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黑雜談
-
2 # 朱曉風
金庸、古龍、梁羽生,是中國武俠小說界的三大宗師,他們的武俠小俠,匯成燦爛的武俠文化。就文筆與思想性而言,金庸與古龍,略勝於梁羽生。而金古二人,又各有千秋,不遑多讓,為武俠文壇之李白、杜甫。
梁羽生,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原名陳文統,武俠宗旨為:正義、尊嚴、愛民,提出“以俠勝武”之理念,代表作《白髮魔女傳》、《七劍下天山》、《萍蹤俠影錄》、《俠骨丹心》、《雲海玉弓緣》…其小說人物正邪分明、道德色彩鮮明濃烈,為傳統道德價值觀之弘揚者。小說,多用於章回體,夾雜詩詞歌賦。
金庸,原名查良鏞,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博學多才,滿腹經綸,代表作為《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三部曲、《雪山飛狐》、《鹿鼎記》等等。武俠核心價值為“為國為民,俠之大者”。共寫小說計有十五部,為“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武俠,多以歷史朝代為背景,以天下為己任,文化底蘊厚重,諸子百家,奇門遁甲,天文地理,陰陽術數,詩詞歌賦,琴棋書畫,大氣磅礴,兒女情長。在他筆下的主人公,如蕭峰、郭靖,無不是胸懷坦蕩、頂天立地的愛國英雄豪傑,具有家國情懷與民族大義,體現了中中國人的堅強不屈的鬥爭精神與俠義本色。
古龍,原名熊耀華,才華橫溢,嗜酒風流,豪氣干雲,瀟灑不羈,與金庸並稱兩大高峰,一生著書五十部,共七十餘本,產量頗大,代表作為“蕭十一郎”系列、“楚留香”系列、“陸小鳳”系列、“小李飛刀”系列、“七種武器”系列、《英雄無淚》、《流星蝴蝶劍》等等。其宗旨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金庸寫武林、家國民族,古龍則寫江湖,即社會與人性。小說風格,融合散文、詩歌、戲劇及偵探推理,文風優美風趣、簡煉灑脫,自成一派,號“古龍體”,他的小說,曲折離奇,懸念叢生,高手如雲,神祕莫測,散文詩的風格很讓人耳目一新,讀之熱血、浪漫、詼諧風趣,並且,充滿深刻的人生哲理,讓人回味無窮。在古龍筆下,英雄俠士與梟雄反派,皆有其鮮明個性與獨特魅力。古龍小說,主要寫“愛、勇氣、俠義與寬恕”。他將武俠小說引入了經典文學的殿堂,功勞甚大。
-
3 # 阿邦行走在文化長廊
多年前就喜歡武俠小說了。尤其是新武俠小說三大宗師金庸,梁羽生先生,古龍先生的作品。
確切的說,三大宗師的作品各有千秋。
如果從作品影響力來看,當然數金庸先生。幾乎是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
但是,論作品的歷史意義當數梁羽生先生,因為他開創了新武俠小說的“風氣”。也正是這次“風氣”開得成功,才誕生了新武俠小說三大宗師。
一時風光無限。
雖然比武結果令人大跌眼鏡。但是,梁羽生先生看到了商機——世人對武俠,武術門熱情。
於是,一部新武俠小說《龍虎鬥京華》橫空出世,令廣大讀者朋友愛不釋手,熱情的追捧。
一炮而紅。梁羽生先生的試水之作引起的轟動,滋生了新武俠小說作家和作品如雨後春筍!
金庸先生緊隨其後,且後來追上……
還有古龍的不甘落後……
還有溫瑞安的不甘寂寞……
還有臥龍生的腥風血雨……
還有柳殘陽的恩怨情仇……
金庸先生就寫了第一部新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在《明報》連載。
金庸先生有個顯著的特點:在小說中既傳承章回小說的趣味性,又融入了西方美學的可讀性,於是以其獨特的文學魅力征服了許許多多的愛好武俠小說的讀者。
武俠小說是成年人的童話!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先生武俠小說!
這就是武俠小說的影響力!
