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偽裝的觀點

    雍正的做法並不複雜,但卻是迎合了康熙需求的做法,比如忠於事勤於事,孝順為上,不結黨,好聖孫,每一項既體現了自己的能力,又表明了自己不貪權僭越,沒有野心,是個孝順孩子。

    但是八阿哥就做的有點讓康熙受不了,比如倚仗自己的才能結黨,大肆拉攏朝臣,這就是很大的忌諱,康熙反覆立廢太子,其中就有敲打自己的子嗣的意思,可惜他一直就沒改掉這個壞毛病。

    另一點,那就是八阿哥沒有看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大清自康熙時期就在不斷的強化集權,他還想著搞什麼八旗議政,讓政權變成原來那種部落聯盟的狀態,這基本上就是要動搖國家根基了,所以他根本就沒機會上位,康熙不能容他,雍正也不可能,甚至大多數漢人官員也不可能。

  • 2 # 無極之日光

    八賢王之所以失敗,首先是其出身並不好,母親地位低,這在封建社會中是一大硬傷。其次是八爺黨對朝政有害而無益,危脅到了康熙皇權。三是對太子一案,急功近利,不惜假口康熙口喻而置太子於死地。

  • 3 # 不正經鳩摩智

    老八要才有才,要名有名,在文武大臣乃至宗族也不乏支持者,連雍正過去都不得不承認他的才能。至於為何最終在奪嫡之爭中落敗,我隨便閒扯。

    (九子奪嫡示意圖)

    從出身來說,老八生母地位太低,母家太弱,天生的自卑感,促使他玩命表現和拉攏人心,一方面是為了證明給康熙看,另一方面是為了培植自己的勢力(指望不上母家,只能指望巴結群臣和宗親),恰恰是他這股爭氣的勁兒,後面給自己帶來了麻煩。(胤禩)

    一爭氣,這心就急,一急就行事操切,山頭就拉得明顯。比如在太子第一次被廢以後,他和黨羽為了爭儲就蠢蠢欲動,直接讓康熙倍感皇權受到威脅,於是給了他當頭一棒,對他進行了警示性打壓。這就是帝王家了,先有君臣,才是父子。

    對老八爭儲有毀滅性打擊的事,還是莫過於“斃鷹事件”,這事頗有蹊蹺,反正就是老八送了一隻鷹給康熙,康熙開啟一看,裡面的鷹奄奄一息快死球了,盛怒之下自然而然認為這老八是在詛咒自己,於是,老八再無緣爭儲,而後只能靠扶植胤禵來漲漲志氣了。

    另外,老八,為人處事風格太過於“寬”,為賢名所累。康熙老年時期之所以以寬待人,不過是人老了、半截身子都快進黃土了,想留個美名兒,把得罪人的事留給後來人。對整頓朝中積弊,他心有餘而力不足,也明白後繼之君得是位有鐵腕手段的皇子,而到處是“老好人”人設的老八如何幹好招人罵的事呢?

    老八其實不差,也許,最大的錯就是奪嫡輸了而已!

  • 4 # 逐夢浮生533

    帝位是各方利益權衡的結果。

    1.身份上雍正生母德妃當時為後宮之首(皇后死後康熙未立新後),此其一。

    2、康熙晚年社會問題凸顯,國庫空虛,災禍連綿,需要一個鐵血手腕的帝王整頓,八爺為了籠絡人心無法真正觸及問題的中心和官僚利益,這也是康熙看中雍正的重要因素。

    3.抓住了京城的軍權:與九門提督隆科多結親,確保登基順利。

  • 5 # 電量百分之九點一

    康熙晚年,政治上確實出現了不小的問題。所以他需要一個手段狠的繼承人,而老八集團的人太多了。這些人之所以跟隨老八,無非也是看重老八登基之後的利益。這會讓本來就出了問題朝政會更加嚴重。康熙這時候與其說選繼位人,不如說他想選一個能治理朝政的醫生。而胤禛的腹黑手狠勤政都是很合適的選擇,當然胤禛也是很清楚他父皇的需求的,刻意去迎合了康熙。

  • 6 # 在等待中行走

    縱觀整個康熙朝末期,最精彩的政治權利鬥爭 無不莫過於廢太子時,九子奪嫡,九子裡八阿哥胤禩勢頭最為風火,卻摔的最慘,究其原因無過與以下幾點,

    其一,康熙非常厭惡術士之流,然對胤禩卻利用張明德相面為自己立嗣的行為深惡痛絕,導致胤禩在他心裡的形象大損。胤禩的個人威望和私黨勢力元氣大傷。

    其二,死鷹事件,歷史上卻有其事,第一主角也是八爺,不過最倒黴的也是他了,康熙五十三年,康熙巡視熱河,老八胤禩原該隨侍在旁,但因當時恰是其母良妃去世三週年的祭日,所以他前去祭奠母親,未赴行在請安,只派了太監去康熙處說明緣由,表示將在湯泉處等候父皇一同回京。這原也沒什麼,但壞就壞在他託太監送給康熙的老鷹開啟來竟奄奄一息,令康熙極為憤怒,認為這是八阿哥對自己的詛咒,當即召諸皇子至,再責胤禩, 並說:“自此朕與胤禩,父子之恩絕矣。”史稱“斃鷹事件”,形象大大跌落。

    其三, 也是最重要的,康熙言語之間也註定了老八無緣嫡位,康熙帝:①廢皇太子後,胤禔曾奏稱胤禩好。春秋之義,人臣無將,將則必誅。大寶豈人可妄行窺伺者耶?胤禩柔奸成性,妄蓄大志,朕素所深知。其黨羽早相要結,謀害胤礽,今其事旨已敗露。著將胤禩鎖拿,交與議政處審理。②胤禩素受制於妻,任其嫉妒行惡,是以胤禩迄今未生子。

    綜合以上總總,或之各種種巧合,山雨欲來風滿樓,種種不幸也隨之而來,八爺最後下場也是悲情,被雍正下獄而死,唉哉!

