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乖崽呀

    節是中華名族最隆重的節日,有很多的民族風俗傳承,也有很多區域性的風俗影響。就以東北來說,很多風俗是很講究的。

    小孩小孩你別饞, 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煮煮肉, 二十七殺年雞, 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 三十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一、泡臘八蒜

    在北方,一到臘月初八,過年的氣氛就會一天賽過一天,臘八可以說是過年序曲的一個開頭。

    泡臘八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顧名思義,就是在陰曆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製蒜。

    其實材料非常簡單,就是醋和大蒜瓣兒。雖然簡單,卻有講究!

    蒜得用紫皮蒜,因為紫皮蒜瓣小泡得透,蒜瓣硬崩瓷實,泡出的蒜脆香;醋要選米醋,因為米醋色淡,泡過蒜色澤如初,橙黃翠綠,口感酸辣適度,香氣濃而微甜。那老醋燻醋泡過蒜色澤發黑,蒜瓣也不夠綠,口感較差,尤其是燻醋,略帶糊味。

    醃製的時候將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裝入小壇封嚴,至除夕啟封,那蒜瓣湛青翠綠,如同翡翠碧玉。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撲鼻而來,是吃餃子的最佳佐料,拌冷盤也可以用。不僅味道獨特,爽口味美,而且營養價值也很高。

    □臘八蒜的起源

    據老人講,臘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這是各家商號要在臘八這天攏賬,把這一年的收支算出來,可以看出盈虧,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債,都要在這天算清楚,“臘八算”就是這麼回事。臘八這天要債的債主子,要到欠他錢的人家送信兒,該準備還錢。北京城有句民諺:“臘八粥、臘八蒜,放賬的送信兒,欠債的還錢。”後來有欠人家錢的,用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諱,迴避這個算賬的“算”字,其實欠人家的,終究是要還的。老北京臨年關,街巷衚衕有賣辣菜的,可沒有賣臘八蒜的。這是為什麼呢?您想啊,賣臘八蒜得吆喝吧,怎麼吆喝?直接喊“臘八蒜來!”(臘八算來)欠債的人聽見吆喝心裡咯噔一下,怎麼街上還有喊著催債呀!再說了,你一個做小買賣的跟誰算哪!人家不跟你算就不錯了,所以臘八蒜不能下街吆喝,都是一家一戶自己動手泡臘八蒜,自己先給自己算算,今年這個年怎麼過。

    二、臘八粥

    臘八粥是一種在臘八節用由多種食材熬製的粥,並不是東北地區春節特有的習俗。臘八粥傳說來自印度天竺,但現在臘八粥的習俗,已非佛門所有,而是作為一種民間風俗,農曆十二月八日吃臘八粥,用以慶祝豐收,一直流傳至今。最早的臘八粥是紅小豆來煮,後經演變,加之地方特色,逐漸豐富多彩起來。

    “臘八粥”以穀類作為主要原料,又以豆類、果仁等作為配料,不僅是習俗和美食,更是養生佳品。

    三、殺豬菜

    在農村,過了臘八之後,人們開始殺豬宰雞,把豬肉切成塊,放在大缸中送到倉房裡凍起來以備節日期間用。誰家殺豬都要用酸菜和肥肉、血腸放在大鍋裡燉,這便是人們常說的 “殺豬菜”。

    殺豬菜,原本是東北農村每年接近年關殺年豬時所吃的一種燉菜。

    過去,在農村殺年豬是一件大事,無論哪家殺年豬都必定要把親朋好友請到家裡來吃殺豬菜,這後腰腿的都是好東西,剩下的肥肉下水怎麼吃?這就有了殺豬菜了:自家醃的酸菜做的血腸再加上肥肉原料就齊了。要好吃大肥肉不能膩,要切成片放進過鍋裡煮了過油,然後和酸菜、血腸一起燉。那時,人們沒有條件講究什麼配料、調料,只是把剛殺好的豬肉斬成大塊放進鍋裡,加入水,放上鹽,然後邊煮邊往裡面切酸菜,等到肉爛菜熟後,再把灌好的血腸倒進鍋內煮熟。上菜時,一盤肉,一盤酸菜,一盤血腸,也有的是把三者合一,大盆大盆地端上桌來。這種菜不是剛做的好吃.而是多做.以後吃的時候一熱.那才是最好吃的.

