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樑姵嫿
-
2 # 正民正
首先阿里巴巴與騰訊單獨對比阿里巴巴更強大!阿里巴巴國際站,速賣通,阿里雲,菜鳥,餓了麼,盒馬,淘寶直播,淘寶特價版等都是增長迅速!騰訊社交受臉書之困沒有國際份額,騰訊遊戲也受到臉書,位元組跳動,網易,阿里的圍攻!第二從系的角度來說分二種一是市值二是成交額,阿里繫有螞蟻科技,蘇寧易購,居然之家,紅星美凱龍,四通一達,大潤發,哈囉等騰訊繫有美團,拼多多,京東,快手等論交易額阿里系線下為主也是強大,騰訊系線上為主實力更強大,但螞蟻科技2022年市值可望實現四千億美金足以贏得市值之爭!螞蟻科技不是阿里巴巴旗下企業是阿里佔股的兄弟企業,也即是阿里系!支付寶一季度市場份額上升0.3點至百分之55.4微信支付下降0.1點至百分之38.8,花唄美麗正能量!所以長遠看阿里巴巴團隊更團結,國際市場更遠大,騰訊系鬆散拼多多和京東是敵對關係更不能長足發展!最主要的是阿里巴巴正能量是正行天下,騰訊遊戲罪惡人間微信封號人心慌慌南山必勝客霸權橫行是負行天下!
-
3 # 雲飛影
古典電商市場格局,阿里之下
阿里價值3萬多億,亞馬遜市值接近7萬億。
兩者是電商領域現在的王者,也是所有電商平臺競相模仿的物件。
但兩者的模式是電商的終極模式嗎?
答案無疑是否定的,原因並不複雜。
這兩類電商平臺模式都是以消滅其他企業利潤為自己的盈利手段—全網競價。
利潤是市場的氧氣!讓其他企業都無利可圖的模式本身並不具有可持續性。
同理,京東、美團、拼多多、滴滴等廣義電商平臺都具有該類屬性。這類企業不僅自身虧損,還造成同類企業的普遍虧損。京東9年累計虧損188億、滴滴創業6年虧390億,拼多多3年累計淨虧損為78億元,美團過去3年累計虧損141億…
背靠資本的科技公司通過虧損形成的護城河模式,把整個市場拖入了競底的泥潭,利潤快速蒸發,債務如泡沫般的膨脹,所有人實際都是受害者。
只有全民持股,才能是社會發展趨勢,否則你只是免費的打工者,未來,將是無工可打。有興趣看看《公共網路》白皮書
-
4 # 光芒萬丈34957
讓天下無難做的生意!
敢提出這種口號的人,就不是等閒之輩,有很強的反抗精神,不是每個人都敢喊出來的口號,放在過去的封建社會,是大不敬的口號,是要被祩連九族的。
可是馬雲喊出來了,而且還做為阿里巴巴的核心宗旨,有點“打土豪,分田地”的意思,就是要打敗全天下的土豪,重新分配財富,讓中小企業主,年青人成為天下財富的主人。
淘寶是天下中小企業主,年青人的首選平臺,上面入駐有上千萬的賣家,提供五花八門的服務,超過任何一個商業集團所能提供的服務,沃爾瑪,京東商城都無法做到那麼全面的全方位服務。
天貓是製造業主的天堂,上面入駐了中國製造業巨頭,還有世界製造業巨頭,能為全世界的消費者提供優質的服務,方便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深受消費者的信任,沒有競爭者能超過天貓的體量,那怕是亞馬遜都無法撼動天貓的壟斷地位。
阿里雲將淘寶,天貓,支付寶整合成一體,三駕馬車共進,一起去改變世界商業,貿易,金融的格局,屬於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大變革,不是騰迅能比的。
阿里巴巴的戰略思想是控制商品流通,騰迅的戰略是控制流量入口,一個玩實的,一個玩虛的,目前還分不出勝負,未來一定是阿里巴巴贏。
