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慢話
-
2 # 歷史星空的映象
宋朝的繁榮離不開有為之君,無論北宋還是南宋都出現過有為之君,以下六位皇帝算得上是宋朝的有為之君。
01、宋太祖(趙匡胤)
在世:927年——976年(49歲)
在位:960年——976年(16年)
簡介:建立了北宋王朝。對內澄清吏治、勸獎農桑,迅速把宋王朝推向空前繁榮的局面;對外滅南平王國、後蜀王朝、南漢王朝、南唐王朝。結束了藩鎮割據的局面,恢復了華夏主要地區的統一。透過“杯酒釋兵權”罷去了禁軍將領及地方藩鎮的兵權,解決了自唐王朝中葉以來地方節度使擁兵自重的局面,開創了經濟和文化最繁榮的時代。
02、宋太宗(趙炅)
在世:939年——997年(58歲)
在位:976年——997年(21年)
簡介:對內設立差遣院和磨勘院,確立了兩府三司制,推進文官政治、繼續恢復生產、進行以教化為特點的文化建設,同時滅北漢王朝進一步完成統一,使北宋王朝更加完善和穩定,並迎來了太平時代。然而守內虛外的國策也開始確立,為北宋王朝之後的被動挨打埋下了隱患。
03、宋真宗(趙恆)
在世:968年——1022年(54歲)
在位:997年——1022年(25年)
簡介:透過嚴懲貪汙、完善官員制度、制定《文武七條》告誡百官,在宋遼勢均力敵的前提下籤訂了“澶淵之盟”,使北宋王朝的經濟能在一個穩定的環境下快速發展,開創了“真宗之治”。然而重視文官和安於現狀的統治心理削弱了北宋臣民的血性和尚武之風,為北宋王朝的衰落埋下了隱患。
04、宋仁宗(趙禎)
在世:1010年——1063年(53歲)
在位:1022年——1063年(41年)
簡介:在位初期由劉氏垂簾聽政,親政後勤儉律己、從諫如流,平定了儂智高之亂,在文官的輔佐下,開創了經濟最繁榮和文化最鼎盛的“仁宗盛治”。但是慶曆和議和重熙增幣加深了北宋王朝日益嚴重的統治危機,而慶曆新政的改革中止和在位中後期的土地兼併及冗宮、冗兵、冗費現象,為北宋王朝的衰落進一步埋下了隱患。
05、宋孝宗(趙昚)
在世:1127年——1194年(67歲)
在位:1162年——1189年(27年)
簡介:在政治上大大縮短了宰執的任期,加強臺諫官的監察職能,裁汰冗官、懲治貪汙,為岳飛平反;在軍事上確立義兵制;在文化上採取相容幷蓄、共同發展的政策。
奠定了南宋的百年國祚,開創了“乾淳之治”。
06、宋理宗(趙昀)
在世:1205年——1264年(59歲)
在位:1224年——1264年(40年)
簡介:親政後在政治上罷黜了梁成大等佞臣,先後召回了真德秀、魏了翁等能臣,透過獎廉懲貪、嚴格升遷制度、禁止沒有取得做官資格的白衣攝職、防止舉薦中的循私保舉、取消堂除陋規來消除官吏冗濫的腐敗現象;在軍事上與蒙古聯合滅亡金朝,同時利用蒙古內部動盪的政局加強了對蒙古的防禦;在文化上崇倡理學並使其官學化。使南宋王朝的統治基礎加深,延緩了南宋王朝滅亡的速度。在位後期在財政改革帶來的各有利弊和統治階級內部矛盾的激化中失去了進取心,加劇了社會動盪,加上貪圖享樂和荒廢政事,使南宋王朝走向滅亡。
-
3 # XIran605
上,人均水平超過了現在中國。宋朝也許沒有樓主想象中的好皇帝,但幾乎每個皇帝都是好人。 以下轉自宋朝吧: 宋仁宗(1010—1063),即趙禎,真宗子。大中祥符八年(1015)封壽春郡王,天禧二年(1018)封王,立為太子。乾興元年(1022)即位,初由劉太后垂簾聽政,明道二年(1033)太后死後,始親政。宋仁宗是宋代帝王中的名君聖主,在位時間最長,有42年,宋仁宗統治時期,國家安定太平,經濟繁榮,科學技術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仁宗皇帝當政期間,政府正式發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官交子”。 仁宗皇帝性情寬厚,不事奢華,還能夠約束自己,因此他受到歷代歷史學家,政治家的稱讚,有一次,時值初秋,官員獻上蛤蜊。仁宗問從哪裡弄來的,臣下答說從遠道運來。又問要多少錢,答說共28枚,每枚錢主幹。仁宗說:“我常常告誡你們要節省,現在吃幾枚蛤蜊就得花費28000錢,我吃不下!”他也就沒有吃。 