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初曉兒
-
2 # 島雲蒸大海
感覺這是個矛盾的問題,義薄雲天基本就不會情商太高,梁山好漢的風格是該出手時就出手,情商太高想的太多了就進官府了,這個問題可以拆開來看最義薄雲天的和情商最高的。
入選最義薄雲天好漢大熱的有魯智深、史進,這兩個哥們純屬幫人不留後路的型別,一個是政府高官,一個是大款,為了別人都弄成流竄犯了,按說可以算義薄雲天了,但要說個最字我認為應該是被宋老大坑了的托塔天王晁蓋。
義薄雲天有個前提那就是人得比較愣,魯智深和史進都比較愣,但是比起晁蓋晁大愣子還是有差距的,本來是個大地主還兼著保正這個管府職務,被一幫江湖混混一忽悠就去搶官府大領導送禮的錢,關鍵晁大愣不缺錢就因為這生辰綱是民脂民膏,他就得插一腿,這什麼邏輯。
就因為宋江給他通風報信了,他傾巢而出去接宋江上山,宋江上山還得接他爹上山,晁大愣又傾巢而出,不計後果,愣勁十足。
生辰綱一事白日鼠把他們出賣了,他照樣不計前嫌傾力營救,為了段景柱一個偷馬賊,又帶著大隊人馬為人出頭,晁大愣特別有白求恩的精神,毫不利己,專門利人,一心想帶著兄弟跟朝廷作對,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一路走到黑,公孫勝和三阮就是看好他這一點,因為跟這樣人交往不用動腦子,就是開心。
下面說說情商最高的好漢,這個毫無爭議得是宋老大,最為一個政府小吏,暗中勾結黑道人物,出賣政府訊息賺取黑金,再用黑金結交別的黑道,空手套白狼的手段為自己贏得了 及時雨 的大號,對於有用的人,要不收買,要不陷害,總之一定為所用己,在梁山主動拉幫結派,擴大自己力量,還得從晁大愣那挖人,短時間內架空晁大愣,成為梁山實際話事人,沒事給兄弟們畫大餅,講美好未來,導致不少官府人員也加入其中,硬生生湊出108好漢,情商最高非他莫屬。
-
3 # 綠野萍蹤01
《水滸傳》一百單八將裡,義薄雲天、情商最高的人物就是及時雨宋江,沒有第二個人超過他。因為續書《徵四寇》顛覆了《水滸傳》,為被施耐庵寫成了一條狗的宋徽宗翻案,汙衊梁山好漢。因而,宋江也被寫壞了。加之金聖嘆、李卓吾(偽託)等站在統治者立場不顧文字,肆意刪改,著意瞎批,宋江以及梁山好漢全部變成了向宋徽宗搖尾乞憐、屈膝招安的投降派。
讀《水滸傳》應當分清楚版本,把《徵四寇》與《水滸傳》混為一談者,都不可能解讀出施耐庵著作的本義。在《水滸傳》中,一百單八將人人都是忠義之士,在梁山上各展所長,情商都不低,他們是好漢英雄。但是,從龍虎山伏魔大殿地窖中逃出來的“妖魔”,在宋江的召集下,全部到梁山聚義。《水滸傳》通篇以忠義貫穿,所有人都因為宋江的義氣而相聚,宋江不是義薄雲天、情商最高的人,還有誰能擔當這個美名?