因為阿里巴巴想開闢一個“空中的絲綢之路”,用雲端計算賺錢,騰迅想開闢一個“空中的流量關卡”,用“雁過拔毛”的方式賺錢,一個靠技術,一個靠應用。
現在阿里和騰迅競爭,就是一個要革傳統商業,傳統貿易,傳統金融的命,一個要保傳統商業,傳統貿易,傳統金融的命。
阿里做盒馬鮮生,就是要革傳統商業的命,騰迅支援永輝超市,就是要保住傳統商業的命,阿里做全球購,就是要革國際貿易的命,騰迅支援京東,就是要保住貿易商的命,支付寶做移動支付,就是要革銀行的命,騰迅做微信支付,就是要保住銀行的命。
阿里和騰迅之爭,就是新舊商業,貿易,金融之爭,雙方都有強大的利益集團支援,阿里是靠“人海”戰術,押寶人心思變的心理,騰迅靠“關卡”戰術,押寶人心思安的心理,目前是相持階段,未來就很難說了。
中美貿易戰告訴中國製造業,掌握商品定價權,掌握貿易話語權,掌握金融決定權的生殺大權有多重要。
德國掌握了歐盟商品定價權,歐盟貿易話語權,歐元決定權,才不怕特不靠譜的危脅,才保住了德國的主權不受侵害,成為歐州的霸主。
-
5 # 跨界架構師
面向未來就好比一場長跑,在長跑中誰的負重更輕,自然會跑的更遠、更快。
阿里和騰訊誰更“輕”?阿里是一個以「輕資產」模式為重的經營理念。馬雲也公開懟過京東的模式“太重”。
但是從這個角度來看,更可怕的是騰訊更“輕”啊。
騰訊的兩個主營業務,社交和遊戲,你會發現都是貼近人性的產品,越貼近人性的產品越不需要大費周章的長期持續推廣、營銷。人們自然願意來,願意買單。
並且它們並不直接接觸“實體產品”,完全構建於虛擬化的網際網路上,所以形態上是足夠的“輕”。
反觀阿里這邊,賴以生存的電商和金融業務這幾年流量見頂,不得不親自下海去線下找流量,其實就是漸漸地把模式做的越來越“重”了。因為他自己不去找流量,自己送上門來的流量會越來越少,為了保持高速增長,不得不下海啊。
阿里vs騰訊,有點農村包圍城市的意思從雙方的戰略行為來看,騰訊的思路是以自己為圓心,做好“連線”,拉上儘可能多的合作伙伴開放共建。
而阿里的思路是親自上場,攻城略地,不斷擴大自己的領土,希望構造一個「阿里帝國」,100%的壟斷者。
當然了,這這兩條不同的道路選擇,也是受限於他們各自目前的商業形態,不得已而為之。
騰訊的核心能力「可遷移性」強,像“水”,能變成各種形態;而阿里的核心能力則像一把把利刃,威力是很大,但是無法遷移,只能在這條賽道上走到黑。
但是,一個人再牛逼,也敵不過一群人打你啊。所以,阿里的這條道路決定了他們的包袱會越來越重。
不過阿里的勝算關鍵在於,他是不是能夠通過“技術”的力量,讓自己可以挑著更重的包袱,同時也能跑的更快。
我們拭目以待。
讓我們一起為了理想的生活而奮鬥~
-
6 # 柒柒財經
1. 阿里系和騰訊系目前佈局類似,側重不同而已。阿里系深耕電商和金融,騰訊系乃遊戲和社交霸主,兩者對社會的貢獻都非常大,一個讓商業更有效率,一個讓溝通和娛樂隨時隨地。個人認為阿里系在未來的競爭當中對社會主義建設將更有意義的是阿里系。
2.阿里系是一個更具競爭力的現代化企業。阿里的賺錢,是通過競爭一步步賺來的,b2b時代阿里巴巴需要與慧聰、敦煌等競爭,淘寶則趕走了eBay,天貓則與京東、唯品會,支付寶則與微信等競爭。而騰訊則更像是一家壟斷企業,依靠QQ和微信兩大宇宙級社交App,通過封殺其他競爭對手等手段實現一家獨大,在遊戲方面也確立了絕對領先,幾乎是躺著賺錢。
