裡。

    南越王趙佗曾經跟隨秦軍南征北戰,在平定嶺南的戰鬥中立下赫赫戰功,後來趙佗被任命為南海郡的一個縣令,再後來,秦國滅了,趙佗靜觀其變,建立南越國,自稱南越王。就在現在的廣州。而他的墳墓當時也一直傳言是在廣州。

    呂后時,趙佗更是自稱南越武帝,與當時的漢朝對抗,趙佗對嶺南的掌控長達60多年,享年100歲,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王中最長壽的一個了。後來隨著漢朝日益強大,趙佗猜到漢朝以後肯定回來攻打南越的。

    他害怕自己死後被人挖掘陵墓,甚至將他的屍體拋於荒野之中,於是絞盡腦汁的安排自己的後事,絞盡腦汁的想著自己的陵墓該設在哪,可以說時十分的用心,而他的陵墓也是藏得十分的神秘。

    而傳說趙佗的陵墓中有很多的寶物,就包括傳說中的和氏璧也是其中之一,尋找他的陵墓的人也是不計其數,尤其時當時身處先秦百越之地的東吳,孫權曾經也是派出大量的人手去尋找,但是都沒有結果。

  • 3 # 鳳仙引

    個人認為南越王趙佗的陵墓在越秀山上。其分析如下:

    南越國地理位置

    南越國一共存在93年,歷經了五位君王,而南越國的開拓者為趙佗。要想知道趙佗的陵墓在哪裡,我們要先知道南越國在如今的哪個方位?史料記載,秦始皇時期,趙佗為其副將,攻打嶺南的百越之地;秦滅亡後趙佗趁機進攻附近的兩個郡縣,並建立了南越國。南越國的位置可以表述為北至南嶺,西至現在的廣西,東至現在的福建省。

    可見,南越國的佔地面積還是很大的,以國稱之問之無愧。現在知道了南越國的地理位置,趙佗駕崩後陵墓一定就在其國土內,這一點是毋容置疑的。

    南越國其他陵墓位置

    目前,我們去參觀的南越王墓博物館所在地,是南越國第二代國王趙胡的陵墓。在1983年廣州西村發現的陵墓為第三代趙嬰齊的陵墓,為什麼大家都關心趙佗的陵墓呢?主要的原因在於,南越王們的陵墓內陪葬的寶物很多。作為這個結果,孫權專門帶領來到如今的廣州去挖趙佗的陵墓,可是沒有絲毫的結果。

    趙佗陵墓是千古之謎的原因

    據史料記載,趙佗是一個很狡猾的人,生怕後人挖起墳墓,特意交代過。於是,在安葬趙佗的遺體時,同時安排一樣的靈車在不同的四個門出發,巧妙設定疑冢,下葬時更是製造了煙霧瀰漫。

    可以說除了丞相呂嘉和趙胡等幾個人外,根本沒有其他的人知道趙佗的陵墓到底在哪個位置。據說在趙佗下葬後,呂嘉雙手捶胸大道:天邪!聖王一去,從此南越國將不復存在矣!

    趙佗陵墓大致方位

    史學家在歷史中找尋蛛絲馬跡,考古學家根據上世紀八十年代出土的趙胡的陵墓,一同認為趙佗的陵墓最有可能在廣州的越秀山上。

    同時據地方史志記載,南越王趙佗當年在越秀山上大宴群臣,與漢朝的使者陸賈同遊此山。

    古代有一個氏族法制度,朝代的陵墓基本都是在一起的,而越秀山為南越國的皇家陵墓,可見在越秀山上是無疑了。

    目前的考古發現,趙胡的陵墓在象崗,位於越秀山之右,屬於穆位。理論上,趙佗的陵墓為祖位,居中,第二代趙胡為穆位,居右。

    由此可以推測出趙佗的陵墓在越秀山的主峰越井崗一帶,即如今中山紀念碑附近的崗腹深處。

    以上是我個人的分析,雖然有一定的依據,但不保證是百分之百,如有疑問者可以分析說你的見解,大家彼此交流!透過陵墓之謎,洞察歷史故事!

  • 4 # 讀史之樂

    南越王趙佗在歷史上留名,要歸功於他帶兵征伐南方的百越,並建立了南越國。

    當年,秦始皇剪滅六國後,繼續開疆擴土,他做了兩件事,一是派大將蒙恬帥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並鎮守北邊。二是派五十萬軍隊征伐百越。從軍隊數量上的不同,可以看到秦始皇對攻打百越的重視程度要高於北擊匈奴,因此統帥必定是能征善戰的,實力不在蒙恬之下,還可能略高於蒙恬。趙佗先後跟隨主將屠睢、任囂,是南征的副將,這不是平庸之輩能達到的,從後來被任命為鎮守戰略要地的龍川令,和任囂死前指定其為繼任者來看,其軍事能力可能很強,是最合適的人選。

    然而,關於趙佗,史書記載很少,他好像平地冒出來的一樣,一出場就是副將,沒有打怪升級的歷程,至於其家世怎樣,有哪些過人之處,如何會被秦始皇選中派去攻打百越,更是令人好奇。

    史書缺少記載,人們便把希望寄託在其死後的墓葬上面。然而,千百年來,他的墓一直沒有找到,反倒是其子孫的墓葬已經發掘出來了。根據這些已發掘的墓葬特點和漢代陵墓制度來推測,趙佗陵墓應在越秀山上。

