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夢中窮人77019246
-
2 # 麥田軍事觀察
這個倒不算什麼意外呀,德軍一直就沒能完全佔據斯大林格勒城區。德軍想攻佔的不是隻有斯大林一座大樓的問題,而是整個城區啊,那麼不是簡簡單單的一棟大樓,一棟大樓只能算是一個戰術性的目標,整個城區就屬於戰役目標了。
在整個斯大林格勒戰役期間,雙方一直在反覆的爭奪整個斯大林城區的控制區,德軍一直沒有能夠成功,蘇軍的抵抗是非常頑強的,如果究其原因的話那就在於,蘇聯可以不斷的把增援部隊與物資送入城中,德軍實際上無法切斷蘇軍補給線,讓蘇軍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在當時情況下,在30多天的時間內,蘇軍先後送入城內10個步兵師又一個步兵旅在內的大量部隊,可以以:源源不斷來形容,同時在河東岸,佈置的炮兵也隨時可以支援城內的守軍,雙方打了一場消耗戰,德軍沒有能夠在消化戰中取勝,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
3 # 皇家橡樹1972
伏爾加格勒蘇維埃大街39號(“巴甫洛夫大樓”,以當時堅守該樓的巴甫洛夫中士命名),斯大林格勒戰役遺址,蘇/俄著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題主說德軍的久攻不克的大樓有可能就是這棟樓。
這棟樓只有4層,頂部帶有閣樓。雖然按照30年代末的建築標準它已經算是高樓了,但並不是像宣傳的那樣它是什麼制高點,因為斯大林格勒城內比它高的建築有很多,而且戰爭當中高大建築為制高點是危險的!因為,敵我雙方都想利用,結果就是雙方集中火力將其摧毀!
這是2013年俄羅斯拍攝的戰爭大片《斯大林格勒》的劇照,影片就是以“巴甫洛夫”大樓血戰為背景進行影片主軸的構思。
其實,所謂“巴甫洛夫大樓爭奪戰鬥”只是“斯大林格勒戰役”的一個縮影,對於蘇/德兩軍來說,斯大林格勒戰役已經超出了它城市攻防戰的範疇,成了“戰鬥精神”和“戰鬥意志”的較量,戰役開始階段德軍認為:攻佔了該城可以控制“伏爾加河——高加索地區”,在側翼重新威脅莫斯科…在精神上可以大大打擊蘇軍計程車氣,因為以“斯大林”命名的城市,它的戰略價值可以與莫斯科、列寧格勒相提並論,必須要奪取!而蘇軍也是因為這個道理才進行拼死相爭!
雖然城市被炮火打成了廢墟之後,但雙方並沒有停滯戰鬥,並且派部隊不斷的加碼,絕不後退一步!具體到“巴甫洛夫大樓”戰鬥,也是在這種戰爭氛圍下進行的,當時“斯大林戰役”已經進行了差不多半年,雙方計程車兵都已經精疲力盡,甚至出現厭戰情緒…而雙方的軍隊宣傳部門為了鼓舞士氣,不斷給自己計程車兵“打氣兒”,每每出現一次小小的戰鬥獲勝,就大肆宣傳一番,並且不忘貶低一下對手!影片當中的“巴甫洛夫大樓”。
因為只有這樣的宣傳才能讓自己的部隊能看見“勝利的曙光”!而在“巴甫洛夫大樓”的戰鬥中,德軍完全可以將其夷為平地,但是這種做法起不到“鼓舞士氣”的作用,反而會被蘇聯方面貶低成“缺乏騎士精神”,這也會讓 德軍士兵覺得很沒有面子…也就冒著彈雨進行逐層、逐樓梯…的爭奪!並且在幾年之後的“柏林戰役”蘇德雙方的戰士有上演了相同的場景(爭奪德國“國會大廈”)但法西斯必敗!
“斯大林格勒”的宣傳戰雙方也是拼盡了全力,電影《兵臨城下》裡的“神槍手”瓦西里·扎伊採夫的宣傳就是“極致性”的,宣傳、獎勵歷來是軍隊鼓舞士氣的重要手段!
不鼓舞民心士氣怎麼可能消滅敵人?同時,宣傳戰也是打擊敵人士氣的重要手段,要不然為啥各大國軍隊裡面都有“心理戰部隊”的存在?就拿影片來說,不將扎依採夫擊斃多少名德軍的數量,印刷成宣傳單投到德軍陣地怎麼可能造成德軍的恐慌?
