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愚蠢的畢言言

    心比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出處]“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態,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嫻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時似弱柳扶風。心比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紅樓夢》第三回)

    這是《紅樓夢》中對林黛玉的描寫,初進的大觀園的時候,描寫林妹妹的一句話:“心較比干多一竅”,即是指她像比干一樣有一顆七巧靈瓏心非常聰明,也是指她平日的比較多心。形容其聰慧美麗,氣質不凡,但是體弱多病。

  • 2 # chen清英雅秀

    《紅樓夢》中,賈寶玉第一次見到林黛玉的時候,覺得林黛玉真是與眾各別。只見“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這是林黛玉留給賈寶玉的第一印象,體態風流、冰雪聰明。

    《封神演義》中寫比干有一顆七竅玲瓏心,非常聰明。這裡“心較比干多一竅”,意思也是說林黛玉非常聰明。

    《封神演義》中,比干是皇叔,國之重臣,管理國家能力出眾,對紂王盡心盡力的進行輔佐,對商朝無限忠誠。

    《紅樓夢》中,林黛玉飽學詩書,手不釋卷,才學出眾。林黛玉第一天進賈府,吃過晚飯,賈母問林黛玉念過什麼書,黛玉道:“剛唸了《四書》。六歲就唸了《四書》,真厲害。後來大觀園起詩社,林黛玉的詩,都是寫得最好的。

    比干的才能,用在國家。林黛玉的才學,用在個人修身養性,為人處世上。

    林黛玉懂得孔孟之道,文章經濟,只是她不在乎。在賈府生活,她看出賈府的狀況,也看透身邊的人,只是不想改變自己的秉性,不願把自己的銳氣消磨在人情世故中,活的有稜有角,個性特別。我想,這就是她多出的是那一竅

  • 3 # 人間故事薈

    我個人覺得林黛玉多出的一竅是:多愁善感的心,也就超出常人的感性。

    怎麼說了,我們分析一下林黛玉這個人的性格體徵,她敏感多疑,而且很悲觀。

    從林黛玉葬花這節來看,不就是花嘛,如果換成普通人來說,花開花落不過是自然規律,一年四季輪迴而已,而林黛玉卻從中感悟到一些人生規律,覺得人生短暫,到頭來就如這落花一般,這說明林黛玉多愁善感,非常的感性。

    從林黛玉和賈寶玉相處上來說,林黛玉時不時的會耍個小脾氣,動不動就不理賈寶玉了,賈寶玉是千方百計的去哄林黛玉,別看林黛玉這樣,其實她的心是關心賈寶玉的,只是她感性,比平常人多了一份惆悵罷了。

    還有很多可以突出表現林黛玉的多愁善感。很多次的觸景生情,讓林黛玉沉醉到自己的世界不能自拔,但是縱觀全書,林黛玉的情商很高,她善於察言觀色,又會美妙的處理人際關係,言語上也比較善於表達,處處給別人臺階下,這也是她感性的表現,也是她比較惹觀眾喜歡的方面。

    我個人覺得,人活在世上,不光是要追求物質上的享受,更要追求精神層面的徹悟。林黛玉的出身,以及她寄住在賈府的遭遇,再加上她本身的性格特徵,可能造就了她更加註重精神層面的追求,她希望自己活得更透徹,更清醒,這些理智的表現,其實也是感性的最終體現。

    林黛玉多一竅,多的就是感性,多的就是多愁善感,多的就是悲觀中夾雜著睿智和理性。

  • 4 # 海闊天空詩酒花

    文學作品經常會使用各種修辭,比如大家上學時學寫作文常常會用到的比喻、排比、誇張、反問等等,修辭的目的只是為了行文生動,達到的效果應該是“意會”式的。如果硬要摳字眼,去追問修辭中的具體含義,那就是語文沒學好,牛頭不對馬嘴了。

    比如這個題目,問林黛玉的心比比干多出哪一竅,就好比問比天高是高到哪裡,比海深是深到哪裡,沒有意義。

    林黛玉“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是寶黛初會時寶玉對黛玉的第一印象,也是作者專門向讀者描摹的黛玉形象。這句話既有誇張,也有比喻,意思是說黛玉像比干一樣有一顆靈巧聰慧的“七竅玲瓏心”,也像西施一樣有一種獨特的“病態美”。

    修辭而已,不是實寫,不能追問黛玉的心到底比比干多出哪一竅。這種牛角尖問題沒法回答。因為,就連對比干剖心而亡的過程寫得特別詳細的《封神榜》,也沒有說比干的“七竅玲瓏心”到底是哪七竅,那誰又能說出黛玉另外多出的第八竅是什麼?

