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暮鴞歷史屋
-
2 # 玉華讀史
我覺得這裡有一個片面之處:我們在對古希臘“同性戀”的認識中容易把柏拉圖在《會飲》中描述的同性戀等同於古希臘社會中的同性戀。但是:一來,《會飲篇》中對同性戀有好幾種不同的描述,二來,哲學家對同性戀的描述恐怕也不能代表一個社會中的流行觀點。
首先,需要澄清一點,那就是在古希臘不存在現代社會的“同性戀”概念。古希臘人從來不認為對異性的慾望和對同性的慾望是兩種不同的、對立的慾望,他們也從來不認為一個男人如果愛另一個男人,就不會再愛女人了。對古希臘人來說,愛慾只有一種,無論是對異性的愛還是對同性的愛事實上都是對“美”和“高貴”之物的愛。因此,一個人熱愛美少年和熱愛美少女在本質上並沒有區別。
一旦我們澄清了這一點,就會發現“古希臘何以同性戀如此盛行”這個問題很好理解,因為愛上男人和愛上女人是一樣的,即使我們假設男女比例相同,那麼就會有百分之五十的機率愛上同性(這並不妨礙他同時愛上異性)。
第二,我們在古希臘的諸多文獻中看到的更多的是對同性之愛的討論而不是對異性之愛的討論,這並不能證明同性戀(我們暫且用這個概念) 比異性戀更加流行,這隻能證明:同性戀的問題更受人們關注。這正是福柯在《性經驗史》中一再強調的,我們不應當追問為什麼古希臘同性戀如此盛行,而應該追問古希臘人為什麼如此熱衷於把同性之愛作為一個道德倫理問題來思考?
據《性經驗史》第二卷的研究,同性之愛比異性之愛在道德上有更多的困難。對於這一點,我們必須把同性之愛放到整個希臘文化背景中去理解,必須考慮到希臘自由男性、女性、奴隸、兒童以及希臘城邦體制的諸多特點才能理解同性之愛所具有的道德困難。
這裡不能展開,只能大致概括一下福柯的書中和這個問題有關的要點:
在古希臘人的性愛觀念中,有“主動者”和“被動者”的區別,這一區別無論對於同性戀還是對於異性戀來說都適用。在同性戀中,主動追求的、年齡較大的、在性活動中“插入”的一方是“主動者”,類似於如今我們所說的“攻”,被追求的、年齡較大的、在性活動中被“插入”的一方是“被動者”,類似於我們所說的“受”。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古希臘的“主動者”和“被動者”的概念和現在的“攻”“受”的概念這一點主要體現在“被動者”上:對於古希臘人來說,同性戀中的被動者不應當展現出一種女子氣,儘管他是被插入的一方,但是他還是得展現出男子氣概。相反,在現代社會,我們眼中的“受”總是被動的、軟弱的或者說比較女性化的。
而且非常重要的一點是,由於同性戀中的“受”也得有男子氣概,所以古希臘人認為“受”是不應該在同性性愛中感受到快感的,因為這是一種放縱的、卑下的表現。“受”只能出於對“攻”的愛而迎合他,這種迎合在某種程度上是虛假的。
整個古希臘人對於同性戀中被動的男童有非常高的品德要求,他們會為男童準備一系列的考驗,比如被愛者必須和求愛者在一個體育館裡面奔跑、在一起打獵,互相競爭。男童不能輕易地接受求愛者的求愛,他必須要在一開始不斷地拒絕和逃避求愛者,直到求愛者也展現出某種配得上他的品質為止。
現在我們來總結一下古希臘同性之愛的兩個重要特點:1、往往是一個年齡較大的男子追求一個美麗的少年男性,前者是主動者,後者是被動者;2、古希臘人對同性戀中被動的少年男性也要求一種男性氣概。
但是困難恰恰就在於這裡。古希臘人認為主動者是有品德的、高貴的,而被動者是女性化的、卑下的。如果女性在戀愛中是被動者,這是很正常的,因為這符合她的自然位置,但是如果一個男性在戀愛中是被動者,就非常麻煩,因為被動者是女性化的、卑下的。女性化的男子被認為是違反自然的,會受到鄙視。在阿力士多芬的戲劇中就經常看到他對女性化男子的嘲笑。可是,同性戀中的少年被愛者往往被認為是優秀高貴的少年,因此才會被其它男性追求;而且他們在年長之後必然要成為主動的求愛者。於是問題就來了:被愛者如何才能既處在被動的位置,又具有高貴的、男子氣的品質?這一道德困難是古希臘人非常關注的問題,在古希臘社會中始終存在。而福柯認為,柏拉圖的《會飲》從某種角度上解決了這種困難:
“柏拉圖是透過從被愛個體的問題轉到對愛情本質的探討,來解決……[這個]困難的;這就是把愛情關係塑造成一種與真理的關係,進而把這種關係一分為二,把它們納入被愛者與求愛者之中,並且顛倒年輕人的角色,以便讓他愛上通曉真理的導師”。
這種柏拉圖式的同性之愛的典範就是阿爾西比亞德和蘇格拉底,阿爾西比亞德年紀輕,顏色姣好,但卻是求愛者,蘇格拉底年老色衰,但卻是被愛者。柏拉圖透過將”真理“引入同性戀之中,顛倒了傳統的同性戀關係,從而解決了同性之愛的道德困難。關於柏拉圖的同性之愛,上面幾位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我懂得不多,就不再贅述了。
但這也使我們注意到,柏拉圖的這種“真理導師——學生”模式的同性戀關係恰恰不是古希臘社會中流行的對同性戀關係看法。
-
3 # 正經侃古今
古希臘人對同性友誼還是持十分開放的態度,當然僅限於男性之間,因為古希臘家庭中婦女的地位是極其低下的,修昔底德曾引用過一句希臘諺語:男人甚少談論的那個女人才是最好的,不管談論她的話題是好是壞!