3.從大眾的評價來看,阿里系的創新能力更強,阿里的達摩院正在逐漸給人們驚喜和技術創造力;而騰訊系則往往被認為是抄襲爆款,以使用者優勢打敗競爭對手。同時,遊戲佔據了騰訊系的50%以上營業收入,過度依靠遊戲產業也讓人覺得公司對整個社會主義發展貢獻並不夠正能量和積極。
4.在國際市場競爭力方面,阿里系更具殺傷力。阿里系在電商領域的國際化走得穩中有進,在東南亞等國順風順水。騰訊的主力產品微信國際化失敗最近一直被人提起,與國際上的facebook、what"s app、twitter等並不佔優勢。
個人認為:阿里系是一家更具有正面意義的數字科技巨頭企業。
-
7 # 黑米桃
作為網際網路科技企業,阿里系和騰訊系都有著自己顯著的特點,並且在競爭中有著交集,所以阿里和騰訊也是有著直接的競爭關係。那麼未來十年誰會更佔優勢呢?這是一個假設討論的問題。先來看看它們各自的特點兒。
阿里系是以電商為基礎的關聯絡業務發展,就是淘寶和天貓的網商為基礎而做的各方面業務的擴充套件,而騰訊是以社交為基礎的業務發展,更多的是以社交為基礎的遊戲業務的擴充為主導,在其它方面也有與阿里的競爭。比如在支付業務裡的競爭,在電商領域的競爭,當然它是以京東為自己的先峰來競爭,而社交方面,阿里一直比較弱,但是還是有自己的釘釘以及來往在努力。
那麼未來誰更厲害一點兒呢?小編感覺以目前來看阿里可能更有優勢一點兒,首先它並不是靠的量取勝,它更多的是平臺,有電商平臺,有支付平臺,還有自己的信用體系等,而這些都為它提供了一個持久的發展基礎。而騰訊相對而言缺少平臺,它有微信和QQ平臺,但是目前來看也只有這個微信平臺,並且太過寵大了,什麼都往微信上放,又會走當年QQ的老路,這對於騰訊來說都是比較危險的,而騰訊收益比較大的遊戲,它並不能為自己留住忠實使用者,因為新的遊戲可以直接與它形成競爭。
還有一個方面就是在技術方向,阿里因為提供平臺化,所以它的技術積累還是比較多的,阿里雲也將是它的一個技術突破,並且從實際的業務來看,要比騰訊雲強很多,這個技術對於網際網路公司來說,也是長遠發展的根基。綜上,小編認為阿里可能在未來戰有更多的優勢力量。
-
8 # 腦補給
訊
雖然我不喜歡騰訊,也不喜歡阿里,但我必須說是騰訊。
不管網上怎麼黑騰訊,你怎麼不喜歡騰訊。但你每一天都離不開騰訊的產品。社交平臺轉移成本非常高,騰訊的產品至少現階段是無可取代的。這是大家一直說的移動網際網路的入口。有了入口,後面的事自然好辦。不管購物,打車,外賣,同城服務等,一個二級入口就能成就一家獨角獸公司。
現在騰訊選擇開放,與更多的公司合作完善它整個生態,形成完美的閉合。讓你能用一個APP就能搞定所有的事。
騰訊公司文化自下而上的,比如微信的誕生就是由小團隊完成的,還有王者榮耀,等產品都是由一個個自由的小團隊完成的。當然產品失敗的也很多,但它有更多的機會試錯。有更多機會在下一次浪潮來的時候還壓中寶。
阿里大,非常大,這是無可置疑的。
但阿里真的很強嗎?可能是的。等阿里很慌,這些年一直在建護城河。收購優酷,微博,UC,高德地圖,還有眾多媒體,甚至高價收購和入股線下商場,還有最近收的餓了麼等。都是在做兩件事,一、尋找流量入口,二、擴大支付場景。是為淘寶(天貓)和支付寶建護城河。淘寶和支付寶完全是可以被取代的。購物選擇有京東,唯品會,甚至拼多多等。支付有微信支付等。之所以淘寶和支付寶沒被取代是因為它大非常大,非常全。從而帶來很大的便利。並不是它的產品無可取代。