    我認為,對這句話的正確理解,應該是把黛玉和比干、西施相提並論,強調黛玉的美麗聰慧遠遠高於常人。

    把黛玉比成西施可以理解,西施是古代四大美女之首。但為什麼把黛玉比成比干呢?畢竟黛玉只是一個柔弱的閨閣女子,而比干是男性,還官拜丞相,這種身份,和黛玉的差別有點大啊。

    其實仔細分析,黛玉、西施、比干是可以用一個共通點串起來的。那就是“心”。

    先說大家比較熟悉的西施。她有一個著名的動作:西子捧心。成語“東施效顰”,說的就是病美人西施以手捧心、眉頭輕蹙的姿態特別有美感,醜女東施想效仿,結果畫虎不成反類犬,效果變成醜人多作怪的車禍現場。

    《紅樓夢》中,西施幾乎就是黛玉的形象標籤。不僅寶玉初見黛玉就有“病如西子勝三分”的感覺,還當場送給黛玉一個“顰顰”的名字,“顰”就是東施想學卻沒學好的西施招牌表情,寶玉給黛玉取這個名字,很明顯就是用西施指代黛玉了。

    事實上,因為體弱多病而造成身形纖瘦的黛玉,行動舉止自有一種別人模仿不來的嫋嫋婷婷,這和人們印象中的西施形象是高度貼合的,也就是現在還有許多人喜歡說的“病態美”。

    不是所有人都喜歡這種形象,王夫人就很厭惡這種充滿女性風韻的姿態。給晴雯硬加上狐媚之名的時候,她就直接把“病西施”作為一個貶義詞來形容晴雯。明裡是說晴雯,暗裡說的卻是黛玉,因為她直接說了,晴雯眉眼長得像黛玉。

    儘管王夫人厭惡西施式的美女,但她的態度也正好證明,黛玉的美麗和傳說中的西施是同一種類型,這是大家的共識。

    再來說說比干。他是商紂王的叔父,也是商紂王的丞相,傳說中的古代著名賢臣。比干的聰慧遠超常人,因為他有一顆“七竅玲瓏心”。憑藉著過人的聰明才智,他輔佐商王把國家建設得有聲有色。

    然而,商紂王被狐狸精妲己所迷惑,荒淫無道,崩壞朝綱。比干耿直進諫,得罪了妲己。在妲己的蠱惑之下,紂王要求比干貢獻出自己的“七竅玲瓏心”給妲己治病,比干無奈只能自己把心剖了出來。

    根據《封神榜》的描寫,比干剖心後奔走到路上,看見一個賣空心菜的婦人,問她,人要是沒了心能不能活。婦人回答,菜沒了心能活,但人沒了心就會死。於是比干大叫一聲,倒地而亡。

    這是一個悲慘的故事。在關於比干的傳說中,這個故事是少不了的。一如關於西施的傳說中,東施效顰的故事也是必然存在的。

    這個故事和黛玉有什麼關係呢?首先,當然是以比干特有的“七竅玲瓏心”來比喻黛玉過人的聰慧,正如用西施特有的“病態美”來形容黛玉的舉止形態。其次,前面也有答主說了,比干算是林姓始祖,他的兒子出生在一個叫長林的地方,後來被周武王賜姓為林。因此,用比干和林黛玉作比較,是有道理的。

    但我認為,還有第三個原因,這也是作者把黛玉和比干、西施並論的深層原因。

    西施和比干,不僅僅是出名的美麗和智慧而已,更是有著一顆躍動不止、熱血充盈的心。西施最著名的事蹟並不是“捧心”,而是為了越國的將來,在吳國宮中忍辱多年,為國為民付出自己的一切。比干就更不用說了,被殘暴的商紂王逼至剜心而亡,仍不改對國對民的一片赤誠,最終成就一代賢臣的美名。

    他們都是有心有愛的人,而不是冷漠無情、鐵石心腸。可以想象,終其一生,他們都抱持著一腔熱血、一顆真心,堅決不從於沒心沒肺、得過且過的流俗。

    這就是黛玉和比干、西施本質上相通的地方:不落俗套、從心而活。

    參見相關問答:

    《林黛玉的病態美已成為一種美的典範了嗎?你是如何理解病態美的?》

    《<紅樓夢>王夫人為什麼攆走晴雯?》

    《既然說探春的秋爽齋有梧桐象徵“鳳”,那麼黛玉的有鳳來儀象徵什麼?》

  • 5 # 黑白文章澤淵詩

    七竅玲瓏心是女媧賦予人的一種智慧的集結,是雙目洞察之竅,雙耳聆聽之竅,鼻孔嗅覺之竅,口舌品嚐之竅,聰明的人可以洞察秋毫,看穿真假善惡,可以聆聽世間之言語,辨別虛偽與誠實,可以有敏銳的嗅覺,分清香臭事物以及人情味,也可以品嚐人間五味,得知世間疾苦,比干擁有此心,忠肝義膽的賢臣都有此心,這是仁者的心,也是智慧的心。 比干在,社稷在,心不在,比干亡,相傳比干心可以與世界萬物交流,是心有靈犀一點通,林黛玉多一點也是有深刻韻意的,林黛玉多出的一心就是“淚心”,淚盡心幹,人亡,紅樓夢本來就是一部歷史書,作者寫比干、西施都是有特殊的意義,《紅樓夢》之所以偉大,就是大得可以讓所有的文化融進去,去分析這部名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去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