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你喜歡黛玉住的瀟湘館,還是寶釵住的蘅蕪院,還是寶玉的怡紅院,還是其它院子?
9
回覆列表
  • 1 # 流雲隨風

    我最喜歡瀟湘館,這裡清淨,優雅,最主要的是因為裡面住著林黛玉。

    林黛玉是我最喜歡的紅樓女子。她性格率真,不矯揉做作,心地善良,對待服侍她的丫鬟紫鵑親如姐妹。她性情溫柔,知書達理,對待長輩彬彬有禮。她才華橫溢,博學多才,不裝模作樣,對向她請教香菱細心教導。她痴情專一,認定便是一生,最後為愛情吐血身亡。

  • 2 # 蘇小妮

    我們說《紅樓夢》之所以吸引那麼多人的關注,除了通常大家所說的那些以外,在細節的佈局上確實也非常令人驚喜。比如說,書中第四十回,就藉助劉姥姥的視角,給我們展示了一個既高大上又沒有絲毫土豪味的瀟湘館。作者只用寥寥幾筆,就展現了一幅絕美的畫面:兩邊翠竹夾路,土地蒼苔佈滿,中間羊腸一條石子漫的路。翠竹、蒼苔都是綠色,都是看似不起眼也不高貴卻又充滿生命力的雅緻的東西。這是瀟湘館的院子畫面。

    院子裡面呢?“劉姥姥因見窗下案上設著筆硯,又見書架上磊著滿滿的書,劉姥姥道:‘這必定是哪位哥兒的書房了。’賈母笑指黛玉道:‘這是我外孫女兒的屋子。’”我怎麼感覺賈母跟劉姥姥說這話的時候,滿滿的自豪感!老太太一方面是真的疼外孫女,另一方面也是真欣賞黛玉的品味。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賈母的傳承啊,從賈母到賈敏,然後再到黛玉。即使現在民間還有“娶妻看三代”的說法,有賈母這樣高品味的老祖母,黛玉的品味肯定低不了。

    說實話,如果我也有一個院子,我也好想把它佈置成這樣,翠竹環繞,出門就輕踏蒼苔。可惜,都市的鋼筋水泥阻擋了我這樣的夢。

    當然,如果你是“斷舍離”的堅決執行者,你可以參照寶釵的院子去佈置,像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無,案上只有一個土定瓶中供著數枝菊花,並兩部書,茶奩茶杯而已。正所謂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沒有所謂的更好,只有喜歡不喜歡。

  • 3 # 快樂人生40206654

    我喜歡蘭花四時不謝,夾縫裡能生存,因為有了寶玉這萬年不敗之石。所以愛上這百節長青之竹。就是千年不變之人。

    瀟湘館有瑤琴可遇知音。有三味書屋可以聞書香藥香清香。有鸚鵡可以慰寂寞。有藏書精深,博覽多聞。還有那霞影窗在碧綠的竹林中閃爍。

    一所幽靜的書屋,一條苔蘚小道,一盤棋,一本書,一杯茶…,人間歲月難閒得,天下知交老更親。

  • 4 # 金陵紅塵有你

    賈政奉了賈元春的懿旨,說讓各位小姐們入住大觀園,林妹妹快人快語,第一個就選擇了瀟湘館吧?別人想入住,也是不好去掙了。個人也是最喜歡瀟湘館。怡紅院也是很好的。個人還喜歡稻香村

  • 5 # 王西坡

    首先,丟擲我的觀點,其實我比較喜歡大觀園中的“稻香村”。讀《紅樓》的朋友都知道,大觀園可謂寫盡中國園林之美與奢華。就連《紅樓》裡元妃省親時也說,這也太奢了。那麼,大觀園中的亭臺樓閣,都有各自的特色和詩意的名字。人們所熟悉的、印象最深的有:林黛玉居住的“瀟湘館”、寶釵居住的“蘅蕪苑”、寶玉居住的“怡紅院”、探春居住的“秋爽齋”……

    那麼,為什麼筆者說最喜歡李紈居住的“稻香村”呢?原因有如下三點:

    第一、稻香村這個地方清幽而又不失煙火氣,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奢華而不失內涵。這從寶玉給稻香村寫的那一副對聯可以看出來,對聯是這樣寫的:

    新漲綠添浣葛處,好雲香護採芹人。

    “浣葛”一詞其實典出《詩經·葛覃》“言告師氏,言告言歸,薄汙我私,薄浣我衣,浣害浣否?歸寧父母。”是寫新婦浣淨葛衣才回孃家,這裡喻指元春歸省。

    下聯中的“采芹”也是出自《詩經》。《詩經·泮水》裡說:“思樂泮水,薄採其芹”。泮水指泮宮之水,而泮宮指學宮。後人把考中秀才入學為生員,叫做“入泮”或“采芹”。這裡的“採芹人”是指賈府的讀書人。

    那麼,元妃省親後曹雪芹安排李紈住在了這個地方。為什麼李紈適合稻香村這個地方呢?我們來看,李紈青春守寡、獨自撫養幼子,將一生的希望都寄託在賈蘭身上。而這個採芹人就是對賈蘭將來功成名就的一種希冀。這裡的內涵所在,就是母親對兒子的希冀。

    第二、稻香村這裡有一種生活氣息,這從元妃省親時,黛玉為寶玉代筆的那首詩可以看出來。

    杏簾招客飲,在望有山莊。菱荇鵝兒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綠,十里稻花香。盛世無飢餒,何須耕織忙。

