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可以看出兩位的能力、名聲應該差不多的,但是,為何最後成就差異很大,希望大家一起分析一下,以史為鑑,對我們後人是很有啟示意義的。
4
回覆列表
  • 1 # 秦時明月的光

    “鳳雛臥龍,得一人則安天下”,但現實並不是這樣。不然劉備早統一三國了,哪還有後面司馬懿的事。

    是什麼主要原因導致最後的成就差距這麼大?

    一、諸葛亮和龐統首先地位不同。諸葛亮年少成名劉備三顧茅廬,下了一番苦功才肯出山的。而且已跟隨劉備多年,從這個角度來看,在劉備眼裡明顯諸葛亮更加獲得重視。而龐統先是周瑜功曹後來才投奔劉備,所以身份地位是不及諸葛亮的。

    二、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出自水鏡先生的評價,但是,在正史中,“儒生俗士其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有伏龍鳳雛”才是司馬徽的原話。當然,無論怎樣,這都是將龐統和諸葛亮放在一起比較。在此基礎上,因為這句話是名士司馬徽所說的,促使龐統和諸葛亮的名氣都提升到一個高度。

    三、龐統早期在孫權手下,因為根本看不上週瑜,所以孫權並不重用他,後在劉備手下做官,不願意做這些芝麻小的事,後經諸葛亮與魯肅一直推薦龐統給劉備,才得以重任,但因為死的太早了,一身的才華,還沒有得到完全的施展,這什麼能和諸葛亮進行比較,只能留給後人無限的遐想。

    最後,除了水鏡先生的高度評價,龐統之所以能和諸葛亮齊名,也是因為自己確實很有能力。雖然襲取益州是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就已經制定的戰略,但是,是龐統提出了“逆取順守”的思路,幫助劉備堅定了攻打劉璋的決心。而且,龐統輔佐劉備,很快打下西川北部大片領土,直逼成都的咽喉雒城。由此,如果不是不幸中流矢而亡,龐統今後的成就即便不能和諸葛亮相媲美,至少也是蜀漢的重臣。所以,龐統和諸葛亮齊名,顯然不是一點基礎都沒有的。

  • 2 # 大鵬說國學

    第一個原因就是諸葛亮有三顧茅廬,特別的體現了劉備的求賢若渴!而且這是多少文人的夢想,都想著有一個明主能夠這樣對待自己,那麼多文人的偶像,當然要有很多的後世文人緬懷和羨慕!諸葛亮來到劉備這裡後就做了蕭何的角色,這個是極為重要的角色!想想劉邦沒有蕭何是絕對不可能成功奪取天下的,所以蕭何才被劉邦稱為“功人”,武將們是“功狗”!

    而龐統就不一樣了,是自己來的,而且龐統很醜,來了之後還不受待見,後來諸葛亮到劉備身邊再次說起的時候,劉備才又把龐統請回來!這個待遇是千差萬別的!這個時候龐統才開始做劉備的軍師!

    第二個原因就是,諸葛亮和劉備的故事更長,有了託孤的故事,還有諸葛亮的六出祁山,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故事,有長使英雄淚滿襟的故事,這個集中的體現了君臣之間的際遇!太難得了,所以才有人認為他們之間的故事是君臣典範,不管真實的劉備是不是這樣想,但是劉備和諸葛亮是唯一的一個君臣在一個廟裡供奉的祠堂“武侯祠”!這個可以說是獨一份啊!

    龐統就不一樣了,在落鳳坡早早的就死了,後面就沒有故事了,也沒有託孤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故事了!

    第三個原因,就是三國演義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諸葛亮已經成了神一般的存在,形象太光輝了,這個形象已經深入人心了,周瑜成了赤壁之戰的配角,魯肅成了一個忠厚長者!劉備成了一個只會哭的白痴一樣的人,七擒孟獲,罵死了王朗,與司馬懿的一次次的精彩的鬥法。那麼這些都是為了什麼,為了突出諸葛亮的多智而近妖的光輝形象!

    龐統的故事早早的就結束了!而且還是爭功勞把自己給爭死了的感覺,這個也是天差萬別啊!

  • 3 # 江湖小曉生

    諸葛亮和龐統,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應該是同門師兄弟。諸葛亮的師傅是龐德公,而龐統的叔叔便是龐德公。龐德公這位神秘人物,自己沒有出山,卻教出了兩個天底下頂尖的人才。而這兩個人應該是見過面的,至少在龐德公家中是見過面的。臥龍鳳雛這種宣傳手段,也應該是在那個時候,龐德公為他倆量身定做的。兩位都有經世之才,為何後來的成就差距那麼大呢?

