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陽海子

    唐朝國力強盛,風氣開放,封建禮數約束最少,女性以豐滿為美,著裝以袒頸露胸為時尚。在性方面,男、女都看得開,對婚外性行為並不認為是奇恥大辱,反而視為風流韻事。李唐家族,無論男女,都好“偷腥”:李世民把自己的弟妹收入房中,李治搞上了自己的小媽武則天,高陽公主私通和尚,太平公主大玩男寵,李隆基更有“扒灰”之誚……玉真公主當然也不例外。

    玉真公主父親為唐睿宗李旦,母親為竇德妃,是女皇武則天的孫女,唐玄宗李隆基的同母妹妹。其母親曾被祖母武則天叫到宮中秘密處死。竇德妃死時,李隆基和玉真分別才9歲和3歲。懾於武則天的淫威,幼年時,他們兄妹是在整日戰戰兢兢中度過的,但他們也因此手足情深。

    也許是幼年的心靈陰影,玉真公主長大後不願嫁人卻只想著遠離皇宮這個是非之地,出家修道,當然,貴為公主,她的出家之地也不會寒酸,據傳其華麗一點也不遜於皇宮,甚至尚有過之,當時就有大臣上書指太過奢糜。由於身份特殊,深得皇帝哥哥溺愛,又沒有婚姻所累,她這個道士當得極其逍遙自在。

    王維在公元720年第一次進京應試,結果卻是落榜了。為顯才名,給當權者留下好印象,為來年再次應試打基礎,王維便出入各王府獻藝。在歧王府的一次酒宴上,王維為玉真公主獻奏琵琶曲《鬱輪袍》。玉真公主為“妙年潔白,風姿鬱美”的王維芳心暗動,當晚就“推倒”了王維。

    當然,王維的“順從”是有好處的,第二年,王維就被順利的進士及第。不久後,就被封為太樂丞,雖然只是一個負責培養宮廷樂隊伶人的八品小官,但這個職位可以很方便的進出皇家內苑,知道內情的人就明白是玉真公主的心思。

    但是,幾個月後,王維因犯了一個不算大的錯誤被貶到了濟州。外人覺得奇怪,知道內情的人卻心知肚明:王維私自娶妻惹惱了玉真公主。後來王維在濟州待了四年多,煩悶不已,辭官偷偷回了長安。而當時喜歡八卦的人偷偷跟蹤王維的行蹤,發現王維出入最多的就是玉真公主在宮外的道觀……

    開元十九年,王維喪妻。此後三十年餘生裡他一直孤身未娶,而仕途倒一帆風順,直至尚書右丞。蘇軾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王維四十多歲後,便特意在藍田輞川營造了終南別墅,吃齋唸佛,縱情山水。王志清先生在《縱橫論王維》一書中就此評論:“王維親和山水絕不是簡單化的非此即彼的遠離政治或者對抗政治的選擇,而是靈魂被罪惡感壓迫到了無法忍受地步的一種生命本真的反抗努力。”

  • 2 #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是的。單看王維的履歷,什麼狀元及第,又是詩畫俱佳,官至尚書右丞,最終參禪悟道,還做了什麼摩詰居士——論古來今往的文人,真沒有幾個有他這般灑脫?但灑脫背後,是真的無奈。

    開元八年,王維第一次參加科考,結果是落第。然在一年之後的開元九年,他就在考場之上春風得意馬蹄輕,順利及第。為什麼?難道是之前的王維沒有好好讀書,而在初次落第之後發奮圖強?

    並不是這樣的,實際上,是一個三十出頭的熟女,看中了正當妙年,據說面板很白、風姿又頗美的小鮮肉。當然,如果這熟女是風姐吳媽這樣的款式,一切也就罷了。但問題在於,這熟女,是大唐公主,據說在科舉考場上說了算的玉真公主。而且當時,玉真公主已然選好了一個叫做張九皋的人,來做這一年的解頭。

    怎麼辦?正所謂解鈴還須繫鈴人,王維的好友岐王這便對他說,為了前途,你只能犧牲自個,換上美美的錦繡華服,把自個打扮得粉粉嫩嫩的,然後懷抱琵琶,像個歌妓一樣在酒宴間為玉真公主獻藝。

    王維這便問:然後呢?

    然後公主的目光就會集中在你身上,我這時就會大肆地吹捧你。

    再然後呢?

    公主就會安排你入席,甚至可能坐在首席的位置,此時你就把你的風流蘊藉、語言諧戲統統耍出來,不要有一絲保守保留。

    再然後呢?