所以,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不僅僅是書本,就是改編小說拍成電視劇也是盛況空前,既捧紅很多的影視名星,也讓很多人發迖,確實是不得了。
就作品的影響力大,和文學成就高,非金庸先生莫屬。
但是要從中選出最愛,具體情況如下:
A,梁羽生先生:《萍蹤俠影錄》《七劍下天山》《雲海玉弓緣》……
B,金庸先生:《天龍八部》《神鵰俠侶》《射鵰英雄傳》……
c,古龍先生:《多情劍客無情劍》《天涯明月刀》《陸小鳳》……
-
4 # 歷史深度揭祕
論成就金庸先生是當之無愧的泰山北斗級,雖然金,古,樑被統稱為三大宗師,是源於他們對武俠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金庸先生是武俠小說集大成者,這已然彰顯了地位,而古龍更被人稱道的是他的對武俠獨特的理解,尤其是古龍中後期的作品,個人主義色彩尤為濃厚,但正是這份色彩,才能更貼合作為普通人的我們,才能給予更多幻想。
金庸的小說都看過,梁羽生的看過四十多部,古龍的看過六十多部,金庸的小說氣勢磅礴,俠骨柔情,直接取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來繁衍,開局平淡,隨著情節的展開,人物相繼出現,情節引人入勝,不知不覺謎入其中;梁羽生的小說,虛構人物和事件置入歷史背景,注重真實描寫,招式清楚,絕不含糊,寫景如詩一樣優美,但作品千篇一律,公式化,開局引人入勝,逐漸平淡,虎頭蛇尾;古龍的小說,拋棄了歷史背景,不受任何拘束,直接探視人性,情節懸疑,一環扣一環,追求怪異人物性格,沒有招式描寫,只有一招就能解決問題,那一招沒有人知道是從哪裡來的,沒有人知道那一招力量有多大,心裡描寫超凡入聖,把人的意識融入了招式中。金庸的作品有更多的家國情懷,文筆詩詞比較優美;古龍的武俠是真正的江湖,對人性的刻畫較為深刻,人性是複雜的,人物亦正亦邪,推理邏輯性較強,人物個性鮮明。
金庸的小說全看完,有的看何止幾遍幾十遍,金庸小說上學時看紙質版的,手機電腦普及後看電子版的。手機電腦經常更新換代,裡面的內容也不斷變化,唯一不變的是《金庸全集》。要說金庸小說好在什麼地方,真還說不出來,只有四個字能概括就是:愛不釋手。看過時間久了還能拿過來再看一遍。金庸的小說有歷史背景,有門派,有功夫有招式,有兒女情長,還有一定的文學性。古龍的小說無門派,沒功夫招式只有快慢,無兒女情長。金庸的小說以武會友,壞人也可以改邪歸正,古龍的小說刀是來殺人的,壞人永遠是壞人。
在文學界,金庸和古龍好像各有千秋,算得上是齊名,都是在伯仲之間,至於梁羽生,在文學界裡,他的作品不值一提,以我個人來說,我比較喜歡古龍的,他對人物的內心世界刻畫得很好,在絕望中看到希望,對一個失意的人來說很有幫助!個人認為,梁羽生歷史性強,尊重歷史,包括任務,大部分都是真實人物。金庸是真實歷史,半虛構配角,虛構主角。古龍大部分虛構厲害,虛構人物。各有千秋,風格不同。梁羽生著重對細節描寫,金庸著重人物描寫,古龍的武俠對現實環境表現比較貼切。
金庸第一。古龍的武俠個人覺得開始寫得不錯,寫著寫著覺得裡面人物做的事缺乏邏輯性,神經兮兮不接地氣,結尾又顯得蒼白無力缺乏說服力。顯得突兀而侷促,吸引眼球可以,景物描寫,場景控制等過度不太自然,故事結局和場面變化沒有必然聯絡,顯得生硬。逗逗喜歡幻想的男女可以,文學性有點像詭異的偵探小說又缺乏偵探小說的嚴謹性,談情說愛又顯得沒有情愛的深刻性和發展規律,騙騙涉世未深的小青年可以,真要選入課本就是宣傳一種負面情緒,貽害無窮。
古龍最牛逼的就是,打架只有開始和結尾,木有過程。鋪墊幾頁紙,莫名其妙就一句話打完了,男歡女愛倒是寫得赤裸裸的,本來一段話可以描述得清清楚楚,他非要一句話一段話,因為寫書,是按字數算錢的,空格也算字,四百字就可以寫兩頁紙,服了!而且,他老人家的稿費都用來嫖妓和喝酒,所以不得善終。
-
5 # 局外人的三言兩語
金一其隨”。
扯什麼“金庸數次修訂而古龍早逝”都是藉口,文筆的層次、行文的風格、作品的格局等方方面面差距是一目瞭然的。
你指望無論是
夕陽西下。傅紅雪在夕陽下。夕陽下只有他一個人,天地間彷彿已只剩下他一個人。萬里荒寒,連夕陽都似已因寂寞而變了顏色,變成一個空虛而蒼涼的灰白色。他的人也一樣。他的手裡緊緊地握著一把刀:蒼白的手,漆黑的刀!蒼白與漆黑,豈非都正是最接近死亡的顏色!死亡豈非就正是空虛和寂寞的極限。他那雙空虛而寂寞的眼睛裡,就彷彿真的已看見了死亡!難道死亡就在他眼前?或者
你有沒有聽見過雪花飄落在屋頂上的聲音?你能不能感覺到花蕾在春風裡慢慢開放時那種美妙的生命力?你知不知道秋風中,常常都帶著種從遠山上傳過來的木葉清香?修訂上一百遍一千遍,還能修訂出花來?
