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019年2月17日,廣州恆大淘寶足球俱樂部下發《關於全面實施末位下放制和首位晉升制的通知》,該通知稱:為了加快培養優秀足球人才,實現2020年“全華班”的目標,俱樂部研究決定,實施一線隊“末位下放制”和預備隊“首位晉升制”。
10
回覆列表
  • 1 # 中國足球論道

    在中超聯賽還是外援的天下,如果隊內缺少一名外援在場上,比賽就跟少了一個人沒有任何區別。廣州恆大今年力推每場比賽只上兩名外援,並且好實行末尾淘汰制,一線隊表現不好的兩名隊員被下方到預備隊,而預備隊則增補兩名進入一線隊。這種操作方式,廣州恆大別說是奪冠就是中超聯賽前三都夠嗆。

    今年,廣州恆大之所以出臺雙外援和雙淘汰制度,其實,並不是有多麼意外。在多年之前,依稀記得廣州恆大投資人許家印先生,喊出了2020全華班的口號。現在是2019年,距離全華班的目標只有一年,許家印作為大老闆,當然要言而有信,不能夠說話不算數,在2019年每場比賽減少一名外援,並且在本土球員之內進行優勝劣汰,就是在為明年的全華班做準備。

    再加上,外界一度盛傳廣州恆大組建國家集訓隊,冬季轉會視窗,一口氣簽下了韋世豪、高準翼、張修維、劉奕鳴、何超,隊內還有鄧涵文,楊立瑜,唐詩,他們都曾經是U23國家隊首發陣容,未來他們當中大部分人都是要入選國家隊的球員,廣州恆大為了引進五名年輕國腳,一下子用完了四個內援名額,正準備歸化的兩名華裔球員都導致無法在本賽季以內援身份加盟廣州恆大。

    為此還把隊內功勳巴西外援阿蘭,以及本土球員廖力生,張成林以租借加盟一年的方式送到天津天海,意圖自然很明顯,那就是不惜代價也要天津天海隊內劉奕鳴和張修維這兩個年輕國腳。

    廣州恆大已經在中超聯賽創造了七連冠的歷史,又拿過兩次亞冠冠軍,自然有更高的追求,當然不是比賽名次而是給國家隊輸送人才。所以這個賽季,廣州恆大奪冠無望,前三也很難。

  • 2 # 墨壅

    真想為國訓隊練級就徹底放棄外援,讓更多本土球員參與聯賽,看看真實水平如何,眼下這種即當婊子又立牌坊的路子,還是不徹底,不想放棄成績,練級只是個藉口。

  • 3 # 野師

    首先表明一下問題問錯了,八連冠是什麼概念?當上港上賽季不存在嗎?如果存在,那八連冠現在就開始說未免是痴人說夢吧!

    個人觀點,恆大隊內的新規有利有弊,但肯定是利大於弊的,權重考量恐怕不是我們這些人能抓摸得透。我個人覺得恆大新賽季的新規,可以使恆大挺進聯賽前三,有望奪得第八個中超冠軍。

    簡而言之,一是相信卡納瓦羅的執教,他非常善於整合球隊,瞭解調整球員的。在恆大換血之後,這股聚集著半個國足未來的新鮮血液,在卡納瓦羅手下肯定會很快煥發新生。一如當年一直不被看好的前權健,一度面臨降級,卻被他帶入前三,升超首賽季便拿到亞冠資格。

    其次,恆大隊內的新規,能很大程度激勵球員進行自我提升進步,壓力乃是動力所在,所以球員沒理由不拼命。

    最後,恆大隊的外援雖然只上兩名,但那都是世界級的,很多人談到外援帶不動國內球員,但在本賽季恆大里,根本不在帶,而在互相融入,這個是恆大新徵程至關重要的一點。

    新賽季恆大奪取第八個聯賽冠軍是很難的,各大中超球隊陣容都不弱,但相信恆大肯定能挺進前三,而也要為第八座火神杯不止奮鬥。

  • 4 # 海天連線

    謝謝邀請。常言有道,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廣州恆大在官宣了兩波頗具震撼力的引援後,卻突然終止了補充外援的步伐,還透過正式檔案確認,新賽季將以雙外援出戰。這玩的是什麼套路?還真是讓人有點看不懂。那麼廣州恆大的自動減員,圖的是什麼呢?而且又會對新賽季帶來什麼後果?從表面上去判斷分析,這似乎是已經提前進入了2020年全華班的節奏。但從深層次考量,應該是許家印為國足的世界盃外圍賽在佈一個大局。眾所周知,廣州恆大新賽季的引援,主打青春牌,拿下的都是當今中超炙手可熱的球員,這批人也是各個年齡段國足的常備人手。那麼可以想象,19賽季將是他們多打比賽,提高技戰術水平和能力的機會,目標是為國足提供優質的兵源。雖然貌似推倒重建,但新賽季的廣州恆大還會是以老帶新的陣容。說實話,即便少打一個外援,由於板凳深度的加厚,使恆大在漫長的賽季中同樣可以保持強大的競爭力。說到奪冠可能沒有絕對的把握,但打進前四名,還是可以預期的。

