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芝麻家的二大爺
-
2 # 推過千秋呀
開門見山,一定會有。為什麼?就憑新海誠式這四個字!
新海誠式電影指的應該是新海誠最新的兩部作品《你的名字》和《天氣之子》。那他們的特點是什麼呢?顯而易見精緻的畫面,優秀的配樂和奇幻的愛情故事。這三點就合成了新海誠式電影。
當今的人們看電影的標準是什麼?我覺得是這三點1.有足夠吸引力的故事情節 2.優秀的音畫表現 3.電影本身的口碑。恰巧新海誠式的作品可以達到前面兩個標準,而口碑這東西只要電影優秀便如影子一樣會跟隨電影一生。
再有一點,說到新海誠我們第一印象會是什麼呢?毫無疑問,愛情故事。愛情故事從古至今就是人類百看不厭的型別。向人類販賣愛情故事,總有人會買賬。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提出過人生的三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沒有戀愛來臨時的孤寂與期待;“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是等待愛情時的不悔與思念;"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則得到愛情時的釋然與欣喜。每個人的心中都住著一位沉睡的少女,愛情就是喚醒少女的王子。所以我們才會熱愛愛情故事,所以我們才會為新海誠式的電影買單。
再不濟,總會人正年輕正熱戀,總不能讓熱戀中的情侶去電影看戰狼來發洩無處安放的荷爾蒙吧?他們就是新海誠式電影最佳觀眾。
最後分享一些新海誠電影的精美截圖
-
3 # 娛樂喵資訊
“桌布誠”的外號不是跟你開玩笑的,新海誠式電影的市場大大的有。
新海誠的電影以畫面精緻而著稱,幾乎每一幀畫面都可以用來做桌布,因此網友給新海誠起了“桌布誠”這個外號。
對於中國動畫影迷來說,最早接觸新海誠的作品應該是《秒速五釐米》和《言葉之庭》了。《秒速五釐米》對於少男少女來說絕對是有吸引力的,影片中新海誠對初戀描繪的唯美,哪個少男少女不為之動容。
《言葉之庭》又是講的姐弟戀的故事,少男看完後無限遐想,大齡女青年看完後流露出一抹小激動。
到後來的新海誠推出的電影《你的名字》,幾乎對全年齡段影迷通殺。可以說新海誠不會講故事,但是他對影迷喜歡題材的選擇是有他獨到的眼光的,因此新海誠式的電影是有市場的。
-
4 # 秦氏動漫mad
新海誠的動漫電影當然會有市場,作為新一代動畫導演編劇,在日本他可是被譽為最有資格能當宮崎駿的接班人。他至今所創造出來的作品中有兩部破百億票房的動畫電影,最接近目前維持著五部破百億票房的動畫電影作品的宮崎駿,雖然在國內似乎票房不佳,但是全球的票房卻很可觀。而且新海誠現在才剛剛40多歲正值大好時光年華,只要繼續努力,相信在日後一定可以做出超越宮崎駿,震撼全世界的優秀作品。
-
5 # 幼稚園找處
你好,請原諒我的不請自來。
請聽一聽我的見解。
我認為“新海誠試”的電影肯定會有市場的,說句實話,看了這麼多年動漫,新海誠的動漫電影對畫面的要求絕對是變態級別的。
因為你在新海誠的所有動漫電影中隨手擷取一張圖,都可以做為你的桌布使用,當然這個解析度取決你看的是超清,還是藍光的,又或者是超越藍光的2K和4K的。不同的解析度帶來的觀影體驗絕對不一樣。
我們也都知道新海誠是一個“不相信愛情的人”和“足控”“御姐控”,這個從新海誠的《秒速五釐米》和《言葉之庭》及《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中可以看出新海誠不相信愛情。
從《言葉之庭》和最新的《天氣之子》可以看出新海誠的足控已經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而從《言葉之庭》和《你的名字》又能看出新海誠是一個“御姐控”,當然以上這幾個什麼控,當然只是粉絲們的笑談。
要說新海誠式的電影嗎?其實有很多,比如我看過的《我想吃掉你的胰臟》這部劇場版動漫和《你的名字》的味道就有點相似。都是不相信愛情繫列。
所以,如果想看比較虐的劇情最後又是歡喜大結局的,選擇新海誠就對了。當然這個歡喜大結局只限於《你的名字》和《天氣之子》。
好了,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你還滿意。
回覆列表
