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白酒蒸餾裝置 中國的蒸餾器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徵。其主要結構可分為四大部分:釜體部分,用於加熱,產生蒸汽;甑體部份,用於酒醅的裝載。在早期的蒸餾器中,可能釜體和甑體是連在一起的,這較適合於液態蒸餾。冷凝部分,在古代稱為天鍋,用來盛冷水,酒汽則盛水鍋的另一側被冷凝;酒液收集部分,位於天鍋的底部,根據天鍋的形狀不同,酒液的收集位置也有所不同。如果天鍋是凹形,則酒液彙集器在天鍋的正中部位之下方;如果天鍋是凸形(穹狀頂),則酒液彙集器在甑體的環形邊緣的內側。 東漢的蒸餾器:該蒸餾器為青銅所制,通高53.9 cm,分為甑體和釜體兩部分。甑體有儲料室和凝露室,還有一導流管。從器形結構來看,應屬於蒸餾器,上海博物館的研究人員用該蒸餾器還蒸出了酒度為26.6-20.4的酒。 中國的蒸餾器的基本結構特點可從東漢的這一青銅蒸餾器得到反映。大致可分為釜體(加熱或裝料部分),甑體(裝料或蒸汽揮發),冷凝器部分,冷凝液收集部分和冷凝液匯出部分。這一器形結構一直延續至今。與外國的蒸餾器有較明顯的區別。 宋代的蒸餾器:關於宋代蒸餾器的史料有三條,分別代表了兩種不同的器形。 《丹房須知》的蒸餾器"抽汞器",下部是加熱用的爐,上面有一盛藥物的密閉容器,在下部加熱爐的作用下,上面密閉容器內的物質揮發成蒸汽。在此容器上有一旁通管,可使內部的水銀蒸汽流入旁邊的冷凝罐中。 南宋周去非在1178年寫成的《嶺外代答》中記載了一種廣西人升練"銀硃"的用具。從記載文字中可對其結構作出推測。這種蒸餾器的基本結構與《丹房須知》中的大致是相同的,所不同的則在於頂部安一管子。 南宋張世南的《遊宦紀聞》卷五記載了一例蒸餾器,用於蒸餾花露,可推測花露在器內就冷凝成液態了。說明在甑內還有冷凝液收集裝置,冷卻裝置可能在包括在這套裝置中。 金元時期的蒸餾器:1975年在河北承德地區青龍縣發掘出的金代銅製蒸餾器結構如圖所示。 無獨有偶,無代朱德潤在《軋賴機酒賦》中描述的一種蒸餾器,據我們分析,正好與上述金代的蒸餾燒鍋結構相同。 明清以來的蒸餾器的結構如何,大概可從民國時期的資料得到一些啟示。基本結構與宋金元時代的並沒有很大的變化,主要是蒸餾器的容積增大了,適用於固態蒸餾的蒸餾器發展得更加完善。
古代白酒蒸餾裝置 中國的蒸餾器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徵。其主要結構可分為四大部分:釜體部分,用於加熱,產生蒸汽;甑體部份,用於酒醅的裝載。在早期的蒸餾器中,可能釜體和甑體是連在一起的,這較適合於液態蒸餾。冷凝部分,在古代稱為天鍋,用來盛冷水,酒汽則盛水鍋的另一側被冷凝;酒液收集部分,位於天鍋的底部,根據天鍋的形狀不同,酒液的收集位置也有所不同。如果天鍋是凹形,則酒液彙集器在天鍋的正中部位之下方;如果天鍋是凸形(穹狀頂),則酒液彙集器在甑體的環形邊緣的內側。 東漢的蒸餾器:該蒸餾器為青銅所制,通高53.9 cm,分為甑體和釜體兩部分。甑體有儲料室和凝露室,還有一導流管。從器形結構來看,應屬於蒸餾器,上海博物館的研究人員用該蒸餾器還蒸出了酒度為26.6-20.4的酒。 中國的蒸餾器的基本結構特點可從東漢的這一青銅蒸餾器得到反映。大致可分為釜體(加熱或裝料部分),甑體(裝料或蒸汽揮發),冷凝器部分,冷凝液收集部分和冷凝液匯出部分。這一器形結構一直延續至今。與外國的蒸餾器有較明顯的區別。 宋代的蒸餾器:關於宋代蒸餾器的史料有三條,分別代表了兩種不同的器形。 《丹房須知》的蒸餾器"抽汞器",下部是加熱用的爐,上面有一盛藥物的密閉容器,在下部加熱爐的作用下,上面密閉容器內的物質揮發成蒸汽。在此容器上有一旁通管,可使內部的水銀蒸汽流入旁邊的冷凝罐中。 南宋周去非在1178年寫成的《嶺外代答》中記載了一種廣西人升練"銀硃"的用具。從記載文字中可對其結構作出推測。這種蒸餾器的基本結構與《丹房須知》中的大致是相同的,所不同的則在於頂部安一管子。 南宋張世南的《遊宦紀聞》卷五記載了一例蒸餾器,用於蒸餾花露,可推測花露在器內就冷凝成液態了。說明在甑內還有冷凝液收集裝置,冷卻裝置可能在包括在這套裝置中。 金元時期的蒸餾器:1975年在河北承德地區青龍縣發掘出的金代銅製蒸餾器結構如圖所示。 無獨有偶,無代朱德潤在《軋賴機酒賦》中描述的一種蒸餾器,據我們分析,正好與上述金代的蒸餾燒鍋結構相同。 明清以來的蒸餾器的結構如何,大概可從民國時期的資料得到一些啟示。基本結構與宋金元時代的並沒有很大的變化,主要是蒸餾器的容積增大了,適用於固態蒸餾的蒸餾器發展得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