    第一,龐統壽命太短,死於落鳳坡下。

    對於龐統的結局,我們是非常瞭解的。為了幫助劉備奪取益州,龐統為他獻出了上中下三種計策,最終劉備選擇了第二種。也就是在回雒城的時候,龐統不幸中了益州大將張任的埋伏,最終死在了落鳳坡。當時他才三十六歲,論起英年早逝,他比三十八歲去世的郭嘉還要早兩年。不過郭嘉已經輔佐了曹操十一年,可龐統才剛剛加入到劉備的隊伍當中來,所以還沒來得及施展抱負就去世了。

    而諸葛亮卻足足活了五十四歲,雖然也不算年紀太大,不過這個年紀的他,該完成的功績基本上都能完成了。所以諸葛亮後來能夠成為蜀漢的丞相,甚至是千古名相,這是有原因的。至於龐統,可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第二,龐統三心二意,諸葛亮一心一意。

    我們都知道,龐統最初並不是為劉備效力的,他一開始是想在荊州發展。畢竟這塊地方是他的老根據地,他的人脈關係都在這裡。後來他發現劉表並不是一位英明之主,所以他放棄了劉表,轉而投靠了當時正在壯大的孫權。在孫權這邊乾的實在是有些不如意,他終於遇到了劉備,所以就投奔到了劉備帳下。當時的劉備正在創業,得到這位謀士的幫助,如虎添翼,自然是十分器重龐統。不過龐統這麼三心二意的行為,也是限制了自身未來的發展,畢竟荒廢了年輕的時候

    諸葛亮就不同了,他二十七歲之前並沒有出山,一旦出山便跟隨了劉備和他兒子劉禪一共二十七年,一直到了死都沒有投奔過其他人。他在一家公司幹久了,就算是做保潔的,都能混出頭來。諸葛亮從業開始,就沒有換過第二家公司,所以他在蜀漢的發展,自然是不可限量的了。

  • 4 # 上將噯福斯

    因為龐統死得太早了。

    沒有出山以前,臥龍鳳雛名聲相差無幾,都是荊州的青年才俊。都與司馬徽、龐德公等荊州名士交好。

    但是相對來說,諸葛亮略勝一籌。

    諸葛亮是名門之後。

    他的叔父與劉表交好,所以諸葛亮一家在荊州的地位本來就很高,屬於權貴階層。成年後,諸葛亮又娶了荊州名士黃承彥的女兒(據說叫做黃月英),這個黃承彥是蔡瑁的大舅哥,與劉表是連襟,透過這一層姻親關係,劉表就成了諸葛亮的姨夫。劉表的兒子劉琦、劉琮與諸葛亮是表兄弟。由此可見諸葛亮在荊州的地位。所以他可以“躬耕南陽”,還能衣食無憂,還能結交名士,聲名遠播。這都是有根基有原因的。他不需要苦心鑽營,到處投機。

    相比之下,龐統的處境就差得多了。

    龐統的父親,無人知曉,連三國志都沒有記載。說白了就是沒有什麼功名,只是一個普通人。龐統與荊州名士龐德公很可能沒有什麼親戚關係。如果有,三國志龐統傳會記載。而且發掘並大力推崇龐統的,恰恰是另一位名士司馬徽。

    老話講,英雄不問出處。但是老話又講,背靠大樹好乘涼。特別是在東漢末年門閥政,zhi的年代,尤其講究出身和門第。

    由於龐統出身的卑微和地位的低下,他想成就功名,比諸葛亮要困難的多,道路也曲折的多。

    為了出名,龐統主動去拜訪司馬徽。在司馬徽的大力傳播下,龐統的名聲才漸漸宣揚起來。不久,他當了南郡的功曹。其實就是南郡太守的助手。曹操南征荊州,龐統還是當他的功曹。赤壁大戰以後,周瑜攻下南郡。龐統還是當他的功曹。周瑜死後,龐統還親自護送靈柩到了東吳。在江南逗留了將近一年。主要目的是結交江南才俊,想在孫權那裡謀取官職。

    公元209年,劉備佔據荊州四郡以後,龐統才投靠了劉備。比諸葛亮晚了將近兩年,對劉備奪取荊州又沒有任何功勞,所以劉備剛開始只讓他當了一個代理縣令。諸葛亮則負責整個荊州四郡的行政事務。兩個人的差距,從一開始就已經拉開了。

    龐統死的太早,功勞太小。

    投靠的晚已經很吃虧了,偏偏又死的太早。還沒來得及建立功業,就掛了。

    龐統是209年投靠劉備,214年就被射死。他的主要功勞就是為奪取益州出謀劃策,但還沒有成功就死了。這個功勞實在太小。

    而諸葛亮呢,在這個階段只比龐統的功勞稍微大一點。但是勝在多活了幾十年,劉備死後,整個蜀漢人才凋零,功勳隕落,只剩下諸葛亮來主持大局,他就是蜀漢的擎天巨柱,聲名當然顯赫了。

    假設龐統沒有在落鳳坡被射死,而是像諸葛亮一樣又活了幾十年,那麼他的聲名肯定不在諸葛亮之下。

    因為龐統善權謀,又有德行,正好彌補了諸葛亮不善權變的缺點。諸葛亮守正,龐統用奇,諸葛亮坐鎮成都,龐統隨軍出征,兩人又都是謙謙君子,相得益彰。必定能夠輔佐劉備成就大業、興復漢室。臥龍鳳雛也能並駕齊驅,同傳美名。

    可惜,龐統死的太早了。所以說一切都是假的,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啊,沒有這個本錢,其他一切都沒有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大家買什麼東西不猶豫?怎麼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