先從天氣之子說起吧,看了很多評價,清一色的是:跟《你的名字》比起來差的太遠,劇情差強人意,這也在我的意料之中,畢竟大家開始接觸動畫,尤其是動畫電影,也就是這兩年的事情。新海誠的電影陪我走過了將近十年,且聽聽鄙人之拙見,順道也聽聽我這幾年的經歷。很長時間不寫東西了,文筆生疏,請大家多多包涵。
新海誠的電影,在《你的名字》以前都是慢節奏的,而且都是悲劇片。每當深夜看他的電影時總是能讓我感受到一絲睏倦,地點就那幾個地方:電車站、電車上、教室裡……一整部電影下來全部都是這幾個場景,人物的交流,動作,獨白,都是在淡淡的音樂中完成的,沒有奔跑,沒有人群,一切都是靜靜的發生著,你可以感受到時間在流動,就這麼靜靜的,劇情就到了高潮。就好像我特別喜歡的一部電影《老無所依》一樣,一切都不緊不慢,卻高潮迭起。
我第一次看新海誠的電影是在我高一的那年,那年《秒速五釐米》在我們圈子裡熱度很高,便去看了看。當時看的似懂非懂,那時候哪懂情情愛愛,不過一個傻小子,過著簡單的日子罷了。不過隨後的兩年讓我成長了很多,玩的好的朋友相繼出國,談了快一年的女朋友也甩了我,家長老師也理解不了我的心情。當時,抑鬱症就像我的摯友,如影隨形,我並沒有像大多數人一樣,想要甩掉它,我只覺得,這種感覺反而不賴。
我常常徹夜難眠,便在深夜中掏出手機,隨意翻看時又看到了那個名字——《秒速五釐米》。再次開啟,淚流滿面。不僅僅是因為結局,更多的是包含在其中的,每一個人的人生。
新海誠以前的電影沒有俗套的英雄主義,沒有所謂的主角光環,它可以是你的故事,可以是我的故事,也可以是他的故事。也就是因為這樣,他的作品總是帶有一份苦澀,因為不論是誰,都需要對現實做出妥協。雖然他的作品題材中都帶有一些奇幻,但總是拿平淡的敘事和稀鬆的日常來慢慢的闡述他的世界觀。這也是為什麼《秒五》能打動那麼多人的理由吧。又有誰沒有一個曾深愛著的,卻又不得不放棄的人呢?
我隨後接觸到了《言葉之庭》《雲之彼端》等等作品,可能除了《星之聲》我只看了一遍,其他的作品我都看了將近十遍,不得不說,誠哥將人們的生活完美地精煉了出來,加上自己的佐料,再感動大家,這可能就是新海誠電影的魅力所在吧。以至於看《言葉之庭》的那段時間,我很喜歡獨自漫步在雨中,任憑大雨把我淋透,好像那樣才能給我帶來一絲慰藉。
這裡不得不提到導致新海誠風格變化的一個重要原因——喜得千金。他的女兒新津知世(新津 ちせ)在2010年出生了,這可能是他風格變化的一大原因。
在2013年最後一部悲劇片《言葉之庭》之後,便迎來了他風格大變之作,也就是大家接觸最多的:《你的名字》。作為誠哥的鐵粉,我自然首映就看了,出來之後有一絲失望:新海誠的實力變強了嗎?變強了。劇情更跌宕起伏了嗎?更跌宕起伏了。那感動到我了嗎?我只能說:“沒有”
可能是因為女兒長大了,可以看懂自己做的動畫了,也有可能是因為誠哥心境變了,總之這部片子給我的感覺是:良好的商業片,但是對我來說,缺少了那一份反覆咀嚼才能品嚐到的那一份苦澀。所以我到現在為止還沒有看過第二遍。
最近忙的不可開交,以至於急急忙忙抽個時間去看《天氣之子》,誠哥的作畫,對鏡頭的運用也是越來越好,以至於有幾個鏡頭出來的時候我一直在起雞皮疙瘩,但是就劇情上來說,我認為和《你的名字》一樣,缺少那份藏在深處的苦澀。如果說《你的名字》需要一個好結局的話,我認為《天氣之子》完全不需要,畢竟這樣的劇情,更適合一個bad ending。
可能是誠哥自己的想法,也有可能是業界的趨勢,動漫這個領域也進入了快餐化時代,現在像以前那樣立意深厚,能稱為經典的神作也是越來越少,而那些爽文卻越來越多。在我看來,誠哥以前的作品就好像一杯清茶,剛入喉是清香,然後是苦澀,最後是甘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抗爭,最後卻又不得不向現實做出妥協。而最近的兩部電影給我的感覺是一杯飲料,剛剛入口帶來的甜蜜,終究比不上那清茶回味的甘甜。畢竟作為一個普通人,又有誰能為了一個女孩穿越時空,亦或是改變整個人類的軌跡呢?
至於《天氣之子》的劇情我就不再贅述了,大家吐槽的也差不多了,總的來說線性敘事是誠哥的一個特色,《你的名字》是個意外,而這次劇情的安排也是一如既往的平淡,只是抽去了那份韻味,平淡就變為了無味。
其實對於我來說,從《你的名字》開始,他就已經跌落了神壇,《你的名字》把他捧上了日本動畫界的神壇,但他,可能已經走下了自己心中的神壇。
但是,此類電影市場還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