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菩提花開開

    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影響極為深遠的著名詩人和散文家,被尊稱為隱逸詩人之宗,開創了田園文學這一文學流派。他的田園詩為中國古典詩歌開闢了一個新的境界,其主要內容是描寫平淡的田園風光,農村的日常生活,以及處於這種生活中的恬靜心境。透過樸素的語言,白描的手法,直率自然地抒寫出來,使人感到好像是從"胸中自然流出",沒有一點斧鑿痕跡,又巧妙地將情、景、理三者結合起來描述農村風光和田園生活。詩歌風格清新、自然,描寫細膩,具有強烈的藝術魅力。

  • 2 # 使用者2666408248813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悠然”表現出了作者那種恬淡閒適、對生活無所求的心境的藝術風格。

  • 3 # A夢裡梵高

    陶淵明作品的語言平淡,但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豐富的思想用樸素平易的語言表達出來;表意易讀懂,其內涵還需細細品味,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梁實秋曰:“絢爛之極歸於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無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鑿之痕的一種藝術韻味。”

  • 4 # 騎著月亮看星星

    談田園詩離不開陶淵明,談陶淵明自然會想起他那"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千古名句。陶的田園詩對農村事物和恬靜的環境給予了由衷的讚頌,樸實自然毫無喧飾,充分表達了詩人的真實感受。同時將農村那寧靜平和的生活表現得如仙境般優美,令人神往。詩人對田園生活的讚美未直接說出,而是透過草屋茅舍、榆柳桃李、遠村炊煙、雞鳴狗吠、山氣飛鳥的白描,流露出對田園生活的由衷喜愛和深切依戀,表露出詩人那純淨的心地和平靜的心境,與簡樸恬靜的田園風光交融為了一體。

  • 5 # 流水無情qq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表現了恬淡、樸實自然的風格。

    全詩如下:

    飲酒(其五)

    東晉 ·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6 # 使用者3107786867544

    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影響極為深遠的著名詩人和散文家,被尊稱為隱逸詩人之宗,開創了田園文學這一文學流派。他的田園詩為中國古典詩歌開闢了一個新的境界,其主要內容是描寫平淡的田園風光,農村的日常生活,以及處於這種生活中的恬靜心境。透過樸素的語言,白描的手法,直率自然地抒寫出來,使人感到好像是從"胸中自然流出",沒有一點斧鑿痕跡,又巧妙地將情、景、理三者結合起來描述農村風光和田園生活。詩歌風格清新、自然,描寫細膩,具有強烈的藝術魅力。

    一、田園詩恬淡、樸實自然的風格

    談田園詩離不開陶淵明,談陶淵明自然會想起他那"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千古名句。陶的田園詩對農村事物和恬靜的環境給予了由衷的讚頌,樸實自然毫無喧飾,充分表達了詩人的真實感受。同時將農村那寧靜平和的生活表現得如仙境般優美,令人神往。詩人對田園生活的讚美未直接說出,而是透過草屋茅舍、榆柳桃李、遠村炊煙、雞鳴狗吠、山氣飛鳥的白描,流露出對田園生活的由衷喜愛和深切依戀,表露出詩人那純淨的心地和平靜的心境,與簡樸恬靜的田園風光交融為了一體。

    二、渾然天成的意境

    在詩歌創作中,情、景、理三者交融至關重要,而情又是最重要的,離開情的景就沒有了生氣,離開情的理更是"淡乎寡味"的空理。而陶詩總能透過人人可見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達高於世人之情,寫出人所未必悟出之理,又呈現新的意境,給人以美感。他善於寓情於理,把自己對人生、對現實的深刻認識形象化,把詩情與哲理、與景物緊密結合起來,因而給人以清新自然、毫不枯燥的感覺。可謂發乎事,源於景,緣乎情,而以理為統攝。

    陶淵明的田園詩不是對現實生活作單層次的、平面的再現,而是在情、事、景、理的統一中構成了多層次的藝術整體,給人們以豐富而深刻的審美享受。如《飲酒》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在這首詩裡,"悠悠"的情,南山和飛鳥,還有對"心遠地自偏"和"真意"的感嘆,概括起來就是外在的事與景和內在的情與理的統一,構成深遠渾厚的意境。

    三、質樸自然的語言

    陶淵明的田園詩能夠千古流傳,與它語言的質樸關係很大。陶淵明獨特的生活經歷,樸素的農村生活和平淡的田園景色,要求儘可能採用近似"田家語"的樸素的語言和白描手法,從而形成田園詩平淡自然的風格,達到"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如千古名句"悠然見南山"中"見"字準確地傳達了詩人採菊時俯仰自得的情貌,初不用意,猛然見山,是心理上偶然發現的喜悅,一個"見"字,使意境有飛動之趣。《歸園田居》其三中有"帶月荷鋤歸"之語,如果是"戴月",只是披星戴月的客觀景象,沒有情感意趣的灌注。"帶月"則將月亮緊緊聯絡在一起,使畫面上人的形象和月景融成一片,一人的情趣籠罩整個境界。以"帶"字寫人帶月行,人的一片情意溢位,主觀色彩要濃郁得多。

    四、清新、細膩的筆法

    陶詩與當時詩壇上流行的形象模糊、晦澀難解、淡乎寡味的玄言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陶詩刻畫田園山水,絕不追求華麗的辭藻,而是隨意點染,清新自然,且有無盡的神韻。如《飲酒》之五:"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幅在南山襯映下的薄暮美景,在詩人的全心感受下呈現在眼前。在這首詩中,"見"字型現了全詩的神韻,妙在對南山自然之景的勾勒,是詩人採菊時偶然視線的觸及,也是心境悠然之顯。如果改用"望"字,就是刻意追求,意味索然,而且與"悠然"不相適應了。這首詩典型地體現了陶淵明清新自然的筆法。

    陶淵明的田園詩植根於田園生活,他對田園生活的切身感受,融於詩歌之中,最平常的方宅草屋,綠樹繁花,遠村近煙,雞鳴狗吠,在他的細膩描寫下,都顯示出無限的生機,構成了一幅幅美麗的鄉村圖畫。如:《歸園田居》之五:"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棒曲。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這首詩無不展示其濃厚的生活情調,以及對質樸民風的謳歌,給人以美的享受。

    總之,陶淵明的詩歌不尚藻飾,不事雕琢,而是慣用樸素自然的語言和疏淡的筆法精練地勾勒出生動的形象,傳達出深厚的意蘊,達到了寫意傳神的藝術效果。他善於提煉日常生活口語入詩,沾染著濃厚的生活氣息,透過描寫田園景物,或春遊、或登高、或酌酒、或讀書、或與朋友談心、或與家人團聚、或採菊於東籬,以及在南風下張開翅膀的新苗、日見茁壯的桑麻,表達了自己的心志、情趣和人生體悟,創造了高遠拔俗的藝術境界,達到了物我合—、主客融合的渾然天成的藝術境界,做到了情、景、理的交融統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豬的飼料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