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煮茶郎962
-
2 # 李淮756
在品茶中保持不急不噪不慌不忙的心態,靜心習茶。瞭解這一款茶的產地,製造過程,泡茶時的水溫,火候,儲存方法以及這款茶對人體有什麼益處,適合在那個季節或者那種體質的人來飲用,再者,這款茶的文化淵源,可以追溯茶的產地文化故事和當地人們對茶的瞭解和傳說。茶文化博大精深,非一朝一夕之功夫能夠可得所有,因此,學習,讀書,向老茶人請教,都是我們在品茶中習得茶文化的關鍵之所在。
從來佳茗似佳人,佳人尚且風情萬種,茶的芬芳韻味,當是我們細緻耐心品嚐,窮其一生追求的境界。
-
3 # 東湖書生
1,品茶時觀茶室、茶几
2,品茶時觀天氣,天朗氣清、細雨綿綿、微雪初晴時,甚好。
3,觀茶師。此中玄機甚多,不表了,你懂得。
4,品茶時聊情懷。宜清談。老子,南華,周易,金剛,尤佳。
5,人不宜多,亦不宜少。5至7人俱,較佳。
6,不宜醉酒後品茶,極相沖克。清酒微醺品茶,亦佳。
7,品茶宜伴古典音樂,尤以中華古典為佳。
8,極宜伴書畫。書宜蘭亭序,畫宜米蒼山。
9,品茶,宜研哲學,宗教。談國是更佳,但需有高站位,大智慧。
10,品茶,知音、知幾、知道、知面、知心、知三才、知陰陽造化、知琴棋書畫、知霍金楊振寧李敖胡茵夢馬克思馬克龍,知觀音鐵觀音,知烏龍球烏龍茶……
總之,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找到此門,即可習得茶文化也。
-
4 # 郭芯綺Vivianus
品茶,其實也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追求的是茶物質的本真狀態,也就是進入口腔,味蕾反饋的真實感受。第二個層次,是透過茶湯的物質,及品茶靜謐和和達的氛圍,以達到精神層面的體悟。或者,合二為一,最終達到了白玉襜那樣的灑脫 “兩腋清風起,我欲上蓬萊”。
日子,從一碗清茶開始……
一
華人好吃茶。
幾千年前的《神農本草經》說: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解之。證實茶史久遠。
荼是茶的古字,直到唐陸羽省去一劃方定茶字。
茶是什麼?紅茶是紅茶葉做的嗎?綠茶是綠茶葉做的嗎?......經常遇到有人問這些問題。
那麼到底什麼是茶呢?
從植物學或生物學含義來說指的是山茶科多年生常綠木本喬木或灌木植物。釆摘茶樹之葉由各種各樣的生化反應產生一系列化學成分組成的特殊物質就是茶。
茶的發現和利用經歷了很長時間。古人最早利用茶的方式是口嚼生食,藥用為主。後來生火煮羹飲,類似煮菜湯。那時先民只把茶作為羮湯來飲用或以茶作菜而食。明代始有沖泡品飲,茶書稱:瀹(yue四聲)茗。
今天幾種吃茶方式在全世界都在不斷交替反覆演繹體驗。瀹茗是明代朱元璋十七子朱權奠定的。朱權政治失敗,潛心修身,有《茶譜》一書傳世,為明以後吃茶作了規範。我們今天生活方式與明代相似,與明之前迥異,都是因明代規範的。
晚明是一個對日常生活極其熱愛,注重生活情調和精緻審美趣尚的時代。紫砂器佳構迭出,上於高峰。明式傢俱抽象出東方文化極簡之美。
二
世人好茶源於茶是極富營養價值的飲料,內含糖類、蛋白質、多酚類物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色素、脂肪、咖啡鹼(茶鹼)、茶氨酸等。長期吃茶可補充其他食物短缺的營養。
各類茶性質不一,功效各異,因此最好能根據具體情況,順四時,應地理,合己體性,調劑著吃,此類五穀為養,不偏廢為上。
茶的功效成分能透過啟用人體酶的活性或其他途徑調節人體機能,清除人體自由基。自由基類似人類社會的流民,隨時可能攻擊人體好的細胞,而茶類似警察,會首先攻擊自由基,抑制其發展,茶葉抗癌也基本是這個原理。 有個朋友喜歡飲後把葉片吃掉,這是有道理的。茶葉中部分維生素不溶於水,透過咀嚼更利於入於人體。 有人吃了茶經不住茶鹼對神經的興奮,夜不能寐,嚇得過午不飲。有個朋友深受其苦。一次玩笑,言其剛飲白水乃茶,搞得杯弓蛇影,硬是徹夜未眠。慚愧慚愧。嗣後,以致滴茶不沾,望著我們一杯一杯復一杯,直嘆惋,哎呀,沒得這個口福哦!