另外說說當年為了流量扶持了好多導購網站,蘑菇街,美麗說等,但導購網站做大了,嚴重影響了阿里的直通車等廣告收入,回頭就是一個封殺。這說明阿里流量之痛由來已久。
回頭看看阿里收來的公司發展都不怎麼樣。曾經第一的UC瀏覽器,最多給網友留下一個“UC震驚部”,第一的優酷也被愛奇藝超越,微博也就那樣了,等。
阿里公司文化自上而下的,一切講戰略。一切講佈局。阿里鐵軍執行力非常了得。馬雲指哪打哪,全力以赴。阿里雲,支付,物流等做得很好。講戰略沒有錯。但在這瞬息萬變的發展中難免會看走眼的時候。
綜上所述我選騰訊。
關於這個問題的的分析,我覺得需要從下面幾點著手。一是分析清楚阿里系跟騰訊系各自所擅長的領域。二是兩者現在的地位體量。三是兩者所在的領域發展潛力對公司的影響。四是兩者不同的領袖基因對公司的影響。下面我們展開分析。
關於第一點分析比較簡單,相信大家也能得到共識。就是阿里系主打電商。騰訊系主打社交。雖然兩者都是體量龐大涉獵廣泛,但根基一個是電商,一個是社交。關於第一點,得到這個結論就夠了。關於第二點,兩者現在都是世界級的巨無霸公司,騰訊系市值現在略高一點。但略高這點,對後十年的競爭影響不大,我們可以看做他們是體量相當的。那麼關於第一跟第二點的分析結論就是他們在不同的領域且體量相當。因此決定他們在後十年競爭態勢的就是第三點跟第四點的分析結論了。我們接著往下分析。
第三點,領域的發展趨勢對一個公司的發展前景至關重要。關於這一點,雷軍有個精闢的論述“只要站在風口,豬也會飛起來”。這個論述我是很贊同的。孫子兵法對勢也有專門描述“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之於人”。天下大勢,順之者昌,逆之者亡。趨勢的重要性實在是凌駕於人之上的啊。大家想想現在已經灰飛煙滅的柯達膠捲就會明白了。那麼清楚了這一點,我們就來推斷下電商跟社交在未來十年的趨勢如何。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電商跟社交在未來十年都不會消失。那就要比較下兩者的發展勢頭如何。電商的發展勢頭在現在看來就已經呈現出了放緩的趨勢。電商人士的大量逃離以及阿里積極往銷售下層實體探索就已經表明了這一點。再看社交在我看來不光沒有顯示放緩或者說是頹勢,而是呈現出了更加強勢的發展態勢。還有另外關鍵的一點,對我們個人來說,電商不是必選的。但社交呢,我們無法拒絕。不光無法拒絕,我們會越來越依賴於社交軟體。因此,分析下來,社交的發展趨勢要好於電商。
我們再來看看第四點,一個公司的領袖以及靈魂人物會直接影響公司的文化基因。而文化基因會決定一個公司走多遠。那麼我們來分析下馬雲跟馬化騰本身。馬雲是英語老師出身,對中國文化儒釋道都有所涉獵瞭解。我們知道阿里的真正崛起來自於淘寶。而淘寶由免費策略而興起的過程頗有點老子“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味道。另外馬雲的平常行事也帶有些許道家風格。馬化騰理工科出身,具有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他對中國傳統文化了解多少我們難以知曉。不過他的行事風格利益為先,是一個典型的商人,沒有表現出太多的中國傳統文化。對於他們兩人,我個人更喜歡馬雲一些。但商業的發展及成敗不是以我們的喜好為標準的。
