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
2 # 大東北的小豆包
事實上秦王朝,無論是在軍事實力部署還是在中央政府的政治方針都有有很大問題的,而這些問題導致大秦王朝二世而亡。
首先秦始皇時代秦軍主力盡出嶺南和塞北,導致秦王朝的中原地帶空虛。秦始皇滅亡六國統一天下之後,收繳天下的兵器,然後在咸陽城鑄造的十二個金人,從此秦始皇以為國內再無戰事,於是他的注意力瞄準了對外的開疆拓土。此後秦始皇將秦軍主力分為兩部分:
其中一部分30萬大軍由蒙恬帶領向北進攻匈奴,奪取匈奴故地的河南地區(今河套地區),然後又蒙恬統領這些軍隊築長城,防禦匈奴。這就是秦軍主力中長城軍團,秦始皇死後,秦二世和趙高、李斯矯詔、殺死蒙恬、蒙毅兄弟。隨後這支軍隊由秦國名將王翦的孫子王離接手。
另外一部分的50萬大軍,則由任囂和趙佗帶領在嶺南,百越、項郡之地征伐新的領土,並在掃蕩了上述地區後,長期駐紮的這些地區,這50萬大軍後來在趙佗的帶領下,留在嶺南自立,秦末的中原大戰中,這支大軍居然在嶺南沒有回師參與平亂。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兩個方向的南征北戰出動80萬大軍
秦始皇的這樣的軍事部署,造成中原空虛,乃至於陳勝吳廣起義之時,農民軍揭竿而起後,迅速在沒有重兵的中原地區攻城掠地,結果秦國在原六國地區的統治迅速糜爛,起義軍勢力迅速壯大,短期內楚國、趙國、燕國、魏國、齊國等重新復國,項梁、劉邦、彭越等反秦勢力也迅速壯大,如果當時在中原有秦國重兵,以當初秦國銳士天下無雙的超強戰鬥力(荀子曾說過:“齊之技擊不可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遇秦之銳士”),消滅這些起義軍在萌芽之中,是十分可能的。
其次章邯在關中倉促起兵,但是進攻目標不明確陳勝吳廣起義之後,反秦勢力迅速壯大,受命陳勝而西向伐秦的楚國舊將周文甚至一度打破函谷關,進攻到戲水附近。而作為秦國少府的章邯倉促組織起關中的囚犯,組建起秦軍,並很快發揮出秦人善戰的優良傳統,章邯的在短期內,擊敗周文,逼迫其自殺,隨後大敗陳勝,導致陳勝被自己司機所殺;隨後章邯擊敗魏國和齊國聯軍殺死新立的魏王咎和齊王田儋,接著在定陶大敗項梁,並斬殺項梁。
此時的局面是陳勝已死,新建的魏國滅亡,齊王田儋被殺,齊國遭到重創;項梁被殺,楚國遭到重創,楚懷王驚懼之餘收攏兵權,全力防守彭城,趙王武臣被部將所殺,新立的趙王歇在張耳和陳餘輔佐下,佔據河北,可以說此時章邯的形勢一片大好,如果章邯此時繼續對楚國用兵,攻滅楚國,而後逐一對付其餘的趙、齊、燕等國幾乎可以成功,可是可是秦軍卻將主攻方向換成了河北的趙國。。
秦末的反秦起義由楚人所首先發起,楚國亡國時,楚人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而後來滅亡秦朝的劉邦和項羽也都是楚人。所以章邯的當時方略應該是繼續進攻彭城,徹底平滅楚國。可是章邯卻認為楚國已經不足慮,於是帶軍北上,聯合從長城防線趕回來的王離率領的長城軍團,來一起圍攻趙國,結果給了楚國喘息之機。
鉅鹿之戰讓秦軍精銳的長城軍團全軍覆沒
緩過神來的楚國立即兵分兩路,一路有宋義、項羽帶領北上救援趙國,一路由劉邦率領西向伐秦。結果就是北上救援趙國的楚軍在鉅鹿大敗王離的長城軍團,並且一戰讓這支大軍團滅,隨後楚軍又打敗章邯,徹底摧毀了秦軍在中原的主力部隊。而劉邦則趁虛而入,從武關攻入關中,面對毫無抵抗之力的秦國,一鼓而滅之。
秦朝中央忙於爭權奪勢,混亂不堪,不能給前線有效的支援秦始皇死後,趙高鼓動李斯違背秦始皇意願,而改立混蛋的嬴胡亥為二世皇帝。隨後趙高和李斯開始了激烈的爭權奪勢,並最終幹掉了為秦始皇統一立下汗馬功勞的李斯。而趙國為了取得更高權勢,不僅在秦廷中央指鹿為馬胡作非為,而且無視東方各國揭竿而起天下大亂的嚴重局勢,向二世皇帝瞞報實際情況,對前線作戰秦軍不進行有效的支援。
東方大亂之時,秦朝中央仍然指鹿為馬內鬥不斷
鉅鹿之戰之後,章邯大軍仍有20萬,尚有和項羽的一戰之力,可是章邯在陣前稍稍失利,趙高就派人責備章邯,同時對於章邯提出增兵和增糧支援,章邯派人回咸陽求救,為了防止秦二世直到前線實際情況,居然派人追殺章邯的是這,這樣的秦國讓前線作戰將領心寒無比,最終章邯投降項羽,秦軍喪失全部可用於進攻作戰的主力部隊。
回覆列表
實際情況是秦朝中央政府對反秦力量的鎮壓不僅毫無部署,而且毫不知情,任其發展,並且秦朝中央政府本身更是一片混亂。
秦始皇是在第五次巡遊途中於公元前210年7月病死,之後胡亥、趙高與李斯三人合謀沙丘政變,同年8月,胡亥即皇帝位,是為秦二世。
秦二世登上皇位前後,就開始大開殺戒,首先是秦始皇的長子扶蘇被逼自殺,之後是蒙恬與蒙毅兩兄弟被殺,然後是胡亥的兄弟姐妹大部分被殺,接著是右丞相馮去疾和將軍馮劫被逼自殺,最後是參與沙丘政變的丞相李斯被處於極刑,整個朝廷一片殺戮之聲。
胡亥即位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09年7月,陳勝吳廣領導的大澤鄉起義發動,陳勝、吳廣在起義之初以區區900人,連一件像樣的兵器都沒有,(因為秦朝對武器實際管制,民間不允許藏有兵器),揭杆而起,在短短的半年之中,迅速發展到十幾萬人。
正國為陳勝吳廣起義過程中如此容易,引發了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起義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般,整個華夏大地一片起義之聲,而這一切離秦始皇僅僅去世一年而已。
面對陳勝吳方的首義,秦朝廷幹了什麼嗎?
