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名路過的吃瓜群眾

    袖霍梅尼要回國接管權力,把伊朗帶向極端宗教國家之際,巴列維手下的具有現代意識的150名高階軍官,準備發動政變,接管權力,建立軍政府。

    1979年,伊斯蘭革命中示威者舉著霍梅尼的照片。

    他們是想仿效土耳其的凱末爾將軍,用軍力推行國家的現代化和世俗化。

    或者是像智利的皮諾克將軍一樣,用強力終結阿連德的GC黨左派勢力復辟,用軍人政權來穩定政局,阻止國家陷入極端左翼之手,但是由於各種因素,國情的不同結局大為不同。

    這150名軍官跟當時的美國總統卡特聯絡,但這種建議和請求,被卡特回絕。

    卡特要求他們必須跟霍梅尼合作,結果,霍梅尼掌權之後,這150名軍官全部被處決。

    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後,美國駐伊朗大使館被佔領,66名美國外交官和平民被扣留為人質的危機。

    這場人質危機始於1979年11月4日,一直持續到1981年的1月20日,長達444天。這也導致了卡特的敗選,和里根的上臺。

  • 2 # 照影吹笙

    沒聽說過,你想像出來的?我只知道霍梅尼革命扣押了60多個美國留學生和美國大使館人員作人質,扣押其間還打死了美國駐伊朗大使。

  • 3 # 怪蜀黍老囧曾

    其實也並非是壓制,而是美國開始了人權外交。

    人權外交是卡特政府開始的一種外交政策,其背景在於70年代西方社會經濟發展陷入滯漲,同時越南戰爭的戰略失敗、1974年石油危機等外部因素讓美國的硬實力受損,而蘇聯卻在石油價格飆升中賺得盆滿缽滿。在硬實力相對下滑的情況下,美國需要緩和與蘇聯的高強度冷戰,進行更深入的軍備控制和戰略妥協,但這種妥協又不能過分損害美國的利益。因此,一方面基於美國的價值觀,另一方面基於功利性的與蘇聯在價值領域展開更多競爭,卡特將人權外交作為美國外交的支柱政策。這一政策將人權作為美國外交的新工具,一改過去的現實主義作法,強調人權觀念的重要性。事實上,這是美國對外戰略的一種升級,新的工具也部分重新定義了美國的利益。

    卡特的人權外交針對的最主要的是蘇聯,美國針對蘇聯很快就基於蘇聯違反了1975年《赫爾辛基協定》對人權的要求而對蘇聯發難。同時,美國也切斷了對阿根廷、烏拉圭、衣索比亞的軍事、經濟援助,因為這幾個國家也有糟糕的人權紀錄。美國則在卡特時期簽署了協議,在1999年歸還了巴拿馬運河區的主權。同時,卡特政府也推動中東和平程序,1978年戴維營協議讓埃及的薩達特承認了以色列的合法地位,最終誕生了現在中東和平程序的基本框架。1979年,美蘇簽署了《第二階段限制戰略武器條約》(SALT II),是軍控史上的一個進步。

    當然,另一面,對於對美國秩序有著至關重要影響的、也有糟糕人權紀錄的菲律賓、南韓、南非,美國仍然網開一面。對巴列維王朝的援助美國其實並沒有真的被減少太多,主要問題在於美國希望巴列維王朝在人權方面有所改善,這讓美國並無意願干預伊朗的革命。而巴列維真正掌權是在中情局的策劃下,而這一君主制的模式無法吸納更多的政治參與讓在1962年開始白色革命的伊朗社會與君主權力的衝突越來越大。美國所扮演的角色是複雜、甚至是前後矛盾的,對於巴列維王朝而言美國的態度令人沮喪,但不能說美國壓制了巴列維。在伊斯蘭革命前,美國對伊朗的援助仍然是大量而且全方位的,這不同於拉美或非洲部分國家。伊朗伊斯蘭革命更多是白色革命的繼續革命,美國的援助及其伴生的反美主義屬於伴生物。

    最後說一下霍梅尼,其實1978年以前霍梅尼並非真正統領反對君主專制的領袖,他早在1964年11月就被巴列維“收拾”流放到土耳其,1965年10月他輾轉到伊拉克的什葉派聖城納傑夫,在那邊停留了很久,並進一步發展其帶有伊斯蘭主義和左翼政治的理論,並贏得了越來越多的支持者。當時主要威脅巴列維的是摩薩臺主義者(民族主義)和左派政治力量,教士們是後期才真正加入抗議的力量。1978年,面對巨大危機的巴列維王朝要求伊拉克驅逐霍梅尼,他隨後先在10月6日前往科威特,而後10月8日前往巴黎。最後1979年1月21日,霍梅尼返回了伊朗。

    某種程度上,正是霍梅尼被流放,讓其學說獲得了越來越多的支援,因為他的學說長期停留在紙面上而沒有真正地處於執政地位,因此沒有實際利益的關聯反而處於道德高地。在全民反對巴列維的情況下,霍梅尼因為其道德形象和帶有左派立場的伊斯蘭學說成為了從民族主義者到工人,從巴扎商人到農民一致認可的領袖。這是多少有點意外的。