我們接著來看看,他們各自不同的特點對公司發展影響如何。馬雲這種主要由道家文化浸潤來的豁達風格,好處是往往能脫離眼前利益的誘惑而能選擇站在更高的位置,能把眼光投在更遠的地方。但這種性格特點缺點也很明顯,就是在兩強相遇時,往往缺乏狹路相逢刺刀見紅的狠勁,也容易缺乏咬定不放誓不撒口的韌勁。而馬化騰內斂深沉,長於邏輯分析。另外他利益為先,身上看不出太多的社會責任感。他這種建立在嚴密邏輯計算上的行事風格,雖然有時候步伐走的會慢些,但更穩。另外這種風格不帶過多的感情色彩,更容易殺伐決斷。因此馬化騰的這種性格特點在兩人的競爭中更具有發展性。分析到這裡我們已經明白,馬化騰個人性格特點會比馬雲更利於公司發展。
通過上面的總體分析,我們已經得出結論,就是未來十年騰訊系會更佔據優勢。但過去的歷史也告訴我們,社會的發展往往具有或然性。我們不排除還有其他的可能對公司的影響,比如公司主要人物的突然離去,再比如未來突然來一個科技大爆發等等,這些就不是我們現在能考慮到的了。
-
9 # 小陳知識
其實這類話題爭論太多,現在下定論都為之過早,畢竟分析、辯論、考量起來會有太多角度,都會長篇大論,滔滔不絕。
那既然題主說的是未來的十年,即是未來的發展潛力,那就談談自己的認識,談談AT各自產業發展方面目前能看到的情況吧,我相信時間至少放到五年以後。
2018年還沒結束不說,以2017年整年展望未來。
先說2017年的 阿里集團:
發展目標:科技為主導的全球經濟體
使用者主體:以B端使用者為主,擴張商業版圖,走俄羅斯帝國式吞併路線
產業推進:以戰略為主,戰術為輔,激進冒險,喜歡多打多試錯
特殊武器:芝麻信用(目前國家有些排斥,影響極大,雖屬螞蟻金服,但應用於阿里)
整體戰略:五新(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五全(全球買、全球賣、全球運、全球付、全球遊)
現階段營收要求:若干年後實現海外營收佔集團整體電商總營收40%
全球市場展望:現階段以國內市場+東南亞市場+發展中國家為主,通過海外投資科技型公司吸收技術,目前致力於用全球速賣通、阿里巴巴b2b、天貓國際、ewtp來滲透全球市場
頂級架構:
第一號:ewtp體系下的商業貿易綜合體(零售、金融、物流,後面兩個為獨立集團)
第二號:DT時代的全球雲端應用一體化(雲端計算、大資料等)
第三號:5G模式下的AI萬物互聯生態圈(aligenie為中心的民用級、釘釘為中心的企業級、alios為中心的工科級)
第四號:技術推動下的人類願景驅動器(NASA學術機構、投資千億打造的達摩院研究機構)
再來看2017年的 騰訊集團:
發展目標:使用者需求為導向的文娛綜合體
使用者主體:以C端使用者為主,打造精細產品,走大英帝國式殖民路線
產業推進:以戰術為主,戰略為輔,求穩不冒進,擅長抓住使用者體驗
特殊武器:小程式(目前推進乏力,滲透率約0.5%不到,預測難以成功)
整體戰略:以社交為中心連線上下游產品,輔以AI技術構建C端完整文娛生態和內容輸出,再通過遊戲對接、廣告植入、金融融合、泛娛樂應用來實現集團整體營收變現
現階段營收要求:若干年後實現遊戲營收佔集團總營收50%比例以下
全球市場展望:現階段以國內市場為主,通過海外投資泛娛樂公司保留未來輸出機會,目前期望用拳頭級遊戲打入歐美市場
頂級架構:
遊戲娛樂:以遊戲為核心圈住所有娛樂及泛娛樂應用,對接社交、金融和數字內容,構建完整的娛樂和泛娛樂生態圈
