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黑兔子牙

    要說到清朝的康熙、乾隆、雍正三位皇帝,幾乎是家喻戶曉,他們都是帝王之術爐火純青之人。康熙文韜武略,極富進取精神,雍正兢兢業業,設軍機處加強皇權,打擊腐敗。乾隆時期是封建社會最後的迴光返照,之後清王朝的統治日漸腐朽不堪。康熙勵精圖治,平三番,徵葛爾丹等等,等到康熙後期國庫已經沒錢了。但乾隆上臺的時候國庫豐腴,才讓乾隆有機會幾次下江南。雍正雖然在位時間短,但是糾正了許多康熙後期的問題,上承康熙盛世,下開乾隆盛世,縱觀歷史五千年,中國只有這麼一位皇帝能將兩個盛世緊密相連,推翻了之前的大興必大衰的傳統。雍正比較厲害,因為忍性吞氣茹苦領痛殺伐決斷的本領似乎更高一籌,乾隆更似富二代,利用雍正積累的國庫才足以提高民生,其二雍正年間對政界官員乃至當時社會的壓力是極強的,被抄家被打壓的官員不計其數,乾隆繼位後極大的放鬆了官員緊繃的神經,在官員乃至當時社會政界輿論之間被極大的稱讚。就康熙而言的確是集優點於一身的君主,但晚年無法改變朝廷黨派林立九子奪嫡的局面,國庫更是一貧如洗。三位君主卻有著相同的一以貫之的特點:一是“現實精神”,二是超凡勇氣。開拓疆土政治改革或是廣開言路都是無法離開以上兩點的支援。這三位君主無法去詳細評價誰比誰厲害,因為當時政治背景太不相同,倘若假設政治背景不變改變三位的歷史出場順序,我想或許每位君主的政績都不如其他兩位。本以為是皇上選擇了皇位,縱向橫向看過歷史才發現,原來是江山選擇了君主。以當時的歷史條件非本人不可。乾隆更似康熙以仁德執政,到嘉慶繼位後更應該像他的爺爺雍正那樣大力進行政治改革,可惜他缺乏現實的精神和足夠的勇氣。

  • 2 # 九命貓耳

    其緣由有以下幾點:其一:康熙皇帝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二位皇帝,登基的時候才不過是一個八歲的孩童,可是就是這樣的一個孩童,卻在中國封建帝王史上寫下了輝煌的篇章,開啟了傳奇的一生,平三藩,智擒鰲拜,統一臺灣,推儒家思想,重視漢族文化,從一個盲懂無知的少年,成為了一代梟雄康熙大帝。如果沒有康熙大帝,也無法開啟康乾盛世。

    其二:可是到了康熙晚年的時候,卻開始漸漸的糊塗了起來,兩度廢太子,但是太子胤礽也確實不給他老子爭氣,造成了九子奪嫡的局面,為了一個太子之位,朝廷上上下下結黨營私,分成了好幾個黨派。

    其三:對待官場黑暗,貪汙腐敗睜一隻閉一隻眼,不去嚴查貪官,試想老百姓沒有錢糧去吃飯,都在貪官的手裡,老百姓的怨恨日積月累的最後會怎麼做?

    其四:還有到了康熙晚年,開始閉關鎖國,斬斷與外部的一切聯絡,於是跟不上時代了。

    康熙駕崩的時候,立雍正為皇帝,雍正雖然僅僅在位十三年,可是他卻是這康乾盛世之中最最重要的,最最關鍵的一個人物,一個皇帝,他登基以後,開始整頓吏治,進行了一次錢糧大檢查,嚴肅治理了一批貪官汙吏,清理了錢糧虧空;設立軍機處,創立密摺制度,有助於瞭解下情,秘密立儲制度,避免了康熙末年的九子奪嫡的瘋狂局面,勤於政治,雷厲風行,13年裡面所批閱過的奏摺360卷,權力比明太祖的時候還要集中,康熙的寬容,讓官吏肆無忌憚的貪汙腐敗,乾隆稱自己為十全老人,幾次下江南,揮霍無度,如果沒有雍正的整頓吏治,大刀闊斧的一系列改革,恐怕滿清早已衰亡,何談什麼康乾盛世,所以功勞最大者當屬雍正!

  • 3 # 江湖小曉生

    康熙雍正與乾隆,這三位皇帝當政期間是康乾盛世的主體,也是滿清王朝最繁華的一段歷史。非要拿這三位君主做一個對比的話,我認為康熙的功勞是最大的,其次是雍正,乾隆的功勞最小。

    康熙南征北戰,是滿清王朝一統天下的推手。

    從順治登基以後,滿清王朝算是正式入主關內了。可是他們並沒有完成一統天下的大業。即使後來透過戰爭和妥協,勉強完成了一統江山,卻留下了太多的隱患。比如說雲南的吳三桂,臺灣的鄭經,蒙古的噶爾丹等等這些都是威脅大清王朝完整性的障礙。

    聖祖(康熙)仁孝性成,智勇天錫。早承大業,勤政愛民。經文緯武,寰宇一統,雖曰守成,實同開創焉。聖學高深,崇儒重道。幾暇格物,豁貫天人,尤為古今所未覯。而久道化成,風移俗易,天下和樂,克致太平。其雍熙景象,使後世想望流連,至於今不能已。---《清史稿》