迴歸正題,古希臘人擁有的男性之間的友誼超過了現代社會的傳統觀念,你可以說希臘男人彼此相愛。同伴之間既會有浪漫的愛戀、幸福的盟誓,也會有騎士般惺惺相惜的情感。
看看古希臘的雕塑作品,栩栩如生的裸男是雕塑師永恆不變的首選主題,若不是對同性情感把握的如此深刻,很難想象他們會雕刻出如此細膩傳神的作品。
古希臘文學和歷史上也有數不清的例子,比如荷馬史詩中阿喀琉斯和普特洛克勒斯之間的友情,敘拉古的達蒙和皮西厄斯之間的勿頸之交,佩洛皮達斯和伊巴密濃達的戰友情,這些同性之間的依戀比異性之間的愛情更加強烈。
古希臘人看待同性友誼就像現代人看待男女愛情一般,當然這種友誼是否和現代的同性戀一樣的概念這就難有定論了。
回覆列表
看到該題我首先想到的是《刺客信條ODYSSEY》,遊戲中你可以有多種選擇,和部分NPC產生一段 美好的感情,而這些NPC當中,是男女都有的,讓人不禁感嘆古希臘時期人們對於同性戀的開明態度。然而真實的歷史上,是這樣的嗎?
實際上古希臘人對於同性戀一事,不只是司空見慣,甚至有一種鼓勵的意味。我們都知道當今有一種有趣的說法,將同性戀隱晦的稱為“哲♂學”,當然來源出自大名鼎鼎比利王。不過古希臘那麼多哲學家,和這個有關係嗎?有趣的是,還真有。古希臘大哲學家柏拉圖就曾在 《會飲篇》中明確表態,只有男人間的愛是高貴的,而其他種類的愛則不應受到重視。用現在 的話說,男男才是真愛啊。
說完了男男,再說說女女,眾所周知女同性戀被稱為“蕾絲”。這個詞語又是怎麼來的呢: Lesbian
簡稱LES,中文音譯蕾絲邊或蕾絲,這個詞和公元前七世紀古希臘著名女詩人薩福(Sappho)有關,這位熱情四射而又才華橫溢的奇女子居住在位於愛琴海中、土耳其西北部沿岸附近的萊斯博斯島(Lesbos)。Lesbian這個詞的原意本是指代居住於此島上的人,而隨著那位同性戀女詩人的名聲日益遠播,漸漸成為了這個星球上那極少部分擁有著獨特性取向的女性的代名詞。
請注意上面一段的關鍵詞,古希臘著名詩人。
你看,古希臘對於同性戀一事,是真的如此開放甚至推崇。
另外,說到古希臘的同性戀,最出名的就是底比斯的神聖軍團。
公元前378年,古希臘城邦底比斯的將軍高吉達斯建立了一支很特別的軍隊,即底比斯"聖軍", 它由300人(150對)組成,士兵們是從底比斯的各個軍團裡面挑選出來的,而且這些士兵皆出身 貴族。挑選的標準是:同性戀、戀人關係、戰鬥力強悍。經過這三項條件,能選出300人,也反 映出底比斯軍隊中的同性戀非常普及。聖軍的一位指揮官曾說:"同一氏族或同一部落的人在危急時刻很少互相幫助,一個軍團應該將相愛的戰士編在一起,這樣才能組成牢不可破、堅不可摧的部隊,因為一個人是絕不願在愛人面前丟臉的,而且他會為了保護所愛的人犧牲自己的性命。"
古希臘眾多城邦之中,底比斯是最為推崇同性戀文化的,亞里士多德在著作中描述稱,底比斯有一個神聖的"伊阿摩斯之墓",同性戀人們在墓前宣誓互相忠誠。正是這一背景促成了"聖軍" 的順利誕生,由於這支部隊的特殊色彩,它被命名為"聖軍"。
底比斯神聖軍團組建後果然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甚至打敗了大名鼎鼎的斯巴達軍隊,殺死了斯巴達國王克勒姆布羅託一世,被很多人譽為古代歐洲最強大的軍隊。可以說是同性戀的高光時刻。