梁山是施耐庵“替天行道”的理想境界施耐庵的《水滸傳》到梁山好漢排座次就結束了,以下便都是續書。在施耐庵的原著中,打下東昌府之後,一百零八人悉數來到山寨,然後,按照石碣天文排定座次。石碣天書是不能更改的,梁山好漢安裝所對應的星煞各歸其位。但是,宋江卻按照一百單八將的才能、特長,對梁山好漢進行分工,從而,又排出了一份分工名單。總兵都頭領、參謀部、財政部、五虎將、八驃騎、十大步軍頭領,小驃騎、步軍將校,以及情報部門、後勤部門……等等,梁山的建制非常完整,儼然一個獨立於北宋王朝以外的小朝廷。
在施耐庵的筆下,梁山泊就是一個“損有餘而補不足”的理想境界,是《水滸傳》主題“替天行道”的最高階表現。書中寫道:
八方共域,異姓一家。……相貌語言,南北東西雖各別;心情肝膽,忠誠信義並無差。其人則有帝子神孫,富豪將吏,並三教九流,乃至獵戶漁人,屠兒劊子,都一般兒哥弟稱呼,不分貴賤;且又有同胞手足,捉對夫妻,與叔侄郎舅,以及跟隨主僕,爭鬥冤仇,皆一樣的酒筵歡樂,無問親疏。或精靈,或粗鹵,或村樸,或風流,何嘗相礙,果然認性同居;或筆舌,或刀槍,或賓士,或偷騙,各有偏長,真是隨才器使。……今日始知星辰中列姓,如念珠子個個連牽。……地方四五百里,英雄一百八人。……
這段話是容與堂本《水滸傳》第七十一回“忠義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的一首贊詩。這首詩,非常準確的概括了梁山好漢大聚義時一百單八將之間的關係,無論出身,無論貴賤,無論性情,無論愚智,人人平等,各展所長,各歸其位,都是英雄好漢。
《水滸傳》開篇故事中,施耐庵就以趙匡胤、趙禎(宋仁宗)的故事,描述了一個“天下太平無事日”的太平盛世,那時,“天下太平,五穀豐登,萬民樂業,路不拾遺,戶不夜閉,……百姓受了些快樂”。梁山大聚義的這段描寫,正是照應開篇,為讀者描繪了一個沒有等級之分,沒有貧賤之別,“八方共域,異姓一家”的理想境界。
梁山好漢排定座次後,“眾皆大喜”,倘若宋江按照身份貴賤,搞陰謀、耍權術,違背“替天行道”之義,違背江湖之義,梁山好漢能“盡皆歡喜,拱聽號令”嗎?因而,梁山好漢歃血盟誓:
自今已後,若是各人存心不仁,削絕大義,萬望天地行誅,神人共戮,萬世不得人身,億載永沉末劫。但願共存忠義於心,同著功勳於國。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神天鑑察,報應昭彰。
眾人同聲共願,但願生生相會,世世相逢,永無斷阻。一百單八將盟誓已畢,盡醉方散。
施耐庵的《水滸傳》就是這樣描寫梁山好漢的,歷經千辛萬苦,一百單八將齊聚梁山,為頭的就是天魁星、呼保義宋江。因而,書中寫道:“在晁蓋恐托膽稱王,歸天及早,惟宋江肯呼群保義,把寨為頭。”
因為宋江一心呼群保義,這才有梁山大聚義。難道施耐庵的《水滸傳》所寫義薄雲天、情商最高的人不是宋江嗎?
及時雨宋江名播江湖梁山大聚義時的那首贊詩中,還有一句話,概述了梁山好漢為何聚義於梁山。這句話是這樣寫的:“昔時常說江湖上聞名,似古樓鐘聲聲傳播”。梁山好漢在江湖上都有名聲,但名聲傳播最遠的,無疑就是及時雨宋江。而宋江的名聲並不是自己虛構浮誇的,施耐庵自宋江出場時,就以很多細節為宋江完成梁山大聚義做了鋪墊。
那押司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鄆城縣宋家村人氏。為他面黑身矮,人都喚他做“黑宋江”;又且於家大孝,為人仗義疏財,人皆稱他做“孝義黑三郎”。
這一處文字講的就是宋江的孝義,自小就以“孝義”聞名鄉里。宋江的大孝,從後來對宋太公的唯命是從中可以讀到,他就是個大孝子,沒有作假。江湖上,宋江有“及時雨”之名,這個綽號也不是宋江貪圖虛名而自誇的,而是切切實實做出來的:
平生只好結識江湖上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若高若低,無有不納,便留在莊上館穀,終日追陪,並無厭倦。若要起身,盡力資助,端的是揮金似土。人問他求錢物,亦不推託;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難解紛,只是周全人性命。時常散施棺材藥餌,濟人貧苦,賙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東、河北聞名,都稱他做“及時雨”,卻把他比做天上下的及時雨一般,能救萬物。
晁蓋也專愛結交天下好漢,但上了梁山之後,卻沒有一個好漢來投奔他。柴進門招天下客,但大多是些囚徒罪犯,是有選擇性的結交江湖人士。宋江則不然,“若高若低,無有不納”,是個“能救萬物”的及時雨。梁山大聚義時,各色人物齊聚梁山,若沒有宋江,恐怕誰也無法完成這等大事,《水滸傳》中沒有一個人能做到“救萬物”。
晁蓋沒有招納一個好漢上梁山,宋江則在江湖上屢屢被好漢所救,仰仗的就是遠播江湖的義氣名聲。此後,每次有好漢主動來投奔,都說是衝著宋江而來,即便是晁蓋也在場,好漢們都是這樣說。晁蓋都沒有意見,金聖嘆為何亂解?
