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嘮一嘮家庭教育那點事
-
2 # 永往直前666
首先,有系統的理論知識做基礎。理論知識是前輩們經過實踐而總結出來的經驗。沒有基礎,就如一張白紙,無從談起。
其次,大量實踐。透過觀察人們的衣著服飾,面部表情,行為動作,語言表達等,再結合所學的理論知識來判斷他們的個性特徵,真實想法等。
舉個例子:
美劇《別對我說謊》中有這樣一個情節,識謊
專家 Gillian負責調查一位國會議員,當 Gillian詢問議員:“你上週五晚上是怎麼度過的?”,議員為了掩蓋自己經常出入俱樂部的事實,於是開始編造所謂的“不在場證明”,他說:“我去國會的健身房游泳,然後回家看檔案,吃過晚飯之後,我出席了一場社交活動。”這位議員的表述十分平靜自然,似乎看不出什麼破綻,然而 Gillian要求他倒著再描述一次,即從他做的最後一件事開始往回說。議員立刻顯示出來不安和驚慌,他開始語無倫次,完全不符合之前所描述的情形。
這是因為,當人們編造謊言時,倒著時間順序來描述會非常困難,因為他先前編造出來的情形並不是真正的記憶,雖然說謊者會事先準備好要怎麼回答,卻幾乎從來沒有想過還要倒著順序準備一遍,因此會顯得驚慌失措,立刻就暴露了自己。
這就是心理學在實際中的應用。
總之,大師也是從普通人過來的,系統的理論加上大量的實踐,久而久之,融會貫通。
-
3 # 天降的餅君
本人非心理學專業,以下僅是個人的一點愚見。
似乎從電視裡知道,心理學大師都被賦予一種能洞悉人心的神秘能力,常常用於刑偵與犯罪。如《暗黑者》、《美人為餡》《讀心神探》
基本套路就是心理學者透過對方的動作,語氣,甚至微表情來猜測出對方此時此刻的心理活動和情緒,然後找出真兇,完美破案。
但,現實生活中。所謂心理大師很多的是一種心理諮詢師或心理學者的職業狀態。他們沒有一眼看穿對方心裡想啥的能力,也沒有透過一些猜測出來的罪犯側寫而輕而易舉破案的傳奇事蹟。
他們不過只是和我們一樣勤勤懇懇工作的普通人。他們工作中常用的工具就是各種量表,最需要不斷提升的就是語言交流和發掘對方表達慾望的能力。
-
4 # 書生擺渡
個人認為真正的人性是不會被洞悉的,能被洞悉的也不能稱之為人性,或者是被一些人所認為的人性。
老子的“人之初,性本善”我非常贊同,人之所以有好壞之分,跟他所處的環境,所接觸的人,所經歷的事有關。你可以評判一個人的行為錯否,但你無法判定一個人人性的善惡。沒有人天生就是壞人,九把刀的一部小說中寫到,只有在一個人時展現出的才是真正的人性。
如果一個人你可以很輕易的判定他的人性是惡的,就是認為這個人是個壞人,那其實這樣的人反而不可怕,因為一個人他再壞他也有好的一面,善的一面,如果一個人你只能看到他好的一面,那麼他惡的一面藏在哪?誰又能得知。
最近看了本小說,有一句話寫的挺好,“人知鬼恐怖,鬼曉人心毒”。
-
5 # 理性走遍天下
就像你看到的最牛叉的電影裡描述的,心理學大師能夠洞悉人性。
有一部電影中,曾經看到為了對付希特勒,專門的心理學大師團隊,對希特勒的過往經歷進行挖掘、分析,從而做一個人物側畫像出來。會根據對希特勒的瞭解,作出他下一步會採取什麼行動的分析,然後盟軍提前進行戰爭佈局,最後終於打敗了希特勒。
像美劇《別對我撒謊》等,都有根據做好的犯罪人物心理畫像,對人物的下一步行為進行分析,並最終抓獲犯罪份子的描述。
這些心理學大師都經過專業訓練。
有些人天賦極高,沒有學習專業技能的情況下,也能對人性看的很明瞭。
談談我的一點體會。
1、共情的能力。
跟魔鬼共舞就要知道魔鬼在想什麼。
士為知己者死。
說的就是,走進一個人的心裡,感受她的情緒的能力。
比如看到一直小貓,感受到她想要你擼擼毛,然後你就擼擼她,小貓就很享受,以後經常要讓你擼擼毛,雙方就建立了一個關係連結。
人也一樣,人都是孤獨的,有的時候就是沒有人能夠理解她,這是時候,無論你是怎麼評價她,放下理性,只用感性去感知她,讓她帶著你的情緒走,跟她同悲同喜,達到一種情感的共振,雙方在這種感覺下會得到非常高的情感滿足。
這個時候,還能保持理性的人,往往是這段關係中的主導者。
比如,有的女人控制男人為她去做事情,用的一般來講就是這一招。
普通人能做到這裡,已經是很牛了。
2、控制潛意識。
比如,有一本成功學的書上講,讓大家每天對著鏡子說100遍,你真棒!
