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呆趣說歷史

    自從黃巾起義以來,漢朝分崩離析,中原陷入了軍閥混戰的時期。本來軍閥割據沒有那些少數民族的事,他們住在蠻荒之地而且沒有形成強大的戰鬥力,但是曹操站了出來,把幾個少數民族整合然後內遷中原。

    曹操想法挺好,胡人的內遷既補充了兵源,又可以免受胡人在北方邊境頻繁的騷擾。

    但是曹操錯誤的民族政策使得雙方衝突不斷,民族矛盾越來越尖銳,特別是胡人和漢人的文化衝突,使得胡漢無法和平融合。這就是五胡亂華的根源所在。

    終於小打小鬧了幾十年之後,終於在公元311年,匈奴人率先發難攻破洛陽,開始屠殺漢人,此後的百餘年間,漢人減員到600萬左右,中原陷入了最黑暗的時期,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曹操。

  • 2 # 復活的馬克斯

    這是胡扯。曹操對北方少數民族有著最聰明的辦法。也是有史以來最成功最好的辦法。他先武力打敗北方少數民族,讓他們懼怕,再把他們的首領及兒子質押在身邊,再派漢族官員管理少數民族地區,從而使整個北方穩定。只是司馬家奪權後,放棄了這一政策,才使北方少數民族重新利用內亂壯大起來,帶來了五胡亂華。所以,五胡亂華是背離曹操政策的結果。而以後醜化曹操,後來的漢族政權都是些蠢貨,再沒人想到這麼英明的政策。

  • 3 # Silence48324597

    還不如說是袁紹,他的一個餿主意,導致原本已經成熟穩定的中央土崩瓦解,皇權散落,接著就是漢末、三國、魏晉南北朝、五胡亂華五百年的戰亂,直到隋唐重新確立皇權。曹操說解決十常侍之亂一獄卒足矣,反被譏諷嘲笑,這就是所謂小問題打解決,大炮打蚊子。而所謂宦官、外戚,不過是依附於皇權之上的東西,漢朝四百餘年,東漢二百餘年,這個體制已經形成並穩固,形成了有力的中央穩定機制,不能貿然打破,皇權、宦官、外戚、官僚形成一個凳子,四隻腳,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突然引入的一個外勢力,未必是好事,最後,宦官、外戚倒塌了,皇權獨木難支,官僚要麼投奔軍閥、要麼自己成為軍閥,最後隨著皇權的奔潰,漢末延續至隋唐的戰亂不可避免的發生了,雖然中間也出現過三國、西晉這樣的短暫相對和平、發展期,但是,只能說大廈已經奔潰,這樣的和平期不過是一個暫時緩衝,戰亂成為了歷史必然。直到隋唐,新的制度創造性的出來,就是科舉制度,這一制度最終取代了了舊官僚體制,成為了新官僚體制,皇權因此而得到重新的鞏固,形成新的一個體制,也就是古代中國的二元制,皇權、官僚體制。

  • 4 # 愛歷史的三哥

    我認為五胡亂華的罪魁禍首不是曹操,是晉武帝司馬炎。

    因為司馬炎明知自己的太子智力低下,沒有治國之才,還立為太子。也曾有大臣勸諫,改立太子,司馬炎仍然不為所動。後面的結果,那就是因為皇帝愚笨,各大掌握重兵的諸候王,都想當皇帝,八王之亂開始,整整打了十六年。消耗了西晉國力,西晉人口因為戰爭都大量減少!各大諸候王,為擴充自己的力量,甚至招募很多胡兵胡將,為自己效力!這是五胡亂華的開端!胡兵在西晉王朝替諸候王作戰時,發現西晉王朝千瘡百孔孱弱不堪,他們就轉而開始劫掠西晉!

    還有一點,就是司馬炎給諸候王的權力還有兵力過大,這就為後來的八王之亂埋下隱患。

    司馬炎對北方的胡人採取了失敗了民族政策,最後出現了五胡亂華的慘劇。曹魏時期,對胡人採取的政策一直是延續曹操的政策。這一政策非常高明,就是將胡人漢化,逐漸同化掉它們。可司馬炎不這麼做,他瞧不起胡人,歧視內遷的胡人,把它們當作奴隸使用。這樣一來,內遷胡人便產生了怨恨之心。而北方的胡人形成了對首都洛陽的包圍的形勢。就這時候,司馬炎還沒有意識到胡人的可怕。大量官員上奏,遷走內地胡人,可司馬炎依舊不當回事。結果,八王之亂爆發後,內地胡人趁著戰亂,聯合外面的胡人進入中原,引發了五胡亂華,漢人損失慘重。

    總之司馬炎的責任最大!中國後來三百年的黑暗,他是始作傭者。

  • 5 # 柿正紅

    始作者為司馬懿。而曹操對內鼓勵生產,推行屯田制,鼓勵節儉,推行薄葬,鼓勵賢能,推行唯才是用。對外消滅蹋頓單于,內遷南匈奴,修好遼東公孫氏。平定各地軍閥,恢復了國力,穩定了邊防。國家日趨穩定統一,只剩孫權劉備割據頑抗。而司馬懿徵遼東,盡斬十五歲以下男丁,中原失去對草原的屏障。陰謀篡權後,強化家族極權,倒退回子孫世襲分封。自漢末、三國混戰後,又爆發西晉八王之亂。國無寧日,民不聊生,人口巨減,國力重衰。終致外夷蠻族趁虛而入,五胡亂華更空前絕後,炎黃子孫幾被滅種。司馬懿實為歷史罪人!