    尤其是在康熙親政以後,三藩的問題異常尖銳,吳三桂幾乎成了半個皇帝,大清王朝的一半領土都成為了吳三桂的地盤。這一戰就打了八年之久,要不是吳三桂病死了,那還要打很久。後來從鄭經手裡收復了臺灣,從噶爾丹手裡完成了蒙古地區一統的局面,這些都需要康熙花費大量的精力。這些他都做到了,這才保證了後世子孫們不需要多動刀槍,享受太平盛世就好了。

    雍正皇帝改革吏治,實行新法,使得官場煥然一新。

    跟康熙不同的是,雍正皇帝沒有太多的武略,他大多數是文韜。在治國方面雍正是要比康熙略勝一籌的,因為雍正敢於出手,而康熙則比較喜歡縱容手下。雍正上位以後,懲治了一大批貪官,並且實行改革政策。雖然得罪了權貴,卻使得國家收入增加了不少。

    聖祖(康熙)政尚寬仁,世宗(雍正)以嚴明繼之。論者比於漢之文、景。獨孔懷之誼,疑於未篤。然淮南暴伉,有自取之咎,不盡出於文帝之寡恩也。帝研求治道,尤患下吏之疲睏。有近臣言州縣所入多,宜釐剔。---《清史稿》

    而且新政的實行,加強了中央集權,讓老百姓嚐到了甜頭,讓士紳們開始吃苦頭。這是一種魄力和膽略,一般皇帝是做不到的。康熙到了晚年留給雍正的其實是一個爛攤子,國庫裡幾乎沒什麼錢了,都被康熙打仗給打光了。這個時候就需要雍正這樣的皇帝來積累財富了。如果再上臺一個康熙,那滿清可能就提前結束了。

    乾隆皇帝享受了一輩子,保證了太平盛世。

    乾隆皇帝是有福氣的,爺爺康熙皇帝幫他把天下給打下來了,老爹雍正皇帝為他攢了不少錢。他上臺以後,便開始享受生活了。因為沒有什麼仗需要他去打了,也沒有貪官需要他懲治了。他甚至將雍正的很多新法都給廢除了,因為他認為這些新法得罪人。他處處都要跟康熙學習,其實打心眼裡是不服氣雍正的統治的。

    高宗(乾隆)運際郅隆,勵精圖治,開疆拓宇,四徵不庭,揆文奮武,於斯為盛。享祚之久,同符聖祖,而壽考則逾之。自三代以後,未嘗有也。惟耄期倦勤,蔽於權倖,上累日月之明,為之嘆息焉。---《清史稿》

    所以乾隆也想做個康熙那樣的皇帝,大肆揮霍國庫裡的錢財,卻不知道該如何攢錢。他老爸留給他的錢,沒幾年功夫就給花乾淨了。所以乾隆皇帝並沒有多大的功績,他最大的功績就是保持住了爺爺和老爹留給他的江山,維持住太平盛世的景象,讓老百姓們免受災難之苦。

    三位皇帝的特點是不一樣的。 康熙皇帝最大的特點是雄才大略,他的目光長遠,從整個國家的層面出發,從而解決足以讓滿清王朝混亂的不安因素。所以他常常出兵打仗就是這個原因,只有先掃蕩了這些障礙,才能讓後世子孫享福。而雍正皇帝則更加細緻化了,他對國內的制度產生了懷疑,發起了改革政策,這本身就是一項創舉。過去只有大臣想到改革,比如王安石、張居正,所以在皇帝半夢半醒的情況下,改革是很難實施的。而雍正皇帝本人就是改革的倡導者,他有這方面才能去實行改革,這是歷代帝王中所少見的。乾隆皇帝,是一個吃吃喝喝的大爺,最大的特點就是會享受。 總結:康乾盛世中,康熙排第一,雍正排第二。 康熙皇帝平定三藩之亂,剿滅噶爾丹,收復了臺灣,對大清朝版圖的貢獻是空前絕後的,所以他當然排在第一位。雍正皇帝改革吏治,不怕得罪人,實行新法,讓老百姓和國家獲得好處,讓士紳吃苦,其實都是為了給後世子孫攢錢。乾隆皇帝舒舒服服地享受了六十多年,將雍正留給他的那點財產全都給敗光了。到了他兒子上臺以後,只能殺和珅來填飽肚子了。這三位皇帝每一位都是聰明人,都知道在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事情,只是不同的是他們都有各自的性格特徵而已。

  • 4 # 正說清代十二朝

    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帝王對於“康雍乾盛世”的貢獻好比建房子!

    康熙皇帝文治武功,功勳卓著,為大清王朝這座高樓打下了堅實基礎,雖然後期基礎有些傾斜甚至有點“豆腐渣工程”但還是能夠拔高和繼續建下去的!

    雍正皇帝殫精竭慮,死而後已,不但將這座高樓的基礎重新修繕和穩固了一下,還置辦好了高樓所需的所有材料和錢財。除此以外,還把拆遷問題、手續問題、建築工人等等全部處理的妥妥的!

    乾隆皇帝壯年繼位,勵精圖治,開拓進取,一鼓作氣,將大廈建成,站在樓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沼液為什麼能被稱為“生物農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