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村農娃
-
2 # 鄉間尋寶
我未受邀請來回答這個問題,對於如今這個社會和政府大力的優惠正常,現在目前貧困戶分兩種,一種是家庭背景不好的,比如家裡失去勞動力的,這種政府也在給予相關的優惠政策啦,另一種就是懶惰的,這樣就不應該來給予幫助,有的扶貧政策對於這些人來說就是在扶懶,只要肯做,現在吃喝在農村沒什麼問題的,
-
3 # 新疆18哥
失業及就業問題分析 失業的原因分析 產業結構變化(第二產業) 教育機制的缺陷 人口結構的歷史問題 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滯後 經濟發展不平衡 人民幣匯率提高引起就業波動 社會保障體制不健全 勞動力市場不完善,勞動力市場被分割 失業的定義 1.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的定義 失業是指在一定年齡階段,在一定時間內,沒有工作,目 前可以工作而且正在尋找工作的人。 衡量四要素: 在一定年齡階段(15~64歲)的人 確認至少在過去的一週內已經沒有工作 目前可以工作,即有勞動的能力和可能性 正在尋找工作(本人有工作的要求) 例如:農閒時節找不到工作的農業勞動者、沒有土地的僱農、由於部門 轉變而失去工作的人、無力找到工作和沒有工作機會的人 、沒有找到合適工 作的大學畢業生、政治變動中失去工作的公務員 2.中國統計失業使用的概念 失業人員是指非農業戶口在一定勞動年齡(16歲以上 男50歲,女45歲以下)有勞動能力、無業而要求就業、並 在當地就業服務機構進行求職登記的人員。 國家統計的失業不能真實反映失業狀況: 被統計的勞動力範圍僅限有城鎮戶口的勞動者 統計的年齡區間縮小。男性減少15歲,女性減少20歲。 統計的失業僅限於登記失業者。實際上沒有登記的失業者是大多數。 統計只限於沒有工作單位的勞動者,不包括下崗職工。 集中起來看,中國對於失業的概念的涵蓋面較窄。 失業型別(一) 結構性失業:產業結構及社會結構變動引起的失業。 例如:下崗職工的失業。由於經濟結構的不合理,勞動力需求結構和勞動力的供給結構便發生矛盾;同樣,由於調整不合理的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勞動力同變化了的經濟結構不相適應,引起失業。 勞動行業性質越明顯,勞動越是區別為簡單勞動和複雜勞動,生產越是取決於個人技藝,勞動越是片面發展,發生結構性失業的問題可能性越大。 失業型別(二) 週期性失業:伴隨著經濟迴圈週期發生的失業現象。 例如:由於週期性經濟衰落導致的公司裁員。週期性失業的程度和週期長短,取決於經濟不景氣或經濟危機的狀況和特點,它不表明失業間斷髮生,而表明失業程度會發生週期性變化,表明失業是波動的。它是總體性失業的週期表現,直接由勞動力供求決定,是本來意義上的失業。 失業型別(三) 摩擦性失業:勞動者第一次進入勞動市場尋找工作或更換工作時,尋找合適的工作暫時沒有而引起的失業。 (單純的摩擦性失業在時間和數量上都是相對穩定的 ) 例如:大學畢業生尋找工作。摩擦性失業是市場機制本 身引起的,不涉及勞動力供求關係,它同勞動力市場的發育 有關,市場發育程度越低,發生摩擦性失業的可能性就大。 失業型別(四) 隱蔽性失業:勞動者表面上就業而實際上從事與其教育水平或能力不相符的工作的一種社會現象。 這一概念是西方經濟學家瓊·羅賓遜針對發達國家30年代經濟大蕭 條時期大批熟練工人不得不從事非熟練工作,其生產率遠低於潛在的生 產率,因而存在著一個隱蔽的勞動潛力這一現象而首先提出來的。後來 發展經濟學家阿馬蒂亞·森把勞動和勞動力區別開來,他認為隱蔽性失 業的產生,“並不是在生產過程中花費了太多的勞動,而是使用了太多 的勞動力。隱蔽性失業通常採取每人工作較短時間的形式”,“是勞動力 的邊際生產力在一個相當大範圍內為零”。勞動者表面上是有工作,但 其邊際生產力等於零。實際技能和知識不能有效發揮,受過高等教育 的人員找不到相應的工作的情況更為常見。 例如:大學生所學專業和從事的工作不相符。 失業型別(五) 季節性失業:勞動者工作有季節性,根據自然情況變化,季節性一過,勞動者失業。 例如:玄武湖露天游泳池的工作人員、旅遊景點從業人員。 失業理論-古典失業理論 1、代表人物:薩伊(法國) 2、理論: 在正常情況下,市場經濟透過價格機制自發地調節,商品 市場和生產要素市場會趨於供求平衡,經濟會自動實現充分就 業; 偏離均衡是暫時的,也是不正常的,因此失業是暫時的,不 是內在的; 反對政府幹預經濟,主張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 3、評價: 薩伊法則在物物交換經濟中是成立的,而在貨幣經濟中 其成立還需要更多的條件 失業理論-凱恩斯的失業理論 1、代表人物:凱恩斯 1936年出版了《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建立了“充 分就業”的理論 2、理論: 三種失業:摩擦性失業、自願失業、非自願失業(充分就業) 三條規律: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消費增加通常趕不上收入的增加) 資本邊際效率遞減規律(資本家投資需求不足) 貨幣流通偏好規律 (貨幣的靈活性) 三條主張:赤字預算
