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花間設計

    “扁平化的設計風格為何在近幾年流行起來”

    首先理解一下設計扁平化風是什麼意思。顧名思義,扁平化概念就是去除厚重、冗餘和繁雜的裝飾效果(例如ios7蘋果系統、win10電腦系統都採用扁平化設計)。同時在設計元素上顯得更簡單、更簡約,也強調了抽象、極簡和符號化。

    我個人看法:在設計發展歷史上,擬物化與扁平化經常發生對立各持一方,但現在扁平化明顯獲得了更多的優勢。為什麼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裡使用者都改變了審美風格,設計師們也都改變了自己的設計策略,開始更加趨向扁平化呢?

    答案是:極簡主義!(眾所周知簡約就是豐富,但還是有一個更現實的原因,那就是因為扁平化的設計拓展效能更加強大。)

    一、資源問題

    原先擬物化設計,隨著設計資源的尺寸增大從而佔用了更多的系統資源從而導致系統的空間需求更大更加佔用記憶體,影響時間。

    二、同裝置的拓展性

    三、不同的裝置拓展性

    擬物化設計調整到大尺寸的螢幕整體就亂了,擬物化的設計不相容全部設計,效果就像是把手機的介面直接搬到平板上面。

    言歸正傳,我個人非常支援扁平化設計趨向,準確來說扁平化就是抽象化,扁平化只是抽象化裡的一種典型形式。扁平化的設計代表著更強的裝置相容性以及資源整合性,如在不同的裝置上想體驗更方便統一的風格,則扁平化設計比擬物化設計更能解決您的問題。

  • 2 # 稻田小麥Lucien

    這個話題或者這種行為的一個背景因素是隨著4G的普及和自媒體的發展,內容的創造更加豐富多元,消費者的個體變成內容提供者以後,資訊的數量以指數級增加。對個體來講,資訊雖然更豐富,但是篩選獲取資訊的能力並不一定隨著資訊的數量提高。對企業方面,要讓關於自己的資訊從各種海量內容中凸顯也需要更多的成本。

    企業Logo是企業傳播的核心要素之一,設計的考慮點無非包括幾個方面:獨創、簡潔、易於傳播。獨創效能夠保證設計的理念和表達的語言符合自己的特質,就像一個人說話的方式,用自己的語言會讓人感覺舒服,用高大上的宣傳用語會讓人感覺反感。簡潔性是更明瞭的主題,取掉多餘的裝飾,讓表達的主題直接、突出,也符合自然的規律(自然界的任何複雜事物和聚焦的東西都會趨於簡單、耗散,例如能量會在空間趨於平均、各種濃烈的顏色倒入一杯水會自然混合變淡,宇宙趨於擴散)。易於傳播是設計的終點和目的,再好的創意,再大投入的設計,如果缺乏傳播性,對企業而言都沒有任何意義。

    傳統的擬物設計更多的是在資訊普及的階段通過接近現實的造型讓顧客感覺親近,並在一定程度上有教育消費者的目的,讓消費者通過擬物的語言理解學習各種新的概念,建立企業及其產品與消費者之間從0到1的連線。隨著擬物設計數量的增加,依託移動互聯的資訊爆炸,消費者對資訊時代各種概念已經從模糊變得熟悉,傳統擬物設計一方面會讓消費者對主題的判斷投入過多的精力,另一方面,擬物設計過度的設計要素在空間互動的過程弱化了顧客的主體性,已經熟悉那些擬物概念的消費者隨著學習的增強和自我認知崛起並不一定認可那些是屬於自己的方式。一句話,資訊爆炸讓我們和顧客變了,擬物設計的喧賓奪主讓消費群體從最初接觸時的新鮮慢慢變得不自在。

    扁平設計是解決資訊過度和空間互動時凸顯人這個主體的現實方法。去掉掉多餘的裝飾,去掉複雜的造型,去掉拐彎抹角的炫技,以直白純粹的方式表現概念成為新設計時代的共同宣言。一方面,扁平設計可以降低顧客的學習認知成本;第二,扁平設計弱化的設計語言、性格、元素和表現方式可以讓不同的人做出不同的解讀,找到對彼此不同的意義,互動過程人的主體性被凸顯,更容易找到屬於自我的認知;第三,新興消費時代的群體總是幹練直接不拐彎抹角,扁平設計自然地與這些新興群體產生了共鳴,能更利於年輕一代品牌社群的形成,建立品牌忠誠和粘性。

    扁平設計不能簡單被理解為一種暫時的設計潮流或者模式,而是設計的最終方向。這和現代家居領域流行的去風格化是同樣的概念。經歷了地中海、法式、美式等並不屬於消費者性格的扎眼的強風格化潮流後,只有最簡潔、迴歸居家本質的去風格化產品才最能獲得持久的存在。在解決了基礎物質的有無之後,人的核心追求是自己的個性和自己對空間及器物的主宰,趨於簡化或具有手作特點的東西,在這種背景下會越來越受青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物聯網絡卡這個水到底有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