宋江出場後,第一件事就是“擔著血海乾系”,救了托塔天王晁蓋。因為給晁蓋報信,為吳用完成逼晁蓋上梁山,揭開梁山大聚義的序幕提供了先決條件。然而,晁蓋是佛教的護法天王,梁山是道家的“妖魔”聚義,因而,“晁蓋恐托膽稱王”,沒有招攬一個好漢入夥。宋江才願意“呼群保義”,召集江湖好漢在梁山“替天行道”,然後“保境安民”。
晁蓋上梁山後,宋江又出手救助了誰也不願意幫助的閻婆惜一家。當時,閻婆惜一家三口來到鄆城縣投親不遇,閻公又染疫去世。孤兒寡母無錢葬父,熱心的王婆立即想到了及時雨宋江。宋押司聽說了閻婆惜的不幸遭遇,二話沒說出手相助。宋江不僅給閻公買了一具棺材,還送了一錠銀子,資助她們的生活。
金翠蓮一家渭州城投親,與閻婆惜的遭遇一樣,魯達出手相助卻贏得了好名聲,宋江則被指責為假仁假義。《水滸傳》也被雙重標準,實在令人難以理解了。
閻婆因為宋江相救而十分感激,也為自己的生活著想,便打聽宋江的情況,問王婆宋江有沒有娘子。王婆說:“常常見他散施棺材藥餌,極肯濟人貧苦,敢怕是未有娘子。”王婆此言不虛,鄆城縣賣餛飩的王公也得宋江救濟,還許下了一副棺材板。
有人說,宋江的小恩小惠是為自己積攢名聲,是沽名釣譽之輩。這就奇怪了,北宋末年吏治腐敗,宋江有那些錢,何不直接去官府釣譽,救濟閻婆、王公,以及唐牛兒,他釣的什麼譽?救晁蓋上梁山,分明是要掉腦袋的,宋江“釣譽”幹什麼?
因而,宋江之“義”是真實的,《水滸傳》中沒有誰像宋江那樣,救濟他人不分貴賤,不論親疏,也不圖回報。
宋江義薄雲天有膽有識宋公明不僅救濟下層老弱,也最愛英雄好漢。在逃亡江湖期間,宋江結識了武松、李逵等等一群好漢,在揭陽鎮不懼惡勢力,大膽出手,資助病大蟲薛永。
又有人說,宋江幫助這些江湖好漢,為的是日後利用他們。這可是天大的笑話。宋江當時只顧逃命,哪有閒心為自己的日後做打算?朱仝義釋宋公明,當時就問宋江去哪裡安身,宋江告訴他,可能回去柴大官人莊上,或者去孔明孔亮家,也會去清風寨花榮那裡。此時,宋江準備利用誰呢?大概除了利用他們避難而外,宋江恐怕還沒有掐算到日後在梁山上為自己建立派系吧。
被宋太公一封假信招回家中,宋江立即被趙能趙得抓捕,宋太公反覆叮囑宋江接受朝廷法度,告誡他不要入夥梁山。途徑梁山泊時,宋江以自刎來謝絕晁蓋、吳用的挽留,堅意往江州充軍。宋江根本就不打算造反,籠絡武松、李逵、薛永以及江湖好漢幹什麼?難道宋江在這個時候就打算架空晁蓋,去梁山搞權術了?
