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七路爻
-
2 # 順其自然的低調
我家的車型號是哈弗2015買的,到現在除了換過一個右側大燈燈泡。基本別的毛病沒有。一直都是我老婆開接送孩子上學。現在的中國產車真的不錯。配置很全。身邊朋友大多數都開中國產車的。還是結合一下自己的實際情況。量力而為。再有你開好車面子有了。鬧心的事情也多了。保險啊。如果出現小事故小毛病維修費用也比中國產要高很多。
-
3 # 李金巧2
支援中國產,如果你不是生意人,需要面子,只是一個代步工具,首選中國產車還是不錯的。就中國產車個人比較喜歡長安和長城這兩款車型,目前長安CS55、75、95車輛的外形設計和配置都不錯。
我之前就是長安CS35後置換CS75,缺點有點費油,其他個人感覺還不錯。
-
4 # 志慧食品機械銷售
農村攀比的太厲害 孩子結婚 談戀愛 女方都是先看車 家長壓力越來越大 男女比例失調嚴重 農村小夥找不到女朋友 成家的不敢出去打工 生怕回來老婆成別人的 感覺這社會早晚要亂
-
5 # 蝶難入畫
誠邀。
在多年前乃至現在,老一輩一談買車必然優先大眾,其次日系德系,再次其他合資,對中國產車當真是嗤之以鼻。那麼這種說法現在還適用麼?
答案是否定的。
人總是用最初的眼光和第一印象去判斷一件事物,這種固化思維固然是簡便且不容易犯錯的直接判斷方法,卻給了德系、日系、大眾乃至其他合資甚至豪華品牌犯錯的機會,也否定了中國產車這些年來的努力追趕和奮發圖強。
很明顯,當前大部分自詡懂車的人就是這麼做的。甚至連二手車市場上自己的中國產車保值率都不如合資車。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事實可以說是,也可是說不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可以越來越硬氣的說:絕不是這樣!
合資車們這些年在中國市場嚐盡了甜頭,也開始挖空心思怎麼才能進一步擴大利潤,將利潤最大化。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偷工減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減配。最近這些年我們慢慢開始聽說大眾車乃至德系車普遍開始燒機油了,日系某些車型還越開機油越多漾滿發動機艙了,斯柯達開始沒有防撞梁了,日系車不僅沒了防撞梁連高強度鋼都不用了,Sagitar懸架減配到大範圍斷軸只能召回焊個鐵條加固了,隔音棉省了,發動機蓋尾箱蓋液壓桿減配沒了,輪胎從馬牌米其林變佳通韓泰了,底盤裝甲防鏽噴漆發動機艙保護蓋等等全都沒了,還有太多太多事例等等,這些不就是我們近幾年親眼目睹的嗎?
同樣是多年前的中國產車,那時候的中國產車還停留在模仿階段,缺乏造車經驗,沒有核心技術,一切舉步維艱,生產出來的第一臺車甚至在向政府部門報喜的路上就趴窩。逐漸能夠量產有了銷量後,車主們發現中國產車開個一年兩年就開始各種小毛病異響,像是要散了架。是,中國產車剛起步階段確實質量差,毛病多,不耐造。但是萬事總要有一個過程。從奇瑞2001年造出第一臺車到現在已經18年了。這18年裡中國能從gdp世界排名十幾二十几上升至現在得第二,經濟總量是美國的70%,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生產體量。18年裡中國產車企同樣也是有了日新月異的發展,脫胎換骨,一飛沖天。甚至可以說,目前的中國產車企技術實力已經是當前世界上中上等甚至區域性技術領先。
這也就是我想說的,為什麼我們都看到了中國這些年的發展,西方資本主義從誕生至今2.3百年了,目前除了美國全部被短短建國60餘年的中國超越。而就不願意承認中國20年左右的造車歷史不能趕上西方百年的造車經驗呢?
來看看中國產車和合資車當前的境況吧。當前中國產車,普遍價格要比同級別合資車競品便宜3-5萬元,配置更豐富,更良心,造型更新穎耐看。而合資車依然定價高,配置低,用料差。同樣都是在中國生產的車,只不過是中國工廠生產換標。
這時候也許會有人說,中國產車三大件弱。有人說,合資車有細節處理經驗,使用多年故障率也低小毛病也少。還有人說合資車品牌價值強於中國產,開出去更有面子。還有人說合資車保值率要更高一點。可能目前的中國產車想要完全駁倒以上說法還略有不足,但是我想說的是,中國產車正在快速縮短以上問題的差距,甚至有些已經和合資車不相上下。舉個例子,奇瑞自主研發的1.6t發動機資料爆炸,全面超越合資同排量發動機,同樣長安的發動機效能也可圈可點,而長城、吉利的底盤無論做工還是調校都是媲美甚至超越同級合資車的。在電動領域,除了特斯拉,比亞迪無論是混動技術還是純電動技術都全面領先合資品牌。這樣的進步難道還不足以讓每個華人樹立對中國產車企的信心嗎?如果再給中國產車三年五年或者十年,到時候會是什麼樣子誰敢想象?