這個就是一種控制潛意識的行為,透過密集的暗示,讓自己相信這個就是真理。
俗語:謊話講了一百遍,自己都信了。也是這個原因。
很多間諜能夠透過測謊,就是把這個謊言植入到潛意識裡面,他自己都百分之百認為這個是真的,這時候測謊也是測不出的。
這裡有一個有趣的暗示方式,就是自我暗示的時候,大腦會把否定暗示記憶成肯定暗示。
比如你說:我不喜歡學習。
大腦記錄下來的就我喜歡學習。
它會把“不”忽略掉。
女孩子如果想結婚,就可以在物件面前說,我不想結婚,物件聽了,第一不會產生逆反心理,第二還會勸你,為什麼不結婚啊,有很多好處啊巴拉巴拉
孩子如果不聽話,父母就可以經常說些反話,比如,學習也沒有什麼用,人家誰還不是沒有上大學就混很好,最後再加一句,倒是這樣的人還是少哈。孩子在這句話中卻會聽成學習還是有用的,對他進行正強化。
所以如果不想讓孩子做什麼,千萬不要掛在嘴上,你不要打遊戲!這個話孩子的大腦一接收,打遊戲。
而是直接說,看會書吧,下會棋吧,做會作業。
廣告就是透過重複播放把產品名字植入到你的潛意識裡,讓你一旦需要購買時,腦子裡立刻冒出來這個產品的名字。
比如顏色、色調的暗示,某飲料的廣告,用的最清新的男孩女孩,讓你感覺他們的飲料就是青春活力的感覺。
語調語氣的暗示:藥品廣告,往往類似新聞主播一樣鏗鏘有力、不可質疑的語氣往往讓你誤以為這個人說的一定是正確的!藥效一定是好的。
3、找到一個人的性格弱點。
沒有人的性格是完美的。
發現她缺什麼,給他。他懦弱?給他鼓勵。她自卑?給她誇獎。
比如,對一個不怎麼漂亮的人,誇她好看,她就會感動的一塌糊塗。因為你是三年內唯一誇她好看的人。
你一旦知道你一個人性格弱點,就可以做文章。
宮鬥戲經常看到類似的橋段,做個局,知道你一定會掉進去。
身體的成長到18歲停止,心理的成長貫穿終生。
願大家收穫成長,做最好的自己。
回覆列表
第一:心理學大師從來不洞悉人性。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所有行為活動的心理狀態,描述的是心理,雖然是在人的層面上去探究問題的,但可不是研究人性哦,這一點一定要區分開,人的心理模型和人性的模型可不一樣,人性只有兩點,老子的“人之初,性本善,”和荀子的“人之初,性本惡。”這兩個人性的觀點,是國學儒家的範疇,並不是心理學的範疇。
第二:我想你是要詢問人心這個概念。人的心理學活動在大的具有代表性的範疇是有一定的規律可循,這就使得我們無需去探究人的心理是什麼樣的狀態,直接進行分門別類就可以得到相差不大的答案,舉個栗子,關於人的左腦右腦處理資訊的分類,那麼經過腦割裂實驗得出的結論是人的左腦具備邏輯思考能力,右腦具備情感思維能力,經過對左腦發達和右腦發達的人群進行特徵提取,比如說我們的左撇子和右撇子習慣,實驗研究表明左腦發達的人是右撇子,右腦發達的是左撇子,那麼我們平常看到左撇子的人就知道,這個人的情感細膩,對於感性的知覺處理能力比平常人強,這些都是實驗得出的結論論證,可以直接拿過來用。
第三:仍然有特例存在,需要的社會閱歷經驗。比如說,有的人是後天改的右撇子,實際上是右腦發達,這個時候我們很難用書本上的知識去解釋,又不能說書本上錯誤,那麼我們只能從其種種行為習慣綜合的其考量這個人具備什麼樣的性格特質,這就需要我們有足夠的社會閱歷,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透過理論的學習加後天的實踐,就是心理學大師洞悉人心的原因。
第四:不要把心理學神話。由於我們人人都有自己的隱私,都喜歡把自己的秘密藏在自己的心理,而一聽心理學,哇好高大上,即使你有朋友學習心理學,也不要懼怕,因為他們可能根本就沒有達到心理大師的層次,所以連蒙帶猜可能把人唬住,實際上,心理學不是教你看透人心的,而是闡述人心理活動的規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