卻說宋江從家中逃到了柴進莊上,遇見了武松。宋江“在燈下看了武松這表人物,心中甚喜”。自此,宋江十分喜歡武松,與之結拜為異姓兄弟。《水滸傳》中明寫宋江與人結拜,大概就只有這一回,可見宋江對武松的喜愛。武松也因為結識了宋江,整天跟在宋江後面,“前病都不發了”。所謂跟好人學好人,跟仙娘學鬼神,宋江若不是義薄雲天、情商很高的好人,武松緣何“前病都不發了”?
宋江的義氣感動了武松,在經歷一番遭遇之後,武松變成了行者,去二龍山入夥途中,與宋江重逢於孔家莊。二人十分不捨,在孔家莊住了一段時間。這期間,宋江勸武松跟著自己去清風寨花榮那兒。武松卻十分悽婉的說道:
哥哥,怕不是好情分,帶攜兄弟投那裡去住幾時!只是武松做下的罪犯至重,遇赦不宥,因此發心,只是投二龍山落草避難。亦且我又做了頭陀,難以和哥哥同往。路上被人設疑,倘或有些決撒了,須連累了哥哥。──便是哥哥與兄弟同死同生,也須累及了花榮山寨不好。只是由兄弟投二龍山去了罷。天可憐見,異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時卻來尋訪哥哥未遲。
武行者的這一段話,感動了不顧文字,肆意刪改《水滸傳》,鐵定“惡宋江”的金聖嘆。在武松的這段話中,金聖嘆夾批道:“只是由三字,去了罷三字,便活襯出宋江恩愛來。”可見,宋江對武松的感情是十分真實的,而且,超出了一般江湖中的義氣。此處,便是宋江“義薄雲天”的升級體現。
《水滸傳》中,是武松首先提出了招安。然而,武松想招安,不過是為了使自己得到赦免,以期與宋江再度相逢。武松對宋江也是情深義重,竟然要祈禱上天保佑,使自己活到朝廷招安的時候。
武松說這番話之後的十餘天,兄弟兩人便各奔前程。臨別之時,宋江依然像前一回柴進莊上分別時那樣,對武松十分不捨,喝酒作別。武松要送宋江一程,宋江卻說“送君千里,終有一別”:
兄弟,你只顧自己前程萬里,早早的到了彼處。入夥之後,少戒酒性。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攛掇魯智深投降了,日後但是去邊上一槍一刀博得個封妻廕子,久後青史上留得一個好名,也不枉了為人一世。
金聖嘆在此處卻不顧文字,瞎批道:“都是宋江權術”。這一段兄弟話別的情節十分感人,是《水滸傳》中最精彩的分別故事,金聖嘆不知是哪隻眼睛看到了宋江的權術,竟然連武松也被他潑了髒水。宋江所說的話合情合理,因為,此時的宋江絕對沒有想到去造反,因為希望武松得脫苦難,所以,贊同武松以招安的方式建立功名。
然而,宋江在武松說出招安之後,並不單單是企求與武松的重逢,而是勸他去邊上殺敵立功,青史留名。這是宋江之所以喜歡武松的緣故,因為“兄弟,你如此英雄,決定做得大事業,可以記心。”
《水滸傳》的主題是“替天行道”,因為金兵的入侵,梁山昇華了這一主題,在大聚義時提出了“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主張和目標。宋江勸武松去邊上搏殺,其實就是梁山主張的最早表述。宋江的江湖義氣在這段文字中被昇華,實可謂“義薄雲天”。
武松告別了宋江,去了二龍山入夥,自此之後,書中再也沒有寫到武松爛醉如泥,甚至一筆都沒有寫到武松喝酒了。宋江勸武松“少戒酒性”,武松應當是堅決的聽從了宋江的勸誡。因而,武松肯定也會按照宋江的話,去邊上一刀一槍的搏殺。
《水滸傳》中,梁山蕩平曾頭市,武松與魯智深並肩作戰攻打正東大寨,然後與攻打正北大寨的楊志會師——不僅武松去了邊上殺敵,二龍山大頭領魯智深,二頭領楊志都有抗擊金兵的英雄壯舉——這就是《水滸傳》中所要表達的大義。
宋江“義薄雲天”,二龍山所有的頭領都按照宋江的勸誡,前去“替天行道,保境安民”了。宋江的情商也幫助他完成了梁山大聚義,歸結了《水滸傳》的主題。
宋江絕不是權術家陰謀家否定宋江義氣與忠義,誣宋江是陰謀家、權術家的是金聖嘆之流,加之續書中的續書影響,於是產生了“梁山陰謀論(或水滸陰謀論)”。
“梁山陰謀論”涉及到這樣幾個問題:宋江架空晁蓋,陰謀篡權;宋江積極招安,違背梁山大多數好漢意願;宋江拉幫結派,排名時陰謀打壓異己。這樣的人當然是陰謀家、權術家了,說他是《水滸傳》“義薄雲天,情商最高”之人肯定是滑天下之大稽。但是,施耐庵是這樣寫的嗎?
