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科技新發現
-
2 # 小白世界
富士康只能說為自己的過於衝動後悔了,美國這地方產業升級一直在進行中,根本不適合大規模的低端製造業,富士康是一個需要大量製造業工人的代工企業,跑美國去不是一個理想的選擇!還一去就如此大投資!假如美國和中國談判成功之後,製造業會繼續留在中國,而不是美國,而且美國投資環境複雜不比中國給你們各種各樣的優惠!與其怪別人還不如調整自己的宏觀戰略!
-
3 # 水沐清華4
我就是第一線為富士康招工的!應該最有發言權!目前大陸所有富士康園區都從初五開招,要不少工人的!我就不明白,為什麼總是拿富士康說事?唯恐天下不亂!一點不瞭解情況,就胡咧咧
-
4 # 潘火保
中國要感謝郭臺民,是他讓中國百萬人有飯吃有衣穿有工資,他的貢獻比國家任何一個人的功勞多大,想想五八年到七十年代中國一共餓死多少人,連我們的課教書都不敢說出來,餓死千萬多是少說了。
-
5 # 璫哩個璫
如果富士康真有長遠眼光的話,早就應該加大對大陸手機品牌的代工,逐漸減小對蘋果的依賴。大陸手機品牌的出貨量,超過蘋果只是時間問題。現在太依賴蘋果,被蘋果牽著走,最後蘋果沒了富士康還能找別人,但富士康沒了蘋果,就資不抵債,只能是郭臺銘太高估蘋果和自己了。趕緊滾出大陸吧,富士康的生產線和工人,一樣會慢慢被其他代工廠吸收。
-
6 # 光陰含笑歲月留情
一個把自己命運寄託在別人身上的企業,它又能走多遠?
一個沒有核心技術的企業,無論規模多大,曾經多麼輝煌,都擺脫不了被淘汰的結局!
-
7 # 曾經漂在廣東
這還真不能歸咎與蘋果。
1.富士康依靠代加工,成為了行業巨頭。由於郭臺銘等老一輩的高層努力,先後為蘋果、戴爾、諾基亞等國際行業巨頭代工電子產品,承接了海量訂單。然而,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富士康這種沒有明顯的技術核心和核心產品的企業,在國家經濟發展中,劣勢逐步顯現。
2.90年代至07年經濟危機期間,富士康在中國的對外出口經濟中,利用中國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代加工產品出口創匯,企業在這一段時間裡發展呈爆炸性增長。
3.伴隨著經濟危機的逐漸消融,在2010年出現的“11連跳”事件,富士康的員工數量在這一年也超過了100萬。富士康在內部改革過程中出現了問題,以這樣的方式暴露出來。
4.舊的問題尚未徹底解決的情況下,時間又來到了15年,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以來一直採取了製造業迴流的策略。而富士康的大客戶主要集中在美國。為了不受制於人,富士康也採取了相對應的變革。
5.蘋果是富士康第一大客戶,這是無可置疑的,但是富士康也早在十年前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一旦蘋果業務波動,公司的業績也會大受影響,所以富士康一直沒有停止過建立品牌和渠道的嘗試。
6.從2005年開始的富士康主機板、紅利多商城、萬馬奔騰、飛虎樂購、收購諾基亞手機,富士康走過了坎坷的建立自有品牌和渠道的道路,最終只能用慘敗來形容。
綜述以上,富士康由於自身代工的定勢思維影響和自身轉型能力的欠缺,導致難以走出對幾個只要客戶的依賴,在面對新環境的變化時,陷入舉步維艱的局面。
回覆列表
現在蘋果的日子不好過,一些最主要的供應商也陷入窘境,代工之王富士康是典型的代表之一。隨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因高售價拒絕新iPhone,富士康也連續傳出各種傳聞,先是被曝露要裁員34萬人,以縮減開支,隨後其市值在港股、A股雙線全面下滑,雖然富士康發言人一度出來闢謠,但整個產業鏈依舊嗅到一股“死亡”的味道。顯然,裁員34萬人的說法有些誇張,但在寒冬時期,富士康之類的巨頭企業肯定會啟動“節省開支”的措施,加之,富士康有九成以上的員工都是流水線上的基層操作員,筆者在很多文章中都提到過,這些流水線崗位從設計之初就是流動性的,更何況,現在已沒有年輕人願意在流水線上枯坐兩年以上,或許,僅自發離職的員工數量就已經是五位的數字了。
至於說,股價下跌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兒,縱然雍容華貴的蘋果,不也一路跌跌不休,從230美元直接幹到170美元,市值這東西,全看華爾街心情。
最苦之人,富士康窘境怪自己,還是怪蘋果?
