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思鄉關

    網際網路農業是指將網際網路技術與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等產業鏈環節結合,實現農業發展科技化、智慧化、資訊化的農業發展方式。

    “網際網路+農業”典型案例

    諾普信、司爾特、金正大、輝豐股份等農資巨頭,大北農、新希望、隆平高科等農業明星企業,聯想、阿里、京東、蘇寧等網際網路巨頭,乃至順豐等物流巨頭,都依託自有資源優勢,透過網際網路工具滲透農村和農業市場。

    (一)農產品品牌化:褚橙、柳桃、潘蘋果;三隻松鼠

    1.褚橙模式:品質創新、營銷創新,挖掘附加值

    2002年, 75歲的“昔日煙王”褚時健,保外就醫後,在雲南承包了3000畝荒山種橙。

    2012年“褚橙"開始透過生鮮電商一本來生活網售賣,當年線上即實現200噸銷量,2013年初,預產量1萬噸便已全被訂購,實現產值9000多萬元,利潤4000多萬元。

    2015年建成“褚橙莊園”,分為賓館區、農家樂區、生態養殖區、休閒垂釣區、果園區5個部分,將打造集文化展示、會務接待、旅遊培訓、休閒觀光等功能於一體的生態旅遊景點。

    2、柳桃:聯想全產業鏈佈局

    ”柳桃”是柳傳志為聯想旗下農業品牌佳沃生產的“金豔獼猴桃"做的背書命名,賦予"良心果”的概念。2013年11月,由電商本來生活網運作,推出"褚橙柳桃”組合裝,柳桃由此借勢成功推向市場。聯想擁有自營電商平臺一佳活市集。

    聯想的農業產業生態圈

    聯想控股2010年開始涉足現代農業投資並於2010年7月正式成立農業投資事業部。2012年,正式成立佳沃集團,進行農業全產業鏈佈局。目前佳沃集團在海外及中國擁有規模化的藍莓和奇異果種植基地,領先的種苗繁育中心工程技術中心、分選加工中心冷鏈物流平臺和品牌營銷網路。同時佳沃也正在茶葉、葡萄酒等領域進行了投資和業務佈局.

    1)全產業鏈運營:建立了從品種選育、種植管理、採摘分選,到冷鏈物流和營銷網路的全產業鏈業務模式。

    2)全程可追溯:建立了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系統,每個環節都有品質標準、作業規範和責任到人的質量管控體系,並詳細記錄全程資訊,確保產品質量安全。

    3)全球化佈局:在全球優質產區進行佈局,為消費者全年無間斷提供新鮮農產品和高

    品質食品,同時引入海外農業和食品領域的先進技術和管理模式,致力於將佳沃打造成為中國現代農業領導品牌。已收購智利的5個農場。

    4)涉足農資電商: 2015年3月,聯想以千萬美元投資“雲農場”,旨在打造農業網際網路高科技全產業鏈。”雲農場”是-家網上農資交易平臺,主要為農民提供化肥、種子、農藥、農機交易及測土配肥、農技服務等提供多種增值服務。

    3、潘蘋果:名人代言

    2013年,潘石屹為家鄉甘肅天水花牛蘋果代言,由此產生“潘蘋果”這一品牌。

    2014年成立“潘蘋果網”,致力於成為中國家庭優質食品提供者,同時結合線下實體形象店,打造中國家庭健康生活購物平臺。潘蘋果網隸屬於天水花牛蘋果集團。

    為了保證潘蘋果的供應,花牛集團計劃投資2億元,擴大蘋果種植基地、升級篩選裝置、建立電子商務平臺等。從國外引進了分揀機、篩選器、紅外線器等果品分類裝置,將蘋果進行分揀、分級,進行有效的品質管控。

    4、三隻松鼠:用網際網路打造堅果品牌,顛覆傳統農產品物流與營銷

    安徽三隻松鼠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年,主營堅果、乾果、茶葉等森林食品的研發、分裝及網路自有B2C品牌銷售,構建了從堅果原料、加工、服務的全供應鏈整合運營模式。

  • 2 # 閩北鄉村亮仔

    傳統農業農產品向網際網路+農產品轉型,進而上市等

    我給你舉一個例子:

    【舉例】:賣水果

    【轉型前】地攤賣水果

    我原來透過自己擺地攤賣水果賺點小錢維持生計。

    由此得出以下資料:

    【頂層設計】無

    【企業機制】無

    【商業模式】自己一個人從水果批發市場低價進貨,然後拿到人流量大的地方擺地攤賣水果,賺取利潤。

    【營銷模式】弄個小牌子寫上水果的品名和價格,擺地攤叫賣,哪裡人多去哪裡。

    【業務模式】自己擺地攤

    【盈利點】水果差價

    【資本模式】無,自己掏錢進貨自己賣

    【轉型後】網際網路+賣水果

    我不擺地攤了,我成立了一個網際網路公司(頂層設計改變、機制改變),在移動網際網路上賣水果(業務模式發生改變),透過精心挑選選擇產地供應商,給水果編了不同的故事,根據消費者的需求做不同的精美包裝,同時水果便宜到免費送只需要對方出郵費,以此吸引大量消費者購買,透過三級分銷吸粉組建團隊(商業模式、營銷模式發生改變),賣得不錯,透過平臺路演開始引進資本方以及合夥人擴大經營準備上市(資本模式改變)。此刻的我不再像原來那樣靠蘋果本身差價賺錢了,而是靠現金流和物流差價賺當下的錢,從網際網路建立的龐大粉絲資料庫賺長久的錢,從資本市場賺大錢(盈利點發生改變)。

  • 3 # 談笑實情

    網際網路科學術與農業生產產品在網上銷售。現在都可以說是以另售為主,一般沒有大宗銷售渠道,所以對農副產品有一定製約,力上度不大,在一個農產品保鮮期,更給網際網路銷售增加難度。在農產品當中除糧食藥材棉花大部分都難以在網上銷售。

  • 4 # 清音的日記

    關於農產品跟網際網路結合這個問題,我想從淘寶和水果這個話題談起,以下情況只是我所在地區的情況,無法代表其他區域。

    我自己從09年接觸電商開始只是做自家的一些農產品,比如棉花一類,銷量還好,利潤也不錯,但是當時當時有限,多數時間月銷量只是一兩千單左右。

    後來因為結婚的緣故,跟老公定居廣西,13年開始轉行做水果類產品,從13年到19年初這幾年時間,目睹了水果這類農產品在網際網路方面翻天覆地的變化。如果用“網際網路成就了水果”我想並不誇張。

    13年剛來廣西的時候,當時大家一般都是依賴本地批發市場,做一些越南的芒果、火龍果、菠蘿蜜,產品種類很少,當時月銷量在五六千單已經是行業裡面的佼佼者了。銷量不大,利潤非常可觀,大多數同行,銷售一單一般能拿到二三十元的利潤。這種狀態持續了一兩年,後面隨著同行的不斷加入,利潤有所下降,大家的狀態還是差不多,多數做進口水果,本地區甚至國內的水果做的比較少。

    直到15年,這種單純依賴進口的狀況忽然發生了改變。同行中的佼佼者不斷地入駐天貓,擺脫了原有的小商販的操作模式,銷售產品也從原來的進口為主,慢慢的轉型為本地化,開始批次化收購。南寧周邊的武鳴縣是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例子。15年的時候,有些同行開始嘗試武鳴本地的皇帝柑,銷量不錯 ,到16-17-18年呈現噴射式增長。因為皇帝柑的上市時間為當年10月底至次年1月份左右,冬季全國各地水果較少,上市時間佔了很大優勢,而且皇帝柑口感清甜爽口,受到很多顧客的歡迎,而且售價實惠,單價多數在三四元左右。因為網際網路的需求量一年比一年多,武鳴當地的果農,開始轉型,越來越多的農民拋棄其他農產品轉型做水果。

    到16年,新品種沃柑慢慢大量上市,很多江浙的顧客在超市購買,發現口感不錯,但是價格較高,開始去淘寶尋找,我們又順勢做了沃柑,當時收購價格較高,在果農手裡一度出現每斤七八元的單價,當時種植沃柑的果農確實賺了不少。到17年沃柑的需求量更大,到18年徹底爆發,整個武鳴地區的農民一窩蜂的種植沃柑,一度出現了“中國沃柑看武鳴”的繁榮景象。沃柑口感更棒,甜度好,水分足,比皇帝柑更受歡迎。到如今,淘寶、天貓、拼多多各種微商平臺百花齊放,水果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當地的果農種植規模和種植種類越來越豐富。當然也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因為種植的越來越多,產品的價Grand SantaFe來越低,農民到手的利潤沒有前幾年那麼高了。

    網際網路確實拉動了水果這類農產品的銷售。較之於傳統的水稻、甘蔗這一類農作物而言,農民更喜歡種植水果,利潤還是不錯的。如今的武鳴縣已經不同往昔,老人孩子口中也時不時可以聽到“電商”“網際網路”這樣的詞彙。這足已說明,電商或者網際網路拉動了一個區域的農產品發展,甚至改變了農民的種植模式和思維方式。

  • 5 # 農野阿濤

    這個問題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前期種植培育方面,透過網路來實時監測農作物環境資訊,統稱物聯網;另一個就是農業產品透過網路渠道銷售。

    第一個的實際例子也就是物聯網,比如說現在的溫室大棚,遠端監控大棚裡面的溫溼度、二氧化碳濃度以及自動澆水、自動灌溉都屬於網際網路和農業相結合的例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吉利帝豪ec7儀表盤邊兩個按鍵是什麼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