文筆的層次行文的風格都是有根可循可見一斑的,比如這樣的結尾(連載版)
趙明嫣然一笑,道:“我的眉毛太淡,你替我畫一畫。這可不違反武林中俠義賢達吧?”無忌提起筆來,笑道:“從今而後,我天天給你畫眉。”升級一下可以變成(三聯版,我不喜歡世紀新修版)
趙敏嫣然一笑,說道:“我的眉毛太淡,你給我畫一畫。這可不違反武林俠義之道罷?”張無忌提起筆來,笑道:“從今而後,我天天給你畫眉。”忽聽得窗外有人格格輕笑,說道:“無忌哥哥,你可也曾答允了我做一件事啊。”正是周芷若的聲音。張無忌凝神寫信,竟不知她何時來到窗外。窗子緩緩推開,周芷若一張俏臉似笑非笑的現在燭光之下。張無忌驚道:“你……你又要叫我作甚麼了?”周芷若微笑道:“這時候我還想不到。哪一日你要和趙家妹子拜堂成親,只怕我便想到了。”張無忌回頭向趙敏瞧了一眼,又回頭向周芷若瞧了一眼,霎時之間百感交集,也不知是喜是憂,手一顫,一枝筆掉在桌上。這等文風終歸和(連載版)
張三丰瞧著郭襄的遺書,眼前似乎又看到了那個明慧瀟灑的少女,可是,那是一百年前的事了。是一脈相承的。
關於武打情節一招一式宛在眼前的細緻,和高手對決動輒一招決勝負的“意境”對比,參照一則寓言:
客有為齊王畫者,齊王問曰:“畫,孰最難者?”曰:“犬馬最難。”“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曰:“夫犬馬,人所知也,旦暮罄於前,不可類之,故難。鬼魅,無形者,不罄於前,故易之也。”金庸的武俠能上升到嚴肅文學的層面去討論(是不是見仁見智),我認為主要就是他的文筆,已臻大家,動靜咸宜揮灑自如;而古龍,還停留在遣詞造句的文字編輯層面。
時間對於別出心裁的小花樣,是最無情的。古龍的文字功力,放到小說裡類似“弱冠前以之與河朔群雄爭鋒”,可以與無病呻吟嬌喘微微的文青、抑或傳說中網文文筆好的比如貓膩之流爭鋒,當然在這個層次古龍當得“凌厲剛猛,無堅不摧”,算是佼佼者;而金庸的文筆,少用修辭和華麗的詞藻,基本沒有矯揉造作的多分段和長短句,單拎出一個個字詞或者句子顯得樸實無華,組合在一起卻是深擊人心的感染力,一言一語表現出來的張力宛如蕭峰的太祖長拳,至少也是“重劍無鋒,大巧不工”的境界。
當然我所指的只是武俠小說界的“金一其隨”,上升到“金學”的高度和《紅樓夢》類比還是不太量力,尤其是思想性終究沒脫出“武俠小說”的侷限,華羅庚先生稱之為“成人的童話”恰如其分,金庸的武俠也沒能脫離範疇。
-
6 # 跪射俑
這三位武俠小說大師排名是:金庸、古龍、梁羽生。
金庸首先是一個技巧十分高明的作家。
他的書,因為太溫柔敦厚,似乎顯不出裡面有什麼技巧。
但其實像書法一樣,頓挫提按、藏鋒露鋒,都是技術。和他相比,同時代所有的武俠小說家,不說別的,在“技巧”上都至少差一個層次。
金庸曾是一個電影編劇和導演,是的你沒看錯,而且不是玩票,是職業的。用現在網際網路的話來說,他是一個典型的“斜槓青年”。
如果時間倒退到1958年,他當時寫的電影劇本比武俠小說多多了。他把《傲慢與偏見》改編成《有女懷春》。他的《絕代佳人》得過中國文化部的獎。
能做編劇意味著一點:超會講故事。
金庸《射鵰》《天龍》《雪山飛狐》幾名著,都使用了大量戲劇的技巧。《雪山飛狐》幾乎符合戲劇經典的“三整一律”:一天之內、一個場景、一個主題。
《射鵰》裡寫郭靖、黃蓉密室療傷,嚴家炎就講過,金庸創造性地把舞臺分成了兩半,一明一暗,郭靖和黃蓉在“暗”的舞臺,另外一半“明”的舞臺則讓黃藥師、周伯通、全真七子、穆念慈等角色輪流登場,眼花繚亂。