  • 4 # 使用者7684197950373

    這個問題問得好。

    實際搞清楚了這個問題,就對美國政府的所作所為有了清楚的認識。就會知道為什麼美國那麼強大,卻打不贏越南戰爭;就會知道為什麼美國那麼討厭北韓,卻不敢直接動手;同樣知道為什麼從敘利亞撤軍;甚至知道明明已經公開對付了馬杜羅,為什麼現在卻沒有下文。

    當年之所以要壓制伊朗國王巴列維,不讓他收拾霍梅尼?是因為霍梅尼采取的是透過宣傳鼓動,讓伊朗男人認為自己該擁有男權甚至神權,只要推翻了巴列維王朝,恢復政教統治,就可以掌控所有的女人,今後就可以至高無上地享福,從而獲得了伊朗男人的支援。這也是一種民意,美國不僅不能反對,而且必須阻止巴列維國王用武力去鎮壓。哪怕巴列維與美國友好,哪怕美國知道伊朗人民今後有苦頭吃,美國都只能這麼做。

  • 5 # 天下會會天下

    當時的美國總統卡特是一個智商有硬傷的人,至今仍然名列美國曆屆總統智商倒數第一,更可怕的是他是一個事必躬親的人,而且不容易接受別人的意見。

    巴列維是指的巴列維王朝,而巴列維是伊朗第二個國王,第一代國王是他的父親禮薩·汗,巴列維1919年出生,1941年登基,巴列維是 一個親西方的,很多方面都追隨西方,當時伊朗的GDP名列世界前十名,而且伊朗世俗化程度很高,但是1979年伊斯蘭革命將巴列維王朝推翻,巴列維不得已逃往美國。

    白色革命是起因

    白色革命是巴列維國王為了打破土地佔有(包括宗教團體持有的土地)、賦予婦女投票權及婚姻平等、儘量減少宗教執掌政府機關的改革方案。

    這一改革遭到了宗教上層人士的反對,當時伊朗95%的人口是什葉派,宗教上層對改革的反對有很高的民意基礎,首先是宗教學生走上街頭,然後變成了一次糅合了宗教和民粹的狂歡,可以說改革確實超前了,因為賦予婦女投票權及婚姻平等在西方也是剛剛推行。

    霍梅尼說服了卡特

    示威行動越來越趨於激烈,從要求廢止改革逐漸變成要求巴列維國王下臺,當時其實巴列維國王還是牢牢掌握著軍隊,但是不得不說巴列維國王不是一個殘暴的國王,甚至有些懦弱,他要求軍隊不得對示威群眾動武。

    而霍梅尼也說服了卡特,他告訴卡特,他將把伊朗建設成為一個民主、自由、平等的國家,既不靠向西方,也不靠向蘇聯。他會把伊朗建設成伊斯蘭世界的樣板。儘管卡特的國家安全顧問強烈建議卡特不要聽信霍梅尼的話,但是卡特卻置之不理。

    美國宣佈支援霍梅尼

    美國宣佈支援伊朗人民後,成為壓垮巴列維國王最後的稻草,巴列維國王要求軍隊去鎮壓,但是此時軍隊已經對他失去了信心,拒絕執行他的命令,巴列維打電話給卡特,卡特表示你可以到美國來政治避難。於是巴列維舉家倉皇出逃美國。

    霍梅尼在大家的歡呼聲中回到伊朗,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國家。

  • 6 # 姜113707887

    應該是美國前總統卡特的功勞,因為美國民主黨是白左和黑左旺盛的政黨,卡特及力鼓動伊朗巴列維國王對內對外開放,實行西方的民主選舉,然而伊朗的宗教勢力早就在伊朗社會各階層深深紮根,搞西方那一套只能加速世俗的伊朗巴列維王朝的滅亡, 以霍黴尼為首宗教勢力在伊朗全國發起罷工、罷市,鼓動青年學生遊行示威 ,最終以伊斯蘭革命的口號推翻了世俗的巴列維國王,在伊朗建立了一個政教合一的政體,逃到西方的巴列維國王對卡特和美國也是懊悔不已。

  • 7 # 勿以善小而不為144

    因為伊朗國王巴列維倒黴,遇到了軟弱無能的美國總統卡特,卡特為了和後來的伊朗政府搞好關係,放棄支援巴列維國王,勸說國王離開,不同意巴列維進行鎮壓,這個時候巴列維猶豫了,接受了美國的勸退,把權力交給臨時政府的巴尼薩德爾,匆匆忙忙離開德黑蘭,在機場上,軍隊將軍勸諫國王留下來,進行鎮壓,而美華人不願意提供幫助並且反對,最後國王流亡埃及,而軍隊將軍被屠殺!而被美華人看中的巴尼薩德爾很快被霍梅尼推翻,霍梅尼露出了原來的嘴臉,仇美,恨蘇,反中,伊朗迅速伊斯蘭化,由一個相對開明的世俗化國家,變成一個伊斯蘭教的極權國家,宗教領袖成為伊朗的老大,而政府成為聽命於老大的老二,而卡特也因為自己的愚蠢付出代價,霍梅尼教唆學生佔領美國大使館,使美國大使館成為人質,要求美國引渡巴列維,卡特也實在不好意思再把巴列維送回伊朗,美國政府也丟不起人!然後進行武力營救,營救失敗,多架軍機受損!最後還是在里根手上,依靠伊朗門事件,才救回了人質!從那個時候開始,美國失去了一個盟友,反而多了一個敵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很多人喜歡上動漫以後就再也看不下真人電影、電視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