我們再看看同一時期也就是當前的合資車在做什麼。依然減配,依然定價高昂。而當此時的優秀中國產車企開始推出中高檔中國產豪華品牌並開始被消費者認可的時候,國家果斷降低了進口車稅,開放競爭。合資車們能做的只剩下紛紛降價。如果這時候你才發現原來合資車一臺車的利潤這麼高,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利潤比你想象的還要更高!一臺合資車,稅佔了近一半,剩下的一半的一半全都是利潤!換句話說,一臺20萬元的合資車,去掉稅可能也就11.12萬,而成本也就5萬不到,剩下的全都是利潤!現在降個幾千一兩萬的耽誤合資車賺你錢麼?如果因為降一點價能多賣幾臺,他們賺的更多!而且還會對中國產車形成巨大壓力!因為現在得中國市場已經基本飽和,全年能賣多少基本是能夠預估的,合資多賣了,那麼中國產就會少賣!
再看中國產車的利潤。中國產車企每年甚至每個季度都會公開財報,把自己賣了多少臺車多少營業額多少利潤都公之於眾。我們可以很輕鬆的在網上查到幾乎所有中國產車企的財務資料並據此推算出平均每臺車的利潤。3000-7000,這就是中國產車的利潤。而合資車是中國產車的3-7倍甚至以上。
回到汽車質量的問題。其實並不能全怪那些看好合資品牌的人,因為他們並不瞭解中國產車。可以說我們每個人都無法完全瞭解中國產車。為什麼這麼說,是因為汽車的使用週期過長。拿手機來對比,以往中國產手機和中國產汽車一樣,質量差山寨等等,小毛病一大堆。但是這些年來被普遍認可,甚至中國產的華為銷量超越了蘋果,另外還有小米oppo等一大批優秀中國產手機。人們之所以能夠相對迅速的認可中國產手機,原因就在於手機的使用壽命普遍在1-3年,很多人一年就換一次手機。更新頻率快讓中國產手機的進步更容易被消費者接受,讓他們更清楚的看到中國產手機的進步歷程。再者就是手機價格相對更便宜,幾千元即可擁有,不好用可以隨時換,基本不影響生活質量。
而汽車就沒有這兩大優勢了。由於汽車使用壽命理論上是8-15年,國外二三十年的老爺車比比皆是。而報廢日期更是幾乎無限,在中國只有國家政策能夠約束強制報廢,在國外基本沒有限制,只要你能開。事實上在中國一臺車的使用壽命普遍在5-15年。於是問題出現了。一位消費者10年前購買了一臺中國產車,毛病多問題多,越開越後悔自己沒買合資。但是都是小毛病車還能開,損耗品不值得換,再開幾年將就著吧。在這種心理暗示下,也許他會在2015年甚至再往後才會換車,而且一旦換車就不會再考慮中國產,同時也會把自己的用車體驗傳播給自己周圍的人。這樣就會影響力很大,對中國產車品質造成很壞的影響。但是你能說這個人說的是錯的嗎?2010年時候的中國產車就是那個樣子,他是親身體驗過並被折磨了好幾年,他說的話更有說服力。但是問題是,2011年買中國產車的車主是什麼感受?2012年買中國產車的呢?2013、2014一直到2019年呢?這些年的變化,2010年買中國產車的車主能感受到嗎?不能!這就是使用週期長給較早一批中國產車主造成的心理陰影。
另外就是汽車價值較高,很少能有家庭或個人能一年兩年為週期更換汽車的。買汽車要比買手機更慎重,也更注重使用感受。所以一個人對一臺車的印象是好是壞,對周圍人群的影響力更大更廣泛。
綜上,我個人認為對中國產車印象不佳的主要原因還是以上兩點。但是我希望題主記住一點就足夠了。那就是車是自己買自己開自己用自己養,那些議論你開什麼車議論你車子好壞的人,他們會幫你掏錢嗎?他們會給你買車險交購置稅嗎?所以只要自己喜歡,何必管別人的嘴!無論是中國產還是合資,都是你自己的選擇,喜歡就不要管別人說,選擇就不後悔!
-
6 # 不喝潘金蓮喂的藥
怎麼看?看個錘子!你是置換,肯定是有車的人,還在考慮中國產車,心裡沒有一點逼數嗎,中國產車那三大件叫三大件嗎?真的想罵人!
回覆列表
同事不少是合資車,福特、現代、別克、英菲尼迪、寶馬、凱迪拉克都有。我第一臺車長安35,快六年了,除了換火花塞、氧感測器、升窗器、電瓶,其它都沒出過問題。最近打算換臺大點的,還是決定長安,對比了一下合資車,配置基本相等的情況下,價效比高得多。而且長安的三大件確實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