一天,仁宗處理事務到深夜,又累又餓,很想吃碗羊肉熱湯,但他忍著飢餓沒有說出來,第二天,皇后知道了,就勸他:“陛下日夜操勞,千萬要保重身體,想吃羊肉湯,隨時吩咐御廚就好了,怎能忍飢使陛下龍體受虧呢?”仁宗對皇后說:“宮中一時隨便索取,會讓外邊看成慣例,我昨夜如果吃了羊肉湯,御廚就會夜夜宰殺,一年下來要數百隻,形成定例,日後宰殺之數不堪計算,為我一碗飲食,創此惡例,且又傷生害物,於心不忍,因此我寧願忍一時之餓。” 諫官王素曾勸諫仁宗不要親近女色,仁宗回答說:“近日,王德用確有美女進獻給我,現在在宮中,我很中意,你就讓我留下她吧。”王素說:“臣今日進諫,正是恐怕陛下為女色所惑。”仁宗聽了,雖面有難色,·但還是命令太監說:“王德用送來的女子,每人各贈錢三百貫,馬上送她們離宮,辦好後就來報告。”講完,他還淚水漣漣。王素說:“陛下認為臣的奏言是對的,也不必如此匆忙辦理。女子既然已經進了宮,還是過一段時間再打發她們走為妥。”趙禎說:“朕雖為帝王,但是,也和平民一樣重感情。將她們留久了,會因情深而不忍送她們走的。” 一天,仁宗退朝回到寢宮,因為頭癢,沒有脫皇袍就摘下帽冠,呼喚梳頭太監進來替他梳頭。太監梳頭時見仁宗懷中有一份奏摺,問道:“陛下收到的是什麼奏摺?”仁宗說是諫官建議減少宮中宮女和侍從的。太監說:“大臣家裡尚且都有歌伎舞女,一旦升官,還要增置。陛下侍從並不多,他們卻建議要削減,豈不太過分了!”仁宗沒有介面。太監又問:“他們的建議,陛下準備採納嗎?”仁宗說:“諫官的建議,朕當然要採納。”太監自恃一貫為皇上所寵信,就不滿地說:“如果採納,請以奴才為削減的第一人。”仁宗聽了,頓然站起呼喚主管太監入內,按名冊檢查,將宮人29人及梳頭太監削減出宮。事後,皇后問道:“梳頭太監是陛下多年的親信,又不是多餘的人,為何將他也削減?”仁宗說:“他勸我拒絕諫官的忠言,我怎能將這種人留在身邊!” 包拯在擔任監察御史和諫官期間,包拯屢屢犯顏直諫,唾沫星子都飛濺到仁宗臉上,但仁宗一面用衣袖擦臉,一面還接受他的建議。有一次包公要拿掉三司使張佐堯的職務,理由是他平庸了些,張是仁宗寵妃的伯父,仁宗有點為難,想了辦法,讓張去當節度使,包拯還是不願意,言辭更加激烈,仁宗生氣地說:“豈欲論張佐堯乎?節度使是粗官,何用爭?”包拯不客氣回答道:“節度使,太祖太宗皆曾為之,恐非粗官。”張最終沒能當成節度使,仁宗回到宮中對貴妃說:“汝只知要宣徽使,宣徽使(史載,仁宗情急之下把節度使說成宣徽使)汝豈知包拯為御史乎?” “仁政”,一直是傳統政治的最高理想,宋仁宗之前,沒有一個帝王能以“仁”或冠以“仁”。仁宗駕崩的訊息傳出後,“京師罷市,巷哭數日不絕,雖乞丐與小兒皆焚燒紙錢哭於大內之前。”洛陽焚燒紙錢的煙霧飄滿了洛陽城,以至天日無光,偏遠地區的人們也帶孝帽哀悼。
回覆列表
除了趙匡胤沒有其他人。
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踩著郭威柴榮的肩膀終於看到了統一的機會。柴榮基本掃平了北方,削弱了契丹實力,這是趙匡胤先南後北戰略的先決條件。還好趙匡胤把握好了機會,先後滅亡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及南唐等南方割據政權,至此天下一統曙光再現。
他的杯酒釋兵權以及重文輕武的政策雖然有缺陷但確實解決了唐末以來藩鎮割據武人亂政的局面,也給了中華文明喘息的機會。所作所為可圈可點可以說是完成了柴榮的遺志。是理想的繼承人。所以趙匡胤可以算一個有所作為的明君了。
趙光義?心狠手辣,志大才疏,無恥至極不及趙匡胤萬一。燭光斧影,牽機之毒,凌辱小周後,私德有虧,兩次北伐虎頭蛇尾,政治上也沒有啥大作為,唯一的遮羞布就是納土歸宋和消滅北漢了。也是從他開始恐遼,西夏開始動亂,趙光義以親信傅潛、王超、柴禹錫、趙鎔、張遜、楊守一及弭德超等為禁軍統帥,多庸碌之徒,臨陣懼戰,王小波李順起義鎮壓失敗,無能。
真宗仁宗?守城之君都不夠資格。很多人吹噓仁宗仁政?仁?在我看來是懦弱,仁宗優柔寡斷,坐擁良將賢臣,卻不能平西夏拒北遼,無能至極。
南宋孝宗寧宗等人有始無終,終宋一朝除趙匡胤再沒有賢主,懦弱無能最終使中華文化差點斷絕,華夏之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