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地之間一氣而已

    第一,號脈,病人無脈搏,無心跳。第二,氣息,在病人鼻子旁粘一簇鵝絨,觀察氣息。第三,體溫,看病人是否冰涼,只要心窩有些熱氣還是要盡力救治。如果以上都沒有就可以宣佈死亡了。然後按傳統停靈七日,最後入殮出殯。

  • 2 # 非著名法醫

    古代包括近現代因為科學技術不發達,沒有現在這麼多儀器還有醫療知識水平,所以用的方法比較簡單,也沒有現在醫學上對死亡那樣嚴格的規定,現在死亡分為呼吸死、心臟死亡還有腦死亡。那麼古人肯定沒有腦死亡的定義,只有前兩種死亡,就是呼吸死和心臟死亡,外化到現實怎麼確定,那就是用手摸脈搏還有用鼻子看看有沒有呼吸。無非就是這兩種方式。

    那這兩種方法有什麼缺陷嗎?肯定有,因為還有一種活的狀態叫假死。

    什麼是假死?法醫學上怎麼定義的?假死就是人體生命功能處於極其微弱的狀態,以致被認為人已經死亡,這種狀態就是法醫上說的假死。

    假死可見於電擊、溺水、上吊、毒物中毒、顱腦損傷、中暑等,疾病可見於癲癇、大出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這樣的人呼吸脈搏都是很弱的,很容易被誤以為死亡而被埋葬。

    原先曾經有個粉絲給我發私信,提到了一件事情。他跟我說,老家一個人下葬的時候是平躺著的,結果有一天家人去遷墳,開啟棺材發現這個人的體位已經變了,說埋葬的時候以及遷墳都沒動棺材,為什麼原先人是平躺開棺以後體位變了,這就是我說的人可能在假死的狀態下被埋葬,而人沒有真死,想起來這種死法就讓人不寒而慄。如果這個人醒來,發現自己在棺材裡,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是怎樣的一種絕望狀態,想想都渾身難受。還有一個加入不是真死,假死狀態被推進火化爐,哎,不寒而慄!

    現在的法醫怎麼確定人是死亡的呢?答案就是透過早期屍體現象。

    早期屍體現象包括什麼呢?法醫實踐中最常用的屍斑,屍僵,角膜混濁程度。

    屍斑就是因為人死後心臟停止跳動,血液由於重力作用墜積到身體低下部位血管內而透過面板顯現出來的顏色。一般1-2小時就能出現。

    屍僵呢就是人死後肌群發生僵硬將關節固定,身體呈現僵硬的狀態。一般死後1-3小時出現。

    角膜混濁程度這個不如上面兩個好用,一般看眼睛都是看球瞼結合膜有無瘀血出血點等。

    臨床大夫有時候透過瞳孔的散大,心電圖直線,呼吸心跳停止,腦電圖等判斷病人是不是死亡。法醫在沒有儀器時候就是透過屍體現象來判定這個人是不是真死了。

    對於現場法醫首先重要的任務就是判定這個人是不是真死了,然後才能開始後續的工作,不然把人弄到解剖臺上用手術刀劃一刀,屍體突然坐起來喊“啊,好疼”,估計會嚇死很多人的。或者抽個心血做毒化,血液自動噴到針管裡那就成了殺人了。

  • 3 # 青竹先生L

    現代醫學普遍以腦死亡(brain death)作為判定個體死亡的依據。醫生可以遵循包括呼吸停止、 瞳孔散大及固定、 顱神經反射消失在內的一系列詳細的判定標準,來判斷生命機體是否真正死亡了。但是在沒有這些標準的年代裡,死亡的判定有時無章可循,被活埋的恐懼不時籠罩在人們心頭,而本文中提到的一些設計的目的,就是為了確認死者真的已經“死透了”。

    如果你的家人、醫生、驗屍官錯誤的認為你已經嚥下了最後一口氣,而你發現自己已經被埋葬了,你是不是會感到抓狂、失望、驚恐,而且想要大聲呼救?然而這個時候,也許別人已經聽不到你的呼喊聲,那麼留給你的只有無盡的絕望。有一個名詞專門用來形容這種狀況,叫做“活埋恐懼症”,指的是對於活埋表現出來的極度恐懼。

    自古以來,都曾流傳過有人遭遇這樣的恐怖命運的故事,當然,這些故事中很多都是神話。但現實中,這種錯誤確實發生過。Christine Quigley在她的書——《屍體:一段歷史》中提到:“在二十世紀初,平均每週有一次活埋事件發生。我們不僅要關心這類事件,更要想辦法減少類似事件發生。”那麼問題來了,如何確保“死者”是真真正正的死者呢?