  • 6 # 張子曰

    看歷史,要一分為二的看,要帶著自己的態度和觀點去看,才能接近真相。

    關於曹操是五胡亂華的始作俑者的說法,我從前段時間收聽的自說自話的掌櫃的《曹操傳》裡面得到一些啟發,認為這個話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很多人講,曹操唯才是舉,開啟了選人用人的新思路,新局面,是歷史的進步,也是曹操得以戰勝袁紹,袁術,劉表等漢末諸侯的根本性因素。

    這個當然是正確的。

    但是很遺憾,唯才是舉從另外一方面講,其實也開啟了一扇潘多拉魔盒,放出了無數的魔鬼。

    為什麼這麼講?

    因為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所以大部分人對於任人唯才,唯才是舉的用人之道都讚歎有加,從情感共鳴的角度來說,無非大部分人認為自己也是有才的,所以也希望透過唯才是舉能夠出人頭地。

    但是很少人考慮過另外一個問題:這些從底層上來的人,是可靠且忠誠的嗎?他們的才能究竟是有助於國家的統治,還是有害於國家的統治?

    其實今天很多人慢慢的發現了一個很真實也很殘酷的事實,從我們當代的那些落馬的官員中看,不乏出身貧困之人,當官之後,反而比那些二代三代對老百姓,更為貪婪兇殘。很多人以為,正因為曾經窮困潦倒,所以才會對底層民眾有著感同身受,有著情感公民,會對底層民眾更好一點。其實這是一個並不美麗的誤會,恰恰相反,正是因為曾經窮困潦倒。所以才會暗自發誓此生此世絕不再受二番罪,再受二茬苦,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無論怎樣的恥辱也好,無論怎樣的背叛也好,無論怎樣的昧良心也好,都要堅持咬牙做下去,這才是很多官員的內心的真實寫照。

    其實,唯才是舉,其弊端的根本,就在於此。對於很多人而言,才能當然是有的;但是說到忠誠,說到可靠,這些沒有底蘊,沒有背景的能人,則是遠遠不如士族的,不如二代三代的。他們本身便是為求財求官而來,只要有財有官,他們隨時可以改變門庭而不會有任何心理負擔。

    曹操唯才是舉,任用了一大批能人。可說到底,司馬家取代曹魏的時候,其實,有幾個人為曹魏盡忠的呢?反而是毋丘儉,王凌,諸葛誕這些士族出身的官員最後在淮南掀起叛亂,試圖重新恢復曹魏江山。而曹魏任用的那批能人,在新的朝廷上,照樣做官。不能不說,曹操的唯才是舉固然成全了曹魏的江山,但世當曹魏的江山被司馬家所篡奪的時候,其實他們也無所作為。漢獻帝固然無能,卻也有荀彧,司馬孚等漢朝官員為之盡忠而不改;曹魏於亡國之時,卻無聲無息,自然而然的就發生了,難道不可憐,可嘆嗎?

    後來五胡十六國之亂,各路草莽紛紛崛起,前漢劉淵,後趙石勒,都是唯才是舉提拔起來的人才,這些人當然都是有才的,可正是因為這些人有才,劉淵搞掉了晉朝,石勒搞掉了前趙,一個個草莽英雄從底層一躍而起,成為中原大地的主宰,開啟了中國歷史上一段長時間的悲慘歷史。

    從根本上來講,首先必須講忠,其次才能講才。沒有忠誠,那麼才能便毫無意義,甚至是副作用。今天我們國家也是如此講,不能對人民忠誠,那麼才能越大危害則越大。

    就曹操本人而言,唯才是舉是有條件的。很多人只看到曹操講唯才是舉,但是卻沒有看到曹操到底是怎麼用人的。

    曹操的核心團隊從來都是早期那批人:荀彧荀攸,曹仁曹洪,夏侯淵夏侯惇,張遼有才,甚至超過兩曹兩夏侯,但是從地位上來說,他是遠遠不能取代兩曹兩夏侯的。五虎將其他人也是如此。曹操唯才是舉,肯定是用能人,但是真正核心的團隊,忠誠和可靠才是第一位的,所以從根本上來說,曹操真正的心腹和核心團隊,並不是唯才是舉提拔上來的那批人。

    所以唯才是舉在曹操那個時代執行的很好,曹操很好的掌握了其中的平衡。

    但是隨後則不然,後代並沒有曹操的能力,也無法獲得哪些底層提拔的官員的絕對忠臣,反過來這些提拔出來的能人最後一個個都成為催命符,一個個的把前朝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曹操的唯才是舉,其實卻是開啟了一個潘多拉魔盒,把一個個才能出眾卻野心勃勃的魔鬼放了出來,導致了中原的一次大動盪,雖然他自身並不需要為這件事情負責,他所處的時代他也應對的很好,但是後來發生的種種,卻是也不能說完全和他無關了。

    看歷史,要辯證的看。絕對不是今天說好的東西,就是真的好。

    很多說起來很好的東西,仔細一琢磨,其實,真不是那麼回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盆景每年要換土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