  • 5 # 體育一席談

    廣州恆大本次推出的新規定,目標是為了2020年的全華班陣容,這在他們的規定裡寫的很清楚。恆大俱樂部對於外援的具體規定是:聯賽每場比賽的上場外援不超過2人。

    現在看恆大俱樂部送走高拉特和阿蘭,實際上是為了俱樂部新規定做的鋪墊。廣州恆大在今年冬季轉會期的操作,並沒有帶給球迷們太多的驚喜。截止目前,恆大可用的外援,只剩下了塔利斯卡和保利尼奧兩個人,也就是說如果這兩名外援有任何一人出現了傷病,球隊將不會有任何外援可以頂替。

    與此同時,恆大球迷期待引進的強力前鋒並沒有任何新訊息,也許廣州恆大會有壓哨官宣,但是這是和2020年的全華班目標相違背的,所以今年很難再引進其他外援了。

    作為中超球隊,缺少一名歐美外援,對於球隊的整體實力影響巨大,關於這一點,看看上賽季廣州恆大前半程比賽的艱苦程度就可以知道了,同時也可以參照一下後半程的天津權健。場上多一名歐美外援,基本相當於在場上11打10。可以肯定,今年的中超聯賽,廣州恆大想進聯賽三甲都會很困難。

    廣州恆大減少了外援的上場人數,其實是為了增加國內球員的出場機會,尤其是中前場位置。但是,這種做法對於中國足球的健康發展是有害處的,有關方面用近乎行政手段式的硬性規定,破壞職業聯賽的完整性,這在任何國家都是不可思議的。中國足球現在的做法就是頭通醫頭,腳痛醫腳,完全沒有長期規劃。如果這一招還沒有奏效,試問足協管理層還有什麼方法呢。

  • 6 # TiMo足球

    昔日王者的“大換血”

    廣州恆大隊17日釋出新規:2019賽季恆大一線隊球員固定編制24人,每場比賽18人大名單必須輪換3人,上場外援不超過2人;同時一線隊實行末位下放制,每月綜合評定後兩位的球員下放至預備隊,而預備隊則實行首位晉升制,每月綜合評定前兩位的球員晉升至一線隊。對於這樣的一個軍隊似的考核標準,我覺得全中超的足球俱樂部都應該學習,這不僅僅是對於球員自身的要求,而且還體現出俱樂部在用心嚴格管理球隊。這樣的規定會不會影響恆大在2019賽季獲得中超第三名或者八連冠?我覺得影響還是不小的。

    一,人員調整方面。雖然恆大先後引進韋世豪、高準翼、吳少聰、劉奕鳴、張修維、何超等6名年輕球員,但是外援方面,阿蘭去了天海,高拉特回了巴甲,金英權加盟大阪鋼巴,本來火力十足的“高保塔”,現在只剩下保利尼奧和塔利斯卡了,保塔兩個人現在不但要把自己的球踢好,而且還要把恆大這個賽季引進的這些缺乏充足比賽經驗的中國年輕球員帶好,實在是壓力不小。

    二,戰術佈置及執行力。恆大主教練卡納瓦羅2019賽季可能也會比較重視自己的戰術佈置,畢竟在這個差不多完全新的球隊裡,他要在應對每一個對手做出相應的陣形變化,其中基本在國內球員方面,在鋒線上的選擇有韋世豪、楊立瑜、唐詩、馮博軒、鍾義浩、郜林、于漢超,中場選擇有張修維、何超、鄭智、黃博文,後衛線上的選擇有高準翼、吳少聰、劉奕鳴、李學鵬、馮蕭霆、張琳芃、鄧涵文、梅方。所以在這樣一個年輕球員比較多的一線隊24人固定編制,他們在比賽中可能會犯不同等級的錯誤,球隊中的老大哥們還要照顧好他們在戰術執行方面的位置變化和麵對困境時的心理支撐,年輕氣盛最怕在球場上於對手發生不和諧的衝突而受到紅牌甚至足協的處罰,那麼就大大增加了球隊的壓力,比賽想打下來可能會比較困難吃力。

    三,中超其他俱樂部外援的補強大。加盟廣州富力的比利時國腳登貝萊、加盟天津泰達的德國國腳瓦格納、加盟山東魯能的比利時國腳費萊尼、加盟大連一方的斯洛伐克國腳哈姆西克等等,在這樣的競爭激烈的足球比賽下,在看看恆大這樣的隊伍,我覺得其在2019賽季的紙面競爭力完全在北京國安、山東魯能、大連一方甚至江蘇蘇寧這些球隊之下,足球是一項高強度的團隊運動,要讓恆大一支新的隊伍在還沒完全磨合,經驗缺乏的年輕球員又比較多,還要每場比賽只能上兩名外援的情況下去爭奪聯賽前三甚至八連冠我覺得難度有點大。

    當然,恆大七連冠加兩個亞冠這樣的球隊戰績擺在這裡,其球隊的內涵和自信還是其他球隊不能比的,我相信恆大一線隊在實行末位下放制的情況下,我們國內的球員也會在每一場比賽上百分百的去表現自己,並且憑藉他們這麼多年輕隊員,在體力、激情、拼勁方面還是優於其他球隊的。只能上2名外援無疑更好的給我們這些年輕的國家希望在中超舞臺更多的鍛鍊機會,這也是能極大提升我們本土球員能力和積累更多高水平比賽經驗的好方法。畢竟恆大“全華班”的實現也是為我們國家足球隊打進世界盃點燃前進的燈火,也是為我們優秀的中國足球運動員在自己的“家”也能成為賽場上主角而添磚加瓦。謝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過去的七年中,沒有在季後賽擊敗詹姆斯的球隊真的是因為東部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