數字內容:以使用者需求為驅動,通過投資併購和自我培育,以新聞、閱覽、問答、個性化資訊、二次元、短視訊、直播、競技、動漫、分發等子產業,對接QQ輕應用、QQ輕辦公,搭建完整的數字內容輸出端
AI In All:以騰訊云為中心,配合瀏覽器、應用市場、安全工具等入口工具,以技術為驅動打造網際網路水電煤氣類基礎業務,通過AI無處不在,匯入社交應用、遊戲娛樂、數字內容等各方各面場景。
既然說到未來,目前真的為之過早,如果是五六年前(2011年淘寶還未盈利),騰訊直接秒阿里,現階段則阿里騰訊持平,但如果觀望五年後甚至十年後。。。。。。
個人覺得:
1.誰的未來市場藍海大,則誰營收潛力更強(毫無疑問是阿里大,各產業中,達萬億級的藍海很多)
2.誰在投資佈局上的紅利期遠,則誰投資獲利期望值更高(兩者投資領域都廣,但感覺騰訊可能更看重短期,入股的公司及產品,大多屬於兩三年的短線)
3.誰對未來制定的戰略格局高,則誰發展前景更大(個人覺得阿里可能更高,但騰訊也不低)
4.誰的全球化阻力小,則誰海外發展機會更多(阿里阻力應該小於騰訊,全球貿易畢竟世界各國都需要,而騰訊方面,現階段FB也開始走使用者、企業、產品三合一模式了)
5.誰在國內面臨的競爭力小,則誰發展穩定性更高(阿里國內面對京東B2C、美團O2O、騰訊文娛-注:因螞蟻是獨立集團,騰訊金融不算、58二手等業務競爭,力度比騰訊控股要大很多,但阿里通過農村扶貧、普惠金融、商業物流、ewtp等產業對接國家戰略,增強了阿里的競爭力,但整體相比騰訊來說,阿里面臨的競爭大點)
6.誰受到的政策風險及政治風險小,則誰產業增速前景更快(政治風險兩者差不多,無論國內國外基本都不涉及,但相對阿里走的路線偏向政治一點,不過同時也降低了政策風險,具體到阿里騰訊,兩者相差無幾,阿里可能因假貨有一定的政策風險-注:螞蟻金服是獨立集團,而騰訊則可能因社交媒體、遊戲等業務有一定的政策風險)
對此結論是:未來(5年或10年後)阿里大於騰訊的概率較高(不包括馬雲直屬的螞蟻金服、菜鳥物流等)
-
10 # 文心採露苑
阿里和騰訊的區別,一個像是在搞種植,一個像是在搞狩獵,你說誰更有發展前途呢?
大家可能也都知道,在一個成熟的文明社會,當然是搞種植,更有發展前途,反過來說,在一個懵懂的不是太成熟的原始社會,那麼當然是狩獵更有前途了,您看呢?
你用以上作為標準,讓我們來丈量丈量騰訊和阿里這兩家公司在近十年或者20年之後,誰更有前途?那我估計您可能就會有答案了。應該說,中國在邁向現代化的過程中,可以說現在其實還是在原始階段,那麼從這個角度來說,阿里未來的十年或者20年,當然也會拓展出一片種植的農業大天地出來,開發的結果應該是沒有問題,但是他要想在茫荒的曠野裡發展出一片文明的花也還是很難的。
反過來大家也都知道,騰訊它就是一個狩獵者。他的特長就是等待獵物的出現,他從來不自己先去開拓,等他發現有了獵物,有了別人的成果之後,他的特長就是用他手裡的槍,也就是社交這個大武器,然後再複製別人的模式,他甚至有更強悍的管理和制度,並且效率更高,那麼這樣一來,擴充套件業務捕捉獵物吃掉獵物,那都是輕而易舉的,因為他手裡的資金和社交流量,這個有力的武器太強大了。
所以大家可能從社會進步的角度來說,那麼種植對發展科技更好的,向農耕文明社會文明不斷擴充套件的一片天地,應該說對社會對人類的貢獻將會是更大的,它讓人類擺脫了原始的狀態。那麼狩獵者是幹啥呢?那他就是等待自然界中的獵物出現,那麼這種模式給社會帶來的應該說除了保持生態平衡之外,沒有更大的促進作用,或者說更多的是一種破壞作用。