他的人物排程、氣氛營造、臺詞設計、情節推進,都是極高明的套路。
而金庸的超級技巧,還來自於世界第一流文學的滋養。
他博覽群書,薈萃眾長,像是一個帶著北冥神功的高手,把各國作家的許多技法和絕招都“吸”給自己用。
劉國重專門寫過《金庸師承考》,如果要“報作家名”的話,莎士比亞、歌德、席勒、狄更斯、哈代、奧斯汀、王爾德、毛姆、雨果、波德萊爾、左拉、巴爾扎克……都對他有不同程度的影響。他真的是站在巨人的肩上。
而他學習最多的、受影響最大的,有幾個源流:比如古希臘的悲劇,比如比他早一兩百年的西方浪漫主義文學。可以說,沒有司各特、大仲馬、斯蒂文森,就沒有金庸。
他有的段落和靈感,甚至就是古希臘神話、悲劇和大仲馬作品的再現。
比如阿紫給喬峰喝了一碗毒酒,以為這是“聖水”,好讓喬峰永遠愛她。
這其實是古希臘神話裡,大英雄赫拉克勒斯的妻子幹過的事。為了讓男人永遠愛自己,她騙丈夫穿上一件塗了人馬毒血的衣服,把英雄誤害而死。
來自世界的超一流的技法,這是金庸小說的筋骨。
但還遠不僅如此。金庸還為這樣一個筋骨,配上了另一種靈魂,一個純正的東方的靈魂。
“錢塘江浩浩江水,日日夜夜無窮無休的從臨安牛家村邊繞過,東流入海。”
這是《射鵰英雄傳》的第一句話。在大江邊,烏桕樹葉子似火般燒紅,斜陽下的村落裡,有老人敲著羯鼓在說書。
開篇,一種渾厚的感覺鋪面而來,這分明是純純的中國,純純的鄉土。
不管它用了多少嫻熟的西方小說和戲劇技巧,但你只會感到,它是一個蒼涼的南宋仁人志士的故事。就像不管金庸怎麼穿西裝、做洋才子,但你都覺得,他內裡是一個純正的中國文士。
所以,你才看見郭靖帶著楊過躍馬襄陽,指給他看大唐杜甫故里;黃藥師在船舷上打折了玉簫,仰天悲吟曹植的哀詩;張無忌走進趙敏的華宅,正中懸著元稹的《說劍》;喬峰衝入段正淳的寢室,發現牆上居然有北宋張耒的豔詞。
書上那些各具魅力的人,都是最“東方”的人,國士之風、俠士之風、儒者之風、魏晉之風……
小說裡那些景緻,都是最東方的景緻。從駿馬西風塞北,到杏花春雨江南,從大理、終南、雁門、崑崙,到天台、錢塘……歐洲哪一個國家他沒有去過,但你發現他記憶裡最不能取代的,還是江南的那個久違的故鄉。
金庸的小說也是電視劇和電影改編的寵兒。
幾十年來,“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14個字被翻拍成電視、影視劇高達90次。
-
7 # 7682849907825
第一金庸,第二古龍,第三梁羽生。看金庸小說有歷史的厚重感和使命感,小說主人公亦正亦邪。故事開局很平淡,隨著事件的發展變化,故事更加的吸引人。金庸小說人物眾多,有些確在歷史上有名有姓。依附歷史但又不拘泥歷史。詩詞歌賦點綴其間,讓人看了即欣賞了武俠世界的精彩,又欣賞了一段純文學的藝術。金庸自創了許多絕世武學。如降龍十八掌,九陽真經,乾坤大挪移,讓人看了目不暇接,就跟真的一樣。小說主人公更是嚐盡辛酸淚。終得一絕學,號令江湖。行俠仗義,為我獨尊。金庸小說的愛情故事讓人留戀忘往。純情蜜月,小橋流水感動億萬讀者心。讓男女讀者感慨萬千。原來愛情是那麼的美好。金庸小說枝繁葉茂。故事情節豐富,有板一眼。古龍小說早期多模仿其它大家。到了中期已經煥然一新。懸念迭起,環環緊扣,古龍多寫人生的變化無常,哲理性強,真中存假,假中存真。到了真假難辨的地步。小說構思奇巧,邏輯推理偵緝破案無所不能。古龍的武功無太多招式。