三
中國,茶是一個開放的概念。很多東西不屬山茶科卻納入茶類,如菊花、蕎麥、苦丁茶.......這類茶非茶,又是茶。她們的功用更偏向保健,出自藥理而入茶。
也有因環境而入荼的,如延安時期的王朝聞所自制的"王氏酸棗花茶",泡來是酸棗葉嫩薔薇白,讓革命時期的人也樂了一時。
鄉下,火大了。就去野地抓一把新鮮薄荷泡水喝。春深,釆了嫩桑芽放開水一燙,碧綠的湯水尤顯柔軟,敗火卻養身。最近染了慢性咽炎,釆了一點臘梅花,浸水飲湯,祛病。
某日,一女士進店,劈頭就問,安吉白茶是什麼茶?我說,綠茶啊。她說,那我坐會兒,問了很多店都不知道是綠茶。哦,她是要考考我。類似的人生圖畫,可以常遇上,生動鮮活,有趣得很。
茶品繁多,按發酵度劃分最為簡明有序。最主流的為白黃綠青紅黑,外加再加工茶。
四
做菜與製茶相類。工藝都在不斷變化,變化的依據定然和人文生態、地理生態相關,時代特色會賦予不同過去未來的特點。不存在哪個工藝更為好,只有合乎人情地況的工藝,極大迎合人之內心審美為度,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大道流行,流行是最大的一股力量,與雅無關,與舒心有關。回到一個最本真的狀態,聽憑自心的支配,能在流行中劈荊斬蕀殺出血路直達雅的高峰那當是由術及道的完善,盡美盡善是每個物類最高審美價值,你能從中體味到素樸人性的存在。
五
茶嬌氣,儲存要一定條件。一般以通風透氣無異味避光即可。 對茶好一點,為她護法守關,給她一個良好的環境,讓她慢慢地、靜靜地修行,有一天她會猛地給你驚喜。待茶如待人。當然要存好茶才會有好的回報。用料差的茶無論如何存放也不會提升氣質的。
有些卻要冷藏方可,如綠茶、烏龍中的觀音。很多人不知,買回家隨便存放,直抱怨喝後邊的就不好了。那是高溫下擱久了,變了味。也有知道而不冷藏任其曝光的。如許多茶莊以華美包裝後再塑封上櫃(這樣好看),說這才是廠家直銷。常有人憤然,買了陳茶,又驚奇為何要冰箱儲存。
茶易吸味。有個故事說,某君買茶順便搭塊香皂,一個口袋回家。坐水泡茶,充斥滿嘴香皂味,噴了一地,直生氣,媽的!啥子茶?他自己搞出來的奇味茶,反賴別人。這樣的事時有發生。
茉莉花茶和其他很多再加工茶就是利用這個特性。裝修完新房,也多用茶祛味兼除甲醛。有人車上放茶包吸異味,嗅覺敏銳的以為車主貪茶香,上車就呼,你是茶痴? 許多人迷信老茶,是有點問題的。愚以為30年左右應是頂峰了,再往後,是愈來愈差,終至茶味盡失。坊間傳聞魯迅曾給周海嬰留下一餅普洱,倒是珍貴,卻無甚茶味。故事真假,毋需深究,卻道出其中真相。
六
怎麼泡茶?這是很多人問我的問題。我說:隨緣。神農跋山涉水,荒崖野水,何來沸水?如何滌器?怎麼置席?......故,隨緣即好,忘掉所有的規則,邏輯。入鄉隨俗,客隨主便,只要於人、於茶的發心是好的,就好。
尊重一個人,發自內心最重要。恪於禮教缺失恭敬心,面目應是可憎的。《左傳成王十三年》有:君子勤禮,小人盡力。勤禮莫如致敬,盡力莫如敦篤。 有一公案說:老僧時而金剛怒目時而菩薩低眉。沙彌不解。僧曰:上人可直指人心,真面示人,打罵皆可;中人隱喻,講尺寸,不受打罵;下人則需合十笑對,其人心小、脆弱,世俗禮儀方可。
七
吃茶因緣各不同。有的出於愛好,如頤養情性、如好這口;有的出於必要,如為了消解脂肪減肥、如為了抗癌細胞;......
但無論何因,吃茶,於你都是一種收穫。 今天物質極大豐富,產業發展很快,把追逐物質利益作為最主要目標,卻缺乏求美的一種心態。慢,其實是達到一個美學心境的方式。
喝茶,一種生活方式,讓生活慢起來的方式。
茶煙供養,一種你可以納入你的生活的生活細節。
品茶,懂與不懂都是一種修煉。
茶,一方山水記憶。
喝茶,讓你於茶湯之間領略到山林氣。
茶文化,一個民族、國家的文化記憶。
參與品茶,使你的生命沉純起來。
但無論茶禮、茶禪、茶道......你僅是多一個關注世界的管道,或是培植認識世界的一個獨有視角。無所謂茶生活比他物優越。
八
尋覓一個地方,可以吃茶、讀書、撫琴、孤獨...... 窩起來,發呆......
日子,從一碗清茶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