宋江並沒有架空晁蓋。《水滸傳》的藍本故事,及其大架構告訴我們,梁山大聚義是宋江召集的,宋江原本就是梁山的當然寨主。最早有續書的《水滸傳》是容與堂本,本回答上文已經引用這個版本,提到了“在晁蓋恐托膽稱王,歸天及早,惟宋江肯呼群保義,把寨為頭。”被大明王朝腰斬然後續書的容與堂本,也不得不承認宋江便是梁山的當然寨主。
《水滸傳》中,宋江是道家的“天魁星”,梁山是龍虎山伏魔大殿地窖裡誤走的一百單八個妖魔,這群妖魔就是道家紫府北斗七星群中的星煞。晁蓋不是道家的星煞,而是佛教的護法天王。托塔天王就是北方多聞天王,也就是毗沙門天王,晁蓋“托膽天王”說的就是這個事。佛家天王,怎麼能做道家妖魔的首領呢?
“智取生辰綱”的故事中早就告訴讀者,晁蓋是北斗斗柄上化作白光飛去的小星。因而,晁蓋只是一個過渡人物,宋江才是呼群保義的當然寨主。如此,又何來宋江架空晁蓋之說呢?晁宋互為一體,《水滸傳》主張“佛道合一”。因而,晁宋之間的關係也是“義薄雲天”,宋江也絕對不可能在晁蓋面前耍陰謀,架空晁蓋。
梁山上要招安的人不是宋江。因為晁蓋是佛教護法天王,所以,他不主張造反,不肯上梁山。吳用是北斗七星中的最高級別人物,是他暗中設計,將晁蓋逼上了梁山。列位看官不妨細讀一番“智取生辰綱”的故事,看看吳用是如何“智取晁天王”的。
佛門中人講究修善果,更何況托塔天王了。所以,晁蓋一再告誡梁山好漢“只可善取金帛財物,切不可傷害客商性命。”得知客商沒有一人受到傷害,晁蓋大喜,宣佈:“我等初到山寨,不可傷害於人。”殺人都不願意,難道晁蓋願意造反嗎?所以,當彭玘勸降凌振時,便按照晁蓋的授意,說道:
晁、宋二頭領替天行道,招納豪傑,專等招安,與國家出力。既然我等到此,只得從命。
《水滸傳》中先講出招安的人是武松,梁山上首先提出招安者是晁蓋,這兩人一個是行者,一個是佛家護法天王,假如梁山上有派系,卻是佛、道兩派,哪一派要招安,施耐庵寫得明明白白,怎麼就誣賴宋江是招安派呢?
宋江帶兵四處攻擊,竟然連宋徽宗的國舅都給斬殺了,宋江會率領梁山好漢向宋徽宗投降嗎?《水滸傳》中以朱武行苦肉計投降史進,解救陳達的故事,隱寫了梁山好漢的招安。因遭張叔夜伏擊,“副賊”被擒,宋江無奈率領梁山好漢投降。朱武之舉是大義氣,宋江若以這樣的方式投降,難道不是“義薄雲天”之舉?
宋江不是招安派,所以,後來的“水滸傳”篡改了容與堂本,塞進去一段“菊花之會”,說宋江急切盼望招安,引發了武松、李逵、魯智深的反對。其他兩人暫且不說,武松原本就要招安,能反對宋江嗎?