武功到了最高境界。劍己無處不在,劍在心中,一枝枯葉就能幻化成劍。殺人於無形。無招勝有招。招招斃命。讀古龍小說中晚期陸小鳳。天涯明月刀,小李飛刀,邊城浪子,楚留香等都讓人有一種喘不過來氣的感覺。非常好看,幾可比美金庸小說。但古龍小說血腥味太濃,描寫女性蒼白無力多情色少愛情,宣傳思想正能量沒金庸多。梁羽生小說雖也依附歷史,也寫武功絕學,愛情,開局巨集偉,氣勢磅礴,歷史厚重感也有,但越往後,情節趨於平淡。沒有金庸武俠小說耐看。我個人評價,可能有許多不足,望多提意見。
-
8 # 大張文化影城
都是真正的大家和泰斗級的人物,都在自己的領域裡做出了非凡的成就,都是武俠小說的代表人物。
金庸才如大海,小說內容往往能以假亂真。
小說裡面的人物形象生動豐富,小說裡面的情節娓娓道來,小說裡面的武功一招一式,小說裡面的背景有依有據……每一樣都給我們展現得清清楚楚,每一樣都讓我們看得明明白白,每一句話又都緊緊地吸引著我們。
金庸小說全部搬上熒幕,改編成了數不清的電影和電視劇,並且很多都傳遍海內外,成為了經典。
古龍先生高深莫測,小說情節的設定讓人目不暇接,防不勝防。
古龍不論是在人物的塑造上,還是環境的描寫上,還是情節的安排上,還有其他的一些方面,都有其獨特的地方,形成了一種“古龍式”的風格。
古龍小說裡面的主角,有很多就是他自身的寫照。他是一個很重義氣很豪邁很灑脫愛自由的人,一生對酒和朋友情有獨鍾,甚至因為酒和朋友,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帶病痛飲大醉離開人世。這樣的一個人,確實就是他小說裡面的活生生的人物。
古龍的小說也有很多都拍成了電視劇或電影,並且有不少都拍成了經典。
梁羽生也是一代大家,也創作出了很多的經典小說。他的小說開篇巨集大,塑造了一個一個給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在武俠小說領域裡有著不可動搖的地位。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但願每個地方都能被真情對待,但願有一個地方是你真正喜歡的江湖。
-
9 # 竹林聽雨斜
梁羽生為現代武俠小說之開山鼻祖,代表作有《七劍下天山》、《雲海玉弓緣》等,文學功底深厚,但小說情節老套,人物性格刻畫功力不夠,人物正邪分明,一板一眼。小說往往開局吸引人,越往後越枯燥無味,味同嚼蠟。
金庸為武俠小說之集大成者,“有華人處皆有金庸”。金庸小說情節曲折複雜,背景波瀾壯闊,往往與歷史交織在一起,使讀者深陷其中,欲罷不能。人物性格複雜,壞人亦有閃光點,也有值得同情之處。“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部部經典。
古龍武俠小說另成一派,獨闢蹊徑,往往有武無俠。刀客浪子,美酒女人,快意恩仇。主角性格鮮明,但配角往往刻畫簡單,千篇一律。故事情節奇詭,多近似偵破小說。楚留香系列,陸小鳳系列,小李飛刀,七種武器,天涯明月刀,流星蝴蝶劍等質量較高,但其他大量小說質量平平,不值一看。
三人是武俠小說家的佼佼者,比其餘武俠作家高出甚多。普遍認為,三人中金庸水平最高,成就也最高,古龍次之,梁羽生墊底。
-
10 # 柯南說電影
論文筆情節故事性,金庸和古龍當然高梁羽生一兩個檔次,但是——
論寫灑脫大氣的女俠,金庸和古龍這倆直男癌加起來打得過樑羽生麼?