    從氏族宗法制度來看,趙佗墓應該和其子孫後代的墓在一起,不會相距太遠,第二代越王墓在象崗,而與之較近的山崗,越秀山最有可能。

    漢代帝陵以父為昭、子為穆的昭穆制度在漢代前期依然存在。《周禮》記載:

    “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為左右。”

    以此推測,南越國趙佗的陵墓應該為祖位,居中。而第二代南越王趙昧應該為穆位,居右。第二代南越王的墓在象崗,位於越秀山之右,處於穆位的位置。

    廣州越秀山很可能是趙佗的墓葬地,很可能就在越秀山的主峰越井崗深處,但那裡現在是中山紀念碑,為保護此碑,目前為止無法對越秀山發掘。

  • 5 # 嶺南人文歷史

    趙佗墓在越秀山上。理由如下:

    1、古代有“聚族而居,合族而葬”的傳統,1983年發現了南越王第二代王趙胡墓在越秀山象崗,那麼按制度傳統推測,趙胡不可能將自己的墳墓安排在遠離趙佗墓下葬。趙胡墓在越秀山獨佔了一個山崗,那趙佗墳墓也很有可能在越秀山的一個較大的山崗上。

    2、越秀山是古代廣州一個風水寶地,據說有王者之氣,趙佗生前很喜歡這裡,在這裡建設朝漢臺,經常在這裡大宴群臣,當漢使賈誼來南越國時,還帶著賈誼遊玩越秀山。可見他對越秀山是情有獨鍾的。他不大可能讓後人將自己埋在較遠的地方,如白雲山上。

    3、明朝遺民、大學者屈大均在《廣東新語》裡也提到,“南越武王趙佗,相傳葬廣州禺山,自雞籠岡北至天井,連山接嶺,皆稱佗墓。”“佗墓後有大岡,秦時佔者言有天子氣,始皇遣使者鑿破此岡,深至二十餘丈,流血數日。今鑿處形似馬鞍,名馬鞍岡。”在這裡,禺山、馬鞍崗都是越秀山的一部分。因此,趙佗墓在越秀山上,也是有歷史依據的。

    綜上所述,趙佗墓在越秀山無疑,只是越秀山佔地面積甚大,趙佗墓當年被精心安排,要找到入口也不容易。不過找不到也好,文物保存於地下,不受戰亂、自然災害的影響,對文物自身來說,未嘗不是好事。

  • 6 # 劉小胖Vlog

    最大的可能就是在越秀山下。

    1983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廣州城北象崗發現一座南越國時期大型石室墓。此墓鑿山為陵,深藏於象崗腹心二十米處。令人驚喜的是,墓主竟是趙佗之孫———南越文王趙眛。墓中出土了“文帝行璽”龍紐金印等一千餘件(套)珍貴文物,被譽為近年來中國五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第二代南越王趙墓的發現,極大地振奮了嶺南學術界,也重燃了廣州考古隊找尋第一代南越王趙佗墓的希望之火。千百年來,神秘的趙佗陵墓一直是嶺南最大的歷史之謎,考古隊員從史書中只知道趙佗死後安葬在南越國的都城———番禺,但其具體地點卻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過去,廣州考古隊根據漢代王陵距離都城長安100餘公里的線索,把尋找趙佗陵墓的眼光放在離廣州幾十公里的遠郊山岡。而就在考古隊的眼皮底下,在離漢代古番禺城僅1公里的象崗,發現第二代南越王墓。按漢代陵寢制度和南越合族而居、聚族而葬的風俗,考古人員因此推測,趙佗陵

    墓亦在廣州城的附近,而最大的可能就是在越秀山下。

  • 7 # 坤哥雄起

    最大的可能就是在越秀山下。

    1983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廣州城北象崗發現一座南越國時期大型石室墓。此墓鑿山為陵,深藏於象崗腹心二十米處。令人驚喜的是,墓主竟是趙佗之孫———南越文王趙眛。墓中出土了“文帝行璽”龍紐金印等一千餘件(套)珍貴文物,被譽為近年來中國五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第二代南越王趙墓的發現,極大地振奮了嶺南學術界,也重燃了廣州考古隊找尋第一代南越王趙佗墓的希望之火。千百年來,神秘的趙佗陵墓一直是嶺南最大的歷史之謎,考古隊員從史書中只知道趙佗死後安葬在南越國的都城———番禺,但其具體地點卻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過去,廣州考古隊根據漢代王陵距離都城長安100餘公里的線索,把尋找趙佗陵墓的眼光放在離廣州幾十公里的遠郊山岡。而就在考古隊的眼皮底下,在離漢代古番禺城僅1公里的象崗,發現第二代南越王墓。按漢代陵寢制度和南越合族而居、聚族而葬的風俗,考古人員因此推測,趙佗陵

    墓亦在廣州城的附近,而最大的可能就是在越秀山下。

  • 8 # 使用者7187409549129

    他孫子的墓已經找到,就是現在被整個挖空了的象崗山(已劈為規模宏大的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裡面的殉葬品真的值得一看,尤其是金縷玉衣、當時波斯的舶來品銀盒(古波斯風格,反映了當時的海運!)。而趙佗墓就得繼續找了!注:南越王墓在越秀北路中國大酒店旁邊,對面就是越秀公園(有著名的五羊塑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了吃你做過哪些荒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