-
4 # 同成觀史
解決弱勢群體的就業問題,是對政府執政能力的一種考驗。比如GDP,很多專家學者表示要摒棄,是很有道理的、完全正確的。但政府每季度、每年都要公佈GDP,表明政府還很重視。為什麼重視,因為GDP每增加一個百分點,就能相應提高兩個百分點的就業率。社會和諧穩定,就業率很重要。
從個體角度來度,政府對每一位平均收入未達標的均有生活補助,這也只能解決溫保。不少失業者均在列,而且時間很長。想改變,提高生活質量,只能另行就業謀生。
至於貧困口怎麼發展,這問題太大了,政府也有些政策。個人以為,窮者思變,不倚不靠,到經濟發達地區去,當海員,出國勞務,學一門技術……,守著原來貧困的地方沒出路,思維不發生改變永遠無出路。
你看腦瓜活絡的人貧窮的少。窮則思變,不變只能混吃等死。
-
5 # 殘疾人就業導師
做為政府方面,失業代表著經濟整體走弱,就業意味著經濟增強。如何讓失業率降下來?如果讓就業率上升?這個整個國家經濟整體走向是國家重中之重。怎樣平衡之間的關係?
首先,政府加大國家基礎建設,拉動房產,交通,港口,城市民生工程,支柱產業的升級改造,新興產業的投建,都能拉動經濟發展,增加就業率。
其次,農村農民的政策要落實到位,農村基礎建設和經濟開發,大興農村經濟作物和水利基礎設施,引導農特產品和新奇特新興果蔬種植。加強農村農民科技教育,培養農村人才在農村發揮帶頭作業,讓農民學好農產品加工增值工藝和技術,讓農村經濟大力發展起來。
第三,繼續發展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指導,讓有思想,有能力,有技術的年輕人敢幹,敢創,敢於挑戰自己,積極發揮各自的才能,百花齊放,給初出校門的年輕人帶來創業之路,發展之路。
第四,改革國家醫療保健,住房制度,全面推行12年義務教育,增加養老投入,讓人民小有所教,病有所醫,住有所房,老有所養。
第五,經濟發展了,就業率提高了,國民收入增加了,國民敢於消費了,也拉動第三產業的發展,豐富國民的物質,精神共同發展。
-
6 # Goodluck11
個人認為,失業就意味著沒有收入來源,但人的身體思想是自由的,可以選擇創業,比如現在有人做自媒體行業,可以嘗試做,賣賣當地的農產品(我現在是失業了,也有這個想法)這樣就業問題也就解決了,農村現在生活也會越來越好,農民是弱勢群體,現在政府扶持政策力度也在加大,但願生活會更好
-
7 # 一帆風順8140236824902
萬家燈火不夜天,每個人都有一技之長,放開手腳,解去約束,都有生存能力。但是管理要人性化,和理的提償,不和理的引。一竿子打死是打不死的,農村自由市場還要有,那是物品交換之處,來去自如,農產品流通手段政府要參與,如此大的國家市場,農民不知,調控不能沒有,任何農產品需求是有資料的,給理化調解,對農民有利的,支援不能茫目。唉!無奈啊!有些人當官是為誰,他們自己不知啊!當官不為民所想就別當了。
回覆列表
貧困,是全球範圍內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發展中國家有,發達國家同樣也有,只不過是嚴重程度、分佈密度不一樣罷了.有報道稱,在過去的50年中,世界財富增加了7倍,但世界範圍內的貧困問題也日益惡化.據有關國際組織統計,在最近5年裡,全世界貧困人口從10億增加到了13億,有10多億人缺乏安全飲水等基本生活條件,每天有7.5億人捱餓.目前,發展中國家貧困人口約佔其人口的1/3以上,其中90%以上的貧困人口集中在南亞、撒哈拉以南非洲、中美洲、巴西和中國.世界貧困人口一半生活在南亞地區.雖然發達國家佔世界貧困人口的比例很小,但其貧困人口也出現了上升趨勢,美國和西歐國家目前已有15%的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僅歐盟成員國就有5200萬窮人、300萬無家可歸者.如今金融海嘯席捲全球,世界範圍內的失業人數劇增,貧困人口的規模恐怕是有增無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