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中州耕牛堂主

    臨摹,也叫摹臨。

    題主問的是臨摹名帖最好什麼時候可以進行意臨,對吧?那好,我就針對對這個問題,談一談自己的觀點。

    學習書法,其臨帖程式為摹臨,對臨,背臨,意臨。

    意臨,是臨帖的高階階段。那麼,什麼時候可以進入意臨階段呢?把字臨到六七分像時,就可以嘗試意臨了。我說的六七分像,是形與神均達到六七分像。如果真正達到七分像了,就可以出帖進行書法創作了。

    達到七分像,需要一個艱苦的過程,一個正常的人,至少需要八至十年的時間,而且還是在專工一帖的前提下。但有天賦的“神人”除外。

    (上圖為盧中南老師意臨後創作的書法作品區域性)

    學習書法,無論是臨帖還是寫作品,一般般的很容易達到,真正達到高雅可品,好看耐看,那就難之又難啦!

    (上圖為於佑任先生的書法作品)

    當進入意臨階段後,建議題主不要把精力全部放在意臨上,還要安排一定的時間對臨,做到意臨和對臨相結合。對臨,是一個學書之人終身要做的事情。

    關於題主在描述中問及的為什麼一開始不能意臨的問題,我不作正面回答了,留給你自己去悟吧。我想,當你練字五年後,就會明白這一切的。

    有些話,還是不明說為好。明說了,反而沒味道。我認為。

  • 2 # 管戈健康管理

    先僅自己看著喜歡的字型去臨摹,因為開始的時候,即便是書法大家的帖子,你不一定能喜歡(欣賞層次的原因),等你把喜歡的字型臨摹的很不錯的,自己的欣賞水平也會相應的提升一個層次,這個時候,你會自己再去找自己喜歡的字型繼續臨摹,如此反覆,直到你有能夠欣賞大家為止!學習,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漸進

  • 3 # 半日閒書道

    個人覺得意臨這個詞很誤導人,讓很多人不好好實臨就美其名為意臨。

    有說意臨可求得原帖神韻,私以為臨帖講究形神兼備,若不得其形又談神有何用?

    在題主臨帖一段時間以後,隨手寫幾個字,能讓同行認出你臨過的帖,那表示你字形筆畫都有七八分像了,如果你臨過另一種帖,可以經常交叉寫一下試試,比如用《蘭亭序》筆法臨寫《聖教序》,或者用另一書家的筆法寫另一個帖。私以為,凡是提到“臨”,都要放掉自我,不要隨意加入沒有來源的自我想法。

    總之,意臨仍然是鞏固母帖筆法、加深理解的一個過程,而非解放自我的任性書寫。

  • 4 # 大水手

    學習書法,一般的方法有摹和臨之分。臨又分為對臨、背臨和意臨。其中,前兩種都是必經的常見的學習方法,而意臨我覺得不是刻意的,你能把所學的帖寫得像了,用它來寫字,自然會加點自己的意思和其他學過的帖的味道。

    如果一定要分一個階段,問什麼時候可以意臨的話,我覺得是你學好以後。具體來說,學楷書要意臨,你是學歐體的,你至少要把你現在學的帖如《九成宮》寫得像才可以說背臨。如果沒有寫得像的本事,就輕言意臨,就成了自欺欺人。(下圖為傳為王羲之的《黃庭經》)

    具體到我個人的看法,我要求嚴格些,既然是意,就是有點其他方面的意思,那麼,其他方面的意思從哪裡來呢,還是要博採眾長。所以,以學歐為例,想要意臨的話我覺得不止要寫好《九成宮》,還要適當會寫歐體其他帖如《化度寺》等,最好還會寫其他體的楷書如虞世南等,甚至行書、草書也要會一點,才可言意臨。不然,你的意從何來?如無其他博採眾長,就成了無源之水,就成了亂來。(下圖為趙孟頫臨傳為王羲之的《黃庭經》)

    總之,學書法要有耐心,意臨不是一個階段,是入門並學好後水到渠成的事。

    附:傳為王羲之的《黃庭經》及趙孟頫、王寵臨作,其中王寵的臨作我認為是意臨,但他功力深厚,所以臨作也成了很好的再創作

  • 5 # 真空妙有無量壽

    愚以為,作為學書過程中的主要階段一一一臨帖,又可分若干程式,其中"意臨″,也是不可或缺的。具體應安排在哪個時段為佳,還是應該以個人的情況,"隨機"。其實"法無定法"是最好的原則。

    要按客觀自然之理,起碼應在背臨有了相對自由度的情況下,視機而行便可。其實,也沒必要竭然分得那麼清楚。背臨到一定的熟練程度還不就是有了意臨的自覺了嗎?我覺得省了"意臨”這個概念都未嘗不可。