    胤禩

  • 7 # 歷史走廊

    這個問題是個有趣的問題!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先說才能,兩人都是平起平坐的王爺。在爭奪皇位這件事上是在同一起跑線上的。雍正相比於八王爺,他是四王爺,有優先繼承的權利。雍正性格老謀,沉穩。做事果斷不託泥帶水。相比八王胤禩結黨贏私,太過明顯。

    在奪嫡的過程中,事件並不是獨立的。上有康熙大帝睿智,下有各個謀臣的察言觀色。雍正的辦法是討好康熙,團結兄弟,做到恰如其分,保持中立。八爺黨就顯得略遜一點。到康熙的眼裡立判高下!也許康熙作為一個父親,也不願意他們兄弟鬩牆。

    尤其是在兩次廢太子事上,雍正做的更能讓康熙安慰。

    第一次廢太子之後,雍正提出復立胤礽為太子,符合康熙的家長意願,更看出雍正的手足情深,讓康熙更對雍正加分。

    第二次廢太子,作為一個人做事不能一錯再錯。雍正的表現更能看出她的果敢。而八王爺在這兩件事上的表現顯然得不到康熙明君的肯定。

    再有,在奪嫡這件事上,雍正的政治手腕又比 八王爺高明。在那個槍桿子出政權的時代

    雍正暗裡和年羹堯,隆科多保持關係。一是利用年羹堯控制十四阿哥胤禵,二是利用隆科多

    控制京中局面。一切都在掌握中。

    雍正首先上有康熙的肯定,下有一些人對他的忠誠,擁護。再加上雍正是個有心計的人。他的這些手段,即使奪嫡失敗,也能全身而退。

    八王爺的失敗,他沒有十四阿哥胤禵馳騁疆場穩定邊疆的功績,也沒有四阿哥胤禩討好康熙的政治手段。他只是自娛自樂,自以為是的爭奪罷了,他只是為了奪而奪。

    在這個康熙和他幾個兒子的家族事務中,發生的這一件事,讓我們這些後來人又多了幾分生活的樂趣。

  • 8 # 風吹著呢

    主要是胤禩的生母衛氏引用康熙帝的話說:“此辛者庫賤婦所生”。這是極其厭惡的意思,可以看出康熙帝不喜歡胤禩,也沒把他做為繼位人看待。

    而從歷史上看胤禩的封王時間也不是在康熙年間封的,而是雍正帝上位後為了穩定局面加封他為親王。這也能證明,胤禩在康熙朝盡不是王,而是貝勒!

    從康熙帝后期封的王來看,胤禟封王的時間還是比較靠前,大概差不多和胤禛一齊封的,胤祉、胤禛和胤祺封為親王(和碩誠親王胤祉、和碩雍親王胤禛及和碩恆親王胤祺)而胤禟也封為多羅敦郡王,其中胤祺和胤禟都是一母胞兄弟(康熙帝最得榮寵的宜妃)!可見胤禩沒入康熙帝的法眼,更別說他能奪嫡了!

    最後要說的是康熙帝死前的兩年來看胤禛的職務,顯然康熙帝已把胤禛做為繼位人了,連續兩年讓胤禛代康熙帝冬季祀天,這就難能可貴了。

    為什麼不讓已經回京休整的十四阿哥代康熙帝祀天?顯然老十四胤禎也沒入康熙帝的法眼,最後還要把他從身邊支走,也顯然康熙帝沒把胤禎當繼位人。最後還要提的是康熙帝封胤禎為大將軍王時也只是貝子銜而已。大將軍是軍職,王也是職,不過是假王而已。康熙帝的意思是撫遠大將軍 王,是個沒實權王而已,兵權掌握在康熙帝手裡。

  • 9 # 煮酒官

    八爺在和胤禛的奪位之爭中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我認為也是根本原因,是性格作風的不同。雍正生性冷峻,做事風格嚴苛狠辣。而八爺則處處學康熙皇帝的寬仁,素有八賢王之稱。康熙朝後期,吏治已經非常腐敗,官員貪腐之風盛行,且大有愈演愈盛之勢。康熙深知肅貪懲腐,非有鐵腕雷霆手段不可,否則清朝基業必不久長。胤禛就具備這種素質,而八阿哥就過於寬仁了。所以康熙心目中必然傾向四阿哥。

    第二則是胤禛的謀士運籌得當,制定不爭而爭的方針。八阿哥則不然,他十分注重籠絡各級官員,幾乎是一呼百應,這就犯了康熙的大忌。四阿哥則是一副孤家寡人的樣子,既不營私,也不結黨。這樣他和老八一正一反,在康熙心中的印象就可想而知了。

    當然,在最後時刻,雍正肯定也得到了軍隊的幫助,才穩定了局勢,最後勝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母豬便秘後對哺乳期的仔豬有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