所以,巴甫洛夫大樓戰鬥也是一樣的宣傳、鼓動 就是讓己方看到勝利的希望。
-
4 # 沉140769451
德軍善野戰,而不善攻堅巷戰,此足見蘇軍非弱,戰鬥力不下於德軍,失敗在於指揮者。蘇軍的重大傷亡,在於政工人員軍事素養的不足,政治干擾軍事過多,作戰中,發揮不出自身應有的能力,被政治綁住了手腳和大腦,當政治因素丟到一邊,力爭生死之時,蘇軍表現出超過進攻德軍的戰鬥力。
平心而論,俄羅斯人比日耳曼人更強悍,德華人最崇拜的腓特烈大帝曾這樣評價俄國士兵:打死一個俄國士兵,你必須開兩槍,再推一下,確認他真的死了。
-
5 # 不正經的軍棍
巴甫洛夫大樓的攻防戰其實是個宣傳出來才神乎其神的戰鬥,實際上意義並不大。
巴甫洛夫大樓,裡面不過20幾名蘇軍堅守,德軍也並未派出太大規模部隊進行非拿下不可的戰鬥。巴甫洛夫大樓的宣傳意義非常大,軍事意義並不大,德軍兩個多月沒拿下來,也正常。
巴甫洛夫大樓,是巴甫洛夫中士從德軍手中奪回的一幢大樓,隨後在大樓周圍進行防禦。後續蘇軍派來了迫擊炮重機槍和反坦克槍,總兵力不過20幾個人。說明的問題就是,這並不是什麼重要的目標,不過就是守著一個十字路口而已。
斯大林格勒戰役中,類似這種建築的爭奪戰,數不勝數,一個樓,幾天易手十幾次都是正常的。巴甫洛夫大樓附近,其實也就一個近衛42團,兵力並不多。巴甫洛夫大樓內,並不是這23個人孤軍奮戰,他們是有後援的,補給直接就能從蘇軍戰壕送過來。
巴甫洛夫大樓也是如此,蘇軍宣傳的就是蘇軍戰士抵抗侵略的決心如何堅定,斯大林格勒戰役打完,就開始修這個巴甫洛夫大樓,以後繼續宣傳。
-
6 # 喵叔說電影
這個建築融合了戰爭與勞動的豐功偉績,我們會保衛並重建你,親愛的斯大林格勒!這是巴甫洛夫大樓的銘文。
二戰時的這個千瘡百孔的大樓是一座蘇聯不倒的榮譽,縱使敵方大規模的衝鋒想要拿下這座大樓,可是最後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下依然沒有拿下這座大樓。並最終隨著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而保留至今!此時的歷史君不免疑問連連,首先,一個大樓在數不清的巷戰中並不常見,蘇德戰爭的巷戰有一個十分慘烈的特點,那就是,白天一個佔地的丟失在晚上時蘇軍一定會拿命來奪回,這是其一。
還有就是一個大樓並不是什麼要塞,僅僅是方圓1千公里的瞭望塔而已,如果德軍認為此地十分的具有戰略意義,那直接用火炮摧毀也不會多次進攻都失敗而歸,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蘇軍的宣傳力度很大,哪怕是一個小小的戰役都會放大宣傳鼓舞士氣,但德軍隨時容克貴族,但也十分的沒有白白犧牲的必要,試想,對方的高樓有重武器的火力壓制,要是頂著火力點往上衝,是不是有點虧。
閃電戰的德軍攻克了一個火力點之後是要繼續向下一個站點前進的,怎麼能夠白白的浪費資源去攻佔一個意義不大的大樓,所謂的宣傳意義就是有也不是很大,貴族精神在戰爭之上恐怕存在的並不多,你有好的武器裝備和戰士就能向前突進,我們看巴甫洛夫大樓的千瘡百孔就能夠想象到部分的戰鬥場景!
回覆列表
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軍明顯地表現出對近距離纏鬥的不適應。
自從1939年戰爭爆發到1942年,德軍都沒有經歷過大規模巷戰,無論是敦刻爾克,華沙,明斯克,基輔,斯摩稜斯克,絕大多數的城市攻堅戰都是在城市外圍決戰,都是雙方大軍團野外機動為主,只要外圍戰鬥結束,城區的戰鬥就不會很激烈。守方清楚地明白,只要野外交通切斷,沒有外來糧彈供應,城市本身就是死地。這在西歐是軍事常識,絕大多數毀壞城市的是空襲和炮擊。
在蘇聯,這個常識就不太管用了,至少有兩次都不一樣,比如佈列斯特,比如塞瓦斯托波爾,蘇軍都處於被圍之中,在歐洲的標準看來,早該投降了,但是德華人低估了斯大林的鐵腕和蘇聯人的決心,哪怕是明知道是死路一條,也絕不放棄,死磕到底。佈列斯特以區區幾個營就牽制了德國一個師,斯大林格勒也一樣,幾個蘇聯集團軍已經被打得只有軍,甚至師的規模了,有些坦克旅只有一輛坦克,但是斯大林一句話,不許退,他們就死磕到底。況且斯大林格勒還背靠伏爾加河,沒有被完全包圍。
德軍進城以後,步坦協同跟野外的情況完全不同,戰鬥越發引向狙擊為主,主攻為輔的老鼠戰。德國發現一個問題,城市有完好的地下水系統,把樓房轟塌了,不影響對方的機動,而且樓房倒塌以後,鋼筋形成的迷宮更容易被對方狙擊手利用,裝甲車輛不方便進入,提供不了支援,德軍也需要保留一些樓房作為壓制對方的制高點,於是逐屋逐房戰鬥就成為必然。這幾乎就是佈列斯特要塞的放大版本。
由於德華人沒能切斷水面交通,蘇軍不斷得到增援,從各種渠道滲透市區,甚至跑到德軍身後去了,雙方沒有明確的戰線劃分,不但是犬牙交錯,而且是混在一起了,一所房子裡甚至大家共同佔著,任憑德華人空有火炮和飛機,除非同歸於盡,就是發揮不了,而且部隊上去了就退不回來了。德軍的步兵就這樣活活耗完耗死。一座大樓今天是你的,明天可能就不是你的了,除非一方全耗死了,否則永無止境。
看看斯大林格勒戰役的紀錄片,尤其是蘇聯人拍的,當德軍投降的時候繳獲的裝備,各種坦克,車輛,大炮,整整齊齊完好地接收,人呢?全耗在城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