什麼也沒有幹。陳勝吳廣起義時,只有區區900人,一件像樣的兵器也沒有,連旗幟都沒有,軍事力量是何等的孱弱,秦朝廷如果及時派出精銳軍隊征剿,別說陳勝吳廣有900人,就是有9000人,憑秦朝廷的軍事力量,完全可以撲滅,秦朝廷做了什麼嗎?
秦二世胡亥在忙著殺人,趙高在忙著隱瞞,李斯自身也難保,在忙著保命,而其它文武百官,都不敢說出實際情況,誰敢說呀?不是送命嗎,整個秦朝廷就如皇帝的新裝一般,在趙高的隱瞞,秦二世的昏庸下,維繫著夢中的太平盛世。
這一切直到陳勝手下的大將周文打進函谷關,秦朝廷才如夢初醒,秦二世才知道天下大亂,周文打進函谷關已經是公元前208年了,離陳勝和吳方起義已經過去大半年了,從秦朝廷的反應來看,是一點準備也沒有。
秦二世這個時候才慌起來,連忙召開會議與群臣商議對策,秦朝廷這個時候連調兵都來不及了,哪來的鎮壓部署?還軍事戰略?秦朝廷在陳勝吳廣起義半年來,毫無反應,簡直任由起義軍自生自滅,要不是周文馬上要打進咸陽了,秦朝廷估計還在做夢呢?
之後章邯向秦二世提議,徵調關中各郡縣的軍隊已經來不及了,將驪山囚徒組織成軍隊與周文作戰,秦二世同意了,這個時候秦朝廷的戰爭機器才真正開始轉動,章邯擊敗周文後,秦朝廷開始大量徵調關中秦人子弟參軍,送兵送糧,章邯才能在前線不斷的取得勝利,雖然章邯短暫的被項梁擊敗,但在得到秦朝廷的兵員與糧食補充後,章邯撲滅了整個黃河以南的反秦起義軍。
之後章邯開始北上攻趙,章邯的戰略意圖是圍住趙國義軍,吸引全國的反秦義軍救趙,然後一舉消滅天下所有反秦起義軍,透過一次戰爭撲滅整個反秦戰爭。章邯的戰略意圖應該是得到了秦朝廷的支援,否則也不會實施。
章邯率領20萬囚徒軍,與王離率領的20萬長城軍匯合,以40萬的秦軍主力圍攻鉅鹿城,打個趙國用得著40萬秦軍主力嗎?這不是殺雞用牛刀,當然不是,章邯的戰略意圖就是吸此天下所有的反秦義軍來救趙,然後一舉殲滅,一勞永逸。
但秦軍主力卻在鉅鹿之戰中被項羽擊敗,全軍覆沒,這顯然是出乎章邯意料之外的,秦軍的失敗是有多方面的原因:
1、秦朝廷沒有在起義之初就發動大軍剿滅剛剛起義實力非常弱小的陳勝吳广部,而讓反秦義軍不斷的坐大,不斷的增多,導致後面一發不可收拾,星星之火,雖可燎原,但只要撲滅了火種,根本就不會出現後面的眾多反秦義軍。
2、秦朝廷的內鬥、腐敗和秦二世的昏庸直接導致了秦朝的失敗,有領兵經驗的名將相繼被殺,朝政把持在趙高這樣的奸妄之臣手中,缺乏應對反秦義軍的措施,顯得相當被動。
3、秦將章邯在前線作戰,趙高在後方猜忌,使章邯失去抵抗之心,戰爭無論失敗或成功,章邯都逃脫不了被殺的命運,那麼投降就成為章邯的最佳選擇。
4、名將項羽的出現,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秦軍主力碰到了千古無二的項羽,被項羽以5萬楚軍擊敗,然後原六國義軍一擁而上,將秦軍擊潰,王離被俘虜,章邯被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