從目前中國走向現代化的程序來說,其實總體上還是處於一種蠻荒的狀態,法制各個方面也都不太健全,應該說答案是很明顯的,狩獵者更能夠得到更多,種植的開拓將會更難。
所以很不幸,可能大多數人都會很喜歡阿里,希望它能夠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但是十年或者20年之後,如果沒有處理好,那麼很可能依然是騰訊在各個方面領先的可能性較大。當然了,如果社會文明法制等各個方面加速進步,那麼對阿里的容忍度將會更高,百姓的投票權將會更大,反之,如果進步得很慢,那麼騰訊將會更加如魚得水,這就看社會的變革,法治的進步,文明的發展,看看他們的比賽誰跑在前頭,那麼這兩家公司最終隨著市值更大,掙的錢更多,依然存在一個小小的變數。
以上是把阿里和騰訊兩家公司當作一個大的自然生態環境中去考量的一種未來發展的可能性和競爭結果的一種度量分析。
回覆列表
剛才下載了一個螞蟻看點的那樣的看點,原來阿里巴巴的雄心一直包羅永珍,什麼都有,而且還有錢分,想起戲裡的一些戲節,財主、首善在一個指定地方送米、送錢、分大鍋飯、大鍋粥,我們這些貧窮人似螞蟻一樣的排著隊等拿食物回家吃……
螞蟻看點,大概如是!
整個人類社會也是如此甚好,然而一個平臺的確也不能說事成一個世界,哪怕僅僅中國,畢竟比例的大小距離實在是嬰兒的鞋與巨人之鞋的區別,都是不合腳的,無法生按死套。
沒怎麼關心過國家大事,所以智慧手機看的智慧新聞,使我們這些人越來越坐井觀天,畫地為牢,因為手機開始朝著智慧機器人的方向進化,只告訴我們想知道的事,不想知道的,它就不會讓我們操碎心,好讓我們將有限的日子過在儘量無限的夢想與快樂裡去,它不會拿給我們一盆冷水或者髒水,順便潑醒我們,除非我們給它安排的時間上的備註要求,所以未來好是手機,不好也是手機所累,幹嘛它越來越只討我們的喜歡?
虛偽?也是人類教的。
當人類裡越來越多人渴望被別人罵、被別人虐待、被別人打、被愛的人不停拋棄,是因為他們想掙脫這個虛偽而沒有真心的環境,間接證明他們的心隅裡,還有純真的存在,並非無可救藥,所以阿里巴巴與騰訊之間的競爭都是真心的,而不似在演,他們也是純粹的。
當中國的人口越來越多,當大灣區的開發雄赳赳,氣昂昂的時候,許多有錢人也關注著中國的地皮生意,的確,有人的地方,必須有房子,那樣樓價理所當然地漲價,越多需求,地皮越少,房價就越高,它也不是普通老百姓能全款買的,只能供房,甚至一輩子租房子。
農村有祖屋,就算有家,這個概念會越來越明顯,二胎,甚至未來三胎的到來,高科技時代,被機器人取代了無數崗位,但是人口多,消費力在,擺地攤,也將成為一門很重要的謀生工作。
離鄉別井去謀生,也將是未來趨勢,而異地買房不如租房,也是未來趨勢,但是房租因此也一定不便宜,怎樣儘可能使房價公道、便宜?肯定是國家自建更多的保障房可租可買給百姓,於是國家開始囤地,與地產商爭地建房,保障二十年後二胎與三胎的樓價不會變成天文數字,也是勢在必行。
鼓勵百姓回農村建房,在城市戶口與農村戶口的稽核通過裡,連同福利也嚴把關,不能一身集兩福利,也是未來國家很較真的事情。
阿里系與騰訊系誰贏?說不準別人打算合作雙贏,好比國家與人民,在合作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