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影子育兒

    三歲左右的寶寶常常表現出一種輸不起的現象。這種心理讓大人們感到非常的無奈,做任何事情,寶寶就是想爭奪第一,總是希望自己能在各種比賽活動中勝出,當沒能滿足他的勝出時,就會顯得非常的不高興。那麼我們應該怎麼樣去引導孩子呢?

    1.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多動腦筋多動手,透過自己的努力,去完成一件事情,當在完成事情任務的時,往往會出現一些困難挫折,如果他遇到了困難就哭鬧沮喪,這時家長應該去鼓勵幫助他,讓他透過自己的努力去完成這件事情。讓他享受完成任務的過程,而不是結果。家長應該多多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鍛鍊,在完成任務時,給予適當的表揚, 給孩子樹立信心去戰勝困難,透過自己的努力得到成績。

    2.體諒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遇到挫折遇到失敗時他的心裡情緒是需要爸爸媽媽都去安撫他。 讓孩子知道遇到失敗時,不是一味地無理取鬧。讓他拿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說出自己的感覺。

    3.遊戲中成長

    孩子與爸爸媽媽做遊戲時,不要一味的讓孩子贏,孩子只知道他會贏不會輸,這樣只會造成他輸不起的態度。在遊戲中可以適當的去贏上孩子幾次,讓孩子知道比賽是有輸有贏的。 每次的比賽都是對自己的一個挑戰,只要在比賽中,比上一回有了更大的進步,這就是值得讚揚!所以在家長在平時生活中不要為了避免孩子遇到失敗,而總是讓他贏,使孩子沒辦法去體會和接受失敗時的心情和體驗。

    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和孩子溝通,讓孩子勇敢的面對自己的成功和失敗,在遇到困難時勇往向前。

  • 2 # 聽弋蘅講故事

    最近頗有同感,孩子從月初開始學圍棋,剛開始的時候一輸就哇哇大哭,到現在一個月不到的時候,現在輸了不但不哭不鬧,反而幽幽地來一句:一盤棋而已嘛,有什麼大不了的,還淡定地要求麻麻再來一局。

    剛開始她哭的時候,我就輕輕地說一句,一盤棋而已,有輸有贏。她聽不進去,我就耐心地等著她哭,過一會再慢慢講幾句,就把棋盤收起來,如此幾次,她便慢慢改了態度,從每天一盤棋,到現在主動擺棋盤。

    諸事都有內在邏輯,麻麻首先得比孩子更具好脾氣和耐心,其次把孩子不當孩子,平等對待,尊重她的感受和需求。

  • 3 # 萌寶兒自媒體

    輸不起,其實是還孩子受搓能力小 ,家長可以適當的對他鬧情緒的時候,給予適當批評或不予理睬,還要家裡的人都配合 。其次,愛找理由,不接受失敗,換句話說說是沒擔當。所以從這兩方面的挫敗教育,再給予鼓勵,鼓勵同時一起找出失敗的原因。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 4 # 雜家侃談

    輸不起的孩子,其實內心是存在好勝心愛面子的,一定的、必須的要爭強好勝才可以!輸了會有挫敗感,對於挫敗感不能承認它的存在。

    孩子有這樣的心理,或許與家長平時教育、性格也有這樣的心理有關係,無意識的就傳染給了孩子,也可能是孩子的本性如此,但這樣的機率會小一些。

    對於孩子無論年齡大小,要把是與非,對與錯,舍與得,輸與贏,這些觀念還是儘早提上日程說與孩子聽,做與孩子看,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慢慢明白感悟到底是怎麼回事,只要概念灌輸到位,隨著年齡增長孩子會慢慢理解的。千萬不要覺得孩子還小,講這些怕他們不明白,所有的不懂不明白都是透過生活一點一滴學會的,成人不教不說不做,指望孩子自己能夠明白與理解,路漫漫其遠兮~你的行為方式決定這你的孩子是什麼樣子~

    輸不起的孩子,需要讓他內心做到不爭不顯不露,對待一些事情要看開看淡,平靜的心態看待一切,改奮起直追時拼盡全力,結果不如人意,也要靜心的學會接受,善於總結默默努力等待下一次的時機來臨,絕不錯過。這種心態,需要家長教給孩子,做給孩子看,慢慢的孩子能夠體會到能夠明白改怎麼看待問題的~

  • 5 # 小風車媽咪

    孩子一輸就大哭大鬧,這就是家長所說的“輸不起”,書面語叫“受挫力”差。

    受挫力也叫作挫折承受力,指的是個體在遭遇挫折情境時,排解困境,使自己避免心理與行為失常的能力。

    孩子因為年紀小,經歷的事情也少,再加上有時候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過高,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壓力,導致孩子不能正確的面對挫折。遇到困難和失敗後,會無法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情緒,甚至是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做出衝動的事。

    馬斯洛說過:“挫折未必是壞事,關鍵在於對待挫折的態度。”的確,挫折可以使人奮發向上,也可以讓人一蹶不振,關鍵就在於對待挫折的態度。而家長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應該對孩子耐心傾聽,陪伴,鼓勵和引導,讓孩子用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挫折。

    那麼怎樣才能增強孩子的受挫力呢?