咳,我不是說金、古兩位直男癌,我是說他們倆的小說中對女性的態度,基本上是男人附屬+YY尤物,跟樑門女將根本是沒法比的。
古龍那個女人=性的就不說了,金庸筆下,哪怕是黃蓉趙敏小龍女這類有才有貌有武功的女神,最後所謂的美滿結局也必須洗心革面,附屬一個男人,低眉俯首相夫教子三從四德,才是她們最好的出路。而其他女配,哪怕嫁的男人再渣再爛,也必須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不能有半點踹了男主自己過的念頭,否則就不得好死,南蘭、周芷若、嶽靈珊,都證明了“不聽話”或“不愛男主”的女主的下場。金庸特別令我orz的一點是,特別喜歡寫老公死了老婆殉情的情節,TM這種情節還被當作多麼可歌可泣的情懷來歌頌,比如胡夫人那個——TM現實中哪個女人一看老公死了,把自個兒還在吃奶的娃丟給別人就抹脖子自殺了才是蠢吧!只有金庸的小說裡,女的殉情像吃飯一樣,而且還人人認可,李巖死了,紅娘子立刻殉情,袁承志站在她旁邊,明明可以攔住,但一想她老公死了她肯定也不想活了,索性不攔了,這TM是有病吧!女人也是人啊!為什麼老公死了就得跟著死啊?!明明有才有貌有武功可以活得很好的,為啥都非要跟男人一起去死啊!
相比之下,梁羽生的女俠們哪一個是沒了男人不能活的?說到灑脫,樑門女俠,選老公先看三觀合不合,不合,說分手就分手,說離婚就離婚,乾脆利落,絕不拖泥帶水,凌雲鳳踹了霍天都,於承珠踹了鐵鏡心,雲蕾差點把張丹楓給踹了,搞的張大俠差點失心瘋。說到大氣,更是閉著眼睛隨便從梁書裡挑個女人出來都大氣,一劍殺進突厥王庭的武玄霜、縱橫大唐的聶隱娘、北武林盟主柳清瑤、稱霸綠林橫掃塞外的玉羅剎、草原盟主飛紅巾、天山女俠馮氏姐妹、正道領袖呂四娘、平定尼泊爾之亂的冰川天女、打敗天下第一高手的復仇女神厲勝男……她們中隨便挑一個出來,論灑脫大氣,都能打金、古筆下的十個好嗎?
回覆列表
以成就來看,自然是梁羽生,雖然金庸的名氣更大,小說流傳度和受眾更廣。但是要說成就,金庸還是差梁羽生一點點。
當然,這不是說金庸的作品不如梁羽生,而是時間早晚和啟發的問題。
梁羽生是新派武俠的開山鼻祖,他的第一部武俠小說《龍虎鬥京華》開啟了新派武俠小說之路。金庸正是看了這部小說,才走上了武俠之路,從查良鏞變成了大家熟悉的武俠大宗師金庸。
可以這麼說,沒有《龍虎鬥京華》,金庸大師未必會寫武俠小說,所以說梁羽生的武俠小說成就更大。一部小說,成就了一位武俠大宗師,還有比這個成就更高的了嗎?
梁羽生雖然是武俠三大宗師之一,但他的作品我看的不多,個人感覺,梁羽生的小說過於書卷氣,故事性和另幾位宗師比起來差了一籌,我唯一比較喜歡的就是《萍蹤俠影》。(因為這是我唯一看完的,其他的沒有一部看完。)
金庸大師的作品,我最喜歡的是《鹿鼎記》。
古龍大師的作品,我最喜歡的是《歡樂英雄》。
沒有其他原因,就是因為這兩部書,沒有太多的恩怨情仇,國仇家恨,帶給我最多的就是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