梁山好漢排座次絕非宋江操縱。梁山好漢排座次,原本就是按照道家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固定順序排定的,大致規則是“人物對應綽號,綽號對應星號,星號決定排名”。比如,三阮的排名最能說明問題。在藍本故事中,阮小七排名最高,其次是阮小五、阮小二,而且,他們原本就不是親兄弟。
施耐庵在《水滸傳》中把他們寫成了三兄弟,因而,必須調整他們的排位,按照兄弟齒序排定座次。阮小七綽號活閻羅,以道家紫府放走原本是“酆都之鬼”的妖魔,寓意閻羅失敗而讓阮小七上應天敗星。因而,阮小七就坐在了對應天敗星的位置上。
但是,接下來就不好辦了,阮小二原來的綽號是短命二郎,二郎神曾經犯過天條,當對應天罪星,天罪星則排在第二十九位。阮小五綽號立地太歲,太歲是懸在人的命運頭上的一把劍,應當上應第二十七位的“天劍星”。如此一來,阮小五就得排在阮小二前面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施耐庵乾脆把這兄弟二人的綽號調換了一下,原本就是“小二”的阮小二綽號變成了立地太歲,“小五”反倒做了“二郎”,綽號短命二郎。
諸如此類不一而足,師父排在徒弟後面(李雲),杜千、宋萬位置掉個,等等,都是“綽號對應星號,星號決定排名”的規制使然。
人物是施耐庵塑造的,故事是施耐庵講的,綽號也是施耐庵根據人物來確定的,梁山好漢人人有故事,難道是宋江寫好的劇本?難道是宋江給每一個好漢取了綽號?絕對沒有。梁山上的那塊石碣,原本就是龍虎山伏魔大殿正中央的那一塊,難道宋江穿越過去造假?
搞明白這三個問題,宋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也就昭然若揭了。梁山一百單八將都是因為義氣來投奔的,這夥“妖魔”都在宋江的召集下聚義,然後“替天行道”,都服從宋江的將令,難道宋江不是《水滸傳》中義薄雲天,情商最高的人物嗎?
回覆列表
《水滸傳》一百八將裡,義薄雲天,情商最高的人物是朱仝。
一,朱仝的義薄雲天。朱仝的義薄雲天主要體現在三件事情上。
1、救晁蓋。
鄆城縣東溪村保正晁蓋,夥同吳用、公孫勝、劉唐、阮氏三雄、白勝等七條好漢,奪取了大名府樑中書送給太師蔡京的生日賀禮,十萬貫珍珠寶貝,也就是楊志押送的生辰綱。
晁蓋劫取生辰綱,說是“不義之財,取之無礙”,矛頭直指朝廷第一權臣蔡京。
事機不密,白勝被捉,供出了參與的同夥。鄆城縣派朱仝、雷橫帶兵捉拿為頭的晁蓋。朱仝冒險私放了晁蓋。
2、救宋江。
晁蓋等劫取生辰綱後,官兵捉拿晁蓋之前,鄆城縣做押司的宋江曾向晁蓋通風報信,也算是救了晁蓋。
晁蓋在梁山泊落草之後,派劉唐帶了黃金,到鄆城縣感謝宋江,同時寫信勸宋江入夥梁山泊,共聚大義。
晁蓋給宋江的黃金和書信,被他的妾室閻婆惜發現了,閻婆惜藉以敲詐宋江,說要到官府告發他,宋江一怒之下殺了閻婆惜。
宋江殺惜之後,躲回自己家裡,知縣又派朱仝、雷橫去捉拿宋江。朱仝同樣私放了宋江。
朱仝救晁蓋、救宋江,都沒有任何個人目的,不是貪圖金銀,也不是給自己留後路。
朱仝是根本就不願上梁山泊落草的,他救晁蓋和宋江,就是為了一個“義”字。
朱仝救晁蓋、宋江,雖有危險,但畢竟是利用工作的便利。
3、朱仝救雷橫,真正體現了他的義薄雲天。
雷橫看戲,沒有帶銀子做賞錢,被歌妓白秀英之父白玉喬無理糾纏和辱罵,雷橫發怒打了白玉喬。白秀英是知縣的姘頭,把雷橫告到知縣衙門。雷橫被知縣擒拿,並在街頭示眾。
雷橫的母親給兒子送飯,罵了白秀英幾句,被白秀英反覆毆打,雷橫一怒之下枷打白秀英致死。
雷橫被判發配濟州,由朱仝押送。朱仝中途讓雷橫逃跑,他對雷橫說:“我放了你,……我又無父母掛念,傢俬儘可賠償。”
朱仝放了雷橫,自己回縣衙自首,自己獲罪,被髮配滄州牢城。
《忠義水滸傳》裡,講義氣的好漢很多,最講義氣的有晁蓋、宋江、魯智深等人。
晁蓋“平生仗義疏財,但有人來投奔他的,便留在莊上住。若要去時,又將銀兩齎助他起身。”
宋江號稱“及時雨”、“呼保義”,仗義疏財,扶危濟困,天下聞名。江湖好漢見到他,莫不“撲翻身便拜”!
