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由於對歷史知識的匱乏,請問大家,從哪個朝代開始有試婚格格一說,呢?求告知
9
回覆列表
  • 1 # 縹緲峰下一粒沙

    “格格”原是滿語,意為小姐,是對滿族女性的一種稱呼,滿清初期時普通使用,後來成為一種封號,通常是指皇親宗室家的女兒,以及皇子府裡的低位份侍妾。

    這種稱呼是清朝時才出現的,那麼很顯然,試婚格格也是清朝特有的。

    雖然有格格之稱,其實試婚格格並不是身份高貴的格格,而是宮女。她們試的婚也不是自己的,而是主子們的。

    (電視劇中的清朝宮女)

    試婚格格分為兩種:

    一、服務於未成親的男性皇室成員

    古代沒有網路,生理教育也跟不上,普通人家的小少年只能憑几本小畫書去幻想,皇家可不同,有正經八百的實戰教導人員,就是試婚格格。

    試婚格格們要在皇子或小皇帝正式成親前教導他們通人事,不至於新婚當晚在新娘子面前丟了面子。

    對於有心攀龍附鳳的姑娘們來說,這是一個接近鳳子龍孫的機會。做為皇子的第一個女人,如果表現出色,肯定會讓皇子另眼相看,在其成婚後得到一個較高的位份。

    不過,有時候皇子們的長輩會覺得留這樣一個人在皇子身邊不大好,會破壞他和正妻的感情,不利於家庭和睦。試婚結束就遠遠打發了試婚格格。

    她們通常會帶著一筆賞賜重新嫁人。不管怎樣,這都強於當個普普通通的小宮女,所以除了心有所屬的那些,宮女們都樂於當試婚格格。

    (電視劇中的清朝宮女)

    二、服務於未成親的公主

    更為世人所知的試婚格格,則是為公主們試婚。

    宮中巨頭們根據家世、學識、品性、長相等為公主選好了駙馬,但這些都是表面的,真實情況他們是不知道的。

    所以本著為自家女兒負責的態度,確定婚期之後皇家會給駙馬派去一名或數名試婚格格,和駙馬生活一段時間,看看他有沒有什麼生理或心理問題,如果一切正常,那麼婚期照舊,如果有問題,有可能重新挑選駙馬。

    但說是這麼說,選定的駙馬也沒有因為試婚格格彙報有問題就更改人選的,而試婚格格們也不敢說駙馬不好,一旦說了,無論這婚姻成不成,她們都沒有好下場。

    所以真不知道試婚格格意義何在。

    (電視劇中的清朝皇女)

    清室皇室最讓人難以理解的地方在於,看似對皇家女兒們極其珍愛,擔心她們婚姻生活不好還派了試婚格格,可實際上毫不關心她們的心情和處境。

    這麼說吧,清朝公主是所有朝代中最為悲催的,別說和奔放的唐朝公主們相比,就是禮教森嚴的宋、明時期,宋、明公主也比清朝公主日子好過得多。

    清皇室規定,公主自有公主府,不和駙馬同居,駙馬非召不得見公主。而要召喚駙馬,公主就要動用身邊的教養嬤嬤們,這些老婆子嚴肅板正,見不得人家柔情蜜意,公主要是多召見駙馬幾次,她們就要板著臉說不知羞不要臉。

    公主都是些年紀輕輕的小姑娘,哪受得了這種指責?索性不召駙馬了。也有些膽子大的公主就是要召見駙馬,怎麼辦呢?賄賂嬤嬤們,還要忍受她們的羞辱嘲笑。

    (電視劇中的清朝嬤嬤)

    有人就問了,身為金枝玉葉怎麼這麼慫,為什麼不直接進宮告狀?一來,公主們羞澀保守,這種事不怎麼說得出口;二來,為了皇室尊嚴,宮中長輩們都教導她們要端莊高貴,似乎多和駙馬說句話就有失身份了。

    而且,妃嬪們只管生不管養,公主和生母感情也沒多深,嬤嬤就是她們身邊最親近的人。在這些嬤嬤的有意控制下,公主們並沒有多少身為皇女的驕傲感。

    那麼多公主中,只有咸豐的女兒勇敢一點,不願受嬤嬤的挾制,跑到咸豐面前問:“父皇到底把我嫁給了誰?”此時她都快忘記駙馬的長相了。

    更多的公主,在扭曲的婚姻關係中過早凋零,二三十歲就去世。留下後代的都很少,畢竟她們不能無性繁殖。

    (電視劇中的清朝宮女)

    為她們試婚的姑娘們反而有可能和駙馬長相廝守,生下兒女。所以若是為公主試婚,宮女們也是爭著搶著的,有實惠。

    總之,清朝皇室的試婚是一種陋習,試婚格格們被物化,而清朝的公主們,命運比試婚格格還要悲慘。

  • 2 # 怪蜀看史

    “試婚格格”出現在清朝時期,目的是為宮裡正牌的格格提前“試”一下將要成為駙馬的男子。清朝時期格格也就是公主身為皇室成員,身份自然十分尊貴,那麼格格的婚姻更是要格外謹慎。為了提前檢驗這些駙馬的身體狀況和為人等情況,“試婚格格”就出現了。