    四、辦年貨

    過年之前要作很多準備,要買很多東西,吃的、用的、穿的、戴的、耍的、供的、乾的、鮮的、生的、熟的,統名之日“年貨”。過年之前採購工作稱為“辦年貨”。有些地方的人會買糖果瓜子,親戚朋友來拜年時,就請他們吃糖果和瓜子等。還有拜年時送的禮物,到親戚朋友家拜年時,傳統習俗是要帶一些禮物。

    年貨一般包括鞭炮、對子(春聯)、燈籠、凍梨、凍柿子等。家裡有小孩的還要給小孩買件新衣服,這是規矩。

    在農村置辦年貨多選擇趕集,就是大家約定俗成地在固定時間、固定場所進行的貿易活動的俗稱,年集是一年中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的一次,一般在舊曆新年前臘月二十五。年貨的品種有香蠟、紙碼、鞭炮、年畫、紅紙、白糖、煙茶、糖果、佐料等。

    五、祭祖上墳

    年前還有一件大事那就是祭祖上墳,紙錢和紙元寶可以在街邊買到現成的,也可以買來金箔紙自己疊元寶,一般家裡老人都會自己疊元寶。等到上墳時候,帶上紙錢和一些水果點心,離得近的,要到祖墳地去祭掃,離得遠去不了的,要在十字路口燒紙祭祖。

    六、二十三糖瓜粘

    臘月二十三是東北的“小年”,由於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節日也不盡相同。北方大部分地區稱臘月二十三或臘月二十四的祭灶節為小年。

    小年也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準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

    在東北,小年這天要祭灶。灶神,也稱灶王、灶君、灶王爺、灶公灶母、東廚司命、灶司爺爺(浙江衢州稱),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司飲食之神。晉以後則列為督察人間善惡的司命之神。

    祭灶時要買些用麥芽糖做的祭灶糖如糖瓜(錦州又稱小鍋白糖)、關東糖供著,希望灶神昇天到玉皇大帝那兒稟報時,請他多多美言之意,又以糖粘上灶王爺的嘴不讓他多說。有一句歇後語:“灶王爺昇天---好話多講”。

  • 2 # 看風觀水三人行

    在我們老家除夕夜有開門接財神的習俗。

    大年夜,老人小孩全家人都圍在火盆邊,一邊烤著紅紅熱熱的炭火,一邊看著載歌載舞的春晚。三十的火,十五的燈。無論天暖天寒,大年夜都必須燒上一盆火紅火的炭火,預示來年的日子紅紅火火。

    一夜連雙歲,三更分兩天。到凌晨十二點以後,家中的男主人要到大門外迎接財神爺。

    接財神的儀式非常講究,主人要洗手淨面。用一個木製長方形飯盤,盤前兩角放上兩支蠟燭,中間放一個香爐,插上三根小香。香爐後邊擺三個茶盅,再後邊擺三碟供果。然後放上香、線紙、爆竹。

    到大門外,面朝南方,把飯盤放正。點燃三根小香,點亮蠟燭,倒上清茶。主人在香盤後燒紙,嘴裡唸叨:財神到、財神到,又燒紙又放炮。財神來、財神來。今年一定大發財。大財神送棵搖錢樹,二財神送口聚寶盆。三財神背個大元寶,歡歡喜喜送進門

    然後將清茶倒地,其餘端進堂屋,擺放在供桌上,財神就算接到家了。這種除夕夜接財神的儀式,從我記事時起,爸爸年年如此,而如今,大哥亦年年如此。

    其實這項接財神的儀式,也只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而矣。

  • 3 # 李順高

    我家住在膠東半島一個小山村裡,對過年的講究可是真不少!

    1、過了臘月二十三(小年)將就開始忙年了!臘月二十四,掃灰塵 ,按民間的說法是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2、 臘月二十五、六蒸餑餑,在膠東的民俗中最重要的就是過年蒸幾鍋大餑餑,有神蟲餑餑、聖雞餑餑、壽桃餑餑、棗餑餑、燕子餑餑。

    3、臘月二十七殺年豬,烀豬頭、燉小雞。條件好的這天每家都要烀豬頭,燉大公雞,備著春節上供,或者來客吃。

    4、二十八蒸年糕,年糕因為諧音“年年高”,用黃米磨成粉加上紅棗蒸年糕。

    年三十晚上一定要吃年糕的,象徵的來年年高高。

    5、大年三十中午每家每戶開始貼門對,張貼門對有講究,家裡有老人去世的不能貼紅對聯,第一年貼白對聯,第二年貼黃對聯,第三年貼淺紅對聯。對聯按照上右下左,不能顛倒,如果顛倒了,意思來年會倒運的。家裡的水缸要貼川流不息,衣櫃要貼衣襟滿櫃。糧倉要貼糧食滿倉!出了大門要貼出門見喜!

    6、中午就要擺上香案掛上梅蘭竹菊圖,兩邊掛上象徵吉祥的中堂聯。擺上鮮花,等待迎接家神。

    7、三十晚上家人基本都從四面八方趕回家了,大家擺上筷碗,長輩請出族譜,掛在中堂,把豬頭,大棗餑餑,水果等各種祭品擺滿案几。然後從大門外把祖先請進家,點上蠟燭,生上香。帶著大家磕頭祭拜祖先,開始燃放鞭炮。然後可以吃團圓飯了。

    晚上大家守夜到凌晨,大家一起動手包餃子,燃放鞭炮迎接灶王爺和財神回家。天亮就可以四處到長輩家拜年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職場,該如何製作彙報ppt的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