    其中,最有生活氣息的我們都知道,就是最著名的“一畦春韭綠,十里稻花香。”這是黛玉的傑作,所說這首詩最後有歌功頌德之嫌疑,但畢竟算得上是應試之作。在這個環境下,這樣寫也是必須的。從這首詩,可以看出稻香村這裡有煙火氣(也可以說是接地氣)。

    初心文社,專注文化傳承與交流。

  • 6 # 龍城花園-靜香軒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瀟湘館,是怡紅的摯愛,林妹妹秀閣之處;

    吾非怡紅寶公子,曾擁顰蹙紅顏己

    容似旭姐黛玉顏,皆為孤女籬下寄

    外婆別塵舅父母,欺辱甥女嫁惡奴

    四十有二含恨去,兇夫無義異邦赴

  • 7 # 君箋雅侃紅樓

    賈元春省親是賈家“光宗耀祖”的大事,為此不惜傾盡家財修建了“大觀園”。只為元春一夕遊覽。“大觀園”最後物盡其用,分給了李紈、賈寶玉和眾姐妹居住。大觀園各處景色,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未必是怡紅院、瀟湘館和蘅蕪苑,一定是“稻香村”。繁華的大觀園,為什麼建一座與大觀園整體園林之美相悖,堆砌不自然的稻香村?曹雪芹如此安排到底有什麼用意?下面簡單聊聊。

    【一】

    寶玉冷笑道:“村名若用‘杏花’二字,則俗陋不堪了……寶玉道:“卻又來!此處置一田莊,分明見得人力穿鑿扭捏而成。遠無鄰村,近不負郭,背山山無脈,臨水水無源,高無隱寺之塔,下無通市之橋,峭然孤出,似非大觀。爭似先處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氣,雖種竹引泉,亦不傷於穿鑿。古人云‘天然圖畫’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強為其地,非其山而強為其山,雖百般精而終不相宜……”

    賈寶玉對“稻香村”不屑一顧,認為不但破壞了大觀園的整體性,還毫不具備美感,生扭做作可謂醜陋,賈政對此也認同。但他反而覺得好,賈元春看後也覺得好。皆因父女二人看的更遠,稻香村的存在不是為大觀園增色,而在於它背後的意義。

    賈家軍功出身,富貴一甲子,到了賈政一代陷入江河日下的窘境。子弟沒有抗鼎之人,爵位襲完,賈家終歸要回歸平凡,那時候回到原籍耕讀傳家,再謀科舉仕途是賈家必須要面對的轉型。對此賈家早有打算,不但設立了私學,更早早參與了科舉。賈敬是乙卯科進士,賈敏下嫁林如海,賈珠十四歲進學(秀才),又娶了國子監祭酒的女兒李紈…都是賈家為自家轉型讀書科舉提前做的舉措。稻香村的存在,是提醒賈家,要做好耕讀傳家的準備。

    【二】

    古語有云:“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賈家富貴不過三代,林如海家詩書傳家五代,李紈家以及妙玉家就屬於耕讀傳家,他們可以延續更久遠的歷史。未必豪富,卻一定更有生命力。賈政給兒子娶李紈,就是效法李家的傳家之道。

    滿身書香的李紈嫁進賈家,就像一塊美玉放進一堆黃白銅臭中,初看就像稻香村在大觀園的存在。細想就會發現,賈家正因為有李紈而有了存續下去的希望。李紈是賈家的星星之火,帶給賈家未來的希望。她住進稻香村相得益彰。就像稻香村外面的幾百株杏樹,雖然綻放的短暫,到底盛極一時,也是僥倖的成分。

    【三】

    眾人分到大觀園,李紈首選稻香村,皆因稻香村非她莫屬。李紈是賈家的星星之火,要點燃的希望就是賈蘭。李紈課子用的是李家耕讀傳家的方式,完全摒棄賈家的銅臭富貴。賈蘭從小和母親住在茅屋瓦舍的稻香村。對賈寶玉的富貴溫柔鄉沒有任何涉及。等到賈家抄家後,除了吃穿變差,他的生活場景並不會變,還是茅屋瓦舍。這讓賈蘭對抄家後的生活更能適應,不因為生活的巨大落差而心理失衡。也是他最終金榜題名,復興賈家的關鍵。

    稻香村是大觀園的一個特殊存在。提醒賈家安貧樂道才能持久傳家。李紈更是賈家的特殊存在,是賈家從武功轉為文化的關鍵。稻香村等於為李紈量身定製,是李紈憑藉自身努力,為賈家保留香火,以圖東山再起的象徵。

    事實證明,大觀園就像賈家的富貴一樣不長久。但稻香村卻在賈家抄家後,以另外的形式依然存在。它可能是市井寒窯,或者劉姥姥所處的類似村郭,對身居其中的李紈、賈蘭母子,不過是搬了一次家而已。所以,他們最後能成功,在於他們更早的接觸了“失敗”後的現實。這一切都要歸功於“稻香村”,以及李紈的“稻香村”洗盡富貴的課子思想。

    大觀園有一座稻香村,不但不是賈寶玉口中的多餘,扭捏,反倒是賈家的希望所在。您覺得呢?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80回本 ;【石頭記】周汝昌校訂批點本80回本 ;【紅樓夢】通行本120回本 ;【清·孫溫繪全本《紅樓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張雲雷的商業價值最近是否被過度消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