    “試婚格格”一般是由太后和皇后從宮女中挑選出來的,在格格結婚之前被送到駙馬府上住上一段時間後再回到宮裡向太后和皇后報告駙馬的相關情況,報告的內容不僅包括駙馬的身體狀況,還包括駙馬的性格、喜好、生活習慣以及家庭情況等等,都是為了保證格格可以安心地嫁過去。

    但是公主嫁給駙馬之後,“試婚格格”的結果的下場一般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以奴婢的身份隨公主嫁給駙馬,做駙馬的侍妾,但是身份還是個奴婢,所以仍然處處受到格格的制約。如果要是碰上了心眼比較小的格格,“試婚格格”可能就會遭到格格的百般刁難,最終落得個羞辱致死的下場。

    第二種情況就是試婚結束之後,公主對這個駙馬不滿意,那麼這樁婚事自然也就散了。如果駙馬願意納“試婚格格”為妾,就可以加入駙馬的府上。但是駙馬畢竟被公主拒絕了,如果心中有不滿肯定都會發洩到“試婚格格”的身上,她的生活肯定也十分艱難。但是駙馬要是不願意,而“試婚格格”也已經失去貞潔,那麼她就會遭到宮內的排擠,被趕出宮外另謀生路。

  • 3 # 黑白文史mcn

    試婚格格這是個特別有趣的名詞,就是先讓別的女的去試試駙馬,接下來仔細談談

    清朝公主出嫁前,要選出一名宮女充當“試婚格格”,隨同嫁妝一起先行到駙馬家。當晚由“試婚格格”與駙馬同床,第二天回去打報告,內容是駙馬爺有無生理缺陷、性格是否溫柔,駙馬各種能力等等。如果這匹馬沒啥毛病,公主隨後就嫁。宮女試婚之後就留在駙馬家當妾或婢。

    這裡似乎存在一些問題,皇宮裡只有皇帝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男人,若是被他臨幸過的女子自然不可能再去服侍駙馬,由此基本上可以斷定這個宮女是個不通人事的黃花姑娘,她所獲得的床笫知識就是皇后太后吩咐的悄悄話,所以她情報的準確度真要大打折扣了,自己尚且懵懵懂懂,駙馬錶現好不好,如何說得清。

    公主大婚前,先有一小宮女與她的夫君共寢,吃了頭啖湯,公主對這件事不反對、不吃醋,挺有意思。準駙馬知道這是對自己提拔考察的最後一關,豈不十分賣力,在考官面前留下好印象。公主那是想到此事

    清朝格格由來:現在電視節目中經常出現清宮劇,“格格”滿天飛,“格格”原為滿語的譯音,譯成漢語就是小姐,姐姐之意。清朝貴胄之家女兒的稱謂,即婦人之爵名。格格,是滿族和清朝對女性的一種稱謂。作為正式稱號使用時,在後金時期,國君和貝勒的女兒稱為格格。清太宗起,逐步按照漢人習慣,重新規定了封號。作為非正式稱號時,被用於尊稱其他地位高貴的女性。另外,清朝親王的低階妾有時也被叫做格格。正式稱號在後金時期,國君(即“大汗”)和貝勒的女兒(有時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婦女)稱為“格格”,無定製。例如,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長女稱“東果格格”,次女稱“嫩哲格格”。

    清太宗皇太極繼位後,於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兒開始稱為“公主”,並規定皇后所生之女稱“固倫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養女,稱“和碩公主”。“格格”遂專指王公貴胄之女的專稱。順治十七年(1660年)始把“格格”分為五等,即:親王之女,封為“和碩格格”,嫡福晉所生女為郡主,側室所生女為郡君;世子及郡王之女,封為“多羅格格”,嫡福晉所生女為縣主,側福晉所生女為縣君;多羅貝勒之女,亦為“多羅格格”,嫡福晉所生女為郡君,側福晉所生女為鄉君;固山貝子之女,嫡福晉所生女封“固山格格”為縣君,側福晉所生女不受封,稱宗女。

    鎮國公、輔國公之女,嫡福晉所生女稱“格格”為鄉君,側福晉所生女不受封,稱宗女。此外,“公”以下之女,俱稱宗女。“格格”之稱一直沿用至清末民初之際,才漸漸終止。注:格格的讀法為(gēgē)並非第二聲(gégé)非正式稱號在清朝,“格格”有時候也被用於尊稱其他地位高貴的女性。例如康熙年間,內務府的報告中有稱蘇麻喇姑(孝莊文皇后的侍女,曾撫養康熙帝)為“蘇麻喇額涅(母親)格格”。無正式封號的貴族之女可稱格格。《清稗類鈔》稱:“親王之女稱郡主,郡王及貝子、貝勒、輔國公之女稱縣主。然除公主外,雖有郡主縣主資格,如未奉有正式封號者,皆統稱格格。大抵稱格格者,以次女以下之處子為多。若其長女,未得正式之封號者亦罕。”

    更多精彩回答與文章,請關注@鑑史以明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豬油熬出來是暗黃色,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