    公主就會喜歡你,哦不!是欣賞你。至於如何喜歡如何欣賞,此處刪去五百字。

    再往後呢?玉真公主就會向她的哥哥,也就是皇帝極力推薦你。然後,科舉中第、青雲直上,就是這幕戲的主旋律。

    那麼,王維喜歡這樣嗎?如果是宋之問,那是肯定的。但他畢竟是王維,一個此時尚不佛系的有為青年,所以他其實是苦悶的。

    王維曾有詩曰:“莫以今時寵,而忘昔日恩。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當時他在寧王府,有個漂亮女生,本是附近賣大餅的老婆,結果被寧王給奪了去。一年之後寧王居然還問她:”想不想回那個賣大餅的身邊?“女生不說話,寧王便把男人叫過來,倆人就在那邊相視不敢言。寧王就讓府裡的文人來作詩,於是王維很快就寫成了此詩。

    結果,據說寧王就因為這詩,允許女生回到她男人身邊。這自然是個故事,但王維為什麼會那麼有同感,面對強勢的無奈,是不是他與賣大餅的妻子有類似感受?

    當然,王維後來也曾娶妻,但妻子死後,他便孤身未娶一人——這是李白做不到的,更是滿朝文武做不到的。有人認為這是因為王維讀佛經太多的緣故,但實際上讀佛的詩人比比皆是,近如王維的弟弟,便是妻妾成群;遠如白居易,身邊亦不少楊柳腰、櫻桃口。

    為什麼?王維有詩云:“宿昔朱顏成暮齒,須臾白髮變垂髫。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除卻大唐國運的變遷之外,王維也有他的個人苦楚。官場是黑的,詩壇是暗的,每天晚上一閤眼,他就會想起當年在玉真公主那許多夜的無奈。

    所以,一切俱休,不如唸佛去。“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獨處深山老林,看夕陽斜暉,透過密林空隙,灑在林中青苔之上——這,便是王維的歸宿。

  • 3 # 談資帝

    關於大詩人王維與玉真公主的故事,主要是指王維透過干謁玉真公主而奪魁的故事。

    故事的經過大概是這樣的,開元八年,玉真公主原來已內定了張九皋(開元名相張九齡的弟弟)為明年的京兆解頭(狀元),但在化裝成樂工的王維一曲《鬱綸袍》的攻勢下,堅定地站在了王維的陣營裡,輕輕巧巧地把王維保送了!

    後人便根據這件事,認為我們的大詩人王維跟玉真公主有一腿,甚至說王維被公主包養了,這件事成為了王維的一個重大汙點。明代的一個狀元康海,也和王維一樣文才好,又擅長彈琵琶,但他認為自己這個狀元是貨真價實的,每每在宴會上彈奏琵琶時說“我康海決不會象王維那 樣厚顏無恥假裝樂工借彈琵琶巴結權貴討官做” 。

    然而王維干謁玉真公主而奪魁這件事是否真實可信呢?

    我的觀點是:真實性令人極度懷疑,但並非空穴來風。

    可疑的地方是:

    2.人物有衝突。更重要的是,經傅宗璇先生的考證,張九皋是於中宗景龍二年(708年)明經及第,王維則是與開元九年(721年)進士及第,可見,二人是不存在競爭關係的。

    所以說,王維干謁玉真公主而奪魁這件事本身是傳奇小說家薛用弱杜撰出來的。

    但是卻並非空穴來風。

    1.王維確實是狀元。雖然新舊唐書都只提到王維是進士及第,是否為狀元並沒有提。“維開元九年進士擢第。”(《舊唐書》)“開元初,擢進士。”(《新唐書》),但是根據清代學者徐松的《登科考記》記載,王維確實是開元九年狀元。而徐松的《登科考記》是在蒐集、整理、排比了大量史料下考證而來的,除了個別疏漏外,應該還是可信的。

    2.盛唐時期干謁之風確實盛行。在初、盛唐時期,科舉制雖然已經建立起來了,但是還不完備,像“干謁”“溫卷”這種事確實司空見慣。從王維十五歲就離開家鄉來到長安求取功名來看,他的進取心是極強的,所以他不可能會放棄拜訪高卿名流的機會的,而以玉真公主在開元年間的地位和聲名,王維確實很有可能將目標鎖定在玉真公主身上。

    3.王維曾有一首詩,《奉和聖制幸玉真公主山莊因題石壁十韻之作應制》,詩中就不遺餘力地讚揚玉真公主的行道生活,要知道王維可是一名虔誠的佛教徒,這其中對玉真公主的巴結、奉承之意,不言而喻。

    4.最後以王維自身的性格來看,王維並不屬於那種“硬骨頭”,他後來在安史之亂安祿山攻破長安後即被迫任了偽職,由此來看,他採用巴結權貴的方式以求取仕進之機完全有可能甚至說是必然之路。

    以上證據,可以用傅宗璇先生的一句話來總結,“這則記事 , 具體情節是不符合歷史事 實的。”但是“仍有濃厚 的生活氣息和 獨有的時代風貌 , 它寫出了當時文士爭京兆府解頭的活動 , 寫出了貴戚之 家對科舉考試的干涉……從這一 點來說 ,《集異記 》 所寫的 ,又符合歷史的真 實 。”

    也就是說王維與玉真公主的交往,在史書上是沒有明確的記載的,但是我們可以透過一些側面的證據推斷出王維和玉真公主是有交集,至於交集有多深,就只能全憑後人的想象了。

    如是,才有了《集異記》此類傳奇小說發揮想象的空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慾望都市》你們看過嗎,覺得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