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素顏9139
-
2 # 發芽的大豆子
實白話文的發展歷史很漫長,早在唐宋時期就出現了白話文學。宋代的話本,明清時期的《西遊記》、《水滸傳》等小說都可以見證白話文的發展歷程。雖然在那個時期就有白話文學出現,但是因為當時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發展等原因,佔據主流位置的仍然是文言文。
不過到了1919年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後,因為胡適等人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致力於推翻文言文,提倡白話文。白話文才取代了文言文,從此成為了寫作的主流。中華民族幾千年以來一直佔據主流位置的文言文,最終會被白話文所取代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文言文自身比較晦澀難懂以外,這就使得它不能順應時代潮流的發展。而白話文簡單通俗,其是以當下人們的口語為基礎的書面語形式,人們在交流或者寫作的時候變得更為方便,使得語言的便利性和實用性大大增強。
當然,白話文可以替代文言文成為書面語,五四運動是個重要契機,胡適等人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所幸運的是,他們為之所做的一切努力收穫了重大回報。雖然我們中華民族文言文發展歷史悠久,其中的文化底蘊深厚,不過,畢竟對於大眾來說還是不夠通俗易懂,而白話文的出現正好彌補了這一缺點,我很慶幸自己生活在了現今這個時代,既可以感受古文的美妙,又可以享受白話文通俗易懂所帶來的簡單與便利,讓我們有機會更直截了當的表達對親人、朋友的愛意。
最早的白話是從民進開始說,是從宋朝開始的,宋朝不重農抑商,無產的市民階層很強大,由此產生了各種城市娛樂,為了讓老百姓聽懂,講話本說評書的就用白話講,最早的三國志平話等早期小說就已經有了半文半白的影子,隨後的一千年裡通俗易懂,不繁難艱深的白話逐漸在所有的領域擠掉了文言的空間,在明清兩代,文言文只見諸於科舉考試的八股文,官方的歷史資料、公文件案。
平時官員說話都用白話。但白話在文章字面上徹底擠掉文言文是在1911年之後,1915年開始的新文化運動(主旨在於破舊立新,傳播先進文化,打碎封建枷鎖)開始流行用白話寫文章,魯迅發表了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胡適也鼓勵不在用文言文拽文。文言文像西方拉丁文一樣徹底成了書本中的語言,在口口之間失去了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