    背臨至極熟,自然脫帖成己意了。

  • 6 # 詩夜城主

    前幾日收到你的書法排行問題,我尚未作答,今日又得一“名貼”,的確不勝感激,因我才疏學淺,作答不足之處還望“海涵”;臨摹名貼最好什麼時候意臨呢?書法是極具講究文化內涵底蘊的一門藝術,在創作過程應持有“靜而不沉,動而不亂”的心境,臨摹到這樣的程度便可意臨:隨筆“以點帶線,化線如點”,每個字的一筆一劃都是由“點來形成,點的勁要有力度,而又不拖泥帶水,這樣顯得乾淨灑脫”;多個“點”聚成了一條“線”,也就是用來結構成字的“一筆一劃”;每個字的偏旁部首應臨摹到這樣的狀態:“上下參差有序,左右聚攏有度”,每個字的上下結構才能顯示立體感,從而簡明大方;每個字的左右結構才能更突出勻稱均衡的效果,形而不亂;字的形狀固然很重要,然而書法更注重神韻意境,這樣才能突出“張弛有度的力量感”,不枉然“下筆如有神”的境界,所以說,每個字看似只是“上下結構或左右結構”,其實從字的整體看依然不缺是“內外結構”,只有“內外結構飽滿”才能突出神韻,所謂“點如甘露”下筆的力度,慷慨激昂的心境使“一筆一畫爐火純青”。

  • 7 # 天生我才必有用7659

    謝悟空,我談談本人多年的體會,臨帖首先不僅要找自已喜歡的名帖,還要從名帖中找自已最喜歡的字開始,逐漸增多加深,邊臨邊想,每字每行到整篇,最後還要了解作者的一生,此帖的由來,有了意境方可意摹,話又說回來,你也不可能寫的跟作者一模一樣,作者自已也寫不出來,王羲之回家寫蘭亨序寫了好幾次都沒寫出笫一篇的感覺,我說這話的意思是,不要死臨帖,把帖給臨死了,書帖是前人為後人留存的書法金庫,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你要從中吸取你所需要的東西,把帖臨的七八象神就自有了,隨後不仿加入自我進去,因為將來是我要寫字,(不過臨帖是一個學書者的終生探討的事)學無止境,跟書友們共同探討吧。

  • 8 # 白俄羅斯重泉說

    臨摹名帖,最初是要觀摩,多觀摩筆法,行筆及結構佈局。

    臨帖之初,則是臨摹,重要的是臨摹每個筆畫,每個字佈局,一遍一遍,把形臨的相似,這是不要有過多的自我發揮,以名帖為主。

    意臨,顧名思義就是根據自己對名帖的揣摩加入一些自己的意思,同樣是臨帖,意臨實在摹帖的基礎之上的創造性臨摹,會有一些甚至很多作者主觀的想法滲透到書法臨摹之中,所謂“出於藍”,至於能否“勝於藍”,就要看臨摹者的功底及天賦了。

    個人淺見,現當今的書法愛好者即使是書法名家,意臨古帖也很難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現代人完全沒有古時那種書寫工具的唯一性,而且下的功夫遠不及古人。

    古帖是經過幾千年歷史篩選而留下的精華,我們今人要努力學習古帖名帖,爭取把書法這項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髮揚光大。

  • 9 # 醉愛國學

    臨帖,要經過摹臨,對臨,背臨,意臨。

    意臨是書法基礎很好後,進行創作的前奏。意臨講究“以假亂真”,對於提高書法水平,大有裨益。

    臨摹名帖,意臨的最佳時候有:

    1 一個人呆在書房,周圍無噪音,是意臨的最佳環境。

    2 非常高興或非常惱火的時候,走進書房,意臨草書名帖,如《爭座位帖》。

    3 心情平靜時,意臨楷書、隸書、篆書名帖,如《多寶塔碑》、《曹全碑》、甲骨文、吳昌碩的篆書字帖。

    4 早晨臨帖,頭腦清醒,效果最好。

    個人心得,與君分享,同勉共進。

  • 10 # 翰墨書道

    完成一家書法書法系統的學習之後,就是在做到能夠背臨以後,才能進行意臨實踐。

    通常情況下有兩種方法,對一個字的臨摹水平達到背臨之後,可以進行意臨。這時的意臨和完成一家書法技法的系統學習之後的意臨在本質上有很大的區別。主要是考察自己對範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時利於學以致用。

    這時的意臨是不成熟的,不完善的。甚至是片面的。一般情況下在此階段能夠做到背臨也就可以了。畢竟意臨是臨摹學習書法較高極的階段,是進入獨立創作作品的前期準備階段。這個時期的意臨,還存在審美和眼力不夠的問題,技法不熟的問題。因此因把描紅、對臨、背臨放在首要位置。

    在對一家書法完成系統學習之後,才可以進行意臨。

    所謂的系統學習,這裡包括兩層內容。一是對一家書法的技法教程或教材進行系統的臨摹學習,通俗的說,就是一本包括書法點畫、結構、章法技法,而且是對一家書法技法的臨摹較全面知識解讀與鍛鍊的教材。不是描紅字帖。

    二是書法作品的通篇臨摹練習之後,也基本掌握其書法的技法和藝術規律,甚至能夠做到按照其風格特點進行習作創作階段。然後再進行通篇的意臨。

    實際上,書法學習到這個階段,基本上也就站在書法藝術的大門前,甚至已經登堂入室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麵糊加上各種蔬菜火腿腸怎麼做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