    首先要讓孩子認識到挫折是無處不在的,是很正常的現象,每個人都會遇到。

    現在的孩子,都受到家長的保護,有什麼事,家長都會擋在孩子前面,想為孩子遮風擋雨。可是我們家長只能陪孩子一程,不能陪孩子一生。所以家長要幫助孩子正確的認識挫折,不要害怕挫折和失敗。比如:我們小時候,剛剛學走路,都會摔倒,但是我們並沒有因為害怕摔倒,就放棄了學習走路啊;我們學習游泳,都會不小心被嗆了水,難道我們就放棄學習游泳了嗎?以這樣平常遇到的小事來引導孩子,讓孩子逐漸消除對挫折的恐懼心理。

    讓孩子認識到挫折和失敗是很平常的事,我們要讓孩子保持平常心,來面對挫折。讓孩子認識到,挫折是暫時的,是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失敗是成功之母”,經歷了挫折,就會離成功更進一步。“不經歷風雨,怎麼能見彩虹?”

    2.引導孩子正確的認識自己,瞭解自己。

    讓孩子瞭解自己的優點和不足,認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人無完人”,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會有自己不擅長的事,都會經歷失敗。要發揮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儘量彌補自己的不足。這樣才能正確的對待自己,更好的學習,勇敢的面對挫折和失敗,並從失敗中吸取教訓。

    我們不要求孩子去爭“第一”,而是希望孩子能夠不斷的努力,去突破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己。讓孩子在自我瞭解的基礎上,進行自我的約束和調整,並在與他人的相處合作中,看到別人的優點和長處,並且能夠學習,做到“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3.家長要多與孩子溝通,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作為家長,我們在與孩子的溝通交流時,要站在和孩子“平等”的位置,或者是站在孩子的位置,而不是一味地用家長的權威,用“命令式”的口吻,讓孩子感覺到家長對孩子的愛和理解。這樣,當孩子遇到挫折和失敗的時候,會和家長訴說,以達到發洩情緒的目的。我們家就要耐心的傾聽孩子講話,給孩子擁抱和包容。等孩子發洩完情緒,再引導孩子進行自我檢查,幫助孩子找到問題,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如果在孩子向家長傾訴煩惱時,家長不耐煩或者不理睬,會加重孩子的受挫心理,嚴重的時候會引起孩子心理的不平衡,導致孩子行為失控。

    我們家長是孩子最信任的人,也是孩子可以依靠的人。所以當孩子面臨挫折和失敗的時候,家長要給予孩子鼓勵和幫助,最大限度的降低孩子的焦慮感,這樣有利於孩子情緒的恢復,樹立對自己的信心,讓孩子樂觀堅強的面對挫折,逐漸增強孩子的“受挫力”。

    4.家長要學會放手。

    現在的孩子都是家裡的寶貝,家長都會盡自己所能的來幫助孩子,但是孩子終究是要長大,要離開父母,去外面的世界。所以家長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做自己能力範圍內的事。比如:讓孩子獨立完成作業;讓孩子幫忙做家務;讓孩子自己去買東西等,家長要對孩子的行為表示肯定和表揚,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是最棒的,是能夠做好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既能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自理能力,理解能力,培養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更能增加孩子對自己的信心。

    遇到問題,讓孩子先自己想辦法解決,而不是一味的由家長代勞。“多經歷,多嘗試”,“見多識廣”,孩子的自信心就會增加,當孩子再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就會坦然接受,積極面對,就會主動的自己想辦法解決。

    5.家長要為孩子樹立正面的形象。

    我們家長既要注重孩子的身體健康,更要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平時家長可以透過一些小故事或者電視來增強孩子的受挫力。

    比如:孩子喜歡奧特曼,那就多給孩子講奧特曼的正面影響,讓孩子學習奧特曼不怕困難,不怕怪獸,不怕犧牲的精神。我們把挫折看成是一個個的小怪獸,既然我們要做奧特曼那樣的英雄,就要把這些小怪獸都打敗。

    孩子喜歡看超級飛俠,就要告訴孩子,超級飛俠在執行任務的時候,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突發情況,那小飛俠們都是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戰勝困難的。我們也要向小飛俠學習怎麼樣處理問題解決困難。

    在《如何對待受挫的孩子》這本書中,有一句話寫的特別好:“如果孩子能夠在失望與絕望中不斷超越自我,他的人生才會色彩斑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今天釋出紅米note8系列手機值得購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