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eci8810

    這三個女人的皇帝夢應該分別是武則天、太平公主和韋后。只不過武則天不能稱為是皇帝夢,她成功登基,並改國號為周,成為前無古人 後無來者的一代女帝。她的女兒太平公主則差了很多,無論是政治謀略還是手腕都不及她母親,雖然他是唐明皇李隆基登基前的最大敵人。但最後勝利的是李隆基。

  • 2 # 唐詩宋詞有風雲

    這三個想當皇帝的女人,分別是韋后、安樂公主、太平公主。進入後武則天時代,朝堂名義上是中宗的朝堂,其實已被韋后及其女安樂公主操控,當時武則天放逐迫害李氏宗親時,韋氏曾跟著中宗李顯遭過很多罪,正因如此,在神龍政變自己當上皇后之後,這個女人便開始了對自己青春歲月的瘋狂補償,她納男寵,她賣官鬻爵,當時中宗朝出現的眾多"斜封官",皆因這個女人的瘋狂斂財所致,當然,這些欲求都不及韋后日趨膨脹的政治欲求一一她要當女皇,成為武則天之後的第二個女皇!

    和韋后一樣,從小深受李顯疼愛的安樂公主也有著強烈的政治野心,為了補償女兒在自己落難時喪失的口體之養,中宗對安樂公主聽之任之,不僅在生活用度上讓其極盡奢侈,對其與韋后的賣官斂財也視而不見,而安樂公主覬覦的同樣是炙手的皇權,她要當的是皇太女,最終的夢想同樣是成為女皇!

    韋氏母女的野心激怒的是在大明宮裡的另一支勢力一一太平公主。身為武則天最寵愛的女兒,太平公主早早就參與政治,女皇之夢同樣也是這個女人的夢。然而,神龍之後,她發現自己的面前已經有了兩個對手,那就是韋后和安樂公主。面對勢單力弧的局面,她找來了時為臨淄王的皇弟李旦之子李隆基,而李隆基事實證明確實是一把鋒利的刀子。韋后和安樂公主鴆殺中宗後,距女皇之夢看似只一步之遙,然而,這最後一步最終被李隆基阻斷,當韋后和安樂公主在唐隆政變中身首異處,她們不會想到,她們的對手太平公主找來的這個邊緣小王,出手竟如此凌厲!

    同樣沒有意識到李隆基的果決的,是太平公主,斬殺諸韋,太平公主本以為距女皇之夢更近了,但她和韋后、安樂公主一樣,都不具備武則天的政治韜略,在和李隆基的數次鬥法中,最終敗下陣來,倒在一片血泊之中。

    韋后、安樂公主、太平公主,這三個特別的大唐女人,有武則天榜樣在前,都有著一個女皇之夢,然而,皇座的爭奪歷來就充滿了刀光劍影,更何況在男權社會,能當上一代女皇更是難上加難!此三人死後,中國歷史上如此集中的女皇爭奪戰再不復出現,而男權社會將繼續存在一千年⋯⋯

  • 3 # 陳一逛

    人說三個女人的皇帝夢成就了李隆基!此言非虛啊!三個女人分別是:武則天李治女兒太平公主,中宗李顯皇后韋后,中宗女兒安樂公主,有唐一代出了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這三位女性,一位是女皇女兒,一位是女皇兒媳婦,一位是孫女,登基稱帝是許多男人不敢想象的,但三位女人因為都是皇家貴戚,身處最高階層,都想效法則天皇帝做一個名垂千古,光耀青史的第二女皇,韋后和安樂公主處心積慮,耍盡手段,不故親情,殺害老公,父親中宗皇帝,排兵佈陣,陰謀奪權,太平公主是武則天李治的愛女,從小寵愛有加,太平公主聰明,果斷,謀略甚深,內心深處很想繼承母位,君臨天下,所以她是不會同意嫂子,侄女奪權的,利用她早已經培植的力量,和聯合以李隆基為代表的李氏男兒勢力,以為哥哥中宗報仇之名一舉拿下韋后,安樂公主,產除了她們的勢力,扶植另一個哥哥,武則天最小的兒子,也就是李隆基的父親李旦登基,李旦性格軟弱,心地善良,親情濃厚,對妹妹寵愛放縱,太平公主的勢力更加強大,野心也更加顯露,李隆基是李旦的三兒子,也是最出色的皇室後人了,有文有武,風流倜儻,謀略高深,剛開始的時候跟姑姑合作愉快,後來慢慢的矛盾越來越深,漸漸的水火不容了,越來越鬧,搞得皇帝李旦心痛不已,本來太子之位不是屬於李隆基的,李隆基的哥哥自覺不如弟弟,也不想兄弟相殘,把太子之位讓給了弟弟,太平公主更加腦怒,多次在哥哥處說侄子的壞話,李旦焦頭爛額,索性把帝位讓給了兒子,自己當太上皇,李隆基上位第一件事就是剷除姑姑勢力,李隆基英明神武,太平公主不得人心,很快就平定了公主的勢力,這段歷史也稱“三女亂唐”,所以說李隆基順利上位也確實是拜她們三個所賜,但他本身的才華能力才是關鍵所在!謝謝!