作為全球最大規模的代工廠,富士康在業界擁有良好的口碑和雄厚的實力,也一向是令中國地方管理者趨之若鶩的金牌企業,於整個經濟社會中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顯然,富士康的輝煌沒有改變其“代工企業”的本質,他們的日子依舊要取決於客戶的日子。在iPhone銷售最火爆的歲月裡,富士康也跟著大快朵頤,賺得盆滿缽滿,高層管理者、中層幹部、基層員工以及地方管理者都有著非常不錯的收入,但隨著iPhone銷量下滑,整個產業鏈都遇到非常嚴重的經營困難,而產業鏈底端的富士康所遇之困難又是最大的。
之所以說,富士康遇到的困難要比其他廠商更大,主要是因為他們處於產業鏈的最終環節,這意味著,任何上游供應商的問題,都有可能誤傷、連累最終的組裝代工企業,舉個例子,臺積電、三星經常因晶片產能不足,而致使iPhone訂單減少,富士康投資的車間、人力、物料等成本,利用率都會大幅下降,有人曾粗略估計,因晶片缺貨,富士康調整產能,每日蒸發的成本利息足以在北京五環內買上一些房子,想想真是可怕;而一些小型的加工企業,為了節省成本,常常“以次充好“,把一些有瑕疵的零部件出貨,它們最終都會被蘋果嚴苛的品質系統攔截下來,從而影響組裝代工的良品率和維修成本,而當問題發生時,富士康和零部件供應商之間,常常只會爆發一場曠日持久的責任糾紛,卻沒有實質性的索賠,正如2012年 iPhones5巨大的失敗,最受傷的除了蘋果,就是富士康。
日前,部分iPhone遭到禁售,直接受影響的也是富士康、和碩等組裝代工廠,他們需要騰出場地和生產線幫助蘋果完成軟體重新整理,在一個講究效率、精準計劃和嫁動率的企業中,最忌諱如此異常事件,畢竟,應對突發事件的成本往往遠高於計劃內的生產,事實上,製造業內任何於計劃外的事情,都需要企業自己埋單。
顯然,代工之王遇到如此窘境,同蘋果和產業鏈上的供應商都大有關係,甚至富士康自己的外包廠商不給力,也會造成鉅額的損失。誠然,這些都是代工廠的經營管理中,最難搞的部分,但想要生存下去,甚至完成盈利,郭臺銘肯定不能只會抱怨客戶或者其他產業鏈問題,況且,富士康選擇的就是代工行業,他們享受著巨大的人口紅利,同樣也要克服代工行業的缺點,事實上,富士康能有如此規模,正得益於郭臺銘以及高管團隊的代工堅守和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臺灣人每天大都工作12個小時以上,且從不抱怨客戶品質嚴苛,即便是碰到iPhone禁售問題,需要額外投入成本,也是非常積極地配合之,在郭臺銘眼裡危險和機遇總是並存的,正因如此,他們才會不斷探索新的製造業,殫精竭慮地搞工業網際網路,或許,唯有如此心態,才能在今年這樣的艱苦環境中生存下去吧!
轉型之路,代工大象焉能翩翩起舞?
早在幾年前,郭臺銘就喊出要轉型,不僅推行百萬機器人計劃,更是苦心談判鯨吞掉夏普,這兩年又親自操刀搞工業網際網路,可以說,能把製造業做到這個份兒上,郭Quattroporte已然能在製造業界青史留名了,但正如前文所述,富士康沒能改變代工企業的本質,他們依舊要“看客戶”的臉色:只要蘋果打一個噴嚏,富士康就會患上一場重感冒,大概是充分意識到“蘋果依賴症”的嚴重性,郭臺銘正努力去蘋果化,包括拓展新業務,探索電商領域等等,尷尬的是,如今富士康有超過一半的營收都來自蘋果,他們大抵知道過度依賴蘋果不好,但已經停不下來,畢竟,蘋果光芒太過耀眼,產業鏈捨棄不了這份大訂單。
或許,正是因iPhone訂單太過強大,以至於,連同富士康在內的整個產業鏈都沒有額外的資源去拓展新業務,iPhone產業鏈終日只能殫精竭慮地滿足蘋果的產能和品質需求,而一些拓展業務、開發新技術等前瞻性事物則常常被擱置到一邊,致使大家越來越難以離開蘋果的訂單,另一方面,郭臺銘創立富士康之後,有相當一段歲月裡只想做代工,富士康從日本偷師來一條條流水線以及一套套經典的管理規範,最大限度地把複雜工作變得簡單,降低對於工人技能的依賴程度,這樣富士康就建立起一套“奇葩”的人才體系:基層員工技能要求很低,可以說,任何意識正常的人都可以勝任流水線上的工作,富士康甚至能向殘疾人、流浪漢提供一份工作;而中層幹部則鮮有名校畢業,郭臺銘最擅長從二本學校網羅應屆畢業生,他希望青澀的應屆生能接受徹底富士康特有的企業文化,而這些二本學校的應屆生,也難以找到更高階的工作,只能一廂情願地做工十年,總得來說,郭臺銘看中了代工業務,也看中了廉價的勞動力,依靠大量出貨、成本控制等經營理念,經年累月地積累財富,但同樣地,郭臺銘也要忍受如此模式的痛苦,要知道“平庸人才”是不可能幫助其快速完成轉型或創新的,他們的人生同樣要依賴蘋果的超額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