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笨笨潮爺1
-
2 # 王老師127621614
謝謝邀請。我也不知道@是啥意思,也沒有用過,見諒!你耐心點和老人勾通吧,老年人眼花、耳聾、健忘是自然規律,十之七八如此,你老了也是,不由自己,若不礙事,隨便他,過幾日,他若心煩了,再有同齡人批評他,他就改了,不必著急!
-
3 # 周花5
怎麼解釋?耐心解釋啊:
我老頭就是這樣的人,他雖然文化不低,唸過高中,當過兵,當過幹部。但由於本來的職業是技工,所以平常就是思想上鑽研的都是技術,忽略了對文化這塊的學習,為此生活中有點跟不上現代生活的腳步!
兒女組了一個家庭聚會的微信群為了大家有事互相瞭解,所以也給老頭配了一個智慧手機,給他加了微信。並教他如何應用,但他就是不耐心學,你教他的時侯說會了。等使用時就又忘了,一會兒把人家剛發的資訊又、去了一會兒又轉發那別人亂七八糟的東西。
這幾天開始又在用@了!一會兒用給這個,一會兒用給那個,又沒有什麼內容。家裡人好在知道他是無聊發的。就教他不要亂用這個符號,這是表示給人家打招呼用的,戓告訴人家人有什麼事。當時他就說噢噢噢知道了,但等會拿上手機就又忘了日子長了,也就不管他了,反正他高興就好
-
4 # 綏格格
答:又扯上老人?
1、這個符號早在九十年代設定“電子郵件地址”時就普遍運用了。
2、當時我四十歲,參加“電腦考級”,大市範圍內考上《中級證書》就兩位,青年人大多數獲《初級證書》,考不上的也很多。
-
5 # 阿離喲喲喲
老人可能理解起來沒有年輕人理解的快,所以你也不用說的太專業。耐心一點,可以用簡單直白點的方式,就比如告訴老人,點了“@”這個符號,然後又點了其他人的名字後,就相當於非常鄭重嚴肅的喊了對方,就跟平時老師上課點名學生一樣的,如果對方看到了會誤會有什麼重要的事情要交代。這樣子解釋下。總會明白的,不過對待老人要耐心點,不能太著急,教的越急老人越聽不懂噢。
-
6 # 哇偶小姐
很簡單的,@就是專門提醒的意思,或者是說就是想讓誰看到訊息,因為群大家都可以看到訊息,但是有時候可能群訊息太多,有個別人覺得比較煩,設定了免打擾,這個@就是專用來提醒的。老人可能覺得自己沒有用鍵盤輸入符號,但是如果隨意點了頭像的話鍵盤輸入框是可以直接跳出來的。
-
7 # 陽光的路上
以【尊敬】+【禮貌】+【平和】+【耐心】的語氣態度,教會老人。比如,用兩個手機演示給老人看。[心]百善孝為先,善待老人,哪怕是夫妻另一方的父母,也要像我們小時候父母耐心教給我們吃飯、穿衣一樣……
-
8 # 倆兒的媽媽娜姐
可以和老人說!相當於這裡站著一群人,你不停的打所有人!你要是點了@有點了一個人的名字,說明你打了這個人一下是不是說的有點嚴重了[摳鼻][摳鼻]
-
9 # 王振明1
老人就跟小孩一樣,老小孩老小孩,對這些東西比較新奇,感到有趣。對老人要多點耐心,也要多點細心,還要多點關心。
分享一個自己的真實案例:我媽媽六十多歲了,不會用微信,教給她視訊,教了好多遍,我們在家的時候,她就會。我們不在家就不會了,我常年跑外,為了能跟老孃視訊,也為了能夠讓她看看現在的我,我用一個手機給她打電話,一個手機給她發微信視訊。給她打了二十多遍。所以當時很生氣,覺得溝通不了,後來回家後再試,發現了問題所在,我給她打微信視訊電話,非微信介面,需要點一下,切換到微信介面,然後接通時,會有提示,在行動網路環境下會影響視訊和音訊質量,併產生手機流量。因為不識字,所以就卡到這一步了。
-
10 # 影吧吧
@這個首先是個符號吧。
再就是這個可以和老人說的話,不要太過於偏激嘛,畢竟老人對於手機玩起來的話不太熟練,再就是年齡太大對於一些操作可能會記得不太清楚。
這個的話可以形象的說明就好比點名,點到誰,誰就可以第一時間看到你的訊息。這個人就知道你再叫他了。就是想聯絡誰就@誰。
-
11 # 蛋是王八的蛋
既然這個群有家中老人,那說明了這個群肯定不是你們工作群,也不是單位群,或者同學群。一般都會是親戚群、家族群或者村裡的群。
那麼你大可不必覺得有什麼難為情的,隨老人去吧!只要他們高興就好。
老人們在年輕的時候沒有接觸過這些新鮮東西,很多老人在年輕時候也不會上網。現在學會了上網,學會了跟年輕人一樣上網聊天肯定會有很多不懂得,而且他們也會感到好奇。
作為晚輩,我們沒有必要因為老人不懂網際網路的東西而責怪他們。更何況在群裡艾特別人這也沒什麼大事,都是熟人無傷大雅。大家也都瞭解彼此,不會覺得有什麼鬧翻之處。
作為兒女,我們要學會理解他們,包容他們,接納他們。
教老人掌握聊天的工具很多時候我們都不在老人身邊,可以教老人如何語音聊天,拍視訊,發照片。讓他們也融入到我們年輕一輩人的生活中來。
教老人學會如何聽書老人年紀大了視力都不太好了,看書也不太方便了。這時候你可以教他們如何聽書,比如相聲之類的老人都喜歡聽。
老人年紀大了就會像一個孩子,他們放下了生活的重擔,思維就會開始退步。獲取知識也會越來越慢,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會減弱。
所以,作為年輕晚輩且不可因為老人對新生事物不懂,不瞭解而覺得難為情而責怪老人。就像小時候我們什麼都不懂,他們也是那樣細心的教我們如何跟人說話,如何走路。
回覆列表
怎麼跟老人解釋@這個符號?自己也身為老人,太瞭解老人學手機的艱難了。
現在不少人誇潮爺手機玩得溜,其實,他們沒有了解我當時學用手機時的吃苦。怎麼專心,怎麼研究,這使用智慧手機,掌握智慧手機的許多功能,真不是一天的事。
我玩智慧手機,子女們真沒有什麼功勞。他們性子急,教我使用時,講得又快,他們認為,他懂的,似乎我也應該懂。新手機買來,他們只是給我下載了瀏覽器,剩下的,就是我自己瞎琢磨了。
這個@,老人不常用到。可以不教的。只是在一個群裡,人多,有事告訴他,呼他,就用上了這個@。一個教室,許多學生,你喊誰回答問題,或者告訴誰什麼事。用呼就提醒這個人,那個人就收到了。
我的老同學,老同事,目前,數我玩智慧手機好一點。所以常常教他們一些東西,手機出了問題,什麼軟體找不到了,或失誤刪了什麼東西,都會打電話給我,我就上門去,教他們怎麼解決。
教老人學智慧手機,老人教老人比年輕人教老人,他們容易聽懂。因為我有這方面經歷,從我當初不會(菜鳥)的階段起步,理解他們。耐心教,反覆教,而且要讓他們自己動手。
必須讓老人他們自己動手,你在一旁看著。反覆多次才行,老人,畢竟老了,年紀大了,忘性重。剛才學的轉眼就忘,沒有耐心不行的。還要考慮老人邊學邊忘,他們自己也著急,所以千萬不能表現出厭煩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