  • 4 # 伊耆角木

    三個女人應該指的就是武則天、韋后、太平公主(其實還可以加上一個安樂公主)。確實,如果沒有這三個女人對皇權的渴望,以李隆基的出身,無論如何做不上皇帝。

    李隆基是睿宗李旦第三子,而且是庶出。睿宗李旦又是高宗李治第八子,即使母親武則天這邊算也是第四子,最小的兒子。原本連李旦都沒機會做皇帝,不要說李隆基了。所以,李隆基這種出身最多也就是個王爺,而且第一級親王都難,可能只好做個郡王。但是,因為那三個女人的皇帝夢,加上李隆基自己的努力,偏偏就當上了皇帝。

    首先是武則天,原本她是高宗李治的父親太宗李世民身邊的才人,因為不甘心在太宗後宮默默無聞度過,在李世民病重,太子李治侍奉身邊時與之交好。並在李世民死後自己進入感業寺出家後高宗李治前往感業寺祭拜時與之舊情復燃,終於回到宮中,被李治封為昭儀。又與王皇后、蕭淑妃爭寵,終於如願坐上皇后寶座。因為李治身體差,武則天得以逐步參與朝政,而其長子李弘、次子李賢都頗有治國之才,面對兒子的威脅,為了權力,武則天不惜捨棄親情。最終李弘暴斃(一般史書認為是武則天毒殺),李賢被扣上謀反帽子流放,後被武則天派人殺死。三子李顯是個紈絝子弟,登上皇位不久即因為說出“即使把江山讓給韋后之父又如何”的話被武則天廢掉,最後讓小兒子李旦做了皇帝,實為傀儡,不過因為李旦是皇帝,李隆基才以皇子身份成為親王。

    後武則天自行稱帝,李旦退為“皇嗣”。武則天關於立儲問題產生分歧,經過長期鬥爭最終決定立兒子,不過李旦生性淡泊,主動辭讓,最終李顯被複立為太子。武則天晚年寵幸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二張大權獨攬,最後迫使張柬之等五大臣發動神龍政變,中宗李顯復位。按照正常情況,之後的皇帝應該是李顯的子孫,李隆基作為李旦的兒子顯然又不能有機會了。但是,李顯的皇后韋氏為了自己的女皇夢,讓這一切產生了變化。

    韋后在李顯患難之時的陪伴讓李顯對她百依百順。李顯復位後,韋后垂簾聽政。此後更是與女兒安樂公主一起大肆賣官鬻爵,越過三省六部封了一批“斜封官”,安樂公主還一直蠱惑父親封自己為皇太女。最終,韋后、安樂公主逼反了太子李重俊(非韋后所生),最終太子失敗被殺。而李顯對她則是百般縱容,結果韋后和安樂公主用一碗湯餅毒死了李顯,立李顯幼子李重茂為新君,韋后大權獨攬。而由於相王李旦原本為皇帝,太平公主又在母親武則天調教下精於權術。二人地位超然,並且在神龍政變後封邑大肆提高,太平公主又有無數親信黨羽遍佈朝野。此二人便成為韋后眼中釘。李旦生性不爭,兒子李隆基卻等不了了。時為臨淄王的他當時沒有官職,往來打點關係,聯合了一群“萬騎”(皇帝親兵衛隊)中的武將。最終,李隆基獲得太平公主的支援,在宮中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后、安樂公主及其親族、黨羽。之後,太平公主做主,廢李重茂,群臣擁立相王李旦復位,睿宗李旦二次登位。因此,沒有韋后(及安樂公主)的皇帝夢,李顯不能這麼快死,原太子李重俊也不能謀反被殺,李旦不能再次做皇帝,李隆基也就當不成皇帝。

    之後,李旦嫡長子李成器主動辭讓,認為唐隆政變李隆基功勞居首,應該做太子。於是,剛剛被加封平王的李隆基晉升太子。之後不可避免的,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的矛盾產生了。太平公主發現李隆基的實力遠遠超過自己的想象。太平公主從小最像母親武則天,武則天也一直與其商討政務,故而她對權力的渴望一點不次於韋后。韋后死後,太平公主將其未死的黨羽盡數收攬,而李隆基展現出的一派雄心勃勃讓她感受到了危機。固然,推哥哥李旦上位符合自己當時的利益,但隨著時日久了,矛盾自然爆發。因為李旦淡泊名利,對皇位並不熱衷,對權力也沒有很大的渴求。所以,他遇事總是先問李隆基,再問太平公主。一旦二人意見相左,李旦左右為難,姑侄矛盾加劇。最終,為了避免麻煩,李旦主動退位,但又在太平公主堅持下保留了三品以上官員任免權和重要生殺大權。李旦的退位沒有讓姑侄矛盾緩和,反而抽掉了隔在中間的板,讓他們正面交鋒。最終太平公主準備聯合親信黨羽發動政變試圖廢掉李隆基,另立新君。結果事情洩露,李隆基先下手為強,提前一天發動政變,控制睿宗李旦,宣佈太平公主親信們謀反,盡殺其黨羽。太平公主逃亡終南山幾天後走投無路回到長安,李隆基賜死太平公主,李旦也徹底放權。所以,沒有太平公主的權欲,她不支援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就未必能讓李旦坐上皇帝寶座進而封李隆基太子以及傳位。而如果沒有他進一步的與李隆基爭權,李旦未必會這麼快退位。沒有她發狠意圖推翻李隆基,李隆基也未必能先下手殺姑姑,李旦也不會徹底放權,讓李隆基做一個真正大權獨攬的皇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對孩子說“不”嗎?什麼情況下說?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