魯智深視錢財如糞土,為救素不相識的弱女子金翠蓮父女,傾囊相助,拳打鎮關西,自己亡命天涯。
朱仝的一句“傢俬儘可賠償”,可見他的仗義疏財比之晁蓋、宋江、魯智深等人並不遜色。
遍觀整部《水滸傳》裡,無論晁蓋、宋江、魯智深,還是其他任何人,偷放了罪犯,自己去頂罪坐牢的。唯有朱仝一人!堪稱義薄雲天!
二,朱仝的高情商。1、朱仝心思細膩,心態從容。
朱仝、雷橫是同行捉拿晁蓋,朱仝料定晁蓋必從後門出走。便“智穩插翅虎”,說打晁蓋莊院的前門,晁蓋等會從後門逃走,打後門會從前門逃走,不如分兵前後堵截,讓雷橫從前門攻擊,自己從後門攔截。
朱仝順利放跑了晁蓋等眾人。等到雷橫趕來,朱仝支開雷橫。然後:
“朱仝一面和晁蓋說著話,一面趕他,卻如防送的相似。漸漸黑影裡不見了晁蓋。朱仝只做失腳撲地,倒在地下。”
從從容容地送走了晁蓋,然後假裝失足受傷,瞞過了雷橫也瞞過了知縣。
抓捕宋江,朱仝早就知道宋江家裡有個地窖。同樣讓雷橫東尋西找,自己徑直到宋江家地窖邊。從從容容地放跑了宋江。還同宋江商量了逃亡何處容身之後事。
正是:“臨別叮嚀好趨避,髯公端不愧朱家。”
金聖嘆說:“朱仝事畢後,雷橫始見事,其讓一地如此也。” 這說的就是朱仝處事情商高出雷橫許多。
2、朱仝深諳世道,人情練達。
朱仝放跑晁蓋、宋江,上下打點,後事安排得當,連涉案的唐牛兒,官司也減到最低限度。朱仝自身未受任何影響。比之宋江受晁蓋的牽連而終於刺紋雙頰,朱仝高明得多。
朱仝放了雷橫,主動投案自首,被刺配滄州。滄州知府對他的喜愛並非偶然,他連例行的“殺威棒”大堂上連提都沒有提,可見並非真是滄州知府看中了他那像關羽一樣的長相。滄州知府把自己視為珍寶的兒子交給一個罪犯帶,也並非真的是小衙內“要大鬍子抱”!
作者寫得隱晦,但讀者細讀之下,不難品出個中三味。
3、朱仝的中正平和,淡定自若。
朱仝被宋江吳用逼上梁山,甫登梁山泊,“晁蓋、宋江引了大小頭目,打鼓吹笛,直到金沙灘迎接。”
要說朱仝的這個待遇,是因為他救了晁蓋、宋江的命,雷橫是同樣救了晁蓋、宋江的命的,晁、宋二人並非不知道。但雷橫就沒有這個待遇。
面對以前的“公明哥哥”,朱仝說的是“小弟今蒙呼喚到山”,不卑不亢,令人不敢小覷。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位列一百八將第十二。排位在魯智深、武松、董平、張清、楊志的前面。
就是這個在梁山泊身居高位的大頭領,在一百八將中武功並非太高,功勞也不是太顯,而始終都默默無聞。許多人覺得奇怪。
這就是朱仝的中正平和,淡定自若,低調,不張揚,不出風頭的原因。這也是朱仝的高情商決定的。
後來梁山泊群雄徵方臘以後,朱仝從保定府都統制的位置最後升任到太平軍節度使,達到了武將最高軍階,成為真正的朝廷大員。與他的情商有極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