    古羅馬人的方法是,悼念者不能急於將“死者”埋葬,而是等待8天的時間來留給“死者”足夠的時間,以期望“死者”能迴光返照。雖然這樣的方法能夠避免將活人活埋,但似乎有些被動。十九世紀以來,人們已經找到了較好的方法,以確保“死者”是真的死了。

    18世紀的英國女子Hannah Beswick擔心被過早埋葬,於是將她的整個房屋當作遺產留給了她的醫生Charles White,並定下了一條規定:她的身體永遠不會被埋葬,而且White醫生每天都要檢查她的屍體,直到醫生確定她已經死亡。這是個棘手的問題,所以White醫生只能將其做成乾屍,在接下來幾年的日子裡,每天都有好幾位醫生和證人檢查貝西克的乾屍,以確保她已經死了。據賈恩·本德森在《一個醫學珍品櫃》中記載:後來,White醫生把這具乾屍搬到一個老的鐘箱裡,每年開啟一次,看看他最喜歡的病人在幹什麼。

    Franz Vester設計的安全棺木,只要路人聽到鈴聲,棺木裡的人就能獲救

  • 4 # 本昌談歷史

    一,古人驗證人是否死亡的辦法是“屬纊”。

    古人驗證人是不是死亡的辦法是“屬纊”。什麼是“屬纊”?即用絲絮(纊)放在口鼻上,試看是否還在氣息。《禮記》曰:"屬纊以俟絕氣。

    用“屬纊”驗證人死亡沿襲甚久,從周代就開始,到了清朝仍使用。

    二,停屍三日,以免“屬纊”疏漏

    用“屬纊“的辦法驗證死亡不是十分準確的。比如戰國時期,神醫扁鵲路過虢國,正碰到虢國國王的公子得疾病死了,扁鵲聽公子家人描述病情,原來是氣血不通造成的休克(假死),便開棺為其針灸治療,公子很快甦醒過來。為了避免這種把假死當真死的誤判,所以古人實行了停屍三日才能埋葬的喪俗,就是為了避免“屬纊”驗證的失誤。

  • 5 # 文史工作坊

    現在很多時候家裡有人去世,都會停屍三天!為何要停屍,就是擔心人沒有真正的死去!筆者和你說說怎麼確認的吧!

    紅線鈴鐺驗息法

    通常是一般會用一根毛線固定在死者的鼻孔下,然後放在一間不透風的房間裡,所以在鼻子下繫著一根棉線,因為如果他又有呼吸的話,棉線是會微微動的。而在另一邊會按上鈴鐺。如果有呼吸,鈴鐺會發出聲音。

    死者等候幾天的來歷

    據說和名醫扁鵲相關。扁鵲起初並非醫生,而是一個普通的生意人,傳說有次天降大雪。扁鵲看到門口有位老人,已凍至半僵,看似沒命了,但他趕緊叫人抬進客房,有生火,又煮薑湯,最後救活了老人,這個老人正是個神醫。老人便將畢生絕學傳授給他。所以扁鵲之後在遇到死人都會名人停屍三天

    高階棺材

    據說如今聰明的美華人已經發明瞭高階的棺材,這種棺材不僅透氣,而且裡面安裝了報警裝置。這樣的棺材專治活埋。

    喜歡一定要關注哦!每天都有有趣的歷史知識分享!

  • 6 # 融媒體觀察聚焦

    很簡單,活人睡覺的樣子在死者身上就不難發現,停屍三天就是為了防止,為什麼農村讓陰陽先生算一下,也是有一定的科普道理。

  • 7 # 歷史寶藏

    死亡這個問題,古人和今人的認識肯定是不一樣的。現在我們在醫院裡,經常看到重症監護室裡,人的生命最後幾分鐘,那條顯示心跳的曲線,逐漸由跳動的曲線變成直線,伴隨著滴滴的報警聲,就這樣宣告一個人生命的結束。

    當然,現在還有起死回生的辦法,電擊心臟,注射強心劑之類的,還可以讓這個直線,重新跳動起來。

    古代人判斷人是否死亡,肯定沒有現在這麼多的儀器裝置,只能用很簡單的辦法,看人是不是不動了,然後用手指試試是不是沒有呼吸了。

    人死了之後,最直觀的就是上述兩個表現。

    但是上述兩個表現,並不能代表人就是真的死了,有時候昏迷或者休克也是上述表現,但是人還沒有死呢。

    那麼古人怎麼分辨什麼是真的死亡,什麼是暫時的休克呢?

    古人的辦法其實也很簡單,將“死人”放上三天。

    如果是假死,那麼在這三天之內,是很有可能醒過來的,如果是真的死亡,三天後也就準備下葬了,入土為安。

    並且在發現人沒氣了之後,要在死人的面部,放上一張紙。

    這張紙不僅是為了遮擋住嚇人的面孔,更是為了更直觀地看躺著的人,到底有沒有呼吸,如果有呼吸,就算是很微弱,臉上的紙也會有動靜。

    上述兩個辦法,都是仿製將昏厥人當成“死人”活埋了的經驗。

    就算是這樣,依然有一些昏迷時間超過三天的,成了冤死鬼。

    在民間傳說中,經常有神醫挽救送葬棺材裡的“死人”的故事,就說明,就算停屍三天,依然無法保證,這人就是真的死亡了。

    當然了,這樣的事情機率還是很小的,一般來說,停屍三天,該活過來的也甦醒過來了。被當成死人埋葬的昏迷的人,就算是有,